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呂梁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意見(呂政發[2010]35號)

   2011-04-29 405
核心提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辦、局,市直企、事業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農產品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辦、局,市直企、事業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全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根據省政府《關于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意見》(晉政發[2009]32號)精神,結合呂梁實際,現就加快發展我市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當前我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三三戰略”的重大舉措,是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內容,是壯大農業實力、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有效途徑,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選擇。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業整體效益,而且可以擴大農產品的市場供給,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對于促進農產品市場流通,拉動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各項農業農村工作方針政策,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城鄉統籌發展方略,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狠抓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到2009年底,我市各類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00多個,其中市級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超77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6.5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1.05:1。然而,同國內外先進地區相比,我市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在規模、技術、實力和加工深度上都還有較大差距。農產品加工企業還存在著發展規模偏小、融資渠道不暢、市場競爭力不強、帶動農戶不力等問題。因此,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全省實施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5 13"工程的良好機遇,充分利用我市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引導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集中力量扶持和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農產品的加工轉化增值為方向,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基本途徑,以發展壯大龍頭企業為重點,以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為動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名牌產品.,努力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二)發展目標。圍繞我市農業優勢產業,培育發展一批產業關聯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強、規模集約水平高、輻射帶動面廣的龍頭企業集群。以“513"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培育工程省、市、縣三級梯次龍頭企業為重點,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扶持其進行技改、擴建,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和帶動能力。到2013年,全市力爭培育年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3-5個,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0個,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20個,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總額突破45-50億元。全市農產品年加工總量達到80萬噸,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1.2:1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7%,新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產品lO一15個。
 
  三、發展重點和布局
 
  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要根據優勢產業發展區域布局,以骨干龍頭企業為支撐,帶動紅棗、核桃、仁用杏、小雜糧、畜禽產品、白酒等骨干龍頭企業的發展,整合區域優勢資源,構建全市農產品加工業體系。
 
  1、果品加工業。立足我市紅棗、核桃、仁用杏生產優勢,做大做強果品加工企業。以柳林縣華安母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山西天驕食業有限公司和山西天淵棗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為依托,在規模發展制干棗的同時,著重發展鮮脆保鮮棗、棗脯、棗醬、棗汁飲料及系列深加工產品,發展紅棗規模以上加工企業30個,帶動全市200萬畝紅棗生產。依托山西裕源土特產有限公司、山西特達土畜產有限公司、山西仙塔食品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山西慧仁核桃食品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重點開發系列休閑食品、保健食品、食品輔料和果品飲料等深加工產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核桃出口,提升核桃及其加工品的市場占有率。發展規模加工企業20個,帶動全市200萬畝核桃生產。以山西特達土畜產有限公司和山西宜芳食品有限公司為重點,發展仁用杏加工規模企業3-5個,帶動全市100萬畝仁用杏生產。以山西明泰食品有限公司和方山雪帝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依托,發展蘋果、梨、山楂等果品加工企業5個,帶動全市42萬畝水果生產。
 
  2、小雜糧加工業。以山西金綠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汾州香米業有限公司和山西旺達農副產品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為主,提升小雜糧深加工水平。著重發展小雜糧方便食品、功能成分提取及高科技產品研發,提高終端產品的檔次和科技含量,提高小雜糧的轉化率及其副產品的利用率。發展規模以上加工企業20個,年加工量達到10萬噸以上。
 
  3、畜產品加工業。以文水大象禽業有限公司、山西銘信禽業有限公司和文水賢美肉制品廠等龍頭企業為重點,發展肉類加工規模以上企業二:個,年加工量達到3萬噸左右;以文水薩能、交口鴻瀧、離石益欣為主,發展乳品加工企業10個,年加工量達到5萬噸以上。
 
  4、玉米加工業。以發展飼料加工業為重點,推動玉米淀粉,食用酒精、食用醋酸等深加工項目的發展,拓展玉米方便食品、保健食品加工,形成玉米全方位開發的格局。以文水大象禽業有限公司、汾陽市眾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惠農淀粉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主,全市發展規模以上加工企業5個,年加工量達到60萬噸以上。
 
  5、高粱加工業。以汾酒集團公司、山西汾陽王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山西清泉醋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積極發展高粱加工企業,促進資源集聚,提升產品品質,進一步擴大我市酒類、醋類等釀造產業規模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6、油料加工業。以山西誠信種業有限公司、山西蘭花花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和山西宏海食用油有限公司為重點,采取多種方式整合區域內油脂加工資源,提高加工轉化能力。重點開發生產以胡麻、大豆、核桃和蓖麻等為原料的高品質精煉油、營養油、調和油、色拉油和特種植物油。全市發展規模加工企業10個以上,年加工油料15萬噸以上。
 
  7、沙棘加工業。以鮮果商品化處理和果汁加工為主,支持現有骨干企業提高質量,擴大生產規模。依托山西維仕杰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呂梁野山坡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和方山縣雪帝食品有限公司,發展規模企業5個,年產達到1萬噸以上。
 
  8、食用茵加工業。堅持野生菌類和人工培植菌類并重,重點發展保鮮、貯藏和運銷業,注重深加工,開發方便、高品質產品。以山西山寶食用菌生物有限公司、宏基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為重點,發展規模企業5個,食用菌產品年產量達到1.5萬噸。
 
  9、中藥材加工業。以呂梁中藥廠和山西康欣藥業有限公司為依托,重點發展植物藥提取液和中草藥制劑的深加工,進一步擴大飲片加工及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四、主要任務
 
