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
省農委《關于加快我省藍莓產業發展的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四年九月十三日
關于加快我省藍莓產業發展的意見
?。ㄊ∞r委 二○○四年九月二日)
藍莓是一種規模化生產開發較晚的小漿果類果樹,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十分適合我省東部山區生長,市場前景廣闊。為發揮我省的資源優勢,推進藍莓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特制定本意見。
一、科學把握我省發展藍莓產業的前景、優勢及面臨的問題
(一)藍莓產業前景廣闊。
藍莓(學名越桔Blueberry)是一種以山地、林區、野生待開發為特點的第三代水果,果皮薄,汁多,籽細微,風味甜美,清爽宜人,既可鮮食,亦可加工。藍莓營養保健功能十分突出,具有防止腦神經衰老、增強心功能、明目及抗癌等功效,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同時,藍莓果實、植株還可以廣泛地應用于醫藥、保健、化妝品和環境保護等各方面,深度開發潛力也很大。因此,藍莓經濟價值極高,目前國際市場每噸藍莓濃縮汁售價3-4萬美元,相當于蘋果濃縮汁的30-40倍;從國內生產實踐看,種植一公頃藍莓,年純收入最少要在3萬元以上。由于藍莓規?;斯ぴ耘鄽v史較短,總體產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有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藍莓栽培總面積在22900公頃,總產量20萬噸,而每年國際市場實際需求量至少在40萬噸以上。
(二)我省發展藍莓產業優勢明顯。
首先,自然條件優越。藍莓適于在濕潤的酸性土壤上生長。我省的長白山兼具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雨熱同季,豐富的酸性土地資源和適宜的氣候條件,為大規模開發藍莓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基礎。特別是長白山區綠色純凈的生態環境,為發展營養保健型的藍莓水果生產創造了優越環境條件。其次,技術準備充分。吉林農業大學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開始了藍莓的開發研究,先后選育推出了“美登”、“芬蒂”、“北村”等為代表的一批適于吉林省栽培的優良藍莓品種,總結出了一整套有關藍莓種苗繁育、生產栽培、果實加工等方面的技術要點和技術規程,并與美國、波蘭等國的國際性藍莓組織建立了廣泛的學術技術交流關系。吉林順安農業開發公司與北華大學合作于近年成功引育了順華一、二、三號等藍莓優良品種。第三,勞動成本優勢明顯。藍莓生產勞動密集,目前在美國、加拿大等籃莓主要生產國,雇傭一個工人種藍莓,1小時的工資是6美元,是我省的15-20倍。第四,產業發展有基礎。藍莓作為我省東部山區的野生特產,已有多年的采集、加工生產歷史。目前全省專業或兼營藍莓生產加工的企業10余家,年采收加工藍莓約2000噸,藍莓酒、藍莓飲料等加工產品陸續進入市場,并取得較好效益。
?。ㄈ┪沂∷{莓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藍莓作為一種新興的水果,在我省還處于產業化開發的起步階段,目前還面臨著一些需要注意解決的問題。一是廣大農民、工商企業包括各級政府,對藍莓產業廣闊的前景和豐厚的效益了解認識還很不夠,發展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不強。二是缺少強有力的產業龍頭。藍莓熟期集中,耐貯耐運性差,大規模生產必須有完善的保鮮或加工設施。目前我省的相關企業規模小、實力弱,難以起到拉動整個產業發展的作用。三是觀念意識有待進一步轉變。目前,急功近利,不愿承擔農業生產周期長的風險;小打小鬧,自我封閉,分散發展;過度依靠政府,商業化運作意識不強等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障礙著藍莓產業的做大做強。
二、充分認識發展藍莓產業的重要意義,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ㄒ唬┌l展藍莓產業是實施產業創新,促進經濟可持續性高效發展的重要舉措。發展區域經濟,必須要優化產業結構,培育起一批具有本地優勢,適應市場需求,符合可持續發展,對區域經濟及社會發展具有帶動性作用的高效益產業。近年來,我省東部山區經濟雖相對發展較快,但培育優勢產業,優化產業結構,仍是東部山區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發展藍莓產業,經濟效益突出,區域特色鮮明,適應現代健康消費,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通過規模種植、多層次加工及國際性營銷,必將對東部區域經濟乃至全省經濟的總體發展,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對優化產業結構,保持經濟的高效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二)發展藍莓產業是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東部山區耕地少,傳統農業就業空間小,加之林業轉產富余職工亟待分流,如何解決好農、林勞動力充分就業問題,是當前東部山區促進農林增收,保持社會穩定的關鍵。