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杭州市衛生局辦公室關于2010年杭州市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情況的通報 (杭衛辦〔2010〕122號)

   2011-03-22 543
核心提示:  各區、縣(市)衛生局(社發局),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全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掌握

  各區、縣(市)衛生局(社發局),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全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掌握全市飲用水衛生質量和飲用水供水單位衛生條件及水質檢查能力,確保我市飲用水衛生安全,根據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活飲用水衛生監測工作的通知》(衛辦監督發〔2010〕32號)、浙江省衛生廳《浙江省城市飲用水監測網絡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浙衛辦監督〔2008〕16號)等文件要求,我局組織開展了全市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監督監測結果

  1.基本情況。全市共對54家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了衛生監督檢查,其中市級市政水廠5家、縣級政府所在地城鎮市政水廠22家、鄉鎮水廠26家、自建水廠1家。

  2.衛生監督量化分級工作。各地積極推進飲用水供水單位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對全市符合量化分級管理要求的38家生活飲用水供水單位進行了衛生監督量化分級,其中A級單位22家(18家通過省衛生廳2010年年度復核,4家按照規定參加2011年度復核),新申報A級單位1家,B級單位10家,C級單位5家。

  3.水質監測情況。

  (1) 出廠水。共監測131份,總合格率為90.0%。合格率較低主要是由于建德、淳安、桐廬等地區的鄉鎮水廠出廠水監測合格率不高,分別為76.5%、78.6%和85.7%,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不合格主要指標為渾濁度、氨氮、錳等,指標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鄉鎮水廠水質處理工藝相對落后以及汛期源水渾濁度突發性增高等。

  (2)管網末梢水。共監測1698份,總合格率為90.5%。不合格衛生指標共281項次,主要為渾濁度、鐵、消毒劑余量、微生物等超標情況,占86.8%,原因主要是城市給水管路陳舊老化、使用鍍鋅鐵管等。

  4.無證水廠情況。各級衛生監督部門對全市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了摸底調查,發現建德市大慈巖自來水廠、三都鎮自來水廠、楊村橋鎮自來水廠和蕭山區義橋鎮許賢水廠共4家供水單位不符合衛生許可要求,無有效衛生許可證。這4家水廠均為鄉鎮水廠,供水人口在6000人以下,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尚不具備水質凈化、消毒及檢驗設施,不符合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許可條件。

  二、二次供水情況

  1.監督情況。全市各級衛生監督部門對轄區內192個二次供水設施進行了衛生監督檢查和衛生現狀調查。從監督檢查情況來看,全市二次供水單位基本衛生情況較好,各類二次供水設施能定期進行清洗和消毒,并有相應水質監測報告,管水人員持有效健康體檢和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明的比例達96.3%,涉水產品索證率為93.8%,消毒產品索證率為98.4%,今年未發生飲用水污染事件。

  2.監測情況。全市共監測二次供水246份,總合格率92.3%。主要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等微生物指標超標,占79%。原因是部分二次供水設施日常衛生管理措施未落實,未按要求進行二次加氯消毒處理,影響了水質衛生安全。

  三、存在的問題

  1.部分鄉鎮水廠基礎設施落后,缺乏必要的水質凈化、消毒及檢驗設備,水質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2.農村飲用水衛生監測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特別是鄉鎮水廠管網末梢水監測點相對較少,無法全面掌握水質情況。

  3.二次供水設施衛生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部分二次供水設施的產權和管理責任人不明確,衛生管理薄弱,水質存在衛生隱患。

  針對我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請各區、縣(市)衛生部門進一步加強對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力度,特別是加強農村鄉鎮水廠監管力度,落實技術提升改造措施,繼續推進集中式供水單位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強化對部分存在衛生隱患單位的監督和處罰,促使相關單位及時改進。探索飲用水衛生監督信息公示、預警預報工作模式,開展飲用水水質和介水傳染病監測預警工作,積極推行飲用水網絡監測試點工作,提高飲用水衛生監管水平。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六日
 



 
地區: 浙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