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臨汾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保秋糧保增收工作的實施意見(臨政辦發〔2009〕91號)

   2011-04-29 393
核心提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臨汾、侯馬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  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保秋糧保增收工作的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臨汾、侯馬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
 
  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保秋糧保增收工作的通知》(晉政辦發電〔2009〕103號)要求,結合我市農業生產形勢,現就做好當前保秋糧、保增收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奪取秋糧豐收
 
  當前,全市大秋作物已進入生長發育、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充分挖掘產量潛力的重要時期。各級各部門務必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局出發,把秋糧生產作為當前農業工作的一件急事、大事、要事,切實抓緊抓好。
 
  1、抓好農作物田間管理。要抓住最近墑情較好的有利時機,因地、因時、因作物制訂管理方案,突出施肥、除草、中耕、消滅病蟲害等重點環節,及時搞好大秋作物田間管理。玉米中后期管理主要是抓好追肥、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同時,要以太岳山優勢小米生產帶項目建設帶動全市糧油生產,搞好油料高產創建活動,抓好項目區油葵試驗、示范及生產基地管理,做好大豆、谷子、馬鈴薯、甘薯、油葵、花生等作物的新品種、新技術及實用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和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搞好田間管理。要通過在高產示范片召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等形式,把各項管理措施宣傳到位、落到實處。通過強化農作物田間管理,保障糧食產量,力爭完成全年糧食總產30億斤的目標任務。
 
  2、充分利用各種水資源,擴大作物灌溉面積。解決旱情最有效的辦法是科學合理調配水源。水利部門要科學調配自流灌區、泵站、機電井灌等各種水利設施,綜合協調工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需求,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農業后工業”的原則,全面做好灌區上下游水量分配、供水調度、灌溉面積、灌溉制度、工程保障、安全生產等灌溉規劃,組織干部群眾,千方百計加大灌溉力度,真正做到能保一畝保一畝,能保一塊是一塊,使有限的水量發揮最大效益。
 
  3、及時、保質、保量做好農資供應。農資供應部門要確保農資質量優、品種全、數量足、價格廉,保證農民用得上、用得起各種必備農資。要認真做好市場分析和需求預測工作;把增加專用肥貨源、推廣測土配方肥使用量作為應對危機、節本增效、助農增收的有力舉措,做到早部署、早行動、早落實,及時簽訂合同、落實貨源。要加大農資連鎖配送經營力度,積極開展全方位農業產業化服務。繼續推行統一配送、統一管理、統一價格、統一標識、統一服務等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確保協會“五統一”經營率達到100﹪,讓更多的“放心農資”直接進入田間地頭,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供銷、商務、質監等部門加大市場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假冒偽劣農資,堅決杜絕坑農、害農、傷農事件發生。要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作用,積極做好以玉米機收和薯類、牧草、中藥材機收為重點的糧食生產和特色農業機械化生產以及機械化秸稈還田等各項準備工作,加大農機化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力度,深入開展農機化跨區作業,確保秋作物按時按量收獲。
 
  4、進一步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農業、水利、農發辦等部門要積極抓好中低產田改造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加大應急水源、泵站、水渠、節水灌溉等的建設力度,保證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同時要重點抓好病險水庫加固、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工作。氣象、水利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各種自然災害的應對能力,及時發布汛情、旱情,全面提高氣象災害處置能力,確保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執行到位,適時開展人工增雨,最大限度減輕旱情影響。
 
  5、抓好冬小麥等秋播作物各項準備工作。要根據今年秋播的墑情及時調整種植計劃,擴種生產快、周期短、節水、耐寒、市場好、效益高的品種。種子部門要做好種子的調配,積極推廣秸稈覆蓋、地膜覆蓋保墑等技術,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盡可能擴大種植面積。突出抓好土地耕翻、增施有機肥和良種配置。平川高水肥區以邯6172、煙農19、臨豐615為主,搭配種植臨汾8050、石麥15、觀35、臨優2069等品種;平川中水肥區以煙農19、臨遠3158、臨汾8050為主,搭配種植臨優2048、晉麥81等品種;平川旱地以運旱21-30、晉麥79號、臨豐3號為主,搭配種植晉麥80、晉麥47等品種;山區旱地以晉麥47、晉麥57為主,搭配種植晉太170、中旱110等品種。
 
  二、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民收入
 
  受市場因素影響,當前農業生產增收空間較小,增收難度較大,要多方采取措施,推進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最大限度提高規模化程度,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同時,要全面提升勞務經濟,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千方百計增加農民現金收入。
 
  1、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各級各部門要按照中央要求認真落實好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政策,各項補貼資金要及時足額落實到位、兌現到戶。同時,要認真落實省人民政府出臺的玉米差價補貼、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灌溉水價補貼等惠農政策,保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切實使農民受益。
 
  2、大力發展蔬菜、水果和干果生產。大力推進蔬菜、水果等高效園藝基地建設,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重點抓好20個水果園區、20個蔬菜園區、10個食用菌示范園區建設,力爭新增設施蔬菜1萬畝、水果3萬畝。要充分利用蔬菜生產周期短、效益好、當前農民積極性高的有利時機,加大對設施蔬菜的投入,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按照《蔬菜生產技術規程》,加強管護,搞好服務,爭取高效益。水果生產要在改良品種、提高品質、實施標準化生產上下功夫,要加大核桃、紅棗等干果的發展力度。在技術措施上,要特別注意抓好保護樹體、適時追肥、勤噴鉀肥、科學修剪、適時灌溉、加施秋肥、秋耕深耕等關鍵環節,同時,要抓好農產品加工和營銷,向國際國內大市場要效益,實現優果優價、豐產高效,以果菜收入帶動農民增收。
 
