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關于制定江西省2009年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發展資金油茶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為發揮我縣資源優勢,促進特色林業產業發展,做強做大油茶產業,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思路
結合“一大四小”綠化造林工程實施,大力推進高效生態油茶基地建設,努力擴大規模總量,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積極推廣油茶先進實用技術和標準化生產,逐年提高我縣油茶產業發展科技含量;進一步健全油茶產業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通過組織實施產業化戰略,提高全縣油茶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增強我縣油茶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拉動全縣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致富增收能力。
二、建設目標
根據《2009年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油茶產業示范項目》的總體要求和發展思路,結合我縣現有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及發展潛力,到2014年,規劃新建高效生態油茶基地50000畝,其中初制茶油畝產平均達到40公斤以上,畝產值達到1300元以上,茶油年產量達到2000噸;發展規模油茶加工企業2-3家,油茶產品精加工率達85%以上,油茶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油茶科技貢獻率達到70%以上,實現油茶產業年產值過億元,油茶生產經營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的項目建設目標。
三、區域布局
結合我縣油茶資源現狀、產業基礎及發展潛力,按照“因地制宜,科學安排,逐年推進,全面鋪開”的原則,盡量選擇交通條件好、地勢平緩、集中連片的山場,采取改造與新造相結合的方式,推進油茶產業規模化發展。重點安排在我縣山林資源擁有量大,且自然與林地條件均適宜油茶開發,群眾具有較高積極性的馬回嶺鎮、岷山鄉、獅子鎮、城門鄉、新合鎮、新塘鄉、涌泉鄉等鄉鎮,其它地方作為油茶產業發展輻射區域。
四、實施模式
以縣內規模油脂加工企業或規模油茶種植企業為龍頭,以“村企合一”基層組織模式為載體,以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規程、統一管理為方式,以100畝規模為合作基本單位,以“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為利益聯結模式,合作開發油茶種植基地,共同推進油茶產業發展。收益前的油茶基地建設成本及收益后的油茶基地維護成本由企業與農戶均攤,企業與農戶按投資比例享有基地控股權。1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可以直接采取上述方式與企業進行項目合作開發,不足100畝的種植農戶按區域劃分,成立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的身份參與項目實施。
五、資金管理
1、地方配套資金落實辦法。縣油茶產業發展項目地方配套資金采取“政府+企業+農戶”的三位一體的配套方式,按照每畝190元/年的標準落實項目地方配套資金。一是縣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按照每畝50元的標準每年落實項目地方配套資金50萬元;二是龍頭企業或種植農戶按照每畝140元的標準每年落實項目配套資金140萬元。項目地方配套資金必須在指定的時間范圍內,按照申報項目實施規模的配套標準一次性打入九江縣油茶產業發展資金專戶。
2、生產維護資金籌措辦法。油茶產業是一個長線投資項目,前期投入期為4-5年,基地維護成本較大。為保障已建油茶基地收益前的維護成本,促進油茶生產基地全面持續發展,我縣將采取兩種方式,幫助油茶種植主體解決上述難題。一是油茶基地開發后,由縣林業部門按照“誰開發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誰經營誰得利”的原則,及時組織林業部門開展油茶基地林地經營權的確認,向基地創建主體頒發林地經營權證,基地創建主體可憑借該經營權證向農村金融機構申請辦理質押貸款業務;二是九江縣農業企業信貸擔保中心的服務領域,參照九江縣生豬產業專項信貸擔保服務的運作模式,在建立健全企業聯保機制的前提下,啟動九江縣油茶產業專項信貸擔保服務。
3、項目配套資金管理辦法。縣財政設立油茶產業發展資金專戶。項目中央財政配套資金200萬元(即每畝200元),省財政配套資金50萬元(即每畝50元)及地方配套資金190萬元(即每畝190元)均一次劃入九江縣財政油茶產業發展資金專戶,待項目檢查驗收合格后,按照項目主管部門勾圖的實際面積一次性落實到位。多出年度項目規劃面積的部分項目配套資金按同等標準于下年度一次性落實,少于申報面積的部分可采取兩種方式落實配套資金:一是按照當年度項目實際實施面積落實項目配套資金,少于項目申報面積的地方配套資金按照實際少出面積一次返還到位;二是按照當年度項目實際實施面積一次性將項目配套資金落實到位,少出申報面積的地方配套資金留待明年項目實施。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九江縣2009年現代農業油茶產業示范縣建設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發改委、農辦、財政局、審計局、農業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項目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林業局,主要負責本項目的計劃安排和組織實施,協調、監督項目的實施,并負責項目實施的前期指導,中期檢查和后期的竣工驗收等工作。