藍莓生產集高效益、勞動密集和可利用山地資源特點于一體,通過發展藍莓生產,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業單位面積生產的就業量和生產效益;可以通過對山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實現農業的外延擴張,創造新的就業空間;可以在藍莓加工、貯運及社會化服務等二、三產業方面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所以,發展藍莓產業對促進東部地區剩余勞動力就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三)發展藍莓產業是保護生態,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的現實選擇。經過多年的過量采伐和毀林種地等粗放開發,長白山生態系統已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近年來,由于藍莓價值升高,搶收搶摘現象比較嚴重,藍莓果質量明顯下降。實踐證明,長白山多樣性的物種資源只能作為物種加以利用,而不能直接作為經濟資源進行開發。適應市場需求,實施產業化的藍莓生產栽培,是保護野生藍莓資源的最有效措施。同時,從退耕還林保護長白山生態系統的角度看,灌木型藍莓對熱量、肥力條件要求低,發達的根系在土壤表層交織成網,抗逆性強,成林快,一次投入多年收獲,經濟價值高,宜于對高寒山區脆弱的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
總之,發展藍莓產業對于促進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生態效益型經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對此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契機,緊緊抓住藍莓產業起步階段的機遇期,科學謀劃,積極行動,務實操作,有效推進藍莓產業的發展,力爭在第三代果樹產業發展的競爭中,搶占先機,確立優勢,為我省的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打造新型的可持續的高效產業。
三、發展藍莓產業的目標及策略
根據我省的資源條件和國內外藍莓產銷發展現狀,我省發展藍莓產業的基本目標是:到2007年,在東部山區發展藍莓種植1.5萬畝,年實現種植產值7500萬元,加工產值(按初加工果汁計算)3億元。到2010年發展藍莓種植5萬畝,年實現種植產值2.5億元,加工產值10億元。把藍莓產業初步建設成為與山葡萄產業具有相當規模,檔次更高,效益更好,在國際藍莓市場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新型產業。
發展藍莓產業的基本策略是:
?。ㄒ唬┛茖W規劃,適區發展。適區種植是發展農作物,特別是果樹生產的重要原則。根據藍莓的生物學特性和我省的自然條件,發展藍莓生產應主要在白山、通化、延邊、吉林、遼源等五個市、州的酸性土壤上進行。要在發展耕地栽培的同時,積極發展仿生撫育性生產,在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科學地利用林下、林緣、沼澤及參后地和退耕還林地發展藍莓生產。要堅持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培育建立藍莓專業村、專業鄉。要把發展藍莓生產與發展其他種類的漿果及可榨汁水果有機結合起來,以提高自然資源和企業加工資源的利用率。
?。ǘ┡嘤堫^,加工先行。藍莓的生產特性和其市場取向決定這一產業的發展必須以強有力的加工型龍頭企業為先導。要積極向社會各界宣介藍莓產業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使盡可能多的工商企業了解藍莓、認識藍莓、投資藍莓產業的龍頭性項目建設。要堅持多種經濟成份、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廣泛動員各方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藍莓產業的發展。要集中力量,堅持少而強,避免低水平群體擴張,走高起點、大規模、外向型的龍頭建設之路。要堅持開放帶動戰略,加強對外合作,以資源換資本,促進我省藍莓優勢資源與發達地區的強大資本、先進技術、現代管理的結合,積極謀求與域內外大型知名企業的結合。
?。ㄈ﹪@龍頭,訂單種植。鑒于藍莓的產業特點,藍莓的生產種植必須實行嚴格的訂單制度,每一片基地,每一戶生產都必須有明確可靠的訂單。切不可一哄而起盲目發展,不能為吸引加工企業落戶,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種植,不能先發展后找訂單。要妥善解決沒有種植規模企業不敢投資建廠,沒有加工企業農戶不敢規模種植的兩難問題。堅持龍頭基地互為依托,合作開發,風險共擔,以誠信為基礎,合同為依據,法律為保障,同步建設,共同發展。
?。ㄋ模┻x用良種,專育專供。品種在農業產業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藍莓種類品種眾多,目前我省野生、培育及引進的各種藍莓約有百余種,每個種類及品種間,在生長習性、品質特征、產品用途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發展藍莓生產過程中,首先要定準產品的市場取向,然后選擇相應的品種,再選擇適宜的種植基地進行種植。試驗證明,我省應以發展矮叢和半高叢藍莓為宜。為確保種苗純正優良,發展規?;{莓生產,種苗必須要與相關的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或有資質的企業訂購生產或合作繁育,進行專育專供。
