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發達的農產品加工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是保障城鄉居民營養安全健康的重要民生產業,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017〕26號),加快推進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立足我市農業資源優勢,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結構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核心,堅持“以農為本、轉化增值,市場主導、政府支持,科技支撐、綜合利用,集聚發展、融合互動”的原則,優化產業布局,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松散布局向集聚發展轉變,提高農產品加工業整體水平,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對農業農村的引領帶動作用,為我市實現在全省“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當好排頭兵提供有力支撐。
?。ǘ┠繕巳蝿铡?br>
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協調發展、安全營養和綠色生態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格局,城鄉居民對農產品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
——產業規模和效益穩步增長。到2020年,力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96億元,利潤水平穩步提升,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不計農林牧漁服務業)比達到6.00:1,加工業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
——優勢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圍繞優勢特色資源,打造集生產、加工、流通為一體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拓展產業鏈功能,實現資源要素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
——品牌產品供給充裕。打造一批安全優質農產品加工企業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知名品牌。
二、優化產業布局
(三)推進集聚發展。充分發揮廣州大市場、大流通的優勢,合理布局農業生產基地和農產品加工業,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發展。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入駐工業集中發展區;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現有農業園區、農產品物流園區和大型農批市場加強合作,強化加工轉化增值和帶動能力;圍繞廣州荔枝、增城絲苗米等優勢資源,引導企業集聚,促進上下游產業資源要素相對集中聚集、聯動發展,提高產業聚集度,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市農業局、發展改革委、商務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等負責)
?。ㄋ模┓诸愅七M。依托我市優勢農業資源,突出重點、分類推進糧油、畜禽、果蔬、水產品等加工,在保障城鄉居民對優質安全、方便實惠產品消費的同時,又能極大地滿足多元化、個性化中高端消費需求。糧油加工向健康、營養、口感好、方便化轉型,稻谷加工積極發展優質米、專用米、發芽糙米、留胚米及各類米制主食品等,提高稻谷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率;食用油加工堅持多元并舉,不斷豐富產品體系及品類,采用植物油低溫冷榨技術,開發精煉油、高級烹調油和營養保健油。畜禽肉類產品重點提高工廠化屠宰集中度,大力發展冷鮮分割肉、熟食制品、休閑食品以及用現代工藝生產廣式臘味等傳統風味制品,深度開發乳制品、蜂產品。果蔬重點發展綠色、生態和特色產品加工,提高清洗、分級、預冷、保鮮和包裝等商品化處理能力,開發干果、果酒及果蔬休閑食品,規范發展免洗凈菜及小包裝的鮮切果蔬產品等。水產品重點開展保鮮、?;罴庸?,開發系列魚糜制品、休閑食品等。(市農業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等負責)
(五)建設優質原料基地。結合優勢農產品區域,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養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等多種形式規模化經營,推進專業化、標準化、規?;a,建立穩定的綠色優質“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同時,推進外埠基地建設,支持本地企業“走出去”建設生豬、奶牛、蔬菜等基地,深化糧油加工原料的區域合作,積極采購國內優質糧油,夯實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基礎。(市農業局等負責)
三、提升加工水平
?。┐罅Πl展農產品初加工。圍繞糧油、果蔬、畜禽、水產品等“菜籃子”“米袋子”產品,提升生產設施和裝備水平,全面提升儲藏、保鮮、清選分級、包裝和冷鏈運銷等加工技術與條件,延長保存時間,減少產后損失,提高農產品生鮮入市品級。加強產地基礎設施改善與技術研發推廣,實施產地初加工設施補助項目,有效帶動農戶和專業合作社引進先進適用的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和理念,積極從事產品采后商品化加工,切實保障生鮮農產品供給。(市農業局、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七)提升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支持企業加大對農產品功能的開發,挖掘更深的潛在價值,推動農產品加工向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化工、醫藥、生物等領域拓展,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推進稻殼米糠、果蔬皮渣、畜禽皮毛骨血、水產品皮骨內臟等副產物深度綜合利用示范,鼓勵支持企業探索多途徑實現副產物循環利用,提高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市工業和信息化委、農業局、科技創新委等負責)
?。ò耍┩七M主食加工與開發。大力發展廣式糕點、粵式早點小吃、廣東傳統主食、粵式預制菜肴等嶺南特色主食,開發一批玉米、薯類產品。加快推進主食社會化供應、工業化和標準化生產,提升生產設備及工藝和產品檔次,提升安全性、方便性、即食性,引導城鄉居民擴大玉米、番薯、馬鈴薯等主食產品消費。(市農業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商務委等負責)
四、推進融合發展
?。ň牛┩七M產業鏈經營。扶持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烘儲、冷鏈物流、直供直銷等設施。鼓勵企業推進全產業鏈經營,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帶動農戶建設原料基地,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拓展、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密切產業關聯度,注重與農民建立穩定的訂單和契約關系,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為主要形式,創新和完善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聯結機制。(市農業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商務委等負責)
