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濰坊市畜牧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濰政發〔2010〕50號)

   2011-01-08 429
核心提示:  為再創濰坊畜牧業發展新優勢,加快由畜牧大市向現代化畜牧強市跨越,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我市是畜牧大市,有著
   為再創濰坊畜牧業發展新優勢,加快由畜牧大市向現代化畜牧強市跨越,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我市是畜牧大市,有著豐富的畜牧業資源、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全市畜產品總產量、畜牧業總產值、出口創匯等主要統計指標均位居全省首位。2009年,肉蛋奶總產量163萬噸,占全省總量的12.4%,居全省第一位;畜牧養殖業總產值20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4.5%,高于全省6.5個百分點;銷售收入430億元,占農業銷售收入的39.1%;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1747元,占農民人均農業收入的22.7%;出口畜產品及相關產品5.4萬噸,創匯3億多美元,其中禽肉出口創匯占全國的1/3,畜牧業已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但從目前情況看,做強做大現代畜牧業仍面臨許多挑戰,從業人員思想觀念還未完全擺脫傳統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束縛,畜牧業發展方式粗放,經濟結構不夠合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受土地、資金等因素制約日益加劇,生態環境承載和治污減排壓力較大。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低碳、安全畜牧業為目標,以構建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和提高畜產品產量、質量和效益為重點,積極實施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生態化、信息化、國際化戰略,全面抓好"發展、防控、監管、改革、合作"等關鍵措施落實,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再創濰坊畜牧業發展新優勢,促進我市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強市跨越。
 
  (二)基本原則。一是全面率先發展的原則。堅持畜牧經濟一二三次產業全面率先發展,養殖業率先實現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畜產品加工、投入品生產、畜牧機械制造、畜產品包裝等加工制造業全面做大做強,率先實現品牌化。畜牧服務業與先進的養殖業和加工制造業相匹配,率先實現現代化。二是高端、高質、高效、生態化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三區"功能疊加的政策優勢,選準突破口,找準著力點,拓展新空間,打造一批符合"三區"建設要求的畜牧經濟增長點,加快培育新的發展特色和優勢,多點支撐全市畜牧業新一輪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三是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統籌利用畜牧經濟一二三次產業資源,協調各次產業間比例關系,不斷優化畜牧經濟一二三次產業結構、各次產業內部結構和產品、市場、投資結構,實現行業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四是資源、環境、效益、速度相統一的原則。加強宏觀管理,合理利用各類資源,搞好畜禽糞污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和企業,堅決杜絕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快速發展的行為。
 
  (三)發展目標。全市畜牧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畜牧業主要經濟指標和質量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項工作指標保持在全省前列。力爭到2012年打造銷售收入1000億級畜牧產業鏈。到2015年,全市肉蛋奶總產量(以2009年為基數,下同)年均增長6%,實現畜牧業及相關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8%,其中畜牧養殖業產值年均增長8%,占農業總產值的55%。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年均增長8%,占一次產業純收入的60%以上。標準化生產基本普及,生態養殖技術大面積推廣,規模飼養場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全部配套,重大動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明顯好轉,畜產品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畜牧業發展方式發生根本轉變,畜牧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在全省率先建成現代化畜牧業強市。
 
  三、發展重點
 
  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分布,未來五年,重點支持"六大產業區"建設。
 
  (一)畜牧養殖優勢產業區。在諸城、安丘、高密、臨朐、昌樂、壽光、青州、昌邑、濰城等縣市區建立生豬養殖區;在諸城、安丘、高密、昌邑、臨朐、壽光、濰城、昌樂、寒亭、青州等縣市區建立肉禽養殖區;在高密、臨朐、青州、昌樂、安丘等縣市和寒亭、濰城、坊子等城鄉結合部建立食草動物養殖區;在壽光、青州、臨朐、昌樂、諸城等縣市建立蛋禽養殖區;在諸城、臨朐、安丘、奎文、濰城等縣市區建立特種動物及地方特色品種養殖區。
 
  主攻方向:調整優化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節糧型食草性畜禽。推行規模化、標準化生態養殖模式,不斷擴大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生產。加強品種改良,在高密建設肉牛良種繁育中心,在諸城建設生豬良種繁育中心,在臨朐建設奶牛良種繁育中心,在壽光建設慈倫大雞地方優質品種繁育中心。重點支持得利斯集團100萬頭優質生豬、青州3萬頭奶牛、昌邑北部1萬頭奶牛、臨朐100萬只和高密50萬只朗德鵝、安丘50萬只大雁等養殖基地建設。
 
