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部門、各區人民政府: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19〕42號)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市商務局等28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實施方案》,并經市領導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落實實施。
市商務局 市發展改革委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市農業農村委 市文旅局 市交通運輸委
市規劃資源局 市生態環境局 市城市管理委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市市場監管委 市藥監局
市體育局 市財政局 市衛生健康委
市應急管理局 市金融局 市稅務局
市科技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教委 市郵政管理局 天津海關
人民銀行天津分行 天津銀保監局 市煙草局
2020年12月17日
(聯系人:市商務局運行處 ?王沖;聯系電話:58665532)
(此件主動公開)
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19〕42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部門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發改就業〔2020〕293號)、《商務部等14部門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一步發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促進消費得到回補,激發消費潛力,促進商業繁榮繁華,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1.加強頂層設計。以繁榮繁華的消費目的地、進口商品流通的集散地、互聯互通的樞紐城市為目標,積極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對標先進城市,持續打造標志性國際化商業中心,建設互聯互通便利化交通網絡,引進多元化國際消費品牌,從提升國際知名度、國際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消費舒適度等方面統籌規劃和組織實施。發揮完善我市促進消費體制機制聯席會議作用,強化政策聯動,破除消費體制機制障礙,協調解決重大問題。(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委、各區人民政府)
2. 搭建品牌商品營銷平臺。支持零售領域擴大開放,發展首店經濟,吸引國際一線品牌、國內知名品牌進入天津市場,建立全球商品進口網絡和資源渠道,吸引國際知名品牌開設首店、首發新品。(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3. 開展“同線同標同質”產品宣傳推廣活動。發揮社會各方力量幫助出口企業搭建內銷宣傳推廣平臺,精準對接消費需求,引導出口企業打造自有品牌。(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委、天津海關)
在綜合保稅區推廣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落實允許綜合保稅區內加工制造企業承接境內區外委托加工業務的政策。(責任單位:天津海關、市商務局、市稅務局)
4. 促進國外商品消費。做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政策的組織實施,按照包容審慎的原則,探索跨境商品與一般貿易貨物(全進口貨物)混拼、利用海關特殊區域區塊鏈應用場景推進退貨入區等機制創新。促進跨境電商與實體商業融合,推動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立保稅展示平臺。(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天津海關、市衛生健康委)
以服裝、玩具、學習用品為重點,根據海關總署統一要求,建立跨境電商進口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體系。(責任單位:天津海關)推動步行街離境退稅服務網點布局,增加離境退稅商店數量。(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市稅務局)
二、創新商業模式,發展新業態
(一)推進新技術賦能商業發展
5. 構建智慧化商圈。引導和平路濱江道等重點商圈加快智能化改造,開展5G街區建設與應用,建設智能安全監控設施、智能燈光設施、智能公廁、智能垃圾桶、火災隱患智能分析系統等智能化設施。建設重點商圈經營情況和消費分析大數據管理平臺。(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各區人民政府)
6. 促進線上線下融合。支持線下實體店運用大數據、云計算、5G、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轉型升級,引進培育一批新零售企業,推動零售模式創新。開展“津品網上行”,支持企業利用直播、短視頻等流量導入新模式,促進視頻電商化產業快速發展。引導商貿企業研發線上產品,拓展線上銷售,采用“社區團購+集中配送”“中央廚房+線下配送”“無接觸配送”等新發展模式進行經營。(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7. 深化電商示范創建。提升3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功能,培育一批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數字商務企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推動工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和工業電子商務普及應用,圍繞產品、服務、資源和能力的在線交易和開放共享,開展個性化定制,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電商平臺與生產企業合作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網絡新品牌。(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人民政府)
8. 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應用。面向港口、交通、醫療、財務等行業場景,加快行業應用軟件向服務化、平臺化轉型。加強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自動駕駛、5G、建筑信息建模智慧城市等應用軟件中的融合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二)發揮資源優勢