  3、充分發揮畜牧業增收作用。強力推進規模健康養殖工程,加快畜牧生產方式轉變,全面完成100個畜牧科技示范區建設任務;切實加強動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擴大疫病抗體檢測范圍,提高疫情預警預報能力,做好秋季防疫工作,保密度,保質量,杜絕動物重大疫病的發生和蔓延;強化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產地、屠宰、運輸檢疫檢驗,確保市場動物食品安全;加大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假冒偽劣產品,從源頭治理,全程監管,為畜牧業生產保駕護航;強化乳品質量監管,加強24個擠奶站收購、銷售和檢測檔案建設;搞好生豬市場監測預警和信息引導,指導養殖戶保持合理的豬群結構,實施啟動秸稈青貯、加工、利用準備工作,實施秸稈過腹還田工程,降低養殖業生產成本,提高養殖業綜合效益。
 
  4、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重點培育和扶持一批規模比較大、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品牌叫得響、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力爭全市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達到80個,實現農產品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重點抓好以臨汾市億佳美食品有限公司、曲沃縣天泉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山西隰州天天飲料有限公司、臨汾市通達飼料有限公司、蒲縣昌源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侯馬市全良肉食品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10個年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以山西汾河生化有限公司、翼城縣大眾飼料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5個年銷售收入達億元的骨干龍頭企業;培育以山西琪爾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西隰州天天飲料有限公司、山西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金田園食品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30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產品品牌企業,使之成為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力軍。鞏固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采取“政府引導、能人領辦、項目支持、部門幫扶”等措施,力爭新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400個,使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達到1600個以上,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起到支撐作用。
 
  5、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增加農民勞務收入。要抓住當前經濟啟穩回升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勞動部門的職能作用,依托我市勞務品牌,加大勞務輸出力度,落實就業援助政策,及時收集發布用工信息,積極開啟勞務協作,在勞務輸出地、勞務中介機構、勞務基地間架起互通信息、密切合作、互惠互利、共謀發展的橋梁。各縣市區、各部門在交通、能源、城建以及農村基礎設施等重要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優先安排本地農民工就業。要積極開展好“就業在家鄉,創業在鄉村”活動,落實小額貸款等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各項政策,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要繼續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以返鄉農民工為重點,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促進農民工向市外、省外、國外轉移。同時,要努力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引導返鄉農民工就地發展農業生產。
 
  6、加大金融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各級農村信用合作社要加大支農惠民行動計劃的實施力度,特別在設施蔬菜等對農民增收帶動明顯的項目上要加大信貸資金投放力度。要全力實施村周服務惠民工程、百場萬店信用工程、三社合作共贏工程、龍頭帶動共富工程等四大工程,創新信貸產品,提升金融服務,公開貸款條件,進行陽光作業,提高支農惠民效率。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建立支持“三農”發展的擔保機構和擔保基金,降低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大戶的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不斷創新和拓寬有效抵押擔保物范圍,盡快將林權、土地經營權、經濟作物收益權納入擔保范圍,確保農民貸款貸得上、貸得暢、貸得足、貸得好。
 
  7、搞好農產品市場流通和農產品集貿市場建設。商務部門要積極組織骨干農產品批發企業和農貿市場申報商務部“雙百”市場工程,加大對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的支持力度,積極推進“雙三十”農產品市場工程建設,加快培育農產品流通龍頭企業。要充分發揮供銷社在組織農產品流通方面的積極作用。要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尋找門路,掌握和提供供求信息,積極探索農副產品進入市場的有效途徑,多管齊下,多元拓展農副產品購銷服務。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實施農產品就地轉化。要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與農產品流通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直接對接,加快培育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加大對現有農村信息服務站和農村信息員的培訓力度,及時通過網絡媒體發布農產品供求信息,切實解決農民“賣難”問題。要組織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加強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申請認證、生產指導和安全檢測工作,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0萬畝,力爭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230萬畝,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要繼續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對整車合法裝載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不滯留、不卸載、不罰款、不收通行費,確保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便捷快速通行。要積極組織舉辦和參加各類農業展銷會、博覽會,使農民在農產品流通環節能夠獲得新的收入。
 
  三、加強領導,確保秋糧增產、農民增收
 
  保秋糧增產、保農民增收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各級各部門要當作當前的中心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保秋糧增產、保農民增收,事關全局,責任重大。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當前秋糧生產面臨的嚴峻形勢,努力完成夏糧秋補生產任務。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局出發,把秋糧增產、農民增收作為當前“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抓緊抓好。
 
  2、加強領導,全面協調。各縣市區政府對本地區秋糧增產、農民增收負總責,一把手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向一級交帳,全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各單位要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全盤部署,找準本單位工作的著力點,從提高農業和農村工作水平的大局出發,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的思想,建立和諧的協作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及時溝通,不斷提高服務效能和服務質量。
 
  3、加強督查,狠抓落實。要實行農業生產任務目標責任制,制定嚴密的組織推進計劃,層層落實責任。各級領導要經常深入工作一線,摸清實情,及時解決群眾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農口各部門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動態掌握農業生產情況和農民增收情況,準確判斷形勢,采取一切措施,確保秋糧增產、農民增收。市政府將組織開展定期與不定期檢查,加強階段性督查和年終考核評比,成績突出的,要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對消極應付、推諉扯皮的,要通報批評。
 
  二○○九年八月七日


 
地區: 山西
標簽: 農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