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蔬菜產業既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富民工程,又是豐富市民餐桌的惠民工程,同時也是發展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舉措。目前,我市蔬菜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存在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弱、產業化程度不高、蔬菜質量安全存在嚴重隱患等問題。為加快我市蔬菜產業發展,推進新時期“菜籃子”工程建設,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市場為導向,以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和確保蔬菜穩定供給為目的,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科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突出抓好蔬菜布局區域化、蔬菜生產標準化、產品質量無害化、蔬菜產業企業化四大工作重點,實施科技興菜、龍頭帶動、品牌強業戰略,促進我市蔬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市蔬菜生產基地面積達到40萬畝,蔬菜年播種面積達到120萬畝,蔬菜年產量達到250萬噸,蔬菜年產值達到60億元,蔬菜加工產值達到5億元。
?。ㄒ唬┲攸c建設內容
1.新增蔬菜生產基地20萬畝,其中:新建大棚2萬畝,新建保障婁底城區蔬菜供應的蔬菜基地1萬畝。
2.建設國家級蔬菜種苗繁殖中心和2個高標準育苗基地,平均每個基地面積300畝。
3.推廣新技術,大規模培訓菜農。強化蔬菜新品種篩選試驗、示范、推廣工作,重點推廣蔬菜連作障礙改良、節水灌溉、秸桿還田、機械化育苗、物理生物綜合防治、豬—沼—菜等生態循環農業、配方施肥和標準化栽培管理等先進技術。培訓菜農20萬人次,其中市級集中培訓1000人次,縣市區培訓10000人次,其余為鄉鎮和企業集中培訓。
4.積極扶持蔬菜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培育蔬菜營銷大戶和蔬菜流通經紀人隊伍。
5.完善市縣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設施設備。建設好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各2個,農產品超市、交易市場和生產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各100個。
?。ǘ┩顿Y概算
到2015年,總投資為10億元,其中:爭取中央、省級項目投入1.5億元,市縣兩級財政投入2000萬元,龍頭企業自籌融資8.3億元。
三、實施步驟
?。ㄒ唬┬麄靼l動階段(2010年10月-11月)
1.召開市、縣、鄉鎮(蔬菜布局區域內)三級會議,動員和部署蔬菜產業發展工作。
2.市、縣兩級采用多種形式深入到蔬菜布局區域內的鄉、村、組開展蔬菜產業發展的宣傳活動,使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的戰略部署成為廣大農戶的自覺行動。
3.組織技術培訓,培訓一批蔬菜種植大戶。
?。ǘ┺k點示范階段(2010年12月-2011年6月)
1.確定市和縣市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主要領導辦點示范地點,確定辦點示范基地和辦點示范配套的幫扶部門和技術負責部門。
2.選定蔬菜種植品種,加強育苗工作。
3.抓好訂單合同的簽訂和市場的開拓工作。
4、組織好蔬菜種植田間管理工作。
5、總結辦點示范工作經驗。
(三)全面推廣階段(2011年7月-2015年12月)
1.召開加快推進蔬菜產業發展經驗交流推廣會議,在全市形成示范效應,以點帶面,形成規模。
2.不斷研究蔬菜產業結構調整和落實區域布局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改進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措施。
3.全面落實40萬畝蔬菜種植基地和120萬畝蔬菜年播種面積。
4.大規模培訓蔬菜種植農戶,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新技術。
5.抓好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品牌強業工作。
6.搞好蔬菜新產品、加工產品與市場的對接工作。
?。ㄋ模┛偨Y提高階段(2016年)
1.認真總結蔬菜產業發展的5年工作經驗。
2.完善工作措施,加強已有蔬菜基地的建設管理,確保蔬菜產業穩定發展。
四、主要措施
(一)突出蔬菜生產區域特色
隨著現代農業“一村一品”戰略的實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科學規劃蔬菜生產區域和品種布局,使蔬菜生產品種、種類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優勢效應和規模效應。重點建設四季菜園區、冬春優勢蔬菜區、夏秋優勢蔬菜區、特種蔬菜區、反季節蔬菜區、食用菌區等六大特色蔬菜產業區。
1.四季菜園區。計劃面積1萬畝,分布在婁星區杉山鎮花溪村、桐安村,漣源橋頭河鎮珠璜、珠溪村,水洞底鎮慕農村,婁底經濟開發區大埠橋街道辦事處中陽村。該蔬菜生產區域以種植四季蔬菜為主,重點解決婁底城區蔬菜供應問題。