  1、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抓住當前經濟轉型的大好機遇,大力實施項目牽動戰略,以全市“343"重大項目為抓手,重.與抓好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技改、擴建項目,促企業上規模、上水平。同時,積極引導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投資開發延伸產業鏈條、市場前景好的農產品加工項目。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對資源型企業轉產中的項目選擇、審批和建設等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協調解決好立項、用地和環評等實際問題。凡資源型企業轉產農產品加工項目,投資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享受農業產業化市級骨干龍頭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
 
  2、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要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思路,突出地方特色,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建設和形成一批與農產品加工企業相配套,專用、優質、穩定的標準化原料基地,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各級財政要建立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專項資滏,并逐年有所增加。鼓勵農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各種行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對種植戶的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興辦穩定的農產品原料基地。
 
  3、創優農產品品牌。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不斷提升我市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鼓勵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合作組織開展創建品牌活動,積極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對國家和省評定的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以及新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市政府將給予適當獎勵。
 
  4、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各級政府要設立科技發展資金,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科技開發中心。通過開展技術示范、咨詢和培訓服務,促進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切實解決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的重大技術創新、技術改進、技術組裝等系列問題。鼓勵企業加大市外、國外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的引進力度,在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開發成果基礎上,擴大區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技術和人才,加速農產品加工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注重傳統工藝與高新技術的集成與優化,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
 
  5、建立龍頭企業與中介組織的合作機制。鼓勵和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與中介組織聯姻,創新合作機制。以本地特色農產品為依托,積極發展農產品協會和行業協會,建立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為一體的利益共同體,形成以同一產品.、同一產業為紐帶、相互聯系、上下貫通的行業組織體系。
 
  五、推進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列入政府的重點工作。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改進工作方法,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的宏觀指導和服務。要加強部門間的協調與配合,共同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市農業產業化領導組辦公室是推進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的牽頭部門,要組織企業制定發展規劃,協調各相關部門落實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各項扶持政策。建立市級骨干龍頭企業和“513”工程市、縣梯次企業的運行監測機制,對其進行動態監管。發改、財政、稅務、國土、環保、交通、電力、農業、水利等部門都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落實已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建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工作機制。市政府將加大工作考核力度,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目標任務納入對市直有關部門和縣(市、區)政府的年度工作考核評價內容,對工作措施得力、成績突出的單位和部門給予表彰獎勵。
 
  2、加大扶持力度。,各級各部門要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各項扶持政策,并結合當地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扶持措施。各縣(市、區)政府都要按照全省“51 3”工程的要求,選擇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重點骨干企業,在扶持措施上予以重點傾斜,促其率先發展。一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各級財政都要設立農產品加工企業扶持資金,從2010年起,市財政將設立500萬元專項資金,通過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二要積極整合使用項目資金。各級在農業基本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和經濟林建設等項目申報和資金安排上,都要統籌考慮,大力實施資金整合,集中投入到全市農產品加工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的基地建設和開發上。市煤炭可持續發展資金,也要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給予扶持。三要強化金融支持。對農產品加工企業向農戶收購農產品所需流動資金,農發行、農行及其他有關銀行應積極予以支持。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申請貸款,應視項目用途與實際需要,適當放寬擔保條件,確定合理的貸款期限。農業貸款擔保公司要把農產品加工企業列為優先扶持對象,積極幫助企業解決貸款難的問題。四要加強社會融資Q支持和鼓勵資源型企業、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農產品加工領域,開發優勢農產品。
 
  3、創新機制體制。建立龍頭企業發展激勵機制,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范的評選中適當增加農產品加工企業家的比例。支持和鼓勵龍頭企業進行機制體制創新,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企業做強做大。積極鼓勵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利用資金、技術、品牌、市場等優勢,通過聯合、兼并、重組、股票上市等途徑,增強企業發展后勁,提高企業經營實力。
 
  4、落實優惠政策。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創新服務理念、改進服務方式和服務質量,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各職能部門要按照國家行業政策,制定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具體辦法。嚴格執行農業部、財政部等八部委《關于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的意見》中有關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試行)》的,免征企業所得稅。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計劃時,要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用地進行統籌考慮,優先安排。市級以上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戶建設農產品收購場所用地和興辦畜禽養殖場、水產養殖場及其配套的簡易交易場地用地未永久性固化的,以及龍頭企業在農用地范圍內的農具房、化糞池和水池占地,均視為農業生產用地。對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經營所需非農建設用地羅重點考慮、優先審批,其農用地轉用、土地征(占)用各項費用按國家重點項目用地標準低限執行。對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用電,電力部門要優先安排,嚴格按國家規定的最低電價計收電費。交通部門要對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和列入“5 1 3”工程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及其基地與縣鄉公路之間的道路納入村村通水泥(油)路規劃安排修建。水利部門要對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和列入“5 1 3"工程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及其基地建設的水利設施配套予以支持。對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行掛牌保護,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向企業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
 
  5、擴大對外開放。積極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國內外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和交易會,通過各種渠道,將我市農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進一步拓展視野,瞄準國內外農產品加工領域的大企業、大集團,鼓勵和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與他們開展合作,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擴大我市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份額。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商和市外大型龍頭企業來我市投資建基地、辦企業,充分利用其資金、技術、管理、品牌等優勢,促進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6、強化企業家隊伍培訓。圍繞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強做大,加快建立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管理人才的長效培訓機制。市農業產業化領導組辦公室每年都要定期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家赴外地進行考察和專題培訓。各縣(市、區)也要千方百計安排對龍頭企業家進行培訓,著力提升隊伍素質,促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O一O年六月四日


 
地區: 山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