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市場監管總局的部署安排,聚焦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開創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新局面,2022年,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緊扣“創新引領、能力提升”“一個工作主題”,落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兩個統籌”,突出堅持政治統領、堅持依法治疆、堅持監管為民“三個堅持”,實現服務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實施高效能監管、打造高素質隊伍“四高目標”;做到“強點、擴面、提質、增效、突破”“五個著力”,進一步明確重點工作,細化工作措施。
一、把握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全力為穩企興業做好服務
(一)持續深化改革
一是落實3月1日實施的《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承接市場監管總局下放的特種設備生產許可、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核準、特種設備檢測檢測人員資格許可事項做好政策解讀、高效履職,推動更多事“網上辦”“掌上辦”。
二是將醫保辦事事項納入企業開辦專區,將餐飲企業準營納入“一件事一次辦”,提供更豐富的集成化服務。全面推行行政許可電子證書應用,讓審批更簡、服務更優。
(二)提升質量水平
統籌推進質量強區建設、質量提升行動、“百千萬質量強企工程”,開展服務質量滿意度測評分析,加強質量診斷幫扶,抓好“質量明白人”和首席質量官培訓,深入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加強棉花收購、加工、銷售、承儲等環節全鏈條質量監管,發揮質量體系基礎支撐作用,促進企業、行業、產業質量提升。
(三)抓好標準化建設
一是聚焦全區培育壯大的優勢產業,優化地方標準結構,發布企業標準排行榜和“領跑者”,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標準化創新發展。
二是發揮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作用,年內增設3個自治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三是發揮農業、服務業、制造業等標準化示范試點,全域標準化為標準實施推廣打好基礎。
(四)推進計量體系建設
一是制定貫徹落實國家《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意見,統籌制定全區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規劃和指導目錄,提高量傳溯源覆蓋范圍和計量標準能級水平。
二是做好民生計量工作,加強民生領域和安全防護、環境監測、醫療衛生等領域計量器具監督檢查。
三是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在集貿市場、超市賣場、眼鏡配制等領域開展誠信計量試點。
(五)促進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用
一是推動烏魯木齊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重點城市建設,抓好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和硅基新材料、氯堿化工等知識產權產業運營中心建設。
二是推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項目建設,籌建新疆地理標志展示平臺。
三是組織做好第五屆自治區專利獎評選。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
(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構建區域協同、兵地協作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運用多元化機制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解決知識產權糾紛。
(七)提高認證認可的有效性
以主動服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為主線,緊扣“六穩”“六保”關鍵環節,以公正監管為著力點,抓好隊伍能力建設,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全面提升認證檢驗檢測市場發展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為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八)要加快打造“新疆品質”
加快建立“新疆品質”標準體系、聯盟認證體系,發布一批高水平團體標準,抓好市場主體培育,盡快向市場推出一批“新疆品質”認證產品。
二、把握保障高水平安全的目標任務,守穩、守牢、守住安全底線
(一)嚴守食品安全底線
一是健全風險會商、定期調度、年度報告、掛牌督辦、責任約談等制度機制,對各地食品安全工作進行按月抽查調度,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問題、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進行責任約談,該問責的予以問責。
二是抓好餐飲質量、乳制品、肉制品等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和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開展農村食品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加大抽查抽檢力度,著力防范化解風險隱患。
三是開展“放心食品超市”“放心餐廳”自我承諾活動、“餐飲安全你我同查”活動,督促食品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
四是抓好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科學精準高效防控疫情風險。
(二)嚴守藥品安全底線
一是加強基層執法稽查能力培訓,完善藥品智慧監管平臺建設,促進非現場監管、追溯監管、信用監管等重點領域應用,提升依法行政、高效監管水平。
二是加強疫情防控相關藥械藥品、重點品種等專項檢查,加強全區疫苗流通、使用、配送等各環節監管。
三是強化“兩品一械”風險監測、識別、評估、控制,推行信用風險分類監管模式。
(三)嚴守特種設備安全底線
一是加快特種設備安全智慧監管系統應用,提升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效能;將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落實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情況,納入特種設備安全智慧監管系統管理,督促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
