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農牧(農業、農林、果業)局(委),有關縣(區)農牧(農業、果業)局: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最近,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了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思路、主要任務和重點措施。農業部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了全國果菜茶綠色發展經驗交流會,交流各地發展經驗,部署安排果菜茶綠色發展工作。
近年來,我省果菜茶綠色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還存在標準化水平低、資源利用率低、優質特色率低等問題,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率先在果菜茶綠色發展上取得新突破,率先在資源高效利用上取得新進展、率先在產地環境保護上取得新進展、率先在綠色供給能力上取得新進展,助力農業轉型升級。為了推進我省果菜茶綠色發展,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力推進結構布局優化。一是鞏固提升優勢區。各地要進一步調整優化布局,著力強化區域功能,提升供給能力,保障質量安全、高效利用資源,把結構調優、調綠,讓布局更合理、優勢更突出、產業更集聚。二是大力發展特色優勢區。目前,農業部正會同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建設規劃》,同時,農業部也正會同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林業局開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認定。各地要抓住機遇,挖掘資源潛力,建設特色優勢區,增加特色高效產品供應。重點發展特殊品種、特殊品質、特定區域“三特產品”,特別要發展知名度高的地理標志產品。
二、加力推進育種創新。一是加快品種創新。集中優質資源和優勢力量,在育種理論與技術創新、種質創新、品種創新、機制創新上開展聯合攻關,加快選育一批有突破性的新品種。在蔬菜上,要加快選育替代進口的紅果番茄、彩椒等設施栽培品種,以及胡蘿卜、洋蔥等加工出口專用品種;在水果上,要加快選育熟期配套、耐貯運及加工專用品種;在茶葉上,要加快選育適制性廣、適應機采機制的品種。二是加快品種登記。認真貫徹《種子法》,加強對果菜茶新品種的保護。三是加強良繁基地建設。結合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快建設一批區域性果菜茶種苗繁育基地,提升果樹無病毒苗木、蔬菜集約化育苗、茶樹無性系良種苗木供給能力。
三、加力推進標準化生產。一是加快集成創新。要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重點,加快集成組裝一批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以節肥節水為主的技術模式,重點是推廣精準施肥、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以綠色防控為主的技術模式,重點是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態調控等技術。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主的技術模式,重點是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以土壤修復治理為主的技術模式,重點是推廣增施有機肥、合理輪作、深翻改土、生物防治及土壤消毒技術。二是加快標準制定。制修訂一批農藥殘留、技術規程、產品等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標準,完善果菜茶標準體系。
四、加力推進資源節約利用。一是推進農業節水。完善果菜茶園的配套設施,多蓄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增加可用水源,少采地下水。要推廣節水品種、噴滴灌及水肥一體化等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二是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進精準施肥減量,減少化肥用量。莊浪、禮縣承擔農業部水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要認真總結經驗,加快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和服務機制,示范帶動大范圍的有機肥替代化肥。三是推進農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進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減量,推廣新農藥、新器械減量,推進精準施藥減量。特別是要大力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降低病蟲基數,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四是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對果菜茶枯枝落葉、病殘果、秸稈、畜禽糞污、農膜及尾菜等廢棄物,要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回收再利用。推廣使用加厚地膜,推動建立多種方式的回收利用機制,有效控制“白色污染”。此外,還要加快設施蔬菜連作障礙土壤的修復治理,促進設施蔬菜健康發展。
五、加力推進機制創新。一是創新服務體系。重點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服務組織,既要扶持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又要鼓勵科研、推廣等技術部門發揮技術專長,領辦社會化服務組織,壯大服務隊伍。二是創新服務內容。引導專業化服務組織拓寬服務領域,開展種苗統育統供、病蟲統防統治、肥料統配統施、農機作業、商品化處理、貯藏保鮮、市場營銷等綜合性服務,提高服務的集成化水平和效果。三是創新服務模式。通過承擔項目、定向委托、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大對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的支持力度,引導其廣泛參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多種形式,開展社會化服務。
六、加力推進產業化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是實現果菜茶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是建設大基地。引導企業在優勢區建設標準化生產和加工基地,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的原料供應機制,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和穩定的原料供應。支持企業建設高標準加工基地,配套現代化加工裝備,提高商品化處理和加工水平。二是創響大品牌。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托,打造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改良生產工藝、優化包裝設計、提升產品檔次,塑造品牌核心價值。積極搭建品牌產品銷售推薦平臺,加大宣傳營銷力度,擴大品牌知名度。三是培育大企業。支持優勢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聯合重組及合資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企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跨區域整合資源,組建產銷集團,形成資源集中、生產集群、營銷集約的格局。四是促進三產融合。充分發揮果菜茶產業獨特優勢,積極發展貯運加工、休閑農業和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滿足不同群體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甘肅省農牧廳
