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
自200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八部委下發《關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指導意見》以來,我省各地、各部門按照省政府《關于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精心組織,勇于實踐,積極開展食品安全信用體系試點工作。目前,全省已有11個市、56個縣和29個行業、3332家企業開展了信用體系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并為下階段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全面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全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總結會議精神和省政府領導批示要求,現就加快推進我省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將信用體系建設納入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更是保障公眾利益和社會長遠整體利益的基礎。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紀錄為重點,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省政府今年2月印發了《關于推動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若干意見》,要求深入開展“信用浙江”建設,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加強信用監管,實施失信懲戒,開展誠信宣傳。引導企業加強內部信用管理,遵守商業道德,公平交易,誠信經營。
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領導早在2004年就指出,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食品藥品行業要結合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先行一步。《浙江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將食品安全信用記錄納入全省統一的企業公共征信系統。近年來我省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實踐表明,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對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職責,提高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水平,促進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各地各部門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打造“信用浙江”的高度,充分認識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將信用體系建設納入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中去,主動爭取政府領導重視,確保經費投入,緊密結合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和食品安全綜合評價等工作,使信用體系建設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加大試點探索力度,積極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
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嶄新的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各地要在前一輪試點工作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加大工作力度,擴大試點范圍,大力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一)擴大工作覆蓋范圍,選擇地方特色產業開展全行業試點。目前我省的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主要在部分地區、部分行業的部分企業開展試點工作,局限性較大,作用和效果不夠明顯。各地、各部門要在現有工作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方法,探索選擇當地的某些特色優勢食品或主導食品產業開展全行業的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2008年,省里將選擇保健食品作為全行業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試點,各縣(市、區)要至少選擇一個行業開展全行業試點。國家和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單位,應當在三個以上行業和30家以上企業開展試點。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兩檔”,加強信用基礎建設。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監管檔案(政府監管檔案)和企業生產經營檔案,是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評價、披露、獎懲和管理的基礎工作。各地要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轉發的三個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檔案示范文本和實際監管工作要求,明確企業生產經營檔案及其信用監管檔案的總體要求和基本框架。食品安全監管信用檔案應包含企業的基本信息、證照信息、日常監管信息、檢查檢測信息和事故查處信息等。企業生產經營檔案應涵蓋企業管理基礎工作和原料采購、生產加工、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各個方面,切實做到“管理有制度、產品有標準、操作有程序、過程有記錄、信息可追溯”。
(三)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及時反映食品企業信用狀況。及時匯總、分析、評判企業信用狀況,披露相關信息,發揮信用獎懲機制的作用,是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各地、各部門要在食品安全信息網的基礎上,努力爭取政府支持,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網站的功能。通過各種技術手段,逐步實現部門監管信息、企業經營信息、協會自律信息等各類與食品安全有關信息在同一平臺上的互聯互通,并及時向社會公布。通過信用信息系統,適時向社會公布信譽可靠、質量安全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名優特產品;同時,將失信企業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告。
三、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信用環境
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要不斷總結推廣,必須依靠牽頭單位和有關部門的通力配合,依靠全社會和生產經營者的支持和參與。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報紙等大眾傳媒對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和在試點中表現優良的企業進行宣傳,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關注程度,使守信企業得到社會褒獎,失信企業得到公眾懲戒,切實發揮信用體系建設的功效,從而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進一步加大教育培訓力度,通過對監管工作人員和生產經營者的培訓,使廣大從業人員強化對信用體系建設意義和目的的認識,掌握具體操作方法,確保信用體系建設成為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構建信用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打下堅實基礎,為信用體系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