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廳,各直屬機構:
省農業廳制訂的《山西省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實施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年九月六日
山西省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實施意見
為加快全省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及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確保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從2010年到2015年,在全省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 重要意義
(一)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是發揮我省自然與區位優勢的必然選擇我省地處黃土高原東部,北緯34°34′~40°44′之間,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氣候條件非常獨特,光熱資源充沛,是最適合發展設施蔬菜的區域。太原以南地區在冬季完全不加溫的情況下,日光溫室內即可生產茄果類喜溫蔬菜,配之大中小拱棚的發展,可建成我省最大的冬春蔬菜生產和供應基地。北部地區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在不同區域探索和發展適宜的設施栽培模式,初步形成了設施蔬菜的塊狀結構,為進一步發展設施蔬菜奠定了基礎。同時,由于氣候的過渡性差異,我省蔬菜生產與周邊蔬菜市場有明顯的季節與品種互補優勢。一是夏秋茄果類、根莖類蔬菜在南方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二是延秋和越冬菜在西北市場具有明顯價格優勢,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三是冬春蔬菜由于上市時間的差異在京津市場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因此,發展設施蔬菜可以充分發揮我省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
(二)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進蔬菜、水果、茶葉、花卉等園藝產品集約化、設施化生產”。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對設施農業作出闡述,明確把設施園藝發展作為加快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設施蔬菜生產是集工程設計、建筑、農藝、生物、環境、材料等現代技術和裝備于一體的系統工程,是提高農業裝備水平、推進科技進步、實現產業化經營、培養新型農民的主要載體,是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措施。
(三)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是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的迫切需要“十一五”以來,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蔬菜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但蔬菜產業結構仍不合理,季節性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設施蔬菜的面積和產量占蔬菜播種總面積和總產量不到1/3,導致冬春市場供應不穩定,價格波動較大。目前,以冬季日光溫室及部分大中棚為主導的設施蔬菜生產僅能滿足本省市場要求的40%左右,其余的從東部和南部等省外市場調入才能滿足供應。因此,發展日光溫室和大棚為主的反季節設施蔬菜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對于確保本省蔬菜市場全年穩定供應,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是促進勞動力就業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設施蔬菜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般1畝大中棚或日光溫室蔬菜生產需要1個勞動力,2畝小棚蔬菜生產需要1個勞動力,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可解決更多的農民就業。同時,設施蔬菜生產效益十分顯著,每畝日光溫室蔬菜純收入平均為2萬元,每畝大中棚蔬菜純收入平均為0.5萬元,設施蔬菜純收入是露地蔬菜的5~7倍,是糧食作物的10~20倍。另外,發展設施蔬菜還能帶動建筑、農資、加工、運輸等多個關聯產業的發展,延伸產業鏈,拓寬農民就業、創業空間,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集成配套技術,推廣集約化育苗與商品化處理,突出設施蔬菜示范區和標準園建設,提升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推進設施蔬菜區域化布局、板塊式建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開發,使產、供、銷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我省蔬菜的市場均衡供應水平和質量安全水平,確保設施蔬菜產業實現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