9. 推動老字號傳承創新。加強載體建設,引導老字號品牌入駐重點商業街區,打造具有濃郁津味風情、原汁原味的沉浸式、互動式老字號街區場景。支持符合條件的老字號非遺代表性項目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旅局、有關區人民政府)
10. 打造新型消費載體。鼓勵線下經營實體加快新理念、新技術、新設計改造提升,向場景化、體驗化、互動性、綜合型消費場所轉型,在城市規劃調整、公共基礎設施配套、改擴建用地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支持閑置商業載體、老舊工業廠區、經營困難的傳統百貨店等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改造為商業購物中心、文化產業園區、特色步行街、消費體驗中心、體育綜合體等新型消費載體。支持在符合商業布局專項規劃等上位規劃前提下,在鄰近的商業綜合體之間建設商業連廊、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市管理委、各區人民政府)
11. 優化商業空間布局。對確定保留的老廠房相關用地的規劃調整,向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的相關業態進行規劃引導。對于新建居住區項目,5分鐘生活圈居住區集中設置社區便民行政超市。(市規劃資源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打造消費新場景
(一)打造高品質步行街
12. 加快和平路濱江道(金街)全國首批步行街改造工作,完善業態布局,推動現代城二期、和平印象城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津門傳統特色餐飲街區、赤峰道特色休閑購物街、樂賓百貨夜間美食城等街區改造和商業擴展項目建設。至2020年街區年度客流量突破1.1億人次,營業額超過200億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和平區人民政府)
13. 提升改造古文化街、意式風情區等一批商業街區,編制商業街區景觀提升、業態優化、交通組織、消防保障等專項規劃,提升街區綠化、景觀建設、廣告牌匾設置、燈光亮化等精細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規劃資源局、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運輸委、市應急管理局、各區人民政府)
支持商業步行街在符合有關法規規定的前提下,由區統一辦理政務許可手續,晚20至翌日6點放寬相關擺賣管制,允許沿街商戶開展規范有序、整潔衛生的戶外營銷宣傳,根據道路交通實際情況,在確保消防車道和消防撲救場地暢通的前提下,試點部分路段開展分時段步行街。(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城市管理委、市應急局、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大力發展夜間經濟
14. 依托6個市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和一批區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打好“市場牌、文化牌、冬季牌”,開展“夜游海河”“夜賞津曲”“夜品津味”“夜購津貨”四大品牌活動。持續開展美食節、海鮮節、購物節等消費促進活動,提升夜間經濟活躍度。(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各區人民政府)
15. 加快調整商業街區業態布局,多渠道引進網紅店、新零售主題店、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字號美食以及國內外時尚特色民俗等品牌。策劃打造夜游津門十大打卡地標,發布一批夜間精品消費路線。大力發展“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飲街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16.?強化商戶辦證服務,鼓勵備案小餐飲提升食品經營條件,申辦食品經營許可證。優化夜間經濟街區周邊公交線路設置,加密夜間運行班次,延長夜間運營時間。(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委、市交通運輸委、各區人民政府)
(三)開展消費促進活動
17. 鼓勵各區人民政府利用開放性公共空間,建設節假日步行街、周末大集、休閑文體專區等常態化消費場所。(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18. 圍繞汽車、餐飲、住宿等消費領域,組織開展各類促銷活動,舉辦津菜品牌推介活動。針對主流消費人群,突出打造一批特色主題活動,借助全媒體助力宣傳,打造“GO TIANJIN·購天津”品牌,激發市場活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旅局)
四、培育消費新熱點
(一)文化消費
19. 培育大型文藝演出、沉浸式話劇、音樂劇、歌舞劇等夜間文化藝術項目,對深夜影院、深夜書店、音樂俱樂部、駐場秀等夜間文化娛樂業態秉持包容審慎態度,開發夜游文化旅游景區等多元化大都市夜游項目。(責任單位:市文旅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體育消費
20. 開發“津體惠”APP,打造線上場館預訂、賽事活動報名、信息發布等功能,為市民提供體育健身定制消費平臺。利用舊廠房、舊倉庫等存量資源打造體育綜合體,促進體育健身場所發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旅游消費
21. 堅持全域旅游發展,發揮薊州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示范引領作用。完善旅游咨詢服務體系、自駕游服務體系,規范旅游引導標識系統。打造海河旅游觀光帶、意式風情區、極地海洋世界、國家海洋博物館等一批游客必玩必看的旅游景點。加大海洋旅游開發力度,合理規劃利用人工自然海岸線,豐富東疆灣沙灘景區等親海旅游項目,打造都市海洋體驗旅游路線,推出海上游艇、游船項目。(責任單位:市文旅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人民政府)
(四)汽車消費
22. 優化小客車調控政策,合理配置增量指標,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小客車需求狀況和道路交通、環境承載能力制訂調整方案,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委、市公安局)
23.?落實《天津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2018-2020年)》,支持國能汽車、一汽豐田等新能源汽車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24. 落實《天津市二手車出口管理暫行辦法》,推動我市二手車出口試點工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委、市市場監管委、市稅務局、天津海關、濱海新區政府)
(五)便民消費
