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大連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2020年大連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暨全市食品安全建設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大食安委發〔2020〕2號)

   2020-05-26 585
核心提示: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先導區管委會,市政府食安委各成員單位,各有關單位:經市政府同意,現將《2020年大連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先導區管委會,市政府食安委各成員單位,各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2020年大連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暨全市食品安全建設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大連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
 
     2020年4月28 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0年大連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暨全市食品安全建設年工作方案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食品安全工作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2020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持續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和食品安全建設年活動的部署,按照《遼寧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2020年遼寧省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暨全省食品安全建設年工作方案的通知》(遼食安委發〔2020〕1號)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完成“十三五”食品安全規劃的目標任務,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為總遵循,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提高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能力,不斷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則
 
    ——堅持安全第一,聚焦風險防控。將食品安全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線,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切實承擔“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關切。以維護和促進公眾健康為目標,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食品安全突出問題,綜合施策,追根溯源,治標治本。
 
    ——堅持依法監管,聚焦長效建設。強化法治理念,健全監管制度,提升監管效能,加大檢查執法力度,依法從嚴懲處違法犯罪行為,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
 
    ——堅持共治共享,聚焦改革創新。政府部門創新監管理念、依法加強監管,食品生產經營者自覺履行主體責任,群眾積極參與社會監督,各負其責,齊抓共管,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工作格局。
 
    (三)工作目標
 
    到2020年底,全市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基本落實,監管能力顯著提升,食品全過程、全流程、全鏈條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區域性、系統性重大食品安全風險基本得到控制,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基本消除,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眾對食品安全的安全感、滿意度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和食品抽檢量達到4批次/千人,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食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群眾對食品安全滿意度不低于70%,食品安全整體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基本相適應。
 
    二、重點工作任務
 
    (一)強化食品安全黨政同責
 
    認真宣傳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和《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全面加強各級黨委政府對本地區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涵蓋市縣鄉(街)三級黨委和政府領導班子成員的食品安全工作責任體系,穩步推進各項改革舉措落實到位。明確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確保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機制,科學制定考核標準,切實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強化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建設,做好本地區食品安全形勢分析、研究部署、統籌協調工作,逐步建立部門間統計數據定期共享機制。各地區食安委每年10月25日前要向市政府食安辦報告食品安全工作情況 (各級黨委、政府上報食品安全工作報告情況按有關規定執行)(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開放先導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最嚴謹的標準
 
    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文本實行及時公開,完善標準文本便捷查詢功能,以公開服務促進食品安全標準實施和監督。鼓勵制定采用高于嚴于國家標準的企業行業地方標準(市衛生健康委負責)。指導食用林產品生產經營者按照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進行生產(市自然資源局負責)。做好糧油標準的實施應用(市發展改革委)。鼓勵各地樹立區域品牌(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落實最嚴格的監管
 
    深入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加大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力度。加強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市生態環境局負責)。推動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完成受污染土壤耕地安全利用,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巡查檢查、監督抽檢、飛行檢查力度,嚴厲打擊使用禁用藥物、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不落實農藥間隔期和獸藥休藥期規定等違法違規行為(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加大食品生產經營安全監管力度,實施食品銷售風險分級管理,按照省級標準,落實餐飲服務提供者風險分級分類標準。做好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市市場監管局負責)。落實養老機構、建筑工地、旅游景區等集中用餐單位的行業管理責任(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強國境口岸、民航、鐵路食品安全管理(大連海關、民航大連監管局、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持續推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市城市管理局負責)。
 
    (四)實行最嚴厲的處罰
 
    嚴格執行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落實“處罰到人”、從業禁止、從重處罰有關規定,提高違法成本。強化食品、農產品行刑銜接,強化部門協作,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件取證、移送、入罪及涉刑案件涉案產品認定等制度機制。加大重大案件督查督辦力度(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大連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開展“昆侖2020”行動,始終保持對食品安全犯罪高壓態勢(市公安局負責)。建立源頭治理工作機制,公安機關及時將發現的突出問題通報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及時開展源頭治理并反饋辦理情況(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大連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強食品安全領域行政訴訟監督。加大對食品安全犯罪行為的刑事處罰力度,積極開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積極開展民事和行政公益訴訟,探索建立食品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市法院、市檢察院按職責分工負責)。將嚴重違法食品生產經營者列入“黑名單”(市市場監管局負責)。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堅持最嚴肅的問責
 