(十)培育發展多種業態。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現代加工新模式。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在種植(養殖)、加工環節與農耕體驗、旅游休閑、文化教育、健康養生等領域融合發展,促進農產品向特色商品轉化。積極發展電子商務、農商直供、冷鏈配送等業態,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入駐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店。(市農業局、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創新委、商務委、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旅游局等負責)
五、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ㄊ唬娀萍贾我I。圍繞我市農產品加工重點領域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研發營養均衡、養生保健、食藥同源的加工食品。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技術研發中心,與高?;蚩蒲性核摵祥_展技術創新。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推廣先進實用、安全可靠、經濟節約的新技術新裝備,積極采用熱能技術、生物技術、分離技術、信息技術和新型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和引進精深加工技術裝備,實施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升級。(市農業局、科技創新委、工業和信息化委、食品藥品監管局等負責)
?。ㄊ┨嵘a品品質。鼓勵企業進一步健全標準體系,積極參與重點品種和領域的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制(修)訂,推動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安全監控體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支持企業完善內部質量控制、配置檢驗檢測設備,提高企業質量安全管理能力。引導企業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搭建基于標識解析等技術的質量追溯信息化平臺,形成上下游產業食品質量安全可查詢、可控制、可追究的追溯體系和責任機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制度,探索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誠信檔案,引導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市農業局、食品藥品監管局、質監局等負責)
?。ㄊ娀放平ㄔO。實施優質品牌培育行動,支持企業和農戶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開展馳名商標申請認定工作,培育和創建一批質量好、市場占有率高、市場競爭力強、具有嶺南魅力的優質名牌;支持農村經濟組織、行業協會、農戶加強地理標志商標、農產品商標的注冊和運用,重點培育一批有廣州特色的地理標志知名品牌。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挖掘廣州傳統主食文化內涵,推動“老字號”產品傳承升級,充分發揮“老字號”品牌效應。借助各級農業博覽會、展會等平臺,提高全社會對廣州農產品品牌的認知和信賴。加大農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市農業局、工商局、質監局、知識產權局等負責)
?。ㄊ模┨岣咂髽I管理水平。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創新經營體制機制,調整優化企業股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企業采取控股、參股、兼并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組建現代企業集團。鼓勵企業實施人才戰略,引進資本運作、人力資源、質量安全、市場開拓以及金融、財務、法律等方面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支持企業員工參加技能培訓,對符合條件的,按省、市、區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專項資金管理相關規定,給予技能晉升培訓補貼。(市農業局、工業和信息化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負責)
六、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
(十五)強化金融服務。金融機構要加強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探索創新金融產品,為農產品生產、收購、加工、流通和倉儲等各環節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到新三板、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提升企業直接融資能力。積極推廣政策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險種,鼓勵農業擔保與農業產業鏈加速融合,探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險。(市金融局、財政局、農業局等負責)
?。ㄊ┘訌娯敹愔С帧=y籌整合現有各項財政資金對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予以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農產品加工、冷庫等設備,可按規定享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對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積極支持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公共設施、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和技術改造。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統籌有關財政扶持資金,通過貸款貼息等方式對農業龍頭企業予以支持。貫徹落實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工作。農產品加工企業可以憑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農產品銷售發票和完稅憑證抵扣進項稅額。(市財政局、發展改革委、農業局、稅務局等負責)
?。ㄊ撸娀玫乇U?。指導農產品加工用地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認真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地政策。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細化設施農用地范圍,明確界定種養企業和合作社從事農產品冷鏈、初加工、倉儲等所需用地的性質。(市國土規劃委、農業局等負責)
?。ㄊ耍﹥灮l展環境。積極推進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展示展銷平臺建設,加強政策咨詢、融資信息、人才對接等公共服務。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統計制度和調查方法,開展行業運行監測分析。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在行業自律、教育培訓和品牌營銷等方面的作用。加強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公眾營養膳食科普知識宣傳,樹立先進典型,營造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市農業局、發展改革委、商務委、質監局、統計局等負責)
?。ㄊ牛┩晟乒ぷ鳈C制。市級各部門、各區政府要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擺在重要位置,健全農產品加工的管理體制機制。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發揮牽頭作用,履行規劃、指導、管理、服務等職能,督促各項政策措施落實。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規劃、科技創新、工業和信息化、商務、稅務、金融等部門要按照職責職能分工,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服務指導,落實相關支持政策。(市農業局等負責)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2月24日