25. 推進智慧社區試點建設,建設一批社區生活服務中心,支持社區教育、文化、醫療、養老、餐飲、體育、智慧停車等生活服務設施建設,確保消防車道和消防撲救場地暢通,健全便民消費網絡。(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市文旅局、各區人民政府)
有條件的區政府將社區便民服務設施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范圍,由同級財政給予支持,并按規定享受有關稅費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局、市稅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26.?有條件的區政府要整合學校、醫療、養老等就餐需求,建設中央廚房,把好食品安全源頭關,解決相關群體的就餐需求。(責任單位: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各區人民政府)
27. 支持便利店向規模化、品牌化、連鎖化、智慧化方向發展。試行品牌連鎖便利店企業“一照多址”登記制度。鼓勵建設24小時便利店。允許臨街商鋪在不影響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確保人行道有效通行寬度不低于3米等前提下依托商鋪外墻壁放置或采取商鋪內嵌式設置24小時智能售賣機。針對連鎖便利店實施食品銷售經營許可信用承諾審批。(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市場監管委、各區人民政府)
28. 支持便利店搭載售賣煙草、乙類非處方藥、音像制品及報刊、自助購買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收發快件、洗衣家政等便民服務功能。落實《快遞暫行條例》有關規定,便利店搭載收發快件服務功能需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備案。鼓勵開辦乙類非處方藥連鎖企業,允許便利店在貨架設專區銷售部分乙類非處方藥,并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連鎖總部至少配備一名執業藥師。(責任單位:市煙草專賣局、市藥監局、市民政局、市郵政管理局、市商務局)
29.?將連鎖便利店納入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連鎖便利店牌匾、外檐審批服務。(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六)綠色消費
30. 支持綠色智能商品以舊換新。支持具備條件的流通企業回收消費者淘汰的廢舊電子電器產品,折價置換超高清電視、節能冰箱、洗衣機、空調、智能手機等綠色、節能、智能電子電器產品。(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31. 推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培育骨干企業,健全回收網絡,支持和鼓勵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采取上門回收、定點定時回收、智能回收等方式推動行業發展。創建綠色商場、綠色餐廳,培育一批綠色流通示范企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五、激發農村消費活力
(一)健全農村市場體系
32. 建設具有固定地點、固定集期、以當地農民為主要服務對象、以農副產品和日雜用品為主要經營內容的封閉型或半封閉型農村集貿市場。建設管理規范、環境整潔、硬件達標的標準化菜市場,滿足群眾買菜購物需求。(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33. 推進“快遞下鄉”工程,推動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農村發展快遞服務網絡,完善快遞末端網點布局。推廣農特產品快遞服務直通車。(責任單位:市郵政管理局、各涉農區政府)
(二)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34.?瞄準京津冀生活服務圈,做強山野林趣休閑游、潮白生態休閑游、都市現代農業游、溫泉度假體驗游、山海風情度假游等5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市文旅局)
建設以特色農產品優勢產業為核心,兼具特色鄉村休閑、旅游、觀光性質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到2020年創建3個以上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三)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
35. 推廣京津冀冷鏈物流區域協同標準,提升物流裝備與技術水平,優化冷鏈運輸城市配送運行便利措施,擴大天津口岸國際凍品進口量,引導冷鏈物流標準化、智能化、國際化建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36.?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鼓勵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實現農產品就近就地轉化,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支持規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實現線上交易與線下交易融合互動。(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
六、降低流通成本,鼓勵企業創新
(一)降低流通企業成本
37. 根據國家部署,推動工商用電同價政策盡快全面落實,落實國家降低電價政策,降低企業用能成本。(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落實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政策,保障企業依法依規辦理總分機構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責任單位:市稅務局)
(二)鼓勵流通企業研發創新
38. 將流通企業納入創新型企業領軍計劃,鼓勵流通企業開展研發創新活動,按照企業上一年度享受稅前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數額給予財政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39. 落實國家進口貼息政策,鼓勵擴大先進設備和技術、關鍵零部件等進口。支持我市企業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列入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發布的《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2016版)及根據形勢變化印發的新版《目錄》中的產品(不含舊品),或自非關聯企業引進列入《目錄》中的技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
七、強化制度保障
(一)擴大成品油市場準入
