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市)安委會:
現將《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號,以下簡稱《通知》)轉發給你們,并就我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請一并貫徹落實。
一、充分認識安全生產應急處置的極端重要性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同志關于安全生產所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1月24日關于安全生產所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吉林通化八寶煤礦“3·29”瓦斯爆炸、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6·3”火災爆炸和青島“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等特別重大事故的教訓,進一步強化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應急處置各項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防范次生衍生災害。
二、加快建立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通知》精神,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救援指揮)機構,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專(兼)職隊伍建設;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機制,完善生產安全事故信息溝通機制和應急救援快速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部門和企業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切實做到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全覆蓋;定期開展好安全生產應急演練和培訓,及時對應急預案進行評估修訂。
三、 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一是要著力提高一線尤其是重點崗位作業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針對危險化學品、井下作業、有限作業空間、油氣儲罐管道、火災爆炸等類型事故,編制簡明有效的現場處置方案,現場張掛,加強應急培訓,定期開展演練,使作業人員切實掌握相應崗位的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置程序。二是要健全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安全監控管理制度,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評估和風險分析。三是危險物品、礦山和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企業要建立專兼職救援隊伍(沒有專職救援隊的,必須與就近的具備相應能力的應急救援隊伍簽訂救援協議)。
四、 進一步明確事故應急處置地方政府負責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事故應對工作,應著力提高較大以上事故應急處置能力。一是針對本地區高危行業企業分布情況,依托大型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建立區域骨干應急救援隊,并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及時開展各級政府安全生產專項預案評估修訂工作,健全指揮體系,明確應急處置職責。三是認真落實值班制度,突出強調節假日和重要時段應急值守和事故信息調度工作,確保及時有效應對各類事故。四是加強政企聯動,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形成承上啟下、聯系左右的應急聯動機制,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
五、 切實履行部門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職責
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切實履行部門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職責,狠抓應急能力基礎建設工作。一是要每年定期對轄區內危險物品、礦山和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企業以及發生事故企業開展應急預案專項執法檢查,督促企業通過預案編制、評估、備案、演練等工作,健全應急體系,切實提高應急處置和保障能力。二是突出實戰性,模擬已發生事故,組織開展演練活動。要把發現問題、完善預案作為演練的主要目的,認真開展演練評估,落實整改措施,有效解決預案存在的應急措施不具體、流程不明確、內容與實際脫節等問題,確保演練能夠起到檢驗預案、提升應急能力的效果。三是調查統計本部門、本行業轄區內救援專家、隊伍、裝備、物資等應急資源狀況,建設應急資源數據庫,提高應急處置效率。
六、 認真執行應急處置考核獎懲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將事故應對和應急處置工作納入對本級政府有關部門、下一級政府的目標管理考核,建立應急管理工作指標體系,健全責任追究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認真執行應急處置總結和評估制度。事故處置結束后,事故應急現場指揮部應及時完成應急處置總結工作,并報事故調查組和上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事故調查組要在事故調查過程中,對事故單位和處置相關方的現場應急處置工作和應急基礎能力建設情況(預案管理、救援隊伍建設、應急演練培訓等)進行調查,并依法追究應急工作失職責任。各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要將事故應急處置情況作為事故掛牌督辦的一項重要內容。
現將《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號,以下簡稱《通知》)轉發給你們,并就我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請一并貫徹落實。
一、充分認識安全生產應急處置的極端重要性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同志關于安全生產所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1月24日關于安全生產所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吉林通化八寶煤礦“3·29”瓦斯爆炸、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6·3”火災爆炸和青島“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等特別重大事故的教訓,進一步強化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應急處置各項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防范次生衍生災害。
二、加快建立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通知》精神,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救援指揮)機構,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專(兼)職隊伍建設;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機制,完善生產安全事故信息溝通機制和應急救援快速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部門和企業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切實做到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全覆蓋;定期開展好安全生產應急演練和培訓,及時對應急預案進行評估修訂。
三、 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一是要著力提高一線尤其是重點崗位作業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針對危險化學品、井下作業、有限作業空間、油氣儲罐管道、火災爆炸等類型事故,編制簡明有效的現場處置方案,現場張掛,加強應急培訓,定期開展演練,使作業人員切實掌握相應崗位的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置程序。二是要健全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安全監控管理制度,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評估和風險分析。三是危險物品、礦山和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企業要建立專兼職救援隊伍(沒有專職救援隊的,必須與就近的具備相應能力的應急救援隊伍簽訂救援協議)。
四、 進一步明確事故應急處置地方政府負責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事故應對工作,應著力提高較大以上事故應急處置能力。一是針對本地區高危行業企業分布情況,依托大型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建立區域骨干應急救援隊,并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及時開展各級政府安全生產專項預案評估修訂工作,健全指揮體系,明確應急處置職責。三是認真落實值班制度,突出強調節假日和重要時段應急值守和事故信息調度工作,確保及時有效應對各類事故。四是加強政企聯動,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形成承上啟下、聯系左右的應急聯動機制,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
五、 切實履行部門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職責
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切實履行部門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職責,狠抓應急能力基礎建設工作。一是要每年定期對轄區內危險物品、礦山和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企業以及發生事故企業開展應急預案專項執法檢查,督促企業通過預案編制、評估、備案、演練等工作,健全應急體系,切實提高應急處置和保障能力。二是突出實戰性,模擬已發生事故,組織開展演練活動。要把發現問題、完善預案作為演練的主要目的,認真開展演練評估,落實整改措施,有效解決預案存在的應急措施不具體、流程不明確、內容與實際脫節等問題,確保演練能夠起到檢驗預案、提升應急能力的效果。三是調查統計本部門、本行業轄區內救援專家、隊伍、裝備、物資等應急資源狀況,建設應急資源數據庫,提高應急處置效率。
六、 認真執行應急處置考核獎懲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將事故應對和應急處置工作納入對本級政府有關部門、下一級政府的目標管理考核,建立應急管理工作指標體系,健全責任追究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認真執行應急處置總結和評估制度。事故處置結束后,事故應急現場指揮部應及時完成應急處置總結工作,并報事故調查組和上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事故調查組要在事故調查過程中,對事故單位和處置相關方的現場應急處置工作和應急基礎能力建設情況(預案管理、救援隊伍建設、應急演練培訓等)進行調查,并依法追究應急工作失職責任。各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要將事故應急處置情況作為事故掛牌督辦的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