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市政辦函〔2024〕58號)

   2024-08-05 850
核心提示:為加快推進全市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以周至縣為核心的獼猴桃產業提檔升級,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臨潼區、鄠邑區、周至縣人民政府,市級相關部門:

《西安市加快推進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7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西安市加快推進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為加快推進全市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以周至縣為核心的獼猴桃產業提檔升級,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果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致富,按照“穩面積、提品質、增效益”工作思路,以項目建設、全產業鏈培育為抓手,通過“建基地打基礎、強加工育龍頭、創品牌拓市場、全程控保安全”等措施,“補鏈、強鏈、延鏈、增鏈、穩鏈”,提高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獼猴桃產業。

到2026年底,全市獼猴桃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左右,產量達到60萬噸以上,商品果率達到90%以上,單產和優果率分別提高10個百分點,畝均產值提升20%以上,基本建成優質良種苗木繁育基地2個、適度規模標準示范園200個以上,改造老齡低產園10萬畝,創建國家級獼猴桃產業龍頭企業1個,引進獼猴桃精深加工企業1家,打造獼猴桃全國知名企業品牌2個,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0億元。

二、主要措施

(一)實施品種改良與科技示范項目,增強產業活力

1.建設種質資源圃。實施獼猴桃種質資源保護工程,聯合省市縣科研機構,成立西安市獼猴桃種質資源創新中心,加大野生獼猴桃種質資源普查和保護,全面開展種質資源收存、鑒定和評價工作。建立獼猴桃種質資源基因庫,新建和擴建獼猴桃種質資源圃,提升獼猴桃種質資源圃的保有量和轉化率,申報創建全國獼猴桃種質資源保護區。到2024年底,建成獼猴桃種質資源圃2個;到2025年底,實現獼猴桃種質資源保有量達到300份以上,轉化率提升2%左右;到2026年底,創建國家級獼猴桃種質資源保護區。(責任單位:周至縣政府;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

2.開展品種選育推廣。支持科研單位、企業、個人開展新種質創制和新品種選育。推進分子育種技術運用,爭取選育豐產、高抗、耐貯的新優品種,開展試驗示范推廣。建設獼猴桃雄株生產園,選育主推品種專用配套雄株,提高花粉匹配度。深化校地交流合作,成立專家工作站,建立試驗示范園,加快新品種選育、引進和推廣。到2024年底,選育新優品種不少于1個;到2025年底,通過品種改良,實現新優品種覆蓋1000畝以上;到2026年底,基本實現近三年新建園中新優品種抗性砧木全覆蓋。(責任單位:周至縣政府;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

3.完善苗木繁育體系。扶持培育2~3家專業化苗木繁育龍頭企業,加快良種大苗繁育。修訂完善獼猴桃優質苗木繁育規程,制定優質獼猴桃苗木質量標準。聯合省市科研單位,加強砧穗組合試驗和嫁接親和性研究,分區域建立周至縣主栽品種母穗園和優質苗木繁育基地。建立果樹苗木生產經營許可備案登記制度,規范苗木市場秩序。到2024年底,新建翠香母穗園50畝,年接穗100萬株;到2025年底,建成優質良種苗木繁育基地2個;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抗性砧木良種大苗繁育示范基地1個,提供種苗100萬株。(責任單位:周至縣政府;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西安農投集團)

(二)實施標準化種植推廣項目,夯實產業基礎

4.推廣輕簡高效栽培技術。制定輕簡高效栽培技術規程,開展優勢棚架技術、充分授粉技術、高效水肥技術、輕簡修剪技術、綜合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配肥土壤技術等高新技術的集成推廣。建立健全生產技術培訓與服務體系,加大示范推廣力度。支持果園智能機械裝備引進,開展果園省力化機械的示范及應用,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果園效益。建設高標準種植基地,制定完善獼猴桃高質高效示范園建設標準、技術規范,加快老齡低產果園改造提升,在主產區打造一批集規范化種植、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技術為一體的集中連片、適度規模高標準種植示范基地。到2024年底,率先建立60個優質獼猴桃標準示范園區;2025年底,建設60個優質輕簡高效示范園區;到2026年底,爭取在全市建立60個高標準、高品質、標準化示范園。通過3年的標準化園區提升建設,到2026年底,爭創5個以上省級高質高效示范園。(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西安農投集團)