    各區縣人民政府、先導區管委會依法依規制定完善本地區食品安全監管事權清單,壓實各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行業管理責任和日常監管責任。依照監管事權清單,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沒有履行職責的,按照有關規定嚴肅問責(各區縣人民政府、開放先導區管委會負責)。
 
    (六)壓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
 
    建立健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工作規范,督促企業建立自查制度,落實安全管理、風險管控、檢驗檢測等主體責任,督促高風險大型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實施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大型肉制品生產企業自查風險報告率達到100%,獲證在產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抽查考核覆蓋率100%,合格率達到90%以上,考核結果全部實行網上公開。推動重點食品生產經營者開展食品安全公開承諾。推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活動、餐飲質量安全示范創建活動、小作坊規范化管理示范店創建活動、保健食品誠信經營示范店創建活動取得實效。推進落實保健食品標簽標注警示用語規定,規范企業保健食品生產和經營行為。指導落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督促學校、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督促重點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開展自查。嚴格落實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督促食用農產品銷售者查驗并保存供貨者信息材料、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證明及材料。推進食品生產經營者購買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市市場監管局負責)。探索高清視頻探頭和AI技術、大數據結合,開展生產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試點。推動建立農產品生產者自我質量控制、自我開具合格證和自我質量安全承諾制度,規模生產經營主體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市農業農村局負責)。督促企業完善追溯體系,確保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風險可控(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推動農產品認證機構將農產品追溯管理納入相關認證范圍,作為主要評價要求(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七)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制,按照國家和省部署推進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雙軌運行,全面推進電子證書管理,公示許可信息,提升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審批效率(市市場監管局負責)。實施質量興農計劃,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加強覆蓋基地、物流配送、批發等環節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強食品領域科技創新(市科技局負責)。加強對各類重點企業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市市場監管局負責)。推動追溯體系互聯互通(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強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的推廣應用,探索開展全程追溯試點,創建認定一批追溯標桿企業,帶動產地農產品追溯深入開展(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
 
    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推進食品檢查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推進各級監管隊伍裝備配備、執法程序和執法文書標準化、規范化。完善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承檢機構管理制度。規范食品快檢使用管理。積極推進“互聯網+食品”監管。開展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市市場監管局負責)。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基層網格化管理(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強化食品安全犯罪專業偵查力量建設(市公安局負責)。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提升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能力水平,開展風險監測結果分析和通報會商(市衛生健康委負責)。開展預警交流,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強化食品、食用農產品、進出口食品檢驗檢測的能力建設,進一步穩定和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加強食用林產品質檢機構能力建設和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監管能力建設,提高監測數量,擴大監測范圍,強化監測結果應用(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檢驗檢測認證中心、大連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農產品年抽檢量達到1批次/千人,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97%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食品年抽檢量達到4批次/千人,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8%(市市場監管局、大連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監督抽檢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率達到100%(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九)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加強管理,充分發揮市、縣、鄉三級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隊伍作用。根據省部署,配合培訓我市駐村第一書記,督促其盡快承擔起食品安全協管職責(市市場監管局負責)。強化食品安全宣傳,加強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引導理性消費,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第一時間權威發聲,加強部門工作聯動,加大食品安全網上輿情監測研判力度,做好重大突發輿情處置,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推動社會共治(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供銷社、市科協、大連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市政府食安辦負責)。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將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按年度列入大連市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清單(市司法局負責)。
 
