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皇帝嶺林場,縣直有關單位:
《邵東縣200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工作方案》已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邵東縣200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工作方案
根據《2006年邵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動實施方案》,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保障人民健康消費為目標,按照“標準化創名牌、市場準入促管理、體系建設強基礎”的思路,進一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能力建設,提升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標和任務
新增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個;建立黃花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1個,標準化生產基地3.5萬畝;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點21個,其中省定1個,市定10個,縣定10個;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控制在12%以下,大米、水果、茶葉的農殘超標率控制在8%以下;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企業自律初見成效,不發生質量事件,全縣范圍內基本杜絕重大農產品集體中毒事件。
三、工作重點
1、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抓好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全縣已認定面積53.9萬畝,其中水稻35.7萬畝,蔬菜13.9萬畝,瓜果4.3萬畝,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組織生產。
2、加強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重點抓好團山、流光嶺、楊橋三個鎮3.5萬畝黃花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制訂《邵東縣黃花菜標準化示范區實施方案》,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
3、加強農產品市場管理。一是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開展市場抽檢,加大農資打假力度,規范農資生產經營行為,確保農業投入品的質量安全。二是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管理,繼續抓好農業環境定位監測點建設,開展產地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加大農業環境污染案件的查處力度,努力凈化產地環境。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進行農產品從田間到市場的全過程質量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4、加強農產品的質量檢驗檢測工作。一是加強質檢體系建設,一方面完善縣農產品質量管理站檢測設施,另一方面力求做到每一個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超市和加工企業建立自檢或委檢檢測室。二是搞好農產品例行檢測工作,對全縣21個例行監測點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農產品農藥殘留抽檢。三是加強日常質量監督抽查,狠抓以農貿市場為主的蔬菜農殘抽檢工作,對不合格蔬菜依法處理。
5、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認真貫徹實施省政府批準的《關于開展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意見》,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進、不斷完善”的原則,通過無公害農產品標識流通、農產品分類檢驗檢測制度、質量追溯制度、不合格農產品責任追究和退出市場制度等措施 ,分品種、分階段、分步驟推進農產品市場準入,重點抓好我縣水果蔬菜批發市場準入工作,扶植四大農產品超市建立監測制度和建立自律性速測機構,規范農貿市場,建立農產品入市登記制度。
6、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大力推進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標準化生產,組織開展龍頭企業品牌活動。今年重點扶植精華農產品開發公司、東陽農產品公司2個企業,創建“菁洲”牌黃花菜和“金牛”牌玉竹2個品牌。
四、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活安全和人身健康,直接關系到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十分重要。縣里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由農業局牽頭,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等單位為成員單位。各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經營企業要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2、實行目標管理,嚴格責任制度。縣農產品質量管理站負責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各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經營企業要確定專人負責,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監管到位和制度到位,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目標的順利完成。
3、加大宣傳力度,逐步實行市場準入制度。一是廣泛利用新聞媒體,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力度,普及農產品安全知識,增強人民群眾消費安全感和維權意識,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二是進行農產品市場準入試點,實行基地、示范區的產品直接定銷,做到優質優價,實現基地、超市雙贏,促進我縣農產品管理工作健康發展。
4、加大資金投入,確保工作正常開展。縣政府從農發資金中安排工作經費5萬元,用于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產地認定、檢測檢驗、技術培訓等。
《邵東縣200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工作方案》已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邵東縣200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工作方案
根據《2006年邵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動實施方案》,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保障人民健康消費為目標,按照“標準化創名牌、市場準入促管理、體系建設強基礎”的思路,進一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能力建設,提升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標和任務
新增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個;建立黃花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1個,標準化生產基地3.5萬畝;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點21個,其中省定1個,市定10個,縣定10個;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控制在12%以下,大米、水果、茶葉的農殘超標率控制在8%以下;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企業自律初見成效,不發生質量事件,全縣范圍內基本杜絕重大農產品集體中毒事件。
三、工作重點
1、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抓好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全縣已認定面積53.9萬畝,其中水稻35.7萬畝,蔬菜13.9萬畝,瓜果4.3萬畝,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組織生產。
2、加強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重點抓好團山、流光嶺、楊橋三個鎮3.5萬畝黃花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制訂《邵東縣黃花菜標準化示范區實施方案》,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
3、加強農產品市場管理。一是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開展市場抽檢,加大農資打假力度,規范農資生產經營行為,確保農業投入品的質量安全。二是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管理,繼續抓好農業環境定位監測點建設,開展產地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加大農業環境污染案件的查處力度,努力凈化產地環境。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進行農產品從田間到市場的全過程質量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4、加強農產品的質量檢驗檢測工作。一是加強質檢體系建設,一方面完善縣農產品質量管理站檢測設施,另一方面力求做到每一個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超市和加工企業建立自檢或委檢檢測室。二是搞好農產品例行檢測工作,對全縣21個例行監測點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農產品農藥殘留抽檢。三是加強日常質量監督抽查,狠抓以農貿市場為主的蔬菜農殘抽檢工作,對不合格蔬菜依法處理。
5、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認真貫徹實施省政府批準的《關于開展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意見》,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進、不斷完善”的原則,通過無公害農產品標識流通、農產品分類檢驗檢測制度、質量追溯制度、不合格農產品責任追究和退出市場制度等措施 ,分品種、分階段、分步驟推進農產品市場準入,重點抓好我縣水果蔬菜批發市場準入工作,扶植四大農產品超市建立監測制度和建立自律性速測機構,規范農貿市場,建立農產品入市登記制度。
6、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大力推進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標準化生產,組織開展龍頭企業品牌活動。今年重點扶植精華農產品開發公司、東陽農產品公司2個企業,創建“菁洲”牌黃花菜和“金牛”牌玉竹2個品牌。
四、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活安全和人身健康,直接關系到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十分重要。縣里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由農業局牽頭,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等單位為成員單位。各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經營企業要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2、實行目標管理,嚴格責任制度。縣農產品質量管理站負責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各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經營企業要確定專人負責,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監管到位和制度到位,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目標的順利完成。
3、加大宣傳力度,逐步實行市場準入制度。一是廣泛利用新聞媒體,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力度,普及農產品安全知識,增強人民群眾消費安全感和維權意識,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二是進行農產品市場準入試點,實行基地、示范區的產品直接定銷,做到優質優價,實現基地、超市雙贏,促進我縣農產品管理工作健康發展。
4、加大資金投入,確保工作正常開展。縣政府從農發資金中安排工作經費5萬元,用于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產地認定、檢測檢驗、技術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