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東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終結“山寨食品”亂象,維護食品安全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近年來對包括打擊“山寨食品”在內的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依法查處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取得一定成效。
一、近年來開展的工作
(一)加強食品安全頂層設計。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的要求。2019年2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這些文件的出臺,進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工作頂層設計,為推動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奠定了制度基礎、作出了科學規劃。
(二)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去年以來,先后修訂了《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細化了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政府監管職責和問責措施,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等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修訂了《商標法》,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額由1-3倍提高到1-5倍,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到500萬元。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引入懲罰性賠償原則,大幅度提高賠償數額。
(三)加強 “山寨食品”統籌治理。2018年12月,配合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制定印發《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關于加強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為期3個月的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2019年1月,印發《假冒偽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將農村“山寨食品”納入重點治理范圍,要求從生產源頭、流通渠道、消費終端入手,全面治理對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3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食品經營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制定完善“農村食品經營風險隱患清單”,依職責有針對性的強化監管,督促食品經營者嚴把進貨銷售關,不進、不存、不銷“山寨食品”。
(四)組織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印發《2019年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方案》,以互聯網領域、農村市場等為重點,針對食品等重點商品,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查處商標專利違法行為。上半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商標違法案件1.15萬件。同時,對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近似標識,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的市場混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開展監督檢查。上半年,共查處市場混淆案件1362件,罰沒金額1998萬元。
(五)著力凈化網絡市場環境。積極發揮網絡市場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職能優勢,聯合制定印發《 2019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方案》,嚴厲打擊網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不安全食品等違法行為,將食品(含保健食品)等社會反映集中、關系健康安全的消費品作為重點,以大案要案為突破口,組織開展集中打擊,堅決守住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底線。同時,督促電子商務經營者特別是平臺經營者履行法定責任和義務,更好地規范網絡服務交易秩序,營造良好的網絡市場環境。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您提出的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加強宣傳教育、凈化電商渠道等建議,對于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我局將在今后工作中積極推動。
(一)關于完善法律法規,加大處罰力度。《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剛完成修訂,下一步將大力推動實施,按照“四個最嚴”要求,依法嚴厲查處食品違法行為,切實加大違法成本,讓違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價。用足現有行政處罰措施,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從重處罰。同時,在執法監管中注重查找法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出臺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完善執法監管措施。
(二)關于加大監管力度,打擊地方保護。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組織嚴厲查處食品商標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加大對大案要案的督查督辦力度,排除地方對執法辦案的干擾,推進嚴格公正規范執法。推動落實《假冒偽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關于加強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的指導意見》,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的日常監管,完善農村食品治理機制,建立規范的農村食品流通供應體系,壓縮“山寨食品”市場空間。推動實施《加強網購和進出口領域知識產權執法實施辦法》,加強行政執法部門與公安機關的協作配合,密切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提高對食品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能力。
(三)關于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安全意識。堅持集中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圍繞食品安全宣傳周、知識產權宣傳周組織開展集中宣傳活動,普及食品安全和知識產權基礎知識,培育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公眾識假辨假能力,營造全社會抵制“山寨食品”的氛圍。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媒介加強日常宣傳,定期公布食品典型案例,揭露制假售假新手法、新形式,加大案例評析、以案釋法、執法普法力度,充分發揮社會警示作用,教育經營者自覺守法經營,教育消費者杜絕知假買假。
(四)關于推廣攔截方案,凈化電商渠道。加快建設全國電子商務監測平臺,提升運用技術手段發現違法線索的能力,提高監測監管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加強對網絡交易的監管。推進電子數據證據制度建設,研究完善電子數據證據取得、存儲、展示、歸檔等程序,為網絡案件的調查取證提供依據。結合開展2019網劍行動,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探索網絡交易信息監測新方式,完善監測監管流程,有效發現網絡交易違法線索。督促電子商務經營者落實知識產權保護“通知-刪除-公示”義務,利用網絡交易大數據資源為執法辦案提供支撐。
市場監管總局