    (十)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
 
    1.開展風險監測和標準宣貫專項行動。加大食品安全標準解釋、宣傳貫徹和培訓力度。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加強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害物質、環境污染物、食品相關產品等風險監測,制定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相關制度及工作機制,健全全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提升風險監測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大連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2.開展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專項行動。按國家、省部署持續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獸藥產品,淘汰高風險產品,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獸藥抗菌藥治理行動,遏制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加強耕地土壤環境類別劃分和重金屬污染區耕地風險管控與修復,重度污染區域要加快退出食用農產品種植。開展獸用抗菌藥減量化試點(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開展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專項行動。落實從生產源頭到消費全過程監管體系,落實嬰幼兒配方乳粉重點經銷商監管制度規范,提高源頭控制水平,督促經營企業嚴格落實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從事批發業務的企業建立并落實銷售記錄制度。(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4.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專項行動。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園)長負責制,鼓勵實行學校大宗食品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對學校食堂、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校園周邊餐飲服務單位及食品銷售單位實行全覆蓋監督檢查,推動校園建立并落實集中用餐信息公開、校領導陪餐、食堂食品原料公開招標和定點采購等制度。進一步規范校園食品原料采購、貯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留樣等行為,嚴厲打擊校園及其周邊超市、食雜店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對未實現“明廚亮灶”的校園食堂和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和頻次(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專項行動。以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為主戰場,全面清理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嚴厲打擊制售“三無”食品、山寨假冒、虛假標識、以次充好、過期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取締“黑工廠”、“黑窩點”和“黑作坊”,實現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常態化(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6.開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專項行動。不斷提升“明廚亮灶”覆蓋面,實施“明廚亮灶”+互聯網監管,進一步提升智慧監管和社會共治水平,讓消費者吃得更加放心,持續降低群體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發生率。堅持“以網管網”,全面落實網絡餐飲第三方平臺及入網商戶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保證線上線下餐飲同標同質,促進網絡餐飲規范有序健康發展(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7.開展保健食品行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大力整治保健食品市場經營秩序,嚴厲查處各種非法銷售保健食品行為,重點打擊欺詐和虛假宣傳、虛假廣告、傳銷等違法犯罪行為。持續開展科普宣傳,將保健食品“五進”宣傳延伸到旅游景區、學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重點防范老年人消費誤區。加大保健食品違法案件查辦力度和典型案例曝光力度。配合省級做好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體系檢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督促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公安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開展“優質糧食工程”專項行動。加強糧食質量監督檢查,督促糧食企業嚴守收儲和出庫關。健全為農戶提供專業化社會化糧食產后烘干儲存銷售服務體系。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提高綠色優質安全糧油產品供給水平(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區縣人民政府、開放先導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9.開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專項行動。強化進口食品安全監管,將進出口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納入海關信用管理體系,實施差別化監管,開展科學有效的進口食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控,落實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政策,嚴防輸入型食品安全風險,嚴厲打擊食品走私違法行為(大連海關牽頭,市公安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開展“雙安雙創”示范引領專項行動。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各項創建任務落實,做好省級評審驗收準備工作,進一步鞏固我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工作成果。發揮地方黨委和政府積極性,推動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市政府食安辦,市農業農村局,各區縣人民政府、開放先導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壓實工作責任,切實將食品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實抓細。各地區要結合地方實際,做好本地區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開展好食品安全建設年活動,要制定工作方案和任務臺賬,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各牽頭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及時協調相關部門,推進和匯總工作進展情況。各責任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將任務納入本部門重點工作中,積極配合,主動作為。
 
    (二)強化統籌協調。各地區要強化工作保障,繼續完善部門間信息通報、聯合執法、隱患排查、事件處置、宣傳教育以及行刑銜接等協調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強溝通會商,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確保2020年重點工作安排和食品安全建設年工作任務落實到位。各地區食安委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督促指導本地區各有關部門落實食品安全工作職責。
 
    (三)按時報送情況。各地區要及時總結工作成果,對口報送工作落實情況,市級責任部門要匯總全市工作情況并分別于6月5日、9月1日和11月1日前向市政府食安辦逐條報送食品安全建設年工作各項任務落實情況,重要情況和信息隨時報送。工作落實情況要實事求是,有措施、有數據、有實例,語言精練、重點突出,市政府食安辦將不定期對各地區、各部門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同時將食品安全建設年工作實施情況作為對各區縣政府2020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市政府食安辦聯系人:周毅、戴曉燕,電話:84312999-3301,傳真:84358609,郵箱:shianbansc@163.com;
 
    市發展改革委聯系人: 許成波,電話:83622890;
 
    市教育局聯系人:安徽,電話:84611520;
 
    市公安局聯系人:邢士前,電話:15698892759;
 
    市民政局聯系人:于鳳至,電話:84319380;
 
    市自然資源局聯系人:李霞,電話:82649901;
 
    市生態環境局聯系人:吳貞麗,電話:82704297;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聯系人:張遠哲,電話:82658360;
 
    市農業農村局聯系人: 蔣洪波,電話:83683395;
 
    市商務局聯系人: 于立巖,電話83767953;
 
    市文化和旅游局聯系人:趙俊東,電話:39989334;
 
    市衛生健康委聯系人: 李夢斐,電話:39052232;
 
    市城市管理局聯系人: 張云峰,電話:83627159;
 
    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監督管理處聯系人:劉湘北,電話:13998452615;
 
    市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監督管理處聯系人:楊雪,電話:84312999-1507;
 
    市市場監管局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處聯系人:宋曉明,電話:84312999-1634、18842608778;
 
    市市場監管局特殊食品監督管理處聯系人:李樹成,電話:84320257。


 
地區: 遼寧 大連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