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潮州市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

   2011-05-10 728
核心提示:根據《廣東省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方案》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全
根據《廣東省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方案》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全面整頓食品添加劑生產、銷售和使用,嚴厲打擊在飼料中違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和濫用飼料添加劑的行為,嚴厲打擊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犯罪行為,嚴厲打擊生產銷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為,依法嚴懲一批違法犯罪分子,有效遏制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突出問題。全面規范食品添加劑市場秩序,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食品和食品添加劑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工作重點
 
  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小組印發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和《食品加工過程中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見附件1),結合我市以往監督監測情況,確定我市此次專項整治行動的重點。
 
  (一)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產、使用環節。
 
  針對當前個別飼料生產、經營企業存在違法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的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強對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產、使用的監管,嚴厲打擊在飼料中違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和濫用飼料添加劑的行為。(農業、海洋漁業部門負責)
 
  (二)食品添加劑生產環節。
 
  以復合食品添加劑為重點,組織開展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的專項檢查,督促企業落實原料索票索證制度,規范產品標簽標識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食品添加劑行為。(衛生、質監部門負責)
 
  (三)食品生產加工環節。
 
  針對個別企業在米面制品中添加“吊白塊”和硼砂、使用“堿性橙Ⅱ”浸泡豆腐皮、在肉制品中添加“黃金粉”等工業染料、在辣椒制品中添加蘇丹紅、在河粉中添加熒光增白劑或石蠟、在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使用非食用物質加工食品,以及在含乳飲料中添加甘氨酸,肉制品、米面制品和蜜餞等食品加工過程中濫用著色劑、增白劑、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開展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的專項監督檢查,加大巡查力度,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原料索票索證制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加強食品行業管理,強化企業自律。(質監、經貿部門負責)
 
  (四)食品流通環節。
 
  以集貿市場和食品添加劑經營市場為重點,針對部分調味品中使用蘇丹紅,乳制品中使用三聚氰胺,水發產品中使用甲醛和工業用火堿等違法行為,加強商品質量監測和市場巡查,督促食品經銷商落實索證索票、購銷臺賬等溯源管理制度,嚴厲打擊食品違法經營行為。(工商、經貿、農業、海洋漁業部門負責)
 
  (五)食品消費環節。
 
  以餐飲業中糕點、米面制品、熟肉制品、冷飲制售為重點,針對非法添加吊白塊、硼砂、濫用著色劑等違法行為,開展餐飲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專項監督檢查,督促餐飲單位落實食品原料索票索證制度,完善餐飲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管理規范,進一步加強對亞硝酸鹽等高風險食品添加劑的管理,依法查處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衛生、經貿部門負責)
 
  (六)食品進出口環節。
 
  針對進出口食品中二氧化硫、山梨酸、甜蜜素、著色劑等超標,以及進出口飼料添加劑中摻雜硝基呋喃類等禁用藥物或其他有害物質的現象,以進出口備案企業為重點,加強檢測和監管,重點監控食品中非食用物質和食品添加劑超量超范圍使用情況,進一步提高進出口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質量安全水平。(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負責)
 
  三、工作安排
 
  按照全省專項整治工作的統一部署,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原則,將整治與規范、監管與自律有效結合起來,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利用4個月的時間,分三個階段完成專項整治的任務和目標。
 
  (一)自查自糾階段(從即日起至2009年1月10日)
 
  (1)各縣、區(管委會)各有關部門要對本地區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銷售和使用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基本掌握本地區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狀況,根據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發布的公告要求,督促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企業、食品和食品銷售單位以及餐飲經營單位對食品中添加和使用非食用物質,以及不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進行自查自糾。
 
  (2)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向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宣傳食品安全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發動群眾舉報違法犯罪行為。各有關監管部門要公布食品質量安全投訴舉報電話或電子郵箱,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及時追蹤調查,對舉報屬實者實施獎勵措施,充分發揮群眾廣泛參與整治行動的積極性。
 
  (3)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在食品生產經營各個環節,采取明查暗訪等方式調查摸清非法食品添加物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品種及易被添加的食品類別,并向同級專項整治工作機構和衛生部門反饋相關信息。各縣、區(管委會)專項整治工作機構會同衛生部門收集、分析和匯總非法食品添加物和違法超范圍、超劑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以及被添加的食品類別,通報各有關部門。
 
  (4)各部門要根據以往食品安全監督監測和投訴舉報等渠道發現的非法食品添加物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線索,制定食品抽檢計劃,結合監管職責,確定抽檢的重點品種、重點食品類別,有針對性地開展抽檢工作。各部門要及時通報抽檢結果情況,避免重復抽檢。
 
  (5)各部門要匯總、歸類既往發生的各種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監管措施,對突出問題,要研究制定解決方法和有效的監管手段。
 
  (二)清理整頓階段(2009年1月11日-3月10日)
 