2019年8月28日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終結“山寨食品”亂象,維護食品安全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近年來對包括打擊“山寨食品”在內的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依法查處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取得一定成效。
一、近年來開展的工作
(一)加強食品安全頂層設計。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的要求。2019年2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這些文件的出臺,進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工作頂層設計,為推動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奠定了制度基礎、作出了科學規劃。
(二)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去年以來,先后修訂了《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細化了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政府監管職責和問責措施,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等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修訂了《商標法》,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額由1-3倍提高到1-5倍,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到500萬元。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引入懲罰性賠償原則,大幅度提高賠償數額。
(三)加強 “山寨食品”統籌治理。2018年12月,配合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制定印發《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關于加強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為期3個月的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2019年1月,印發《假冒偽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將農村“山寨食品”納入重點治理范圍,要求從生產源頭、流通渠道、消費終端入手,全面治理對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3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食品經營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制定完善“農村食品經營風險隱患清單”,依職責有針對性的強化監管,督促食品經營者嚴把進貨銷售關,不進、不存、不銷“山寨食品”。
(四)組織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印發《2019年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方案》,以互聯網領域、農村市場等為重點,針對食品等重點商品,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查處商標專利違法行為。上半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商標違法案件1.15萬件。同時,對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近似標識,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的市場混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開展監督檢查。上半年,共查處市場混淆案件1362件,罰沒金額1998萬元。
(五)著力凈化網絡市場環境。積極發揮網絡市場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職能優勢,聯合制定印發《 2019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方案》,嚴厲打擊網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不安全食品等違法行為,將食品(含保健食品)等社會反映集中、關系健康安全的消費品作為重點,以大案要案為突破口,組織開展集中打擊,堅決守住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底線。同時,督促電子商務經營者特別是平臺經營者履行法定責任和義務,更好地規范網絡服務交易秩序,營造良好的網絡市場環境。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您提出的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加強宣傳教育、凈化電商渠道等建議,對于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我局將在今后工作中積極推動。
(一)關于完善法律法規,加大處罰力度。《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剛完成修訂,下一步將大力推動實施,按照“四個最嚴”要求,依法嚴厲查處食品違法行為,切實加大違法成本,讓違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價。用足現有行政處罰措施,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從重處罰。同時,在執法監管中注重查找法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出臺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完善執法監管措施。
(二)關于加大監管力度,打擊地方保護。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組織嚴厲查處食品商標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加大對大案要案的督查督辦力度,排除地方對執法辦案的干擾,推進嚴格公正規范執法。推動落實《假冒偽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關于加強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的指導意見》,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的日常監管,完善農村食品治理機制,建立規范的農村食品流通供應體系,壓縮“山寨食品”市場空間。推動實施《加強網購和進出口領域知識產權執法實施辦法》,加強行政執法部門與公安機關的協作配合,密切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提高對食品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能力。
(三)關于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安全意識。堅持集中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圍繞食品安全宣傳周、知識產權宣傳周組織開展集中宣傳活動,普及食品安全和知識產權基礎知識,培育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公眾識假辨假能力,營造全社會抵制“山寨食品”的氛圍。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媒介加強日常宣傳,定期公布食品典型案例,揭露制假售假新手法、新形式,加大案例評析、以案釋法、執法普法力度,充分發揮社會警示作用,教育經營者自覺守法經營,教育消費者杜絕知假買假。
(四)關于推廣攔截方案,凈化電商渠道。加快建設全國電子商務監測平臺,提升運用技術手段發現違法線索的能力,提高監測監管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加強對網絡交易的監管。推進電子數據證據制度建設,研究完善電子數據證據取得、存儲、展示、歸檔等程序,為網絡案件的調查取證提供依據。結合開展2019網劍行動,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探索網絡交易信息監測新方式,完善監測監管流程,有效發現網絡交易違法線索。督促電子商務經營者落實知識產權保護“通知-刪除-公示”義務,利用網絡交易大數據資源為執法辦案提供支撐。
市場監管總局
2019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