?。ㄎ澹﹫猿志G色有機,實施標準化生產。藍莓作為營養保健型水果,必須保證其生產過程的綠色無公害。因此,發展藍莓生產必須嚴格選擇純凈的生產環境,組織實施生產。要堅決杜絕違禁農藥的使用,并實行嚴格的產品質量檢測制度。特別是對出口產品的生產,必須按照進口國的標準進行定向生產。各龍頭企業應根據產品生產要求,制定本企業的栽培生產標準,并在所屬基地生產中實行。省有關部門也將盡快制定頒布長白山藍莓栽培生產技術規程。
?。┖侠矶ㄎ?,選準市場取向。藍莓作為一種新興的保健型高檔水果,與其他傳統的大眾型水果不同,大多數國內消費者目前對藍莓還不了解,對其特有的價植還不能認同。所以,在起步發展階段,一定要合理定位市場取向。就目前而言,發展藍莓生產首先應以出口國際市場為主,發揮資源及成本優勢,搶占國際市場份額。其次,要以加工型產品生產為主,將藍莓變為各種適于社會不同層次廣泛消費的各種產品推向市場。條件成熟的地方,也可以針對特定消費,通過直銷配送等形式,發展少量鮮果生產。
?。ㄆ撸┮云髽I為主體,走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之路。發展藍莓產業必須以企業為主體。企業是生產要素、生產效益和發展風險的具體承載者,企業的運行與操作是發展產業最切實的行動,企業的建立與發展是產業形成與發展的最終體現。各級政府要對藍莓產業的發展予以必要扶持與引導,同時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不能干預企業自主經營,不能包辦企業發展事務,更不能代替企業決策。
四、促進藍莓產業發展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擺上戰略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和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把藍莓產業發展擺上突出位置。省政府成立由主管領導任組長,計劃、財政、農業、林業、科技、農業綜合開發、食品行辦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藍莓產業開發協調小組,統籌組織協調藍莓產業發展事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農委。各地要參照省里安排,切實加強本地藍莓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理順工作關系,落實工作責任。要組織力量認真調研,科學規劃,指導產業的正確發展;要積極宣傳,深入發動,充分調動企業、商家及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要精心組織,務實操作,突出重點,分批推進,力求盡早取得突破。
?。ǘ┘哟蠓龀至Χ?,調控引導發展。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大對藍莓產業發展的扶持引導力度。要把發展藍莓產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計劃,從培育新型工業產業的角度,對其龍頭項目建設予以重點立項支持;要把發展藍莓經濟林納入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統一安排,充分利用相關政策,促進藍莓生產發展;要從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的角度,加大對藍莓品種選育、栽培生產及產品開發等方面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要從種子工程和農業標準化建設角度,對藍莓良種種苗和標準化示范生產基地建設予以重點扶持;要積極立項支持藍莓產業化生產基地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要在政府組織的各種農產品展銷展洽活動中,優先安排突出對藍莓產品的推介宣傳。
(三)積極協調,搞好服務。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謀發展。要加強對龍頭企業與基地生產之間組織協調,積極促進其互惠互利、雙贏共榮合作關系的形成;要積極促進林場、村屯、農墾企業等有關方面在資源、產權、勞動力等方面的有機聯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要積極協調,多方面籌措,切實保證對藍莓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盡可能多地對基地生產發展予以支持。特別是要加強對藍莓生產發展的技術指導與服務,相關的農技推廣、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等單位,要積極投入到藍莓產業的發展中來,通過科企聯合、種苗帶技術、建立專業技術協會等各種有效形式,確保生產技術的普及到位。
(四)開放發展,廣泛合作。藍莓是一項高技術、高效益、國際性很強的新興產業,我省在相關的生產技術、產品開發、實踐經驗、投入能力、市場信息、營銷渠道等各方面,目前還都基本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所以必須堅持開放發展,廣泛謀求合作。一是要加強學術技術交流,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來支持我省藍莓產業的發展;二是要積極招商引資,用強大的資本和現代的管理,高起點、高速度地建設這一新興產業;三是要加強市場信息的交流與合作,建立高效、迅捷、國際化的市場營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