40. 將成品油零售經營資格審批下放至各區人民政府。鄉鎮以下具備條件的地區建設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等可使用存量集體建設用地,擴大成品油市場消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城市管理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
41. 加大成品油生產、銷售環節質量監管力度,加強成品油質量監督抽檢工作,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檢結果。(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委)
根據海關總署統一要求,落實進口成品油檢驗,針對進口成品油質量安全項目探索風險監測。(責任單位:天津海關)
(二)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
42. 統籌用好促進服務業、商業發展等現有專項資金或政策,支持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工作。(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43.?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加大對綠色智能產品提供信貸支持,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力度。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滿足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節水器具等新消費領域融資需求。(責任單位:市金融局、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天津銀保監局、市商務局)
(四)改善市場流通環境
44. 搞好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管理平臺,開通公共服務窗口,面向社會公眾提供追溯信息查詢服務;推進食品追溯系統建設,實現與市級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臺互聯互通。(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委)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推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
45. 嚴把侵權商品進入流通領域的關口,加強對商品來源渠道的監控,加大對侵權犯罪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打擊力度。(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委、天津海關、市公安局)
加強對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的廣告監管,嚴厲打擊發布虛假違法廣告的行為。圍繞食品、汽車配件、小家電等領域,嚴厲打擊線上線下銷售侵權假冒商品。(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委)
各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認真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建立健全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19〕42號)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市商務局等28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實施方案》,并經市領導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落實實施。
市商務局 市發展改革委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市農業農村委 市文旅局 市交通運輸委
市規劃資源局 市生態環境局 市城市管理委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市市場監管委 市藥監局
市體育局 市財政局 市衛生健康委
市應急管理局 市金融局 市稅務局
市科技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教委 市郵政管理局 天津海關
人民銀行天津分行 天津銀保監局 市煙草局
2020年12月17日
(聯系人:市商務局運行處 ?王沖;聯系電話:58665532)
(此件主動公開)
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19〕42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部門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發改就業〔2020〕293號)、《商務部等14部門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一步發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促進消費得到回補,激發消費潛力,促進商業繁榮繁華,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1.加強頂層設計。以繁榮繁華的消費目的地、進口商品流通的集散地、互聯互通的樞紐城市為目標,積極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對標先進城市,持續打造標志性國際化商業中心,建設互聯互通便利化交通網絡,引進多元化國際消費品牌,從提升國際知名度、國際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消費舒適度等方面統籌規劃和組織實施。發揮完善我市促進消費體制機制聯席會議作用,強化政策聯動,破除消費體制機制障礙,協調解決重大問題。(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委、各區人民政府)
2. 搭建品牌商品營銷平臺。支持零售領域擴大開放,發展首店經濟,吸引國際一線品牌、國內知名品牌進入天津市場,建立全球商品進口網絡和資源渠道,吸引國際知名品牌開設首店、首發新品。(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3. 開展“同線同標同質”產品宣傳推廣活動。發揮社會各方力量幫助出口企業搭建內銷宣傳推廣平臺,精準對接消費需求,引導出口企業打造自有品牌。(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委、天津海關)
在綜合保稅區推廣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落實允許綜合保稅區內加工制造企業承接境內區外委托加工業務的政策。(責任單位:天津海關、市商務局、市稅務局)