發展目標:從2010年到“十二五”期末,圍繞“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大力推進蔬菜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新增設施蔬菜面積100萬畝(含食用菌),達到240萬畝;按照蔬菜標準園創建規范,建設200個蔬菜標準園;設施蔬菜集約化育苗推廣面積150萬畝,達到設施蔬菜面積的60%以上;農民年人均蔬菜純收入新增500元;完成2萬名蔬菜園藝工的培訓鑒定。
三、區域布局針對蔬菜生產季節性強、易受環境條件影響這一特點,根據我省氣候、區位以及產業基礎情況,重點以晉南、上黨、晉中、忻定和大同五大盆地內蔬菜產業具有優勢的70個縣(市、區)為核心區,進一步強力推進設施蔬菜發展,打造產業優勢區域板塊,輻射帶動其余45個農業縣(市、區),推動全省設施蔬菜的發展。具體分布如下:
晉南盆地板塊:新絳、稷山、聞喜、夏縣、鹽湖、永濟、芮城、萬榮、河津、霍州、洪洞、堯都、襄汾、浮山、蒲縣、曲沃、翼城、侯馬,共18個縣(市、區)。
上黨盆地板塊:長治郊區、長子、屯留、黎城、潞城、長治、襄垣、武鄉、沁縣、陽城、沁水、高平、澤州、晉城城區,共14個縣(市、區)。
晉中盆地板塊:壽陽、榆次、太谷、祁縣、平遙、和順、介休、文水、交城、離石、孝義、興縣、臨縣、汾陽、清徐、小店、晉源、陽曲、古交、陽泉郊區、平定,共21個縣(市、區)。
忻定盆地板塊:忻府、定襄、原平、河曲、保德、代縣、偏關,共7個縣(市、區)。
大同盆地板塊:大同、陽高、天鎮、廣靈、大同南郊、渾源、朔城、山陰、應縣、懷仁,共10個縣(區)。
四、建設重點
(一)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工程 從2010年到2015年,以晉南、上黨、晉中、忻定和大同五大盆地的70個縣(市、區)為核心建設設施蔬菜,重點抓好“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建設,打造優勢蔬菜區域板塊,提高優勢蔬菜的聚集度,形成若干個以千畝村、萬畝鄉、十萬畝縣為片區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新增設施蔬菜面積100萬畝。
主要建設內容為:①生產設施建設,包括日光溫室、大棚、四位一體日光溫室、移動大棚、防蟲網棚等,設施建設按照省及各地頒布的設施建造標準執行;②田間配套設施建設,包括田間道路的鋪設,水、電配套等;③卷簾保溫設備、滴灌設備、耕整設備、田間管理和植保設備、育苗移栽設備、物理農業設備、收獲采摘設備等;④蔬菜園藝工培訓。
(二)蔬菜標準園建設工程 從2010年到“十二五”期末,建設200個蔬菜標準園。其中國家及省級蔬菜標準園150個,市、縣級蔬菜標準園50個。
蔬菜標準園建設主要內容:按照蔬菜標準園創建規范,圍繞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的“五化”要求搞好建設。
(三)集約化育苗中心建設工程 育苗是蔬菜生產的關鍵環節,推行蔬菜集約化育苗勢在必行。“十二五”期間要在每個優勢板塊核心縣(市、區)建設2個育苗中心,建設標準為6000m?2/個,并配套農業機械、運輸車和檢測設備及附屬設施。到2015年全省共建成集約化育苗中心140個。
(四)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工程 推進蔬菜產地批發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加快推行農產品分級包裝上市,逐步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大創建名優蔬菜品牌力度。產地批發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主要依托優勢產業區和重點基地縣(市、區)。到2015年,全省共新建350個蔬菜產地批發市場。
主要建設內容:①產地價格報送系統。主要包括市場局域網絡和批發市場之間的信息網絡建設;②產地質量安全檢測。主要包括蔬菜質量安全檢測車、快速檢測儀器等的配置。③蔬菜物流配送中心。每個中心配套建設300噸預冷庫1個。④蔬菜經紀人和營銷員的培訓。
(五)打造統一蔬菜品牌工程 全省要整合各地優勢資源,以市、縣為單位統一規劃,積極引導打造縣品牌、市品牌、省品牌,并調動媒體、策劃等各方面力量將我省蔬菜進行品牌包裝,在滿足省內居民消費需求的同時,做好省外銷售品牌的基礎培育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省人民政府今年新出臺了強農惠農政策。省財政今年安排2000萬元,對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當年新增3000畝以上的前20個縣進行獎補,每縣獎補100萬元,具體獎補辦法由省農業廳另行制定;對新建日光溫室農戶、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貸款實行一年期貼息,省、市、縣財政按1︰1︰1比例分擔。
發展改革、國土資源、農業綜合開發、扶貧、農機等涉農部門要根據各自的職能,突出重點,積極籌措資金,重點推進“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的實施,支持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
各地政府要制訂本區域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出臺配套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企業、經濟組織、個人轉型發展投資設施蔬菜產業。逐步構建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農民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多部門、多層次、多形式的投融資機制,擴大投入資金來源,推進設施蔬菜的發展。
