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糧食儲備體系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證。當前,我市城市化進程日新月異,工業發展突飛猛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快。做好地方糧食儲備工作,確保糧食安全,對于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三農,助推糧食產業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加強我市地方儲備糧管理,保證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和儲存安全,維護全市糧食市場穩定,有效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按照國務院關于“糧食產區必須保持總人口3個月的銷量、銷區保持6個月銷量”的要求,以及自治區糧食局、發改委、財政局、農發行聯合下發的內糧發〔2008〕64號和內糧發〔2009〕33號文件精神,結合地方實際,現就進一步強化地方儲備糧建設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繼續保持35萬噸地方儲備糧和1000噸地方儲備食用成品油的規模。(其中地方儲備玉米34萬噸,地方儲備成品糧大米和面粉各0.5萬噸)。地方儲備糧油存儲期為一年,全部實行動態管理。
二、明確權屬及職責,確保地方糧油儲備“儲得好、調得動、關鍵時刻用得上”。此次35萬噸地方儲備糧和1000噸食用成品油的糧油權屬通遼市人民政府。首先由市糧食局按條件提出承儲庫點和承儲數量的具體方案,然后由糧食、財政、農發行三部門會商后報市政府批準并下達收儲計劃。
地方儲備糧(玉米)收儲計劃下達時,要根據每個承儲企業承儲的數量核定一個最低庫存保有量,總額為15萬噸。
三、市糧食局為市級儲備糧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地方糧油儲備的具體組織實施和保管、更新輪換管理。市財政部門負責安排市級基礎儲備的貸款利息、費用補貼,保證及時、足額撥付,并對儲備糧的有關財務執行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市農發行根據計劃數量,保證資金及時供應,并對發放的儲備糧貸款實施信貸監管。承儲單位負責地方糧油儲備在庫管理工作,須嚴格執行地方糧油儲備等有關管理規定,自覺接受有關部門和單位監督,并在規定的保管期限內確保地方糧油儲備數量真實、質量合格和儲存安全。
四、市糧食局應當遵循布局合理、規模存放、結構優化、安全規范,有利于調控和降低成本費用的原則,合理確定承儲庫點和承儲數量。承擔地方儲備糧的企業,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地方儲備糧由通糧集團、大華物流公司以及具備承儲能力經政府有關部門認可的糧食倉儲企業、糧油加工企業承儲;
(二)倉庫容量必須大于承儲規模,倉庫條件符合國家標準和技術規范的要求;
(三)具有與承儲規模,承儲品種相適應的糧食出入庫、通風、熏蒸和降水等設備設施;
(四)具有符合國家標準的儲備糧質量等級檢測儀器和場所,具備檢測地方儲備糧儲存期間溫度、水分、蟲害密度等條件;
(五)具有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由有關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書的糧油保管、檢驗等專業技術人員;
(六)經營管理和信譽良好,具備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貸款資格,達到規定的信用等級標準;近年內無嚴重違法經營和重大壞糧事故記錄。
五、地方儲備糧的庫存管理必須做到“一符三專四落實”。對承儲的地方儲備糧實行專倉儲存、專人保管、專帳記載,保證地方儲備糧賬實相符(保管賬、會計賬、統計賬賬面數和庫存實物數相符),做到四落實(地點、數量、質量、人員)。
六、市級儲備糧的輪換應當遵循有利于保證市級儲備糧的數量、質量和儲存安全,有利于糧食深加工產業發展,保證糧食市場穩定,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則,可采取先購后銷、先銷后購或隨銷隨購等多種方式進行輪換。
七、在規定的儲存時間內未經地方儲備糧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任何企業都不得輪出。除此之外,各承儲企業在儲存期內輪出和購進地儲糧必須經地方儲備糧油領導小組辦公室核準后才能進行。
為了保證在遇有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和市場波動時,市政府可隨時調用成品糧地方儲備。成品糧油的儲備在管理上實行保證庫存常量不低于儲存總量的60%的基礎上的動態管理,承儲企業可以隨時推陳儲新。
除國家指令性計劃外,地方儲備玉米輪換購銷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直接從生產者中購入,通過市場直接銷售給用糧單位、委托購銷以及在糧食市場競價買賣、招投標等多種形式進行。
八、市儲備糧油的動用,須由市糧食局根據糧食市場變化情況提出動用方案,報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糧食局會同市財政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通遼市分行組織承儲企業具體實施。從事和參與地方儲備糧經營、管理、監督活動的單位必須遵守地方儲備糧的動用指令,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執行或擅自改變。
九、市糧食局和財政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儲備糧預警機制,建立動用地方儲備糧應急預案,并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市糧食局要加強地方儲備糧的管理和糧食市場監察、信息采集等工作,適時提出啟動預案的建議。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動用地方儲備糧:
(一)市場糧食明顯供不應求或價格異常波動;
(二)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需動用地方儲備糧;
(三)通遼市人民政府認為需要動用地方儲備糧的其他情形。
十、市糧食局、財政局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通遼市分行按照各自的職責,對承儲企業依照相關糧食法規,進行監督檢查。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地方儲備糧數量、質量、安全儲存等方面存在問題,應當責成承儲企業立即予以糾正或處理,同時作出書面檢查,由監督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負責人簽字。
