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區)農業農村局,機關有關處(室、局)、廳屬有關單位:
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2年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農辦科〔2022〕5號)要求,為保障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有序推進,我廳制定了《2022年陜西省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2年3月18日
(聯系人:王晨光 電話:029-87335733)
2022年陜西省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
為全面落實農業農村部《2022年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要求,加強全省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按照黨中央“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的部署要求,嚴格落實《生物安全法》《種子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著力提升轉基因監管能力,優化監督管理措施,加強監督檢查,嚴肅案件查處,嚴厲打擊非法制種、非法種植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各項法律法規有效貫徹執行,為生物育種產業化發展營造健康有序的環境。
二、目標任務
監管能力上水平,積極推動將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為事業發展相關支出爭取政府專項預算;強化指導增實效,制定印發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方案,指導基層農業農村部門開展監管工作,指導從業主體辦理農業轉基因生物加工許可證,加大科普宣傳和普法工作力度;嚴格檢查抓落實,對申請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的基地檢查覆蓋率達到100%,對轄區內農業轉基因研究試驗和加工企業現場檢查覆蓋率達到100%,對涉及玉米、油菜種子生產的相關市,田間檢測覆蓋率達到 100%。
三、加強重點監管
(一)加強研究試驗環節監管。報批前核查與報批后檢查相結合,嚴查中間試驗是否依法報告,環境釋放和生產性試驗是否依法批準,基因編輯等新育種技術研究、中外合作研究試驗是否依法開展,各項監管措施是否符合法規要求。對全省涉農科研育種單位及試驗基地開展抽樣檢測,嚴防非法試驗。各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要對轄區內具備研究試驗能力的涉農高校和研究單位、相關企業等進行全面排查。涉農高校和研究單位、相關企業要主動加強自查。
(二)嚴格南繁基地環節監管。把我省南繁單位的玉米、水稻和大豆等試驗田作為監管重點,分類監管,對問題較多的基地和單位要加大抽檢密度、頻次和力度。嚴查私自開展轉基因試驗和育繁種行為,堅決鏟除違規試驗和育繁種材料。加強省際間協查聯動,對海南省發現我省南繁育種單位違規情況將從嚴處理。
(三)嚴格品種審定環節管理。完善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等品種管理,暢通產業化應用渠道。嚴防轉基因品種冒充非轉基因品種進行審定,對未獲得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一律不得進行區域試驗和品種審定。申請單位應確保品種不含未經批準的轉基因成分,品種試驗組織單位應進行轉基因檢測,發現含有未經批準轉基因成分的,立即終止試驗并嚴肅處理。
(四)強化種子生產經營環節監管。各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轄區內種子企業、種子生產基地、疑似生產田開展拉網式排查,查早查小,加大種子下地前和苗期檢測力度。尤其是近年非法制種和種子生產高發區要加大排查力度,及早部署,及早防范,對偏遠地區要充分利用衛星遙感、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做到及時準確全面監測。春耕備耕前和種子收獲季開展專項檢查活動,加大種子加工和經營環節的轉基因成分抽檢力度,依法嚴懲非法加工經營行為,防止非法轉基因種子生產,嚴防非法轉基因種子流入市場。加大種子企業的育種材料及相關育種基地轉基因成分檢測力度,嚴防非法轉基因育種。
(五)嚴格進口加工環節監管。強化對境外貿易商、境內貿易商和加工企業“三位一體”審查,加強進口農業轉基因生物流向管控。嚴查裝卸、儲存、運輸、加工等過程中安全控制措施落實情況,全面核查產品采購、加工、銷售、管理等檔案記錄,嚴禁改變用途,確保進口農業轉基因生物全部用于原料加工。
四、時間安排
(一)動員部署。2022年1-3月。各市(區)農業農村部門按照本方案要求和區域特點,制定相應的監管方案,明確工作重點,細化任務分工和工作機制,盡早部署監管工作。4 月上旬上報本市(區)農業轉基因監管方案,并在單位官方網站公開。
(二)組織實施。2022年4-11月。各地切實擔負屬地監管責任,嚴格落實各項監管措施和工作機制,務求工作實效,按時完成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任務。尤其是重點區域、重點環節、重點單位要嚴密防控。每月月底前按時報送當月月度監管信息,6月5日前報送半年工作情況。省農業農村廳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將按時間節點分批次組織開展實地督導檢查和抽樣檢測。
(三)工作總結。2022年12月。各地對全年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情況進行總結,科學研判形勢,謀劃下一步工作,12月5日前及時上報總結報告。省農業農村廳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將對監管工作不力、監管信息報送不及時的市(區)進行通報批評,對監管措施得力、工作落實較好的市(區)予以表揚。