各農村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優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并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合理利用擔保基金、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設施蔬菜產業發展。
(二)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模式 各地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引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晉政辦發〔2010〕32號)的精神,做好土地流轉的基礎和保障工作,大力引導培育適度規模經營主體,逐步形成設施蔬菜生產向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方向發展,提高規模經營水平,強化輻射帶動能力。 〖HTK〗
(三)建立科技創新體系,加強技術培訓 為保證“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蔬菜優勢區的技術服務力度,建立蔬菜科技創新體系。一是省、市、縣(市、區)要建立設施蔬菜技術研發專家組,主要解決設施蔬菜生產中的重大技術問題和集成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二是完善蔬菜技術推廣體系,優勢區域所涉及的市、縣要充實健全蔬菜技術推廣隊伍,強化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三是加強技術培訓。通過開設培訓班、實地指導等多種方式,切實加大對設施蔬菜種植農戶的技術培訓力度,以便指導農戶合理種植設施蔬菜,及時解決遇到的技術難題。
(四)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設施蔬菜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設施蔬菜的發展。各市及優勢區域重點縣(市、區)都要成立“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領導組,負責對發展設施蔬菜生產的統一規劃,工作協調,措施到位。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推進設施蔬菜的發展。
(五)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機械化 設施機械裝備具有減輕生產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產量和品質、增加經濟效益的作用,人工是無法代替的。現階段,要把設施蔬菜生產中急需的價格低廉、增產效果顯著的卷簾機、微耕機、二氧化碳增施機、病蟲害防治機等作為技術裝備的支持重點,推動設施蔬菜裝備水平的提高。
省農業廳制訂的《山西省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實施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年九月六日
山西省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實施意見
為加快全省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及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確保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從2010年到2015年,在全省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 重要意義
(一)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是發揮我省自然與區位優勢的必然選擇我省地處黃土高原東部,北緯34°34′~40°44′之間,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氣候條件非常獨特,光熱資源充沛,是最適合發展設施蔬菜的區域。太原以南地區在冬季完全不加溫的情況下,日光溫室內即可生產茄果類喜溫蔬菜,配之大中小拱棚的發展,可建成我省最大的冬春蔬菜生產和供應基地。北部地區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在不同區域探索和發展適宜的設施栽培模式,初步形成了設施蔬菜的塊狀結構,為進一步發展設施蔬菜奠定了基礎。同時,由于氣候的過渡性差異,我省蔬菜生產與周邊蔬菜市場有明顯的季節與品種互補優勢。一是夏秋茄果類、根莖類蔬菜在南方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二是延秋和越冬菜在西北市場具有明顯價格優勢,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三是冬春蔬菜由于上市時間的差異在京津市場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因此,發展設施蔬菜可以充分發揮我省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
(二)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進蔬菜、水果、茶葉、花卉等園藝產品集約化、設施化生產”。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對設施農業作出闡述,明確把設施園藝發展作為加快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設施蔬菜生產是集工程設計、建筑、農藝、生物、環境、材料等現代技術和裝備于一體的系統工程,是提高農業裝備水平、推進科技進步、實現產業化經營、培養新型農民的主要載體,是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措施。