承儲企業對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應當予以配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撓、干擾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一、繼續保持35萬噸地方儲備糧和1000噸地方儲備食用成品油的規模。(其中地方儲備玉米34萬噸,地方儲備成品糧大米和面粉各0.5萬噸)。地方儲備糧油存儲期為一年,全部實行動態管理。
二、明確權屬及職責,確保地方糧油儲備“儲得好、調得動、關鍵時刻用得上”。此次35萬噸地方儲備糧和1000噸食用成品油的糧油權屬通遼市人民政府。首先由市糧食局按條件提出承儲庫點和承儲數量的具體方案,然后由糧食、財政、農發行三部門會商后報市政府批準并下達收儲計劃。
地方儲備糧(玉米)收儲計劃下達時,要根據每個承儲企業承儲的數量核定一個最低庫存保有量,總額為15萬噸。
三、市糧食局為市級儲備糧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地方糧油儲備的具體組織實施和保管、更新輪換管理。市財政部門負責安排市級基礎儲備的貸款利息、費用補貼,保證及時、足額撥付,并對儲備糧的有關財務執行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市農發行根據計劃數量,保證資金及時供應,并對發放的儲備糧貸款實施信貸監管。承儲單位負責地方糧油儲備在庫管理工作,須嚴格執行地方糧油儲備等有關管理規定,自覺接受有關部門和單位監督,并在規定的保管期限內確保地方糧油儲備數量真實、質量合格和儲存安全。
四、市糧食局應當遵循布局合理、規模存放、結構優化、安全規范,有利于調控和降低成本費用的原則,合理確定承儲庫點和承儲數量。承擔地方儲備糧的企業,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地方儲備糧由通糧集團、大華物流公司以及具備承儲能力經政府有關部門認可的糧食倉儲企業、糧油加工企業承儲;
(二)倉庫容量必須大于承儲規模,倉庫條件符合國家標準和技術規范的要求;
(三)具有與承儲規模,承儲品種相適應的糧食出入庫、通風、熏蒸和降水等設備設施;
(四)具有符合國家標準的儲備糧質量等級檢測儀器和場所,具備檢測地方儲備糧儲存期間溫度、水分、蟲害密度等條件;
(五)具有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由有關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書的糧油保管、檢驗等專業技術人員;
(六)經營管理和信譽良好,具備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貸款資格,達到規定的信用等級標準;近年內無嚴重違法經營和重大壞糧事故記錄。
五、地方儲備糧的庫存管理必須做到“一符三專四落實”。對承儲的地方儲備糧實行專倉儲存、專人保管、專帳記載,保證地方儲備糧賬實相符(保管賬、會計賬、統計賬賬面數和庫存實物數相符),做到四落實(地點、數量、質量、人員)。
六、市級儲備糧的輪換應當遵循有利于保證市級儲備糧的數量、質量和儲存安全,有利于糧食深加工產業發展,保證糧食市場穩定,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則,可采取先購后銷、先銷后購或隨銷隨購等多種方式進行輪換。
七、在規定的儲存時間內未經地方儲備糧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任何企業都不得輪出。除此之外,各承儲企業在儲存期內輪出和購進地儲糧必須經地方儲備糧油領導小組辦公室核準后才能進行。
為了保證在遇有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和市場波動時,市政府可隨時調用成品糧地方儲備。成品糧油的儲備在管理上實行保證庫存常量不低于儲存總量的60%的基礎上的動態管理,承儲企業可以隨時推陳儲新。
除國家指令性計劃外,地方儲備玉米輪換購銷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直接從生產者中購入,通過市場直接銷售給用糧單位、委托購銷以及在糧食市場競價買賣、招投標等多種形式進行。
八、市儲備糧油的動用,須由市糧食局根據糧食市場變化情況提出動用方案,報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糧食局會同市財政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通遼市分行組織承儲企業具體實施。從事和參與地方儲備糧經營、管理、監督活動的單位必須遵守地方儲備糧的動用指令,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執行或擅自改變。
九、市糧食局和財政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儲備糧預警機制,建立動用地方儲備糧應急預案,并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市糧食局要加強地方儲備糧的管理和糧食市場監察、信息采集等工作,適時提出啟動預案的建議。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動用地方儲備糧:
(一)市場糧食明顯供不應求或價格異常波動;
(二)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需動用地方儲備糧;
(三)通遼市人民政府認為需要動用地方儲備糧的其他情形。
十、市糧食局、財政局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通遼市分行按照各自的職責,對承儲企業依照相關糧食法規,進行監督檢查。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地方儲備糧數量、質量、安全儲存等方面存在問題,應當責成承儲企業立即予以糾正或處理,同時作出書面檢查,由監督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負責人簽字。
承儲企業對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應當予以配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撓、干擾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履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