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轄市、省直管試點縣(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省政府決定依托中國礦業大學科技成果,在全省推廣神華集團深入開展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有效防范事故的經驗和做法,力爭用兩年時間,在我省建立先進適用的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經省政府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
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目的,是通過開展持續、全面、全過程、全員參與和閉環式的安全管理活動,以風險預控為核心,在生產作業過程中做到人員無失誤、設備無故障、系統無缺陷、管理無漏洞,使企業的安全管理由經驗管理提升為風險管理,提前發現和消除引發事故的因素,從而杜絕事故,實現企業本質安全。神華集團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后,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煤炭百萬噸死亡率保持在0.018,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我省企業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借鑒。
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是安全生產管理理念、監管機制、監管手段的創新和發展,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由被動接受安全監管向主動開展風險預控管理轉變,由政府為主的行政執法檢查向企業為主的日常風險評估和風險預控管理轉變,由治標的物的不安全因素排查向治本的人的風險預控轉變,實現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把握防控事故的主動權,推動全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二、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內容和步驟
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危險源辨識、分類、監測、風險評估和風險預警,危險源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制定,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組織機構與制度建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內部審核體系建設,風險預控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等。
從煤炭、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化工)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冶金、有色、建材等行業中選擇100家企業作為試點,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具體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一)理論培訓階段。2013年3月至6月,組織100家企業人員,培訓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理論與建立方法。
(二)企業自建階段。2013年7月至12月,企業按要求建立本單位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
(三)評估驗收階段。2014年1月至6月,由省安全監管局等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100家試點企業進行評估驗收。
(四)總結推廣階段。2014年7月至12月,總結經驗,在全省高危行業企業中推廣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
三、工作要求
(一)健全組織,加強領導。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的河南省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協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附后),組織協調和指導全省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和企業要高度重視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明確負責人專項推進,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安排專人具體負責,積極組織人員參加培訓,及時制定建設方案,采取切實可行措施,有序推進并按要求完成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工作。
(二)試點先行,穩步推進。各試點企業要將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有機結合,統一部署,協同推進。各地要將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納入本地安全創建工作,促進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設。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穩步在全省各行業(領域)全面推廣建立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
(三)嚴格考核,抓好落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將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情況作為年度工作考核、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和日常督導督查的重要內容。對被確定為試點但未組織人員參加培訓、逾期未建立體系、考核不達標、驗收不合格的企業及其主要負責人,要給予通報批評并取消評先評優等各類表彰資格;對未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要從嚴從重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在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工作中成績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和獎勵。
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由省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制定。省安全監管局負責將本通知轉發至各有關企業。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3月15日
附件
河南省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體系
建設協調領導小組
組長:陳雪楓(副省長)
副組長:程志明(省政府副秘書長)
張國偉(省安全監管局局長)
成員:聶春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
王國清(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
郭曉明(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
劉世俊(省安全監管局副局長)
閆俊超(河南電監辦副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安全監管局,負責日常工作,張國偉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