五、保障措施
(一)壓實主體責任。各地統一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嚴格監管對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的保障作用,將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高度重視,勇于擔當,堅決落實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監管主體責任,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層層傳遞管理責任。科教、種業(種植業)職能部門要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確保責任到人到部門到崗位。省農業農村廳將通過召開會議、強化監督檢查,持續開展培訓、堅持約談問責等方式,夯實監管責任。市、縣農業農村部門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強化從業主體自我約束和管理。完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應急預案,協助科研單位、生產加工企業建立健全應急預案,強化應急預案演練。督促研發單位及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小組切實擔負起監管的法定責任,承擔起審查、監督、檢查、報告等職責,督促指導本單位研發人員依法依規開展科研活動。督促種子生產加工經營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完善管理責任制度,強化內部人員培訓,建立健全種子生產經營檔案,確保源頭和流向可追溯。
(二)強化屬地管理。市、縣農村部門要落實法定職責,認真做好本行政區域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強化部署、協同監管,強化工作調度,建立專門的工作機制,農業農村部門主要負責人應專題研究農業轉基因監管工作,抓推進、重實效。要敢于執法、嚴格執法、牢固樹立不執法就是失職的觀念,將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制度化、常態化,在人員隊伍、經費、裝備等方面予以保障。要逐級簽訂農業轉基因安全監管責任書,將責任分解細化到具體機構到個人。
(三)加強監督檢查。突出問題導向,進一步提高執法檢查的力度和頻度,在關鍵時節、重要環節和重點地區開展檢查指導,提升監管實效。落實監管線索督辦、約談問責制度,依法依規嚴肅追究不作為、不監管、相互推諉者的責任。各市對轄區內承擔研究試驗的單位和基地要全面檢查,對其他具備研發能力的高校、科研單位、企業下發要排查函,督促做好自查工作,對頒發大豆、玉米轉基因生產加工許可證的企業進行全面排查,了解企業加工情況及存在問題。針對近年非法制種和非法種植高發縣(區),繼續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加大排查和監管力度,嚴防非法轉基因制種。省種子站要充分發揮技術支撐作用,指導全省各級種子部門做好南繁育種、品種審定和種子生產經營等環節的轉基因安全檢查工作。
(四)加大查處力度。按照“發現問題是成績、改正問題是政績”的工作理念,將打擊非法、查處案件作為成績,農業執法部門要主動作為,強化部門協作,加大監管和查處力度,確保農民群眾“不敢種、不想種”。全面摸排收集違規線索,及時立案調查,要查清主體,查明責任,依法從嚴處理,對已辦結案件依法做好信息公開,曝光查處結果,形成震懾。要緊抓重點案件不放,深挖線索來源。鼓勵社會各界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舉報,對群眾直接舉報和農業農村部轉辦的監管線索要認真核查,及時反饋辦理情況。
(五)加大宣傳培訓力度。今年宣傳重點為新華社2021年12月23日電《重科學嚴監管,打好種業翻身仗》、2021年10月16日中國紀檢監察報《轉基因技術為保障糧食安全注入新動能》,為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做好輿論準備。省農業農村廳將結合農業農村部的宣傳工作要求,充分利用農業大講堂、農技體系課堂和高素質農民課堂,爭取邀請農業農村部科教司或科技發展中心專家在農業大講堂講授農業轉基因知識,繼續將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科普納入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培訓和高素質農民培訓課程中。組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轉基因知識進校園等活動。通過舉辦管理部門,科研、試驗、生產、加工單位負責人等專題培訓班,提高全行業懂法守法、依法從業水平。各地要充分利用科技宣傳月、全國科普日、楊凌農高會等平臺,面向社會公眾,分層次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轉基因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做好“轉基因權威關注”網站、“農業科普傳播”網站、中國農業轉基因管理官方微信、微博的推介和宣傳。制種基地以普法宣傳為重點,春耕備耕期間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拉橫幅、電視臺播放公告、印制明白紙、發放告農民書和宣傳頁等方式,將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到村到戶,讓廣大農戶了解相關法律規定,自覺自愿遵法守法。
(六)加強信息上報。各地要推進轉基因監管信息報送制度常態化,落實專人負責,及時報送信息。關鍵節點監管信息實行日報制度,案件查處實行月報制度,重大案件隨時報告,沒有案件的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