2、編制項目規劃。縣林業主管部門要結合我縣實際,按照項目要求,編制《九江縣2009-2014年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發展資金油茶項目發展規劃》。各鄉(鎮、場、區)也要根據林業分類經營區劃的要求,認真編制油茶產業建設的發展規劃,按照任務要求編制好油茶產業建設總體規劃和經營方案,并將下一年度實施計劃任務方案與基地造林、低改作業設計資料審核合格匯總上報到九江縣林業局及九江縣油茶產業行業分會備案。
3、搭建運行平臺。由縣林業局牽頭,按照市場化方式,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合理配置產業發展要素,以九江縣農業協會為平臺,以促進產業增效為目標,以帶動農民增收為目的,以扶持、服務農民為宗旨,組建九江縣農業協會油茶產業行業分會,著力搭建油茶產業發展運行平臺,加快推進油茶專業合作社建設,著力提高油茶產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促進全縣油茶產業步入“小戶發展大戶,大戶發展合作社,合作社發展種養企業,最終形成規模產業帶”的良性發展軌道。油茶行業分會主要負責項目資金的統籌及地方項目配套資金整合、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等。
4、加強科技服務。積極與省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系,聘請專家、教授擔任我縣油茶產業發展技術顧問,大力開展科技攻關,著力解決我縣油茶良種引進、快速擴繁、高接換種、科學管理及采收、加工和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的引進、推廣與應用力度,邀請專家到我縣進行技術培訓,培養熟練掌握油茶豐產栽培技術的農民技術人員,努力提高全縣農民專業技術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促進產區群眾生產技術水平的全面提高,為我縣油茶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5、完善檔案資料。建立項目信息管理系統,檔案信息管理是項目建設重要的基礎工作,應將項目實施情況、監測結果、數據資料、信息檔案進行微機管理,建立項目管理動態數據庫,實現項目建設動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6、強化督導檢查。項目建設質量是項目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應嚴把作業設計、整地、供苗、栽植、撫育、驗收等主要環節的質量,切實加強核查驗收工作,準確評價項目建設的成效。同時將發展油茶產業列入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及新農村建設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并實行每季一調度、半年一檢查、年終一驗收。對項目實施成效好的單位或個人進行適當獎勵。
一、發展思路
結合“一大四小”綠化造林工程實施,大力推進高效生態油茶基地建設,努力擴大規模總量,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積極推廣油茶先進實用技術和標準化生產,逐年提高我縣油茶產業發展科技含量;進一步健全油茶產業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通過組織實施產業化戰略,提高全縣油茶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增強我縣油茶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拉動全縣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致富增收能力。
二、建設目標
根據《2009年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油茶產業示范項目》的總體要求和發展思路,結合我縣現有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及發展潛力,到2014年,規劃新建高效生態油茶基地50000畝,其中初制茶油畝產平均達到40公斤以上,畝產值達到1300元以上,茶油年產量達到2000噸;發展規模油茶加工企業2-3家,油茶產品精加工率達85%以上,油茶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油茶科技貢獻率達到70%以上,實現油茶產業年產值過億元,油茶生產經營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的項目建設目標。
三、區域布局
結合我縣油茶資源現狀、產業基礎及發展潛力,按照“因地制宜,科學安排,逐年推進,全面鋪開”的原則,盡量選擇交通條件好、地勢平緩、集中連片的山場,采取改造與新造相結合的方式,推進油茶產業規模化發展。重點安排在我縣山林資源擁有量大,且自然與林地條件均適宜油茶開發,群眾具有較高積極性的馬回嶺鎮、岷山鄉、獅子鎮、城門鄉、新合鎮、新塘鄉、涌泉鄉等鄉鎮,其它地方作為油茶產業發展輻射區域。
四、實施模式
以縣內規模油脂加工企業或規模油茶種植企業為龍頭,以“村企合一”基層組織模式為載體,以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規程、統一管理為方式,以100畝規模為合作基本單位,以“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為利益聯結模式,合作開發油茶種植基地,共同推進油茶產業發展。收益前的油茶基地建設成本及收益后的油茶基地維護成本由企業與農戶均攤,企業與農戶按投資比例享有基地控股權。1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可以直接采取上述方式與企業進行項目合作開發,不足100畝的種植農戶按區域劃分,成立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的身份參與項目實施。