4. 促進國外商品消費。做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政策的組織實施,按照包容審慎的原則,探索跨境商品與一般貿易貨物(全進口貨物)混拼、利用海關特殊區域區塊鏈應用場景推進退貨入區等機制創新。促進跨境電商與實體商業融合,推動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立保稅展示平臺。(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天津海關、市衛生健康委)
以服裝、玩具、學習用品為重點,根據海關總署統一要求,建立跨境電商進口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體系。(責任單位:天津海關)推動步行街離境退稅服務網點布局,增加離境退稅商店數量。(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市稅務局)
二、創新商業模式,發展新業態
(一)推進新技術賦能商業發展
5. 構建智慧化商圈。引導和平路濱江道等重點商圈加快智能化改造,開展5G街區建設與應用,建設智能安全監控設施、智能燈光設施、智能公廁、智能垃圾桶、火災隱患智能分析系統等智能化設施。建設重點商圈經營情況和消費分析大數據管理平臺。(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各區人民政府)
6. 促進線上線下融合。支持線下實體店運用大數據、云計算、5G、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轉型升級,引進培育一批新零售企業,推動零售模式創新。開展“津品網上行”,支持企業利用直播、短視頻等流量導入新模式,促進視頻電商化產業快速發展。引導商貿企業研發線上產品,拓展線上銷售,采用“社區團購+集中配送”“中央廚房+線下配送”“無接觸配送”等新發展模式進行經營。(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7. 深化電商示范創建。提升3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功能,培育一批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數字商務企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推動工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和工業電子商務普及應用,圍繞產品、服務、資源和能力的在線交易和開放共享,開展個性化定制,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電商平臺與生產企業合作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網絡新品牌。(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人民政府)
8. 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應用。面向港口、交通、醫療、財務等行業場景,加快行業應用軟件向服務化、平臺化轉型。加強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自動駕駛、5G、建筑信息建模智慧城市等應用軟件中的融合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二)發揮資源優勢
9. 推動老字號傳承創新。加強載體建設,引導老字號品牌入駐重點商業街區,打造具有濃郁津味風情、原汁原味的沉浸式、互動式老字號街區場景。支持符合條件的老字號非遺代表性項目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旅局、有關區人民政府)
10. 打造新型消費載體。鼓勵線下經營實體加快新理念、新技術、新設計改造提升,向場景化、體驗化、互動性、綜合型消費場所轉型,在城市規劃調整、公共基礎設施配套、改擴建用地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支持閑置商業載體、老舊工業廠區、經營困難的傳統百貨店等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改造為商業購物中心、文化產業園區、特色步行街、消費體驗中心、體育綜合體等新型消費載體。支持在符合商業布局專項規劃等上位規劃前提下,在鄰近的商業綜合體之間建設商業連廊、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市管理委、各區人民政府)
11. 優化商業空間布局。對確定保留的老廠房相關用地的規劃調整,向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的相關業態進行規劃引導。對于新建居住區項目,5分鐘生活圈居住區集中設置社區便民行政超市。(市規劃資源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打造消費新場景
(一)打造高品質步行街
12. 加快和平路濱江道(金街)全國首批步行街改造工作,完善業態布局,推動現代城二期、和平印象城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津門傳統特色餐飲街區、赤峰道特色休閑購物街、樂賓百貨夜間美食城等街區改造和商業擴展項目建設。至2020年街區年度客流量突破1.1億人次,營業額超過200億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和平區人民政府)
13. 提升改造古文化街、意式風情區等一批商業街區,編制商業街區景觀提升、業態優化、交通組織、消防保障等專項規劃,提升街區綠化、景觀建設、廣告牌匾設置、燈光亮化等精細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規劃資源局、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運輸委、市應急管理局、各區人民政府)
支持商業步行街在符合有關法規規定的前提下,由區統一辦理政務許可手續,晚20至翌日6點放寬相關擺賣管制,允許沿街商戶開展規范有序、整潔衛生的戶外營銷宣傳,根據道路交通實際情況,在確保消防車道和消防撲救場地暢通的前提下,試點部分路段開展分時段步行街。(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城市管理委、市應急局、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大力發展夜間經濟
14. 依托6個市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和一批區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打好“市場牌、文化牌、冬季牌”,開展“夜游海河”“夜賞津曲”“夜品津味”“夜購津貨”四大品牌活動。持續開展美食節、海鮮節、購物節等消費促進活動,提升夜間經濟活躍度。(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各區人民政府)
