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的實施意見

   2020-05-18 449
核心提示: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落實《安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落實《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實施現代農業提升工程,高起點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經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實施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158”行動計劃。圍繞全省糧油、畜禽、水產、果蔬、茶葉、中藥材、油茶、土特產等優勢特色產業,開展“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創建,構建完善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生產基地穩固、加工提擋升級、銷售渠道暢通。力爭到2025年,每個縣(含市、區,下同)至少重點培育1個優勢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全省建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類、加工類、供應類示范基地500個;面向滬蘇浙地區的農副產品和農產品加工品年銷售額達到8000億元。
 
    二、主要任務
 
    (一)建設綠色農產品種養基地。
 
    1.打造優勢主導特色農產品板塊。糧食生產方面,以皖北地區為重點,發展品牌小麥和優質高蛋白大豆;以沿江沿淮地區為重點,發展優質水(糯)稻。畜禽生產方面,以19個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為重點,建設一批優質生豬基地;以阜陽、亳州、蚌埠、宿州等地為中心,建設一批優質肉牛肉羊基地;在六安、宣城、阜陽等地,以皖西白鵝、宣城三黃雞、阜南番鴨等為重點,建設一批優質家禽基地。奶業生產方面,以蚌埠、合肥、淮南、馬鞍山奶牛生產優勢區為中心,建設優質奶牛基地。水產品生產方面,重點在沿江沿淮地區建設一批稻漁綜合種養和秋浦花鱖、合肥龍蝦等名優水產品基地,在皖南、皖西山區建設一批泉水魚基地。特色農產品生產方面,沿江沿淮地區重點發展設施蔬菜和水生蔬菜、山區發展高山生態蔬菜;在皖南山區和皖西大別山區重點發展名優茶葉、油茶等;以皖北、皖西和皖南三大中藥材種養基地為中心,大力發展皖產道地中藥材規范化、規模化種植,推進“十大皖藥”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在黃河故道周邊等地區重點發展名特水果。(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林業局、省藥監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2.全面推進綠色生產方式。大力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提高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水平。因地制宜選擇“截污建池、發酵還田”“一場一策、制肥還田”“區域收納、集中處理”模式,提升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提高生物農藥使用覆蓋面;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加快有機肥替代化肥步伐,擴大生物有機肥料生產和推廣應用;大力發展綠色生資生產,支持企業加大新型生物農藥研發生產,強化農膜回收利用,鼓勵企業研發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3.大力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安全保障工程,抓好農業投入品監管,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與管理,嚴控農獸藥殘留。依規依標組織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測認證體系,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管理。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互認,推動各類追溯平臺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落實農產品帶標帶碼上市。(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二)建設綠色農產品加工集聚區。
 
    1.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深度對接滬蘇浙人才、技術、資本等先進要素,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在糧食主產縣積極推進專用小麥、優質水稻精深加工,生產專用粉、雜糧、生態大米、中央廚房食品等主食產品。在畜禽、水產養殖大縣,大力推進熟食加工。在蔬菜瓜果產地,大力發展凈菜配送、罐裝食品。推進中藥材、茶葉深度開發,實現飲品和藥用相結合。(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糧食和儲備局、省衛生健康委、省藥監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2.培育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鼓勵本土大型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鼓勵和引導具備條件的成長型企業上市融資。實施“百億元企業”培育計劃,形成一批產值過50億元、10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深入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創優“四最”營商環境,為招商引資企業和項目落地提供便利化服務。(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3.實施農產品加工園區提升行動。強化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配套等支撐能力建設,吸引各類加工主體進園入區集聚發展,實現農產品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增值。重點打造20個成長性好、規模位居前列的農產品加工集中區。農業大縣要依托省級開發區或產業集聚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打造一批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百億元以上的加工園區。(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建設綠色農產品物流供應平臺。
 
    1.加強市場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以產地為依托,高起點建設一批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物流企業,重點發展20家左右大型冷鏈物流配送企業,建設冷鏈物流集散中心;支持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建設產地預冷、分揀包裝、倉儲保鮮等設施,打造一批覆蓋范圍廣、帶動能力強、設施齊全的農產品、食品物流園區。加強與滬蘇浙電商企業、連鎖超市等合作,開展直銷連鎖配送,共建長三角3小時鮮活農產品物流圈。(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交通運輸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2.優化升級農村電商。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電子商務與農業產業化融合發展。推廣“電商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加強農村電商企業產銷對接活動。積極培育本土電商企業,支持其與知名電商平臺開展深度合作。(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3.搭建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充分發揮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銷產品、塑品牌、建渠道、招項目的主平臺作用,大力提升農交會影響力。加快發展長三角一體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開展聯合推介活動,構建高效的合作機制,促進產品銷售流通。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充分利用滬蘇浙地區各類展會、交易會、博覽會等平臺,拓展銷售渠道,不斷提升安徽名優農產品在滬蘇浙地區市場份額。大力培育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發展訂單和定制農業,擴大農超、農社、農企、農校等產銷對接。(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省糧食和儲備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重點措施
 