五、資金管理
1、地方配套資金落實辦法。縣油茶產業發展項目地方配套資金采取“政府+企業+農戶”的三位一體的配套方式,按照每畝190元/年的標準落實項目地方配套資金。一是縣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按照每畝50元的標準每年落實項目地方配套資金50萬元;二是龍頭企業或種植農戶按照每畝140元的標準每年落實項目配套資金140萬元。項目地方配套資金必須在指定的時間范圍內,按照申報項目實施規模的配套標準一次性打入九江縣油茶產業發展資金專戶。
2、生產維護資金籌措辦法。油茶產業是一個長線投資項目,前期投入期為4-5年,基地維護成本較大。為保障已建油茶基地收益前的維護成本,促進油茶生產基地全面持續發展,我縣將采取兩種方式,幫助油茶種植主體解決上述難題。一是油茶基地開發后,由縣林業部門按照“誰開發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誰經營誰得利”的原則,及時組織林業部門開展油茶基地林地經營權的確認,向基地創建主體頒發林地經營權證,基地創建主體可憑借該經營權證向農村金融機構申請辦理質押貸款業務;二是九江縣農業企業信貸擔保中心的服務領域,參照九江縣生豬產業專項信貸擔保服務的運作模式,在建立健全企業聯保機制的前提下,啟動九江縣油茶產業專項信貸擔保服務。
3、項目配套資金管理辦法。縣財政設立油茶產業發展資金專戶。項目中央財政配套資金200萬元(即每畝200元),省財政配套資金50萬元(即每畝50元)及地方配套資金190萬元(即每畝190元)均一次劃入九江縣財政油茶產業發展資金專戶,待項目檢查驗收合格后,按照項目主管部門勾圖的實際面積一次性落實到位。多出年度項目規劃面積的部分項目配套資金按同等標準于下年度一次性落實,少于申報面積的部分可采取兩種方式落實配套資金:一是按照當年度項目實際實施面積落實項目配套資金,少于項目申報面積的地方配套資金按照實際少出面積一次返還到位;二是按照當年度項目實際實施面積一次性將項目配套資金落實到位,少出申報面積的地方配套資金留待明年項目實施。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九江縣2009年現代農業油茶產業示范縣建設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發改委、農辦、財政局、審計局、農業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項目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林業局,主要負責本項目的計劃安排和組織實施,協調、監督項目的實施,并負責項目實施的前期指導,中期檢查和后期的竣工驗收等工作。
2、編制項目規劃。縣林業主管部門要結合我縣實際,按照項目要求,編制《九江縣2009-2014年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發展資金油茶項目發展規劃》。各鄉(鎮、場、區)也要根據林業分類經營區劃的要求,認真編制油茶產業建設的發展規劃,按照任務要求編制好油茶產業建設總體規劃和經營方案,并將下一年度實施計劃任務方案與基地造林、低改作業設計資料審核合格匯總上報到九江縣林業局及九江縣油茶產業行業分會備案。
3、搭建運行平臺。由縣林業局牽頭,按照市場化方式,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合理配置產業發展要素,以九江縣農業協會為平臺,以促進產業增效為目標,以帶動農民增收為目的,以扶持、服務農民為宗旨,組建九江縣農業協會油茶產業行業分會,著力搭建油茶產業發展運行平臺,加快推進油茶專業合作社建設,著力提高油茶產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促進全縣油茶產業步入“小戶發展大戶,大戶發展合作社,合作社發展種養企業,最終形成規模產業帶”的良性發展軌道。油茶行業分會主要負責項目資金的統籌及地方項目配套資金整合、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等。
4、加強科技服務。積極與省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系,聘請專家、教授擔任我縣油茶產業發展技術顧問,大力開展科技攻關,著力解決我縣油茶良種引進、快速擴繁、高接換種、科學管理及采收、加工和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的引進、推廣與應用力度,邀請專家到我縣進行技術培訓,培養熟練掌握油茶豐產栽培技術的農民技術人員,努力提高全縣農民專業技術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促進產區群眾生產技術水平的全面提高,為我縣油茶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5、完善檔案資料。建立項目信息管理系統,檔案信息管理是項目建設重要的基礎工作,應將項目實施情況、監測結果、數據資料、信息檔案進行微機管理,建立項目管理動態數據庫,實現項目建設動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6、強化督導檢查。項目建設質量是項目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應嚴把作業設計、整地、供苗、栽植、撫育、驗收等主要環節的質量,切實加強核查驗收工作,準確評價項目建設的成效。同時將發展油茶產業列入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及新農村建設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并實行每季一調度、半年一檢查、年終一驗收。對項目實施成效好的單位或個人進行適當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