發達的農產品加工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是保障城鄉居民營養安全健康的重要民生產業,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017〕26號),加快推進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立足我市農業資源優勢,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結構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核心,堅持“以農為本、轉化增值,市場主導、政府支持,科技支撐、綜合利用,集聚發展、融合互動”的原則,優化產業布局,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松散布局向集聚發展轉變,提高農產品加工業整體水平,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對農業農村的引領帶動作用,為我市實現在全省“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當好排頭兵提供有力支撐。
?。ǘ┠繕巳蝿铡?br>
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協調發展、安全營養和綠色生態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格局,城鄉居民對農產品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
——產業規模和效益穩步增長。到2020年,力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96億元,利潤水平穩步提升,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不計農林牧漁服務業)比達到6.00:1,加工業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
——優勢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圍繞優勢特色資源,打造集生產、加工、流通為一體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拓展產業鏈功能,實現資源要素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
——品牌產品供給充裕。打造一批安全優質農產品加工企業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知名品牌。
二、優化產業布局
(三)推進集聚發展。充分發揮廣州大市場、大流通的優勢,合理布局農業生產基地和農產品加工業,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發展。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入駐工業集中發展區;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現有農業園區、農產品物流園區和大型農批市場加強合作,強化加工轉化增值和帶動能力;圍繞廣州荔枝、增城絲苗米等優勢資源,引導企業集聚,促進上下游產業資源要素相對集中聚集、聯動發展,提高產業聚集度,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市農業局、發展改革委、商務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等負責)
?。ㄋ模┓诸愅七M。依托我市優勢農業資源,突出重點、分類推進糧油、畜禽、果蔬、水產品等加工,在保障城鄉居民對優質安全、方便實惠產品消費的同時,又能極大地滿足多元化、個性化中高端消費需求。糧油加工向健康、營養、口感好、方便化轉型,稻谷加工積極發展優質米、專用米、發芽糙米、留胚米及各類米制主食品等,提高稻谷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率;食用油加工堅持多元并舉,不斷豐富產品體系及品類,采用植物油低溫冷榨技術,開發精煉油、高級烹調油和營養保健油。畜禽肉類產品重點提高工廠化屠宰集中度,大力發展冷鮮分割肉、熟食制品、休閑食品以及用現代工藝生產廣式臘味等傳統風味制品,深度開發乳制品、蜂產品。果蔬重點發展綠色、生態和特色產品加工,提高清洗、分級、預冷、保鮮和包裝等商品化處理能力,開發干果、果酒及果蔬休閑食品,規范發展免洗凈菜及小包裝的鮮切果蔬產品等。水產品重點開展保鮮、?;罴庸?,開發系列魚糜制品、休閑食品等。(市農業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等負責)
(五)建設優質原料基地。結合優勢農產品區域,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養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等多種形式規模化經營,推進專業化、標準化、規?;a,建立穩定的綠色優質“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同時,推進外埠基地建設,支持本地企業“走出去”建設生豬、奶牛、蔬菜等基地,深化糧油加工原料的區域合作,積極采購國內優質糧油,夯實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基礎。(市農業局等負責)
三、提升加工水平
?。┐罅Πl展農產品初加工。圍繞糧油、果蔬、畜禽、水產品等“菜籃子”“米袋子”產品,提升生產設施和裝備水平,全面提升儲藏、保鮮、清選分級、包裝和冷鏈運銷等加工技術與條件,延長保存時間,減少產后損失,提高農產品生鮮入市品級。加強產地基礎設施改善與技術研發推廣,實施產地初加工設施補助項目,有效帶動農戶和專業合作社引進先進適用的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和理念,積極從事產品采后商品化加工,切實保障生鮮農產品供給。(市農業局、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七)提升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支持企業加大對農產品功能的開發,挖掘更深的潛在價值,推動農產品加工向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化工、醫藥、生物等領域拓展,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推進稻殼米糠、果蔬皮渣、畜禽皮毛骨血、水產品皮骨內臟等副產物深度綜合利用示范,鼓勵支持企業探索多途徑實現副產物循環利用,提高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市工業和信息化委、農業局、科技創新委等負責)
?。ò耍┩七M主食加工與開發。大力發展廣式糕點、粵式早點小吃、廣東傳統主食、粵式預制菜肴等嶺南特色主食,開發一批玉米、薯類產品。加快推進主食社會化供應、工業化和標準化生產,提升生產設備及工藝和產品檔次,提升安全性、方便性、即食性,引導城鄉居民擴大玉米、番薯、馬鈴薯等主食產品消費。(市農業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商務委等負責)
四、推進融合發展
?。ň牛┩七M產業鏈經營。扶持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烘儲、冷鏈物流、直供直銷等設施。鼓勵企業推進全產業鏈經營,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帶動農戶建設原料基地,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拓展、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密切產業關聯度,注重與農民建立穩定的訂單和契約關系,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為主要形式,創新和完善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聯結機制。(市農業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商務委等負責)
(十)培育發展多種業態。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現代加工新模式。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在種植(養殖)、加工環節與農耕體驗、旅游休閑、文化教育、健康養生等領域融合發展,促進農產品向特色商品轉化。積極發展電子商務、農商直供、冷鏈配送等業態,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入駐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店。(市農業局、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創新委、商務委、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旅游局等負責)