(三)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是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的迫切需要“十一五”以來,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蔬菜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但蔬菜產業結構仍不合理,季節性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設施蔬菜的面積和產量占蔬菜播種總面積和總產量不到1/3,導致冬春市場供應不穩定,價格波動較大。目前,以冬季日光溫室及部分大中棚為主導的設施蔬菜生產僅能滿足本省市場要求的40%左右,其余的從東部和南部等省外市場調入才能滿足供應。因此,發展日光溫室和大棚為主的反季節設施蔬菜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對于確保本省蔬菜市場全年穩定供應,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是促進勞動力就業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設施蔬菜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般1畝大中棚或日光溫室蔬菜生產需要1個勞動力,2畝小棚蔬菜生產需要1個勞動力,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可解決更多的農民就業。同時,設施蔬菜生產效益十分顯著,每畝日光溫室蔬菜純收入平均為2萬元,每畝大中棚蔬菜純收入平均為0.5萬元,設施蔬菜純收入是露地蔬菜的5~7倍,是糧食作物的10~20倍。另外,發展設施蔬菜還能帶動建筑、農資、加工、運輸等多個關聯產業的發展,延伸產業鏈,拓寬農民就業、創業空間,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集成配套技術,推廣集約化育苗與商品化處理,突出設施蔬菜示范區和標準園建設,提升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推進設施蔬菜區域化布局、板塊式建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開發,使產、供、銷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我省蔬菜的市場均衡供應水平和質量安全水平,確保設施蔬菜產業實現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
發展目標:從2010年到“十二五”期末,圍繞“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大力推進蔬菜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新增設施蔬菜面積100萬畝(含食用菌),達到240萬畝;按照蔬菜標準園創建規范,建設200個蔬菜標準園;設施蔬菜集約化育苗推廣面積150萬畝,達到設施蔬菜面積的60%以上;農民年人均蔬菜純收入新增500元;完成2萬名蔬菜園藝工的培訓鑒定。
三、區域布局針對蔬菜生產季節性強、易受環境條件影響這一特點,根據我省氣候、區位以及產業基礎情況,重點以晉南、上黨、晉中、忻定和大同五大盆地內蔬菜產業具有優勢的70個縣(市、區)為核心區,進一步強力推進設施蔬菜發展,打造產業優勢區域板塊,輻射帶動其余45個農業縣(市、區),推動全省設施蔬菜的發展。具體分布如下:
晉南盆地板塊:新絳、稷山、聞喜、夏縣、鹽湖、永濟、芮城、萬榮、河津、霍州、洪洞、堯都、襄汾、浮山、蒲縣、曲沃、翼城、侯馬,共18個縣(市、區)。
上黨盆地板塊:長治郊區、長子、屯留、黎城、潞城、長治、襄垣、武鄉、沁縣、陽城、沁水、高平、澤州、晉城城區,共14個縣(市、區)。
晉中盆地板塊:壽陽、榆次、太谷、祁縣、平遙、和順、介休、文水、交城、離石、孝義、興縣、臨縣、汾陽、清徐、小店、晉源、陽曲、古交、陽泉郊區、平定,共21個縣(市、區)。
忻定盆地板塊:忻府、定襄、原平、河曲、保德、代縣、偏關,共7個縣(市、區)。
大同盆地板塊:大同、陽高、天鎮、廣靈、大同南郊、渾源、朔城、山陰、應縣、懷仁,共10個縣(區)。
四、建設重點
(一)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工程 從2010年到2015年,以晉南、上黨、晉中、忻定和大同五大盆地的70個縣(市、區)為核心建設設施蔬菜,重點抓好“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建設,打造優勢蔬菜區域板塊,提高優勢蔬菜的聚集度,形成若干個以千畝村、萬畝鄉、十萬畝縣為片區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新增設施蔬菜面積100萬畝。
主要建設內容為:①生產設施建設,包括日光溫室、大棚、四位一體日光溫室、移動大棚、防蟲網棚等,設施建設按照省及各地頒布的設施建造標準執行;②田間配套設施建設,包括田間道路的鋪設,水、電配套等;③卷簾保溫設備、滴灌設備、耕整設備、田間管理和植保設備、育苗移栽設備、物理農業設備、收獲采摘設備等;④蔬菜園藝工培訓。
(二)蔬菜標準園建設工程 從2010年到“十二五”期末,建設200個蔬菜標準園。其中國家及省級蔬菜標準園150個,市、縣級蔬菜標準園50個。
蔬菜標準園建設主要內容:按照蔬菜標準園創建規范,圍繞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的“五化”要求搞好建設。
(三)集約化育苗中心建設工程 育苗是蔬菜生產的關鍵環節,推行蔬菜集約化育苗勢在必行。“十二五”期間要在每個優勢板塊核心縣(市、區)建設2個育苗中心,建設標準為6000m?2/個,并配套農業機械、運輸車和檢測設備及附屬設施。到2015年全省共建成集約化育苗中心140個。