15. 加快調整商業街區業態布局,多渠道引進網紅店、新零售主題店、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字號美食以及國內外時尚特色民俗等品牌。策劃打造夜游津門十大打卡地標,發布一批夜間精品消費路線。大力發展“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飲街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16.?強化商戶辦證服務,鼓勵備案小餐飲提升食品經營條件,申辦食品經營許可證。優化夜間經濟街區周邊公交線路設置,加密夜間運行班次,延長夜間運營時間。(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委、市交通運輸委、各區人民政府)
(三)開展消費促進活動
17. 鼓勵各區人民政府利用開放性公共空間,建設節假日步行街、周末大集、休閑文體專區等常態化消費場所。(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
18. 圍繞汽車、餐飲、住宿等消費領域,組織開展各類促銷活動,舉辦津菜品牌推介活動。針對主流消費人群,突出打造一批特色主題活動,借助全媒體助力宣傳,打造“GO TIANJIN·購天津”品牌,激發市場活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旅局)
四、培育消費新熱點
(一)文化消費
19. 培育大型文藝演出、沉浸式話劇、音樂劇、歌舞劇等夜間文化藝術項目,對深夜影院、深夜書店、音樂俱樂部、駐場秀等夜間文化娛樂業態秉持包容審慎態度,開發夜游文化旅游景區等多元化大都市夜游項目。(責任單位:市文旅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體育消費
20. 開發“津體惠”APP,打造線上場館預訂、賽事活動報名、信息發布等功能,為市民提供體育健身定制消費平臺。利用舊廠房、舊倉庫等存量資源打造體育綜合體,促進體育健身場所發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旅游消費
21. 堅持全域旅游發展,發揮薊州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示范引領作用。完善旅游咨詢服務體系、自駕游服務體系,規范旅游引導標識系統。打造海河旅游觀光帶、意式風情區、極地海洋世界、國家海洋博物館等一批游客必玩必看的旅游景點。加大海洋旅游開發力度,合理規劃利用人工自然海岸線,豐富東疆灣沙灘景區等親海旅游項目,打造都市海洋體驗旅游路線,推出海上游艇、游船項目。(責任單位:市文旅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人民政府)
(四)汽車消費
22. 優化小客車調控政策,合理配置增量指標,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小客車需求狀況和道路交通、環境承載能力制訂調整方案,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委、市公安局)
23.?落實《天津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2018-2020年)》,支持國能汽車、一汽豐田等新能源汽車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24. 落實《天津市二手車出口管理暫行辦法》,推動我市二手車出口試點工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委、市市場監管委、市稅務局、天津海關、濱海新區政府)
(五)便民消費
25. 推進智慧社區試點建設,建設一批社區生活服務中心,支持社區教育、文化、醫療、養老、餐飲、體育、智慧停車等生活服務設施建設,確保消防車道和消防撲救場地暢通,健全便民消費網絡。(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市文旅局、各區人民政府)
有條件的區政府將社區便民服務設施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范圍,由同級財政給予支持,并按規定享受有關稅費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局、市稅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26.?有條件的區政府要整合學校、醫療、養老等就餐需求,建設中央廚房,把好食品安全源頭關,解決相關群體的就餐需求。(責任單位: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各區人民政府)
27. 支持便利店向規模化、品牌化、連鎖化、智慧化方向發展。試行品牌連鎖便利店企業“一照多址”登記制度。鼓勵建設24小時便利店。允許臨街商鋪在不影響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確保人行道有效通行寬度不低于3米等前提下依托商鋪外墻壁放置或采取商鋪內嵌式設置24小時智能售賣機。針對連鎖便利店實施食品銷售經營許可信用承諾審批。(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市場監管委、各區人民政府)
28. 支持便利店搭載售賣煙草、乙類非處方藥、音像制品及報刊、自助購買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收發快件、洗衣家政等便民服務功能。落實《快遞暫行條例》有關規定,便利店搭載收發快件服務功能需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備案。鼓勵開辦乙類非處方藥連鎖企業,允許便利店在貨架設專區銷售部分乙類非處方藥,并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連鎖總部至少配備一名執業藥師。(責任單位:市煙草專賣局、市藥監局、市民政局、市郵政管理局、市商務局)
29.?將連鎖便利店納入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連鎖便利店牌匾、外檐審批服務。(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六)綠色消費
30. 支持綠色智能商品以舊換新。支持具備條件的流通企業回收消費者淘汰的廢舊電子電器產品,折價置換超高清電視、節能冰箱、洗衣機、空調、智能手機等綠色、節能、智能電子電器產品。(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31. 推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培育骨干企業,健全回收網絡,支持和鼓勵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采取上門回收、定點定時回收、智能回收等方式推動行業發展。創建綠色商場、綠色餐廳,培育一批綠色流通示范企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五、激發農村消費活力
(一)健全農村市場體系
32. 建設具有固定地點、固定集期、以當地農民為主要服務對象、以農副產品和日雜用品為主要經營內容的封閉型或半封閉型農村集貿市場。建設管理規范、環境整潔、硬件達標的標準化菜市場,滿足群眾買菜購物需求。(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33. 推進“快遞下鄉”工程,推動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農村發展快遞服務網絡,完善快遞末端網點布局。推廣農特產品快遞服務直通車。(責任單位:市郵政管理局、各涉農區政府)