五、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ㄊ唬娀萍贾我I。圍繞我市農產品加工重點領域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研發營養均衡、養生保健、食藥同源的加工食品。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技術研發中心,與高?;蚩蒲性核摵祥_展技術創新。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推廣先進實用、安全可靠、經濟節約的新技術新裝備,積極采用熱能技術、生物技術、分離技術、信息技術和新型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和引進精深加工技術裝備,實施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升級。(市農業局、科技創新委、工業和信息化委、食品藥品監管局等負責)
?。ㄊ┨嵘a品品質。鼓勵企業進一步健全標準體系,積極參與重點品種和領域的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制(修)訂,推動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安全監控體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支持企業完善內部質量控制、配置檢驗檢測設備,提高企業質量安全管理能力。引導企業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搭建基于標識解析等技術的質量追溯信息化平臺,形成上下游產業食品質量安全可查詢、可控制、可追究的追溯體系和責任機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制度,探索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誠信檔案,引導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市農業局、食品藥品監管局、質監局等負責)
?。ㄊ娀放平ㄔO。實施優質品牌培育行動,支持企業和農戶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開展馳名商標申請認定工作,培育和創建一批質量好、市場占有率高、市場競爭力強、具有嶺南魅力的優質名牌;支持農村經濟組織、行業協會、農戶加強地理標志商標、農產品商標的注冊和運用,重點培育一批有廣州特色的地理標志知名品牌。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挖掘廣州傳統主食文化內涵,推動“老字號”產品傳承升級,充分發揮“老字號”品牌效應。借助各級農業博覽會、展會等平臺,提高全社會對廣州農產品品牌的認知和信賴。加大農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市農業局、工商局、質監局、知識產權局等負責)
?。ㄊ模┨岣咂髽I管理水平。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創新經營體制機制,調整優化企業股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企業采取控股、參股、兼并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組建現代企業集團。鼓勵企業實施人才戰略,引進資本運作、人力資源、質量安全、市場開拓以及金融、財務、法律等方面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支持企業員工參加技能培訓,對符合條件的,按省、市、區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專項資金管理相關規定,給予技能晉升培訓補貼。(市農業局、工業和信息化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負責)
六、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
(十五)強化金融服務。金融機構要加強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探索創新金融產品,為農產品生產、收購、加工、流通和倉儲等各環節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到新三板、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提升企業直接融資能力。積極推廣政策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險種,鼓勵農業擔保與農業產業鏈加速融合,探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險。(市金融局、財政局、農業局等負責)
?。ㄊ┘訌娯敹愔С帧=y籌整合現有各項財政資金對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予以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農產品加工、冷庫等設備,可按規定享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對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積極支持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公共設施、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和技術改造。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統籌有關財政扶持資金,通過貸款貼息等方式對農業龍頭企業予以支持。貫徹落實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工作。農產品加工企業可以憑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農產品銷售發票和完稅憑證抵扣進項稅額。(市財政局、發展改革委、農業局、稅務局等負責)
?。ㄊ撸娀玫乇U?。指導農產品加工用地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認真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地政策。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細化設施農用地范圍,明確界定種養企業和合作社從事農產品冷鏈、初加工、倉儲等所需用地的性質。(市國土規劃委、農業局等負責)
?。ㄊ耍﹥灮l展環境。積極推進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展示展銷平臺建設,加強政策咨詢、融資信息、人才對接等公共服務。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統計制度和調查方法,開展行業運行監測分析。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在行業自律、教育培訓和品牌營銷等方面的作用。加強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公眾營養膳食科普知識宣傳,樹立先進典型,營造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市農業局、發展改革委、商務委、質監局、統計局等負責)
?。ㄊ牛┩晟乒ぷ鳈C制。市級各部門、各區政府要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擺在重要位置,健全農產品加工的管理體制機制。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發揮牽頭作用,履行規劃、指導、管理、服務等職能,督促各項政策措施落實。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規劃、科技創新、工業和信息化、商務、稅務、金融等部門要按照職責職能分工,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服務指導,落實相關支持政策。(市農業局等負責)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