世界食品網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文件的實施意見(云政辦發〔2008〕48號)

   2011-05-12 752
核心提示: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食用植物油是城鄉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我省油料生產以油菜籽、花生種植為主,兼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食用植物油是城鄉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我省油料生產以油菜籽、花生種植為主,兼有胡麻、小葵子等零星種植,2007年全省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46萬畝,總產量41萬噸。我省油料種植區生態類型復雜、種植分散,生產規模小、水平低,食用植物油自給率僅有1/2,隨著國內食用植物油產需缺口不斷擴大,省內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7〕59號),抓好我省油料生產,穩定食用植物油市場,滿足消費需求,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經濟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見:
 
  一、我省油料生產的基本原則、目標和任務
 
  (一)基本原則和目標。油料生產和供給必須堅持立足省內,同時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滿足需求的不斷增長。以提質、增量、增效為目標,調整品質結構和區域布局,重點推進油菜、花生產業發展,兼顧發展其他油料作物,著力培育滇東北和滇西北春、秋播和滇中、滇南秋播4個油菜優勢區以及南部花生重點縣,進一步提高我省食用植物油自給水平。力爭到2012年全省油料種植面積增加到500萬畝,其中,油菜410萬畝,花生80萬畝,其他特色油料作物10萬畝;總產量達到60萬噸。
 
  (二)主要任務。穩步增加種植面積,加大冬季開發冬閑田地利用力度,在適宜區擴大油菜種植,充分利用山區資源擴大大豆和特色油料作物面積;努力提高單產,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到2012年,油料單產比2007年提高8%左右;大力改善品質,推廣高產高油新品種,到2012年,油料作物含油率平均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油菜品種基本實現“雙低”化;積極開發特種油料,因地制宜發展紅花、油葵、紫蘇等油料作物生產,加強生產管理,提高單產水平。
 
  二、加大油料生產扶持力度
 
  (一)認真落實油菜良種補貼政策。從2007年起,國家對包括我省在內的長江流域“雙低”油菜優勢區實施油菜良種補貼,中央財政對農民種植油菜給予每畝10元補貼。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國家政策導向作用,運用資金扶持手段,調動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鼓勵農民利用冬閑田擴大“雙低”油菜種植面積。在實施油菜良種補貼時,要注意避免糧油爭地,影響糧食生產。
 
  (二)加強油料基地建設。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繼續支持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按云南省優勢產業發展規劃,圍繞加工企業和市場優先發展一批跨區域優質油料生產基地和油菜良種繁育基地。要結合高穩產農田和基本農田建設,積極整合相關資金,加強油料基地小水池、小水窖及溝渠配套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不斷擴大油料作物種植區域,改善種植條件,提高油料種植產量和含油率。力爭到2012年,建設5萬畝以上的優質“雙低”油菜生產基地縣20個,其中,滇東北6個,滇西北1個,滇中5個,滇南4個、滇西南4個;建設南部2萬畝以上的花生高產示范縣3個縣;在滇中、滇西南建設特色油料作物生產、加工基地縣2個;在昆明建設油菜原原種、原種及雜交種親本繁殖基地,在滇東北、滇中和滇西南建設5個良種繁育基地,滿足全省油菜生產用種。
 
  (三)促進油料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一批生產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省級及地方油脂加工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到主產區建立原料生產基地,與農戶簽訂產銷訂單,開發低芥酸菜油、優質豆油、花生及其它精深加工產品。積極支持“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繼續扶持各種形式的產銷銜接活動,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提高油料生產組織化程度。
 
  (四)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把符合金融機構貸款要求、有市場有效益的油料企業推薦給銀行,通過各種方式推動銀企有效合作。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支持保險機構開展油料作物保險業務,逐步將油料作物納入農業保險范圍并給予保險補貼。
 
  三、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建設
 
  (一)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各級要加大對油料作物科研、種子工程等項目的支持力度,支持油料作物品種培育與產業化,推動優質油料新品種繁育及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加快高產、優質、高效、廣適、多抗新品種培育,特別是適宜旱地種植的穩產型品種、高含油量品種的培育,加強相關配套技術集成創新,加快建設油料作物育種技術平臺和新品種產業化基地。
 
  (二)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各地要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步伐,重點推廣“雙低”雜交油菜新品種、高產花生新品種、油花兩用紅花新品種等。研究制定“雙低”油菜高產保優栽培技術規程,推進油菜標準化生產。加快油菜免耕種植、花生間套作等技術的應用,分品種建立高產示范展示區,實現良種良法配套,力爭雜交油菜面積提高到油菜播種面積的40%左右。各級農業部門要制定工作方案,加強技術培訓,組織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巡回指導,幫助農民加強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三)提高生產機械化水平。以中央財政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資金規模、擴大農機具補貼范圍為契機,在重點油菜產區啟動全程機械化工作試點,結合機械作業調整油料品種選育目標,推進油料生產機械化,切實解決油料生產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工問題。
 
  四、完善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市場調控
 
  (一)健全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儲備制度。進一步完善大豆及食用植物油儲備體系,適當擴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儲備規模,并擇機分步充實儲備庫存,充分發揮儲備吞吐作用,以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和大豆油料生產能力,保證市場供應。
 
  (二)建立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產銷預警體系。加強油料及食用植物油信息分析和預警,建立準確、可靠的基礎數據采集系統,及時發布生產、進口、流通等信息,引導生產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各地要強化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產銷形勢分析,開展定點跟蹤調查,準確上報生產、購銷、庫存等相關數據,搞好信息引導工作。
 
  (三)培育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發現價格、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功能,穩定企業和農民生產收益,促進油料產業健康發展。支持油脂和油料生產、加工、貿易企業參與期貨市場交易。支持有關期貨交易所在產區和物流集散地設立期貨交割倉庫,面向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運銷大戶和農民開展期貨知識宣傳和培訓,引導企業和農民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
 
  (四)科學引導社會消費。嚴格執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簽的標識》,統一大豆產品標識,要求列入標識目錄內的大豆產品必須按照規定在醒目位置顯著標識,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采取多種途徑,引導市場消費行為,實現優質優價,促進油料生產。加強宣傳引導,合理食油、用油,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減少浪費。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各州、市人民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實促進油料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切實做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產供銷工作。各地要加強政策引導,抓好受災地區生產恢復,穩定增加油料播種面積。要加大市場調節和監管力度,完善應急預案,做好組織調運工作,保障食用植物油供應,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體和大中專院校學生的生活。要加強食用植物油市場準入管理和質量監督檢測,防止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嚴厲查處違法經營、囤積居奇、哄抬價格、散布虛假信息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及時溝通信息,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指導各地抓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生產、供應和市場穩定工作。
 
  二○○八年四月二日


 
地區: 云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