  發展目標:到2015年,新規范建設標準化養殖場區3000個、自然生態養豬場2000個,規模飼養場(區)全面普及生態養殖,畜產品普遍達到無公害以上標準,綠色、有機畜產品占比分別達到25%和10%……
 
  (二)畜產品及畜牧投入品高端加工區。以打造優勢畜產品品牌為重點,在諸城、昌邑、高密、壽光、濰城等市區建立肉雞加工區;在昌樂、寒亭、壽光、臨朐等縣市區建立肉鴨加工區;在諸城、高密、安丘、昌樂等縣市建立生豬加工區;在高密、青州等市建立肉牛加工區;在臨朐、昌樂、昌邑、坊子等縣市區建立乳品加工區;在諸城、壽光、臨朐、青州、坊子和北部沿海地區建立獸藥、飼料加工區。
 
  主攻方向:加快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提升企業技術裝備和節能減排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優化區域布局,加快原料基地建設,促進資源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強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畜禽產品加工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使其逐步走向規模化、集團化、現代化和國際化,打造一批畜禽加工、獸藥飼料生產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品牌產品。
 
  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市畜禽加工業年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企業發展到5家以上,過100億元的企業發展到2家以上,建設4個優質飼料、3個優質獸藥生產基地,培植2-3家畜牧機械制造和畜牧包裝大型骨干龍頭企業,打造國家級品牌產品8個,山東名牌產品12個,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達到100個以上。
 
  (三)畜牧服務業聚集區。以構建快速、高效現代畜牧服務業體系為目標,在中心城區建立畜產品電子商務中心;在濰坊市畜牧局、各縣市區畜牧局建立畜牧信息網絡中心;在中心城區、諸城市、北部沿海地區建立獸藥飼料配送中心;在中心城區、諸城、臨朐、昌邑、安丘、壽光、昌樂和北部沿海地區建立畜產品物流中心。
 
  主攻方向:加強畜牧投融資平臺、畜牧科技研發推廣服務體系、畜牧信息平臺、畜禽及其產品倉儲物流業、畜產品網絡化營銷體系建設,規范完善優質畜產品和獸藥、飼料經銷網點,支持大型畜禽及其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建設,探索發展新型流通業態,搞好畜牧及相關產業統計監測預警工作,促進養殖、加工、市場平衡協調發展。
 
  發展目標:到2015年,每個縣市區建設1處以上畜牧擔保公司或畜牧小額貸款公司,每年現代畜牧業及相關產業資金投入超過100億元;建成一批畜牧科技研發中心、獸藥飼料配送中心、畜產品冷鏈物流中心、畜產品電子商務中心、畜牧信息網絡中心等。
 
  (四)黃河三角洲科學發展示范區。以壽光中慧集團為依托建設高端肉雞加工園區,以壽光天成、天惠公司為依托建設高端肉鴨加工園區,以昌邑蒙牛乳業為依托建設乳品加工園區,以昌邑泰森新昌集團為依托建設肉禽產品加工出口園區,以寒亭昱合、金河集團為依托建設肉禽加工園區。在寒亭建設優質獸藥飼料生產園區,在壽光建設優質飼料生產園區,在濱海開發區建設高端獸藥生產園區。以江蘇雨潤集團為依托,在經濟開發區建設濰坊雨潤全球冷鏈物流配送中心。以寒亭亞康藥業為依托建設大型新型獸藥研發、生產、倉儲、信息、物流園區。在壽光建設生豬、家禽生態養殖示范園區65處,在昌邑建設1萬頭奶牛、3000萬只肉禽生態養殖示范園區。
 
  主攻方向:以發展高端、高質、高效、生態畜牧業為重點,在我市黃河三角洲區域,建設高端畜產品加工、優質獸藥飼料生產、獸藥飼料畜產品物流和高標準生態養殖等四類大型園區,把濰坊市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養殖示范基地、高端畜產品及畜牧投入品加工生產基地和畜產品及畜牧投入品集散地。
 
  發展目標:到2015年,建成奶牛存欄6萬頭、生豬出欄200萬頭、肉禽出欄2億只、蛋雞存欄400萬只的生態養殖基地。肉蛋奶總產量80萬噸,與2009年相比翻一番;畜牧業總產值50億元,年均增長10%,占農業總產值的55%。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基本建成,畜禽標準化生態化養殖模式全面普及,畜牧業裝備水平大幅度提升,各類大型園區龍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生產組織方式更加科學,基本實現畜牧業現代化。
 
  (五)南部山區生態產業區。以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畜牧養殖業為重點,在安丘、青州、諸城、昌樂、臨朐等南部山區,重點發展優勢畜禽品種生態養殖、地方特色品種養殖、食草動物養殖基地和高端畜產品加工基地,培育奶牛、生豬、肉雞、肉鴨、特種動物等五大產業集群。
 