二是深入開展超期未檢特種設備專項整治、電梯質量安全提升、“黑氣瓶”整治鞏固提升等重點行動,堅持“嚴”字當頭,把監管執法的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四)嚴守產品質量安全底線
一是動態調整完善自治區重點監管目錄,抓好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構建質量風險監測點,推進產品質量風險監測體系建設。
二是強化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等重點產品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對社會關注度高、產品質量問題突出的重點產品開展專項整治,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三、把握實施高效能監管的目標任務,全力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一)推進公平競爭治理
集中力量開展“守護公平競爭2022”專項執法行動,抓好重點行業、民生領域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持續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以公正監管維護公平競爭。
(二)深化市場秩序治理
一是深入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辦出一批群眾稱道、對違法分子形成廣泛震懾的“鐵案”,亮出監管為民的執法品牌。
二是深入開展“雙打”工作,推進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執法聯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侵權假冒和商標惡意注冊申請、非正常專利申請等行為。抓好互聯網和農村市場知識產權保護。
三是抓好日常價格監管和重點節假日市場價格巡查,加大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資等重點領域價格監管力度,持續推進涉企收費規范治理,及時處理價格投訴舉報。
(三)強化網絡交易市場監管
一是加強網絡交易監測質量抽查,依法嚴查網絡銷售侵權假冒偽劣商品、禁售禁限商品、涉“極端化”商品等違法行為。
二是推進消費投訴信息公示、消費維權行政約談、線下購物無理由退貨承諾、12315互聯網平臺快速維權等機制落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四)強化廣告監測監管
聚焦醫療、藥品、保健食品、金融理財等民生關切的重點領域,嚴查嚴辦廣告違法案件。
(五)加強信用導向監管
完善市場監管部門內部雙隨機監管相關工作制度和業務流程,整合同一市場主體的多個日常監管事項。統籌部門聯合雙隨機監管,強化督查考評,鞏固和拓展跨部門雙隨機監管覆蓋面,力爭做到無法律依據不查、清單外不查、計劃外不查,減少對企業干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六)強化科技賦能發揮智慧監管綜合效益
一是推進科技創新與市場監管工作深度融合,加強技術機構能力建設,發揮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引領作用,推進成果轉化應用。
二是以打造“大平臺支撐、大數據慧治、大系統融合、大服務惠民、大監管共治”的市場監管信息化發展新格局為目標,全面推進市場監管數字化改革創新,通過業務優化和流程再造,實現80%以上的業務應用場景數字化管理,以高質量的科技創新成果,形成推動市場監管工作的現實生產力。
四、把握建設高素質隊伍目標任務,為事業加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強黨的政治建設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政治建設貫穿到市場監管工作全過程、各環節,把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內化為政治信念、體現為政治擔當。進一步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常態化。
(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
一是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精準規范實施問責,不斷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持續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
二是始終以敬畏之心對待權力,嚴格家風家教,恪守“親清”政商關系。準確把握巡察根本任務要求,圍繞“三個聚焦”,持續推進巡察工作。
(三)深化作風建設
始終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加固中央八項規定的堤壩,鍥而不舍糾“四風”樹新風。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把調查研究作為基本工作方法,深入基層一線察實情、“解剖麻雀”,現場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四)加強法制建設
一是推動市場監管立法更加高質高效。堅持立法與改革發展相銜接,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以高質量立法保障和促進高質量發展。根據立法計劃,開展《自治區標準化條例》《自治區質量促進條例》《自治區專利促進與保護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棉花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等制修訂工作。
二是推動市場監管普法更加生動深入。全面落實《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2022年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進一步增強市場監管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誰執法誰普法”,堅持“誰主管誰負責”,推行“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
三是推動市場監管執法監督更加有力有效。對《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情況開展專項檢查,促進履職到位;出臺《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規范執法行為;組織開展行政處罰案卷評查;全面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保障市場監管法律正確有效實施。
(五)加強援疆工作對接銜接
健全完善溝通交流機制,堅持一條一條梳理,一項一項建立清單臺賬,推進落實好智力、政策、技術等援疆工作,抓好項目對接,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提升援疆工作綜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