2.冬春優勢蔬菜區。計劃基地面積11.5萬畝,分布在漣源市橋頭河鎮、渡頭塘鎮,雙峰縣沙塘鄉、梓門橋鎮,新化西河鎮、孟公鎮。該蔬菜區域主要種植品種為大白菜、蘿卜、包菜、胡蘿卜、榨菜、芥菜、香芋等。
3.夏秋優勢蔬菜區。計劃基地面積14.5萬畝,分布在婁星區杉山鎮、小碧鄉、雙江鄉、百畝鄉、萬寶鎮、茶園鎮,漣源市水洞底鎮、斗笠山鎮,雙峰縣洪山殿鎮、蛇形山鎮、走馬街鎮、印塘鄉,婁底經濟開發區大埠橋辦事處。該蔬菜生產區域主要種植品種為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等。
4.特種蔬菜區。計劃基地面積5萬畝,分布在雙峰縣青樹坪鎮、甘棠鎮,漣源市楓坪鎮。該蔬菜生產區域主要種植品種為淮山、青花菜、蘆筍、紫甘藍、黃秋葵、馬齒莧等。
5.反季節蔬菜區。計劃基地面積8萬畝,分布在新化縣洋溪鎮、曹家鎮、奉家鎮、水車鎮。該蔬菜生產區域主要種植品種為早茄果類、早瓜類、春延后和秋提前蔬菜等。
6.食用菌區。計劃年產5000噸,主要分布在婁星區茶園鎮。該蔬菜生產區域主要品種為杏胞菇、姬菇、蘑菇、香菇、平菇、金針菇等。
(二)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將蔬菜產業化列入婁底市“十二五”發展總體規劃,采取多方融資,多措并舉,重點抓蔬菜產業化發展的項目建設,逐步完善蔬菜種植基地的水、電、路配套建設,配備好交通、排灌等生產設施條件,并按1畝1池修建抗旱池、10畝設立警示牌、1村設立1管理標牌。
(三)實施科技興菜戰略
1.強化蔬菜良種引進選育工作。加強蔬菜種質資源的研究利用,充分利用雜交育種技術、無性繁殖技術、分子生物技術等現代手段,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蔬菜品種,加快蔬菜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建設蔬菜種苗基地。建設國家級蔬菜種苗中心和蔬菜育種繁殖基地,為全市蔬菜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
2.加快蔬菜生產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力推廣“豬—沼—菜”等生態農業生產模式,推廣高效、低毒、安全的農藥,推廣有機肥、復合肥、防蟲網、遮陽網、殺蟲燈、塑料大棚,采用多種形式搞好科技培訓,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普及,提高科技入戶率。
3.加強蔬菜科技推廣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縣鄉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加強婁星區和冷水江市蔬菜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力量,增加科研所工作科研經費,實行每1萬畝生產基地配備1名專業技術人員,每個村培養10名以上懂技術的專業農民技術員。
?。ㄋ模娏ν七M蔬菜標準化生產
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的技術基礎,是實現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的重要標志,也是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舉措。要按照GAP(良好農業規范)、GMP(良好操作規程)、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HACCP(危險分析關鍵控制點)要求,大力推廣蔬菜生產以及加工的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鼓勵蔬菜加工企業建立企業標準,支持企業開展GAP、GMP、ISO9000、ISO14000、HACCP、農業“三品”(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要根據環境條件,嚴格按照農業“三品”的標準建設蔬菜基地,建立和完善生產記錄檔案。加大蔬菜生產技術的培訓力度,要結合生產實際,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技術培訓,使廣大蔬菜種植農戶掌握先進生產技術。扶持建立的蔬菜生產基地,要達到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并取得產品認證,并逐步向綠色食品蔬菜和有機食品蔬菜生產推進。
(五)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市、縣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為主體,大宗蔬菜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質檢站為依托,覆蓋全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保證市、縣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人員編制、檢測儀器設備和監督檢測工作經費。引導和督促蔬菜生產企業、批發市場和生產基地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市、縣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要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例行監測、市場準入監督和定量分析檢測職責,并將監測結果向社會公布,從而促進蔬菜安全優質生產,不斷提高全市蔬菜質量安全水平。
