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啟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綜合治理三年行動

   2019-09-17 240
核心提示:為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重大要求,著力規范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行為,發展食品小作坊民族特色品牌,促
    為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重大要求,著力規范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行為,發展食品小作坊民族特色品牌,促進全省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結合省情實際,按照“整頓規范一批、取締打擊一批、典型示范一批”的總體思路,從今年起在全省范圍啟動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綜合治理三年行動。
 
    一是堅持上下聯動,進行高起點謀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查找人民群眾關心關注食品安全難點問題,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專門研究制定《青海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綜合治理三年行動(2019-2021年)》,從主要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3個方面明確綜合治理的工作要求。計劃到2021年底,實現全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全部納入許可監管范圍,日常監管制度體系穩步提升,并形成高效、規范、標準的集監督抽檢、飛行檢查、監督檢查等為主要形式的監管運行機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信息公示率100%;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自查報告上報率100%;食品安全法律知曉率100%;公眾知曉率達到60%以上。同時要求各級建立健全聯席會議、信息通報和聯合整治等制度機制,定期研究綜合治理進展情況,進行牽頭調度指揮,督促指導各部門按要求推進綜合治理各項任務,確保推進工作落實見效。
 
    二是創新準入方式,實行全方位監管。深入落實“放管服”和“證照分離”的改革要求,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開辦主體的實行許可,提出“三步走”總體安排。計劃到2021年底,著重推行網上辦理,實現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主體許可“全流程不見面”“一次不跑”。小作坊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信息公開率保持在60%以上,建檔率達到100%。同時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格按照 “需立即取締、可規范取證、暫無法取證”等不同情形,拿出規范操作辦法,不斷強化屬地監管,確保全省食品小作坊許可率保持在90%以上。計劃每年開展一次專項整治行動,突出白酒、食用油、豆腐、面制品、酸奶、熟肉制品等重點品種和農貿集市、城鄉結合部、校園周邊、城鎮主要街道等重點區域,強化對易反彈重點品種和重點區域的綜合治理。探索“互聯網+”,建立“兩庫一單”,創新監督檢查方式,探索實行食品小作坊風險分級管理制度,進行分類監管、動態監管。
 
    三是注重監管服務,引導規范化生產。持續強化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信息公示欄制度,不斷凸顯“三級網格”監管責任,堅持內部警示與外部監督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對食品安全風險早發現、早排除,全面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損失。持續推進“一業一示范,一街一標桿”,計劃到2021年底,每個縣市、區打造的各10家小作坊實現生產布局、規范管理、原料選購、添加劑使用、信息公示“五統一”,逐步推進小作坊規范化、標準化、常態化監管,從而有效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環境。
 
    四是突出品牌引領,推動整體性提升。按照“聯小做大、整合做強”的思路,加強統籌規劃和合理布局,計劃到2021年底,力爭每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創建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示范區園、街1-2個。緊密結合全省產業特色特點,重點培育青稞酒、酸奶、焜鍋、釀皮、牛(羊)雜碎、羊腸面等富有青海地方民族特色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特色品牌,探索出臺品牌創建推廣獎勵機制,激發品牌創建活力。堅持定期舉辦食品小作坊產品博覽會等各種展銷展覽活動,積極參與旅游宣傳推介活動,推廣進入旅游景區特產食品專柜,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鼓勵引導傳統食品小作坊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設立代表性傳承人工作室,探索建立對代表性傳承人傳藝授徒給予獎勵補貼機制,在全省培育推廣一批高質量、高品質、高附加值市場有需求的傳統技藝食品小作坊。建立食品小作坊信用信息檔案,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泛接受社會監督。積極宣傳正面典型和曝光黑作坊,落實有獎舉報制度,鼓勵消費者進行投訴舉報,有力推動行業誠信建設。


 
地區: 青海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