(四)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工程 推進蔬菜產地批發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加快推行農產品分級包裝上市,逐步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大創建名優蔬菜品牌力度。產地批發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主要依托優勢產業區和重點基地縣(市、區)。到2015年,全省共新建350個蔬菜產地批發市場。
主要建設內容:①產地價格報送系統。主要包括市場局域網絡和批發市場之間的信息網絡建設;②產地質量安全檢測。主要包括蔬菜質量安全檢測車、快速檢測儀器等的配置。③蔬菜物流配送中心。每個中心配套建設300噸預冷庫1個。④蔬菜經紀人和營銷員的培訓。
(五)打造統一蔬菜品牌工程 全省要整合各地優勢資源,以市、縣為單位統一規劃,積極引導打造縣品牌、市品牌、省品牌,并調動媒體、策劃等各方面力量將我省蔬菜進行品牌包裝,在滿足省內居民消費需求的同時,做好省外銷售品牌的基礎培育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省人民政府今年新出臺了強農惠農政策。省財政今年安排2000萬元,對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當年新增3000畝以上的前20個縣進行獎補,每縣獎補100萬元,具體獎補辦法由省農業廳另行制定;對新建日光溫室農戶、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貸款實行一年期貼息,省、市、縣財政按1︰1︰1比例分擔。
發展改革、國土資源、農業綜合開發、扶貧、農機等涉農部門要根據各自的職能,突出重點,積極籌措資金,重點推進“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的實施,支持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
各地政府要制訂本區域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出臺配套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企業、經濟組織、個人轉型發展投資設施蔬菜產業。逐步構建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農民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多部門、多層次、多形式的投融資機制,擴大投入資金來源,推進設施蔬菜的發展。
各農村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優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并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合理利用擔保基金、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設施蔬菜產業發展。
(二)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模式 各地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引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晉政辦發〔2010〕32號)的精神,做好土地流轉的基礎和保障工作,大力引導培育適度規模經營主體,逐步形成設施蔬菜生產向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方向發展,提高規模經營水平,強化輻射帶動能力。 〖HTK〗
(三)建立科技創新體系,加強技術培訓 為保證“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蔬菜優勢區的技術服務力度,建立蔬菜科技創新體系。一是省、市、縣(市、區)要建立設施蔬菜技術研發專家組,主要解決設施蔬菜生產中的重大技術問題和集成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二是完善蔬菜技術推廣體系,優勢區域所涉及的市、縣要充實健全蔬菜技術推廣隊伍,強化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三是加強技術培訓。通過開設培訓班、實地指導等多種方式,切實加大對設施蔬菜種植農戶的技術培訓力度,以便指導農戶合理種植設施蔬菜,及時解決遇到的技術難題。
(四)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設施蔬菜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設施蔬菜的發展。各市及優勢區域重點縣(市、區)都要成立“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領導組,負責對發展設施蔬菜生產的統一規劃,工作協調,措施到位。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推進設施蔬菜的發展。
(五)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機械化 設施機械裝備具有減輕生產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產量和品質、增加經濟效益的作用,人工是無法代替的。現階段,要把設施蔬菜生產中急需的價格低廉、增產效果顯著的卷簾機、微耕機、二氧化碳增施機、病蟲害防治機等作為技術裝備的支持重點,推動設施蔬菜裝備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