  主攻方向:建立規范飼養管理和質量保障體系,推廣普及標準化、生態化養殖模式。重點抓好得利斯集團100萬頭生豬、樂港公司5000萬只肉鴨和中慧集團30個標準化肉雞養殖場等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下大力搞好地方特色品種養殖,建立五蓮黑豬、里岔黑豬、沂蒙黑山羊等保種、育種、養殖基地。大力發展奶牛、肉牛、肉羊、大雁、奶山羊等食草動物,提高食草畜禽改良繁育和生產水平,建立一批綠色、有機畜產品生產示范基地,扶持相關企業培育一批特色品牌產品。
 
  發展目標:到2015年,各項生產指標年均增長7%,其中畜牧養殖業產值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占農業純收入的45%,標準化生產、生態化養殖技術大面積推廣,標準化、生態化規模飼養比例達60%以上,優質畜產品產量年均增長10%以上,省級以上品牌畜產品產量年均增長8%,帶動大批農民就業成為畜牧產業工人。
 
  (六)城郊休閑特色產業區。充分發揮城市資金豐富、科研院所密集、文化氛圍濃厚等優勢,深度挖掘畜牧業特色資源,統籌配置城鄉資源要素,適度發展畜禽養殖業,突出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畜牧業,大力發展特色鮮明、高附加值創意畜牧業。
 
  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一批高標準的優質高產奶牛、特種動物、豬禽牛羊標準化、生態化養殖業,為城市居民提供優質鮮活畜產品;突出發展畜禽良種繁育、畜產品加工、新型獸藥飼料研發生產、畜產品獸藥飼料營銷、畜牧生產加工設備制造業等,提高畜牧業及相關產業附加值;大力發展節會型、科技型、品牌型、休閑型、體驗型、工藝型、旅游型等創意畜牧業。
 
  發展目標:到2015年,規模飼養場和養殖小區全部實現標準化生產,畜禽糞污全部實行無害化處理;畜產品全部達到無公害以上標準,打造一批高端畜產品知名品牌;培育壯大一批畜禽良種繁育、畜產品加工、新型綠色獸藥飼料研發生產、畜產品獸藥飼料營銷、畜牧生產加工設備制造業基地;探索發展一批融合畜牧要素的民俗觀光園、森林公園、開心牧場、民俗農莊等創意畜牧業態;每年舉辦一次中國(濰坊)現代畜牧業博覽會。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將現代畜牧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各縣市區政府和市屬各開發區管委會要認真執行上級關于扶持獎勵現代畜牧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結合實際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加大對畜牧業的扶持力度。鎮村(社區)負責協調落實建設用地、組織水電路建設等事項。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分工負責,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共同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
 
  (二)加大科學投入。擴大畜牧業投入渠道,積極引導工商資本、金融資本、民間資本投向現代畜牧業,形成以政府投資為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畜牧業投入長效機制,拉動畜牧業上檔升級。進一步完善畜牧項目儲備庫,爭取更多項目資金。充分利用有關扶持政策,建立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的新機制,鼓勵集體、企業和個人投資現代畜牧業。充分發揮我市畜牧業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投資畜牧業。建立與銀信部門深度合作機制,協調有關金融資本向發展現代畜牧業傾斜,通過畜牧擔保公司、畜牧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幫助農戶和中小型養殖企業擴大投資。
 
  (三)創新體制機制。深化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和畜牧經濟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建立解決影響和制約現代畜牧業發展問題的長效機制,扎實推進新型畜牧合作經濟組織、畜產品質量安全園區化、畜牧業發展投融資平臺、畜牧行政執法體系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畜牧科技研發推廣體系,實施管、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加強畜牧業及相關產業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高新技術的深度研發和大面積推廣。
 
  (四)加強區域合作。加強與國內外大中城市現代畜牧業戰略協作和務實合作,實現多方聯合共贏,突出抓好青濰現代畜牧業一體化發展;與東營等地進行戰略合作,鼓勵大型畜牧龍頭企業突破土地制約瓶頸,"走出去"建設一批生態養殖基地。整合多方資源,聯合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南部山區現代畜牧業開發建設,促進區域平衡協調發展。完善中心城區畜牧部門聯席會議機制,整合中心城區畜牧業資源,加快推進城郊現代畜牧業聯合發展。
 
  (五)強化績效考核。各級政府要圍繞畜牧業振興規劃,制定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產業政策和振興規劃,將規劃項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要把畜牧業振興規劃任務完成情況列入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考核內容,明確考核指標和方法,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加強督導檢查,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各項任務目標的如期實現。


 
地區: 山東
標簽: 規劃 畜牧 畜牧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