(二)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34.?瞄準京津冀生活服務圈,做強山野林趣休閑游、潮白生態休閑游、都市現代農業游、溫泉度假體驗游、山海風情度假游等5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市文旅局)
建設以特色農產品優勢產業為核心,兼具特色鄉村休閑、旅游、觀光性質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到2020年創建3個以上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三)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
35. 推廣京津冀冷鏈物流區域協同標準,提升物流裝備與技術水平,優化冷鏈運輸城市配送運行便利措施,擴大天津口岸國際凍品進口量,引導冷鏈物流標準化、智能化、國際化建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36.?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鼓勵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實現農產品就近就地轉化,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支持規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實現線上交易與線下交易融合互動。(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
六、降低流通成本,鼓勵企業創新
(一)降低流通企業成本
37. 根據國家部署,推動工商用電同價政策盡快全面落實,落實國家降低電價政策,降低企業用能成本。(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落實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政策,保障企業依法依規辦理總分機構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責任單位:市稅務局)
(二)鼓勵流通企業研發創新
38. 將流通企業納入創新型企業領軍計劃,鼓勵流通企業開展研發創新活動,按照企業上一年度享受稅前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數額給予財政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39. 落實國家進口貼息政策,鼓勵擴大先進設備和技術、關鍵零部件等進口。支持我市企業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列入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發布的《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2016版)及根據形勢變化印發的新版《目錄》中的產品(不含舊品),或自非關聯企業引進列入《目錄》中的技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
七、強化制度保障
(一)擴大成品油市場準入
40. 將成品油零售經營資格審批下放至各區人民政府。鄉鎮以下具備條件的地區建設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等可使用存量集體建設用地,擴大成品油市場消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城市管理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
41. 加大成品油生產、銷售環節質量監管力度,加強成品油質量監督抽檢工作,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檢結果。(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委)
根據海關總署統一要求,落實進口成品油檢驗,針對進口成品油質量安全項目探索風險監測。(責任單位:天津海關)
(二)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
42. 統籌用好促進服務業、商業發展等現有專項資金或政策,支持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工作。(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43.?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加大對綠色智能產品提供信貸支持,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力度。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滿足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節水器具等新消費領域融資需求。(責任單位:市金融局、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天津銀保監局、市商務局)
(四)改善市場流通環境
44. 搞好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管理平臺,開通公共服務窗口,面向社會公眾提供追溯信息查詢服務;推進食品追溯系統建設,實現與市級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臺互聯互通。(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委)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推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
45. 嚴把侵權商品進入流通領域的關口,加強對商品來源渠道的監控,加大對侵權犯罪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打擊力度。(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委、天津海關、市公安局)
加強對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的廣告監管,嚴厲打擊發布虛假違法廣告的行為。圍繞食品、汽車配件、小家電等領域,嚴厲打擊線上線下銷售侵權假冒商品。(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委)
各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認真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建立健全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