  (6)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部門要結合工作重點,根據第一階段掌握的情況,組織聯合行動,對發現的重點產品、重點區域和重點單位開展突擊檢查,依法嚴厲查處在食品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的單位和相關責任人員,切實整頓規范一批、依法查處一批違法企業和個人。
 
  (7)發現問題,要及時追溯非法食品添加物源頭,阻斷非法食品添加物的供應鏈,嚴防流入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對非法食品添加物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嚴懲。
 
  (8)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部門要對未列入食品添加劑衛生標準仍在違法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品種進行全面清理,依法嚴厲查處以非食品物質作為食品添加劑銷售的行為。
 
  (三)規范鞏固階段(2009年3月11日-4月10日)
 
  (9)進一步推進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制度,嚴把食品添加劑企業條件審查關,嚴厲查處企業無證生產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加大對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活動的監督力度,規范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單位的行為,嚴格食品添加劑運輸、倉儲的管理措施。建立非法食品添加物和不合格添加劑快速追查溯源機制,依法取締非法食品添加物加工銷售的黑窩點,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理,切斷非法食品添加物的供應渠道。
 
  (10)建立食品生產企業食品添加劑使用申報制度,進一步加大日常監管力度,指導企業做好產品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管理和申報工作。要督促銷售及餐飲經營單位嚴格落實食品添加劑索票索證制度,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以及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單位的日常巡回檢查和監督抽檢,發現仍在食品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制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單位和個人,依法從重處理。
 
  (11)完善自律機制,推進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組織有關食品行業協會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開展誠信教育活動,指導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和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守法意識。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三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反映出當前在食品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問題十分嚴重,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這次為期4個月專項整治行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按照“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原則,明確整治任務,落實工作責任,確保專項整治取得實效。
 
  按照全省專項整治工作要求,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市經貿局、公安局、監察局、農業局、衛生局、工商局、海洋漁業局、質監局和潮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成立市專項整治工作小組,指導、協調全市專項整治的開展。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工作小組的日常工作(市專項整治工作小組名單和工作小組辦公室成員名單見附件2)。市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作為此次專項整治專家咨詢機構,對整治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提出工作意見和建議。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要參照市的模式建立相應的領導工作機制,并建立暢通的聯絡和信息溝通機制。
 
  (二)密切配合,落實責任。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政府、各監督執法部門要依照本實施方案,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本系統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目標和任務,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加強長效機制建設。在專項整治中,各監督執法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和信息溝通,集中力量,嚴格執法,重拳出擊,形成監管合力,將各項整治措施落實到位,不留問題死角,保證專項整治取得預期效果。各行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食品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健全企業誠信和自律機制,促進食品行業健康規范發展。
 
  整治過程中,要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各部門對專項整治中發現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時向公安部門移送。移送涉嫌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和不符合衛生標準食品等案件,有關部門要出具相應的鑒定結論或認定意見,并積極配合公安部門偵辦案件。對發現的重大典型案件,要及時公布查處結果。公安部門要提前介入涉嫌犯罪的案件,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行為。監察部門要嚴肅查處監管部門中的失職瀆職、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等違紀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三)積極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要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作用,向社會大力宣傳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宣傳專項整治行動的進展和成效,曝光專項整治中查處的典型案例,讓群眾了解在食品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危害,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形成專項整治的良好氛圍。要組織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者進行培訓,提高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四)加強信息溝通,強化督導和評估。
 
  1.每半月報送一次工作動態和報表。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專項整治工作機構從2009年1月1日起,每半月向市專項整治工作小組辦公室報送一次工作動態和報表,內容包括專項整治工作中采取的重要措施、重要情況、重大案件查處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格式見附件3、4)。
 
  2. 及時報送新發現的違法添加物。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部門在專項整治中發現超出衛生部等9部門已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的新的違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劑,要盡快報送市專項整治工作小組辦公室(格式見附件5)。
 
  3. 加強典型案件信息報送工作。對于影響范圍較廣、健康危害較大的典型案件和大案要案線索及調查處理情況,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部門要采用信息專報方式及時報告。重大事件要有跟蹤調查處理結論。
 
  4. 分階段報送工作總結。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專項整治工作機構和市各有關部門要在2009年1月16日之前和2009年3月16日之前分別向市專項整治工作小組辦公室報送自查自糾和清理整頓的階段性總結,并于2009年4月20日之前報送專項整治工作全面總結。
 
  5.市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部門的具體工作計劃,對專項整治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導。2009年3月上旬,市專項整治工作小組將組織聯合考核組,對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專項整治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的考核評估。
 
  請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在2009年1月6日前,將制定的具體實施方案,專項整治工作機構組成人員名單和辦公室聯系人、聯系方式及通訊地址報送市專項整治工作小組辦公室。除保密材料外,相關信息報送均采取傳真和電子郵件形式。

更多相關法規請查看:各地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相關法規匯總


 
地區: 廣東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