2017年10月18日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最近,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了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思路、主要任務和重點措施。農業部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了全國果菜茶綠色發展經驗交流會,交流各地發展經驗,部署安排果菜茶綠色發展工作。
近年來,我省果菜茶綠色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還存在標準化水平低、資源利用率低、優質特色率低等問題,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率先在果菜茶綠色發展上取得新突破,率先在資源高效利用上取得新進展、率先在產地環境保護上取得新進展、率先在綠色供給能力上取得新進展,助力農業轉型升級。為了推進我省果菜茶綠色發展,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力推進結構布局優化。一是鞏固提升優勢區。各地要進一步調整優化布局,著力強化區域功能,提升供給能力,保障質量安全、高效利用資源,把結構調優、調綠,讓布局更合理、優勢更突出、產業更集聚。二是大力發展特色優勢區。目前,農業部正會同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建設規劃》,同時,農業部也正會同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林業局開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認定。各地要抓住機遇,挖掘資源潛力,建設特色優勢區,增加特色高效產品供應。重點發展特殊品種、特殊品質、特定區域“三特產品”,特別要發展知名度高的地理標志產品。
二、加力推進育種創新。一是加快品種創新。集中優質資源和優勢力量,在育種理論與技術創新、種質創新、品種創新、機制創新上開展聯合攻關,加快選育一批有突破性的新品種。在蔬菜上,要加快選育替代進口的紅果番茄、彩椒等設施栽培品種,以及胡蘿卜、洋蔥等加工出口專用品種;在水果上,要加快選育熟期配套、耐貯運及加工專用品種;在茶葉上,要加快選育適制性廣、適應機采機制的品種。二是加快品種登記。認真貫徹《種子法》,加強對果菜茶新品種的保護。三是加強良繁基地建設。結合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快建設一批區域性果菜茶種苗繁育基地,提升果樹無病毒苗木、蔬菜集約化育苗、茶樹無性系良種苗木供給能力。
三、加力推進標準化生產。一是加快集成創新。要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重點,加快集成組裝一批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以節肥節水為主的技術模式,重點是推廣精準施肥、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以綠色防控為主的技術模式,重點是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態調控等技術。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主的技術模式,重點是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以土壤修復治理為主的技術模式,重點是推廣增施有機肥、合理輪作、深翻改土、生物防治及土壤消毒技術。二是加快標準制定。制修訂一批農藥殘留、技術規程、產品等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標準,完善果菜茶標準體系。
四、加力推進資源節約利用。一是推進農業節水。完善果菜茶園的配套設施,多蓄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增加可用水源,少采地下水。要推廣節水品種、噴滴灌及水肥一體化等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二是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進精準施肥減量,減少化肥用量。莊浪、禮縣承擔農業部水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要認真總結經驗,加快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和服務機制,示范帶動大范圍的有機肥替代化肥。三是推進農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進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減量,推廣新農藥、新器械減量,推進精準施藥減量。特別是要大力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降低病蟲基數,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四是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對果菜茶枯枝落葉、病殘果、秸稈、畜禽糞污、農膜及尾菜等廢棄物,要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回收再利用。推廣使用加厚地膜,推動建立多種方式的回收利用機制,有效控制“白色污染”。此外,還要加快設施蔬菜連作障礙土壤的修復治理,促進設施蔬菜健康發展。
五、加力推進機制創新。一是創新服務體系。重點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服務組織,既要扶持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又要鼓勵科研、推廣等技術部門發揮技術專長,領辦社會化服務組織,壯大服務隊伍。二是創新服務內容。引導專業化服務組織拓寬服務領域,開展種苗統育統供、病蟲統防統治、肥料統配統施、農機作業、商品化處理、貯藏保鮮、市場營銷等綜合性服務,提高服務的集成化水平和效果。三是創新服務模式。通過承擔項目、定向委托、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大對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的支持力度,引導其廣泛參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多種形式,開展社會化服務。
六、加力推進產業化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是實現果菜茶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是建設大基地。引導企業在優勢區建設標準化生產和加工基地,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的原料供應機制,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和穩定的原料供應。支持企業建設高標準加工基地,配套現代化加工裝備,提高商品化處理和加工水平。二是創響大品牌。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托,打造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改良生產工藝、優化包裝設計、提升產品檔次,塑造品牌核心價值。積極搭建品牌產品銷售推薦平臺,加大宣傳營銷力度,擴大品牌知名度。三是培育大企業。支持優勢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聯合重組及合資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企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跨區域整合資源,組建產銷集團,形成資源集中、生產集群、營銷集約的格局。四是促進三產融合。充分發揮果菜茶產業獨特優勢,積極發展貯運加工、休閑農業和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滿足不同群體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甘肅省農牧廳
201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