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關于盡快出臺糧食安全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完善糧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規,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
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是好的,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糧食供求緊平衡將是長期態勢,保障糧食安全面臨不少現實問題和挑戰。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必須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加快實現糧食安全保障從政策治理到法治治理的根本轉變,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立法。2018 年、2019 年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提出明確要求,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糧食安全保障法》列入五年立法規劃一類項目。為認真完成好立法任務,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任務、時間、組織、責任”四落實要求,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糧食安全保障法》起草領導小組,下設起草工作組,全力推進立法工作。立法工作啟動以來,起草工作組按照領導小組會議部署安排,扎實開展政策研究、立法調研、論證起草、意見協調等立法相關工作。《糧食安全保障法》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立法宗旨,堅持國家安全導向、重大問題導向和制度創新導向,遵循保障糧食安全的內在邏輯,圍繞糧食數量、質量、產業安全的核心目標,建立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體系,著力提高國家糧食安全風險防控應對能力。
下步,我們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按照中央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部署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動《糧食安全保障法》早日出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二、關于明確糧食流通管理責任體系,建立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目前,《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正在按程序抓緊修訂,將進一步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監督考核機制,明確有關部門的糧食流通監督管理職責。
在創新監管機制方面,我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信用監管的重大決策部署,完善制度規定,加快建設信用監管平臺。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 年)的通知》《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起草《糧食企業信用監管和聯合懲戒辦法(試行)》,對糧食企業信用信息的分類、采集、公開、查詢、應用,信用評價,異議信息處理、失信行為認定、懲戒等內容作出了規定。起草《糧食企業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對糧食企業信用信息分類、采集,嚴重違法失信行為認定,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初評、認定、公示、申訴、上報、發布、移出、聯合懲戒等內容作出了具體規定。同時,編制《糧食企業信用監管平臺建設需求方案》,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管理平臺為依托,錄入收集糧食企業信用信息,整合相關基礎數據,建設糧食企業信用監管平臺。下步,將根據國務院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署和要求,抓緊出臺糧食企業信用監管相關制度,盡快啟動糧食企業信用監管平臺建設。
三、創新糧食產業發展模式、發展多樣性特色產業
近年來,我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建設糧食產業強國的部署要求,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國辦發〔2017〕78 號),加快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先后在山東省濱州市、黑龍江省五常市和河南省鄭州市召開三次全國加快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凝聚思想行動共識。2019 年 8 月,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快建設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糧糧〔2019〕240 號),明確要求聚焦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糧食產業強國,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加快實現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五優聯動”。
2019 年末,全國納入糧食產業經濟統計的企業 2.3萬戶,實現工業總產值 3.15 萬億元,同比增長 2.3%;利潤 2424 億元,同比增長 11.3%;產值超千億元省份達到 11 個,其中超過 2000 億元的有 7 個;龍頭骨干企業加快發展,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齊魯糧油”“吉林大米”“山西小米”“荊楚大地”“天府菜油”等一大批區域公共品牌的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
四、關于加快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
國家一直高度重視科技支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問題。通過“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部署實施了重點專項,通過兩個專項實施篩選獲得優異種質資源 948份,育成農作物新品種 380 個,糧食豐產增效技術在 13個糧食主產省示范推廣 2.15 億畝。在農業領域建設了農業生物技術、農業基因組學、水稻生物學、玉米生物育種等 40 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作物生物學與種質資源、農林科學基礎等開展研究,在雜交稻遺傳育種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從源頭上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布局建設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糧食加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10 余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糧食安全領域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技術培訓推廣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感謝對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一、關于完善糧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規,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
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是好的,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糧食供求緊平衡將是長期態勢,保障糧食安全面臨不少現實問題和挑戰。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必須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加快實現糧食安全保障從政策治理到法治治理的根本轉變,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立法。2018 年、2019 年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提出明確要求,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糧食安全保障法》列入五年立法規劃一類項目。為認真完成好立法任務,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任務、時間、組織、責任”四落實要求,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糧食安全保障法》起草領導小組,下設起草工作組,全力推進立法工作。立法工作啟動以來,起草工作組按照領導小組會議部署安排,扎實開展政策研究、立法調研、論證起草、意見協調等立法相關工作。《糧食安全保障法》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立法宗旨,堅持國家安全導向、重大問題導向和制度創新導向,遵循保障糧食安全的內在邏輯,圍繞糧食數量、質量、產業安全的核心目標,建立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體系,著力提高國家糧食安全風險防控應對能力。
下步,我們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按照中央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部署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動《糧食安全保障法》早日出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二、關于明確糧食流通管理責任體系,建立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目前,《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正在按程序抓緊修訂,將進一步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監督考核機制,明確有關部門的糧食流通監督管理職責。
在創新監管機制方面,我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信用監管的重大決策部署,完善制度規定,加快建設信用監管平臺。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 年)的通知》《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起草《糧食企業信用監管和聯合懲戒辦法(試行)》,對糧食企業信用信息的分類、采集、公開、查詢、應用,信用評價,異議信息處理、失信行為認定、懲戒等內容作出了規定。起草《糧食企業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對糧食企業信用信息分類、采集,嚴重違法失信行為認定,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初評、認定、公示、申訴、上報、發布、移出、聯合懲戒等內容作出了具體規定。同時,編制《糧食企業信用監管平臺建設需求方案》,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管理平臺為依托,錄入收集糧食企業信用信息,整合相關基礎數據,建設糧食企業信用監管平臺。下步,將根據國務院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署和要求,抓緊出臺糧食企業信用監管相關制度,盡快啟動糧食企業信用監管平臺建設。
三、創新糧食產業發展模式、發展多樣性特色產業
近年來,我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建設糧食產業強國的部署要求,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國辦發〔2017〕78 號),加快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先后在山東省濱州市、黑龍江省五常市和河南省鄭州市召開三次全國加快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凝聚思想行動共識。2019 年 8 月,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快建設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糧糧〔2019〕240 號),明確要求聚焦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糧食產業強國,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加快實現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五優聯動”。
2019 年末,全國納入糧食產業經濟統計的企業 2.3萬戶,實現工業總產值 3.15 萬億元,同比增長 2.3%;利潤 2424 億元,同比增長 11.3%;產值超千億元省份達到 11 個,其中超過 2000 億元的有 7 個;龍頭骨干企業加快發展,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齊魯糧油”“吉林大米”“山西小米”“荊楚大地”“天府菜油”等一大批區域公共品牌的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
四、關于加快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
國家一直高度重視科技支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問題。通過“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部署實施了重點專項,通過兩個專項實施篩選獲得優異種質資源 948份,育成農作物新品種 380 個,糧食豐產增效技術在 13個糧食主產省示范推廣 2.15 億畝。在農業領域建設了農業生物技術、農業基因組學、水稻生物學、玉米生物育種等 40 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作物生物學與種質資源、農林科學基礎等開展研究,在雜交稻遺傳育種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從源頭上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布局建設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糧食加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10 余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糧食安全領域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技術培訓推廣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感謝對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