    (一)加強合作平臺建設。采取共建共享模式,推動開展一市三省基地互認,高質量建設一批糧油、果蔬、中藥材、畜禽、水產等綠色農產品外延供應基地。開展農業園區合作示范,引進滬蘇浙地區優質資本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加工園建設。主動對接滬蘇浙地區食品工業產業鏈,推動農產品加工和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加大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招商力度,引進一批滬蘇浙知名農產品和食品加工大企業、大集團來皖投資興業和建立總部基地,共建一批全國領先的農產品加工示范區。(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糧食和儲備局、省衛生健康委、省藥監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二)培育基地實施主體。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優先選擇與滬蘇浙地區有較好合作基礎、有優勢的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省級以上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農場等主體,承擔示范基地項目實施任務,推動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建設。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吸引支持皖籍在外涉農人才返鄉創業就業。組織實施農業人才聯合培訓計劃,加強與滬蘇浙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跨區聯合,開展重大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快滬蘇浙農業技術成果在我省孵化轉化。(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實施品牌塑造工程。培育“皖”字號知名品牌,打造一批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叫得響、有影響力的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每個縣立足資源優勢,圍繞全產業鏈發展,培育若干個知名企業品牌或產品品牌。支持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聯姻合作,共建共享企業品牌,提升品牌價值。建立完善的品牌培育、發展、保護體系,強化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加大品牌建設支持力度,搭建宣傳推介平臺,提高安徽農業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公信力。(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四)健全資金投入機制。統籌優化整合涉農資金,重點支持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開展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冷鏈物流等建設。省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優先支持基地建設重大項目、重大工程,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落實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向農產品加工、儲藏設施裝備傾斜。(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五)強化要素支撐保障。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加大對各類主體和產業發展支持力度。發揮政策性擔保機構主渠道作用,擴大對龍頭企業擔保總額,執行政策性擔保費率。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提標擴面,鼓勵開展特色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和收入保險。鼓勵和引導經營業績好、科技含量高、擴張要求強,符合上市掛牌基本條件的基地建設主體上市融資。保障基地項目用地,降低用地成本。落實稅收、用電等優惠政策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統籌協調。建立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的工作機制,推動實施一批農業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行動,全面落實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任務。各縣要圍繞主導產業發展,成立工作班子,制定專項規劃,落實扶持政策,建立支撐體系,統籌安排財政資金,推動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二)建立合作機制。以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聯盟為重要平臺,建立省際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商定合作重大事項,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支持市縣與滬蘇浙地區廣泛建立交流協作機制,創新合作發展模式。發揮各類協會的作用,定期舉辦對接交流活動,組織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對接。(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政府駐滬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加強調度考評。建立工作調度機制,定期調度和分析評估任務落實和工作進展情況,總結經驗成效,解決存在問題,推動各項工作高效開展。將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納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情況考核內容,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對達標的示范基地予以授牌激勵。(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附件:1.“158”行動農產品加工重點企業名單
 
    2.“158”行動農產品加工重點園區名單
 
    3.“158”行動農產品冷鏈物流重點企業名單
 
    2020年4月30日
 
    附件1
 
    “158”行動農產品加工重點企業名單
 
    1.三只松鼠(無為)有限責任公司
 
    2.安徽強英鴨業集團有限公司
 
    3.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4.五河新希望六和牧業有限公司
 
    5.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6.中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
 
    8.肥西老母雞食品有限公司
 
    9.安徽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10.安徽華潤金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11.合肥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
 
    12.安徽海泉投資控股集團
 
    13.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
 
    14.同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5.蕪湖雙匯食品有限公司
 
    16.中糧糧油工業(巢湖)有限公司
 
    17.溜溜果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8.益海嘉里(安徽)糧油工業有限公司
 
    19.今麥郎(天長)有限公司(飲品、面品)
 
    20.無為溫氏家禽有限公司
 
    21.五得利集團亳州面粉有限公司
 
    22.淮南白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23.安徽省西商食品有限公司
 
    24.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5.銅陵白姜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附件2
 
    “158”行動農產品加工重點園區名單
 
    1.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弋江農產品加工園區
 
    2.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農產品加工園
 
    3.譙城區中藥材產業園
 
    4.固鎮縣食品產業園
 
    5.安徽繁昌經濟開發區食品加工園
 
    6.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食品加工園區
 
    7.懷遠縣食品產業園
 
    8.淮上區糧油食品產業園
 
    9.廣德市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
 
    10.宣州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11.安徽舒城經濟開發區農產品加工企業集聚區
 
    12.蕭縣循環經濟工業園
 
    13.桐城市水禽羽絨加工園區
 
    14.寧國市南山食品產業園
 
    15.安徽太和經濟開發區農產品加工產業園
 
    16.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食品產業園
 
    17.安徽霍山經濟開發區農產品加工園
 
    18.濉溪縣百善食品工業園
 
    19.巢湖市環湖農產品加工集中區
 
    20.無為市羽毛羽絨加工產業園
 
    附件3
 
    “158”行動農產品冷鏈物流重點企業名單
 
    1.合肥周谷堆大興農產品國際物流園有限責任公司
 
    2.肥西老母雞農牧科技有限公司
 
    3.中瑞農產品批發市場
 
    4.安徽省東升食品有限公司
 
    5.宿州百大農產品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6.碭山縣鵬順冷藏包裝有限公司
 
    7.蚌埠海吉星農產品物流有限公司
 
    8.蚌埠市合一冷鏈股份有限公司
 
    9.阜陽瑤海農產品市場開發有限公司
 
    10.安徽恒泰云鮮冷鏈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11.全椒縣華豐糧油儲運有限公司
 
    12.安徽西商農產品批發市場
 
    13.金菜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14.蕪湖大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15.安徽宇培供應鏈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16.安徽華衛集團禽業有限公司
 
    17.安徽新夢想農產品冷鏈倉儲有限公司
 
    18.國晟農產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19.安徽中合平安市場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20.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


 
地區: 安徽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