(六)加快流通體系建設
1.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市本級重點扶持2個一級蔬菜批發市場,縣市區政府要加強領導,在大宗農產品生產區扶持建設一批上規模、上檔次、規范化的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批發市場的改造和建設要注重完善基礎設施,搞好配套建設,重點規劃建設質量檢測機構和信息交流網絡。
2.完善和發展農產品零售網絡。在鞏固和完善城鄉農產品集貿市場的基礎上,根據城鎮發展情況,多渠道、多形式,建立城鎮農產品集貿市場、社區蔬菜直銷門店和超市,逐步消滅馬路市場和攤點。鼓勵農產品生產企業和批發市場開展加工配送和直銷直供,鼓勵生產基地與加工流通企業加強合作,發展訂單農業,引導農產品基地、加工流通企業開展商標、品牌經營,樹立產品形象,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
3.強勢推進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盡快出臺市級農產品市場準入的有關政策和辦法,嚴格實行農產品進貨查驗制度、產品檢測制度和銷售索證制度,實現市場與基地對接,確保蔬菜消費安全。
4.大力培育蔬菜營銷大戶和農村經紀人隊伍。大力培育蔬菜營銷大戶,通過中介組織將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聯系起來,實現蔬菜的專業化和集約化流通。推進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實現農產品供求信息傳輸信息化。加強蔬菜專業協會的建設,提高蔬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
?。ㄆ撸┐罅Πl展蔬菜深加工
支持和扶持速凍、脫水、真空保鮮的蔬菜深加工龍頭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多形式利用國內外資金,培育加工蔬菜品牌。并依托龍頭企業,加強蔬菜采收后的分級、包裝、凈菜加工、冷藏和真空保鮮等處理和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商品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了加快我市蔬菜產業發展,成立婁底市蔬菜生產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碩輔任組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政府辦、市農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業局、市物價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統一指導協調全市蔬菜生產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市農業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市蔬菜局局長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縣市區和鄉鎮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建立市、縣、鄉鎮、村四級行政一把手為首的蔬菜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強有力的行政指揮體系。要制訂蔬菜基地建設管理考評辦法,將“菜籃子”工程作為市、縣、鄉三級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每年進行考核。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協作,密徹配合,切實作好各項服務工作,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
要加強新菜地開發基金的征管,凡因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確需征用城郊蔬菜保護區內耕地的,依照有關法規對用地單位和個人征收新菜地開發基金。財政部門要建立新菜地開發基金專戶,專項用于菜地基礎設施建設和蔬菜科技開發。要統籌使用土地出讓收入,加大對蔬菜生產設施的支持力度。要注重項目引導,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等項目要向蔬菜生產基地傾斜。市財政從2011年起至2014年止,每年新增新菜地開發基金20萬元,縣市區財政也要安排相應資金用于本轄區新菜地的開發與建設。在五年建設期內,市政府對新菜地建設給予一定獎勵和補貼,資金來源從新菜地開發基金中列支(具體獎勵辦法另行制定)。
?。ㄈ┬纬赊k點示范效應
為了加快蔬菜基地建設步伐,決定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主要領導掛帥辦點,每一示范點安排市直相關部門負責,每個示范點面積在2000—3000畝(辦點示范另見具體方案),通過辦點的示范作用和優勢效應,強勢推進全市蔬菜基地的建設和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