5.推廣應用土壤改良新技術。開展土壤狀況調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工程。推廣復合微生物發酵技術,促進土壤改良新工藝、新產品應用。支持企業引進微生物復合菌技術和施用微生物活化腐植酸技術,改善土壤微生物循環環境,加快重茬建園地塊土壤修復。因地制宜推廣果園套種新模式,調節果園土壤環境,促進果品質量提升。到2024年底,完成土壤改良1萬畝;到2025年底,完成土壤改良3萬畝;到2026年底,累計完成5萬畝低質土壤改良提升工程。(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

6.強化病蟲害防治技術攻關。深化校地合作,搭建產學研平臺,開展獼猴桃潰瘍病、軟腐病等病蟲害的科技攻關及技術推廣。發展數字農業,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預測預報體系,健全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網絡系統,提升花期凍害、高溫日灼、大風雹災等災害應急處理能力。到2026年底,建設數字農業1000畝左右,配套建設氣象災害與重大病蟲危害監測預警網點10個,輻射帶動主產鎮(街道)病蟲害防治。(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

(三)實施采后處理與冷鏈物流項目,提升產業能級

7.提升采后商品化處理能級。在主產區,以鎮(街道)為單位,推動建設集清洗、分級、包裝、預冷、冷藏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獼猴桃采后處理中心。支持企業引進大型智能獼猴桃選果線,改造提升分選車間,配套完善相關設施場地,提升果品商品化處理能力。支持引進或者提升改造高效環保安全的獼猴桃包裝材料加工企業,擴大生產能級,提升包裝形象設計、材料安全水平,滿足市場需求。到2024年底,新增獼猴桃4.0四通道選果線1條;到2025年底,新增獼猴桃4.0四通道選果線2條;到2026年底,累計新增獼猴桃4.0四通道選果線5條,引進高效環保安全的獼猴桃包裝材料加工企業1家。(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資源規劃局、西安農投集團)

8.加快即食技術推廣應用。加強獼猴桃催熟技術的研發,建立規范統一的即食處理技術標準,加快即食獼猴桃的技術集成推廣。支持龍頭企業加快壓差預冷催熟一體庫建設,加強數字化控熟技術研究,推進即食技術在獼猴桃鮮果采后處理過程中的全面應用。加強即食獼猴桃包裝研究,降低銷售成本,全面推廣既保證果品質量又避免過度包裝的新材料和新方法。到2026年底,新增獼猴桃壓差預冷催熟一體庫2000噸;制定出臺獼猴桃即食技術規程,實現獼猴桃即食果商品率達到80%以上;引進獼猴桃包裝企業,設計2套以上突出西安地域特色的即食獼猴桃包裝箱盒。(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資源規劃局、西安農投集團)

9.完善冷鏈基礎設施。改造提升老舊冷庫,更新完善制(預)冷、加濕、消毒、換氣等設備,提高冷庫建設標準。建設符合企業標準的供應基地,實現標準化訂單生產。建設品牌、標準、貯存、包裝、寄遞“五統一”的供應鏈中心。支持建設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推廣使用冷藏車、冷藏集裝箱等專業運輸工具,提升果品保鮮水平。提升獼猴桃鮮果貯藏技術標準,規范獼猴桃貯藏保鮮運輸環節,推廣綠色貯運保鮮技術運用。到2026年底,累計新建改建產地氣調冷庫10000噸,建設縣域產地冷鏈集配中心1個,修訂完善獼猴桃鮮果貯藏規范,全面推廣綠色貯運保鮮技術應用。(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

10.提升精深加工能力。開展果業招商引資,提升現有原料型加工業的生產工藝水平,支持低溫速凍庫、冷鏈體系建設,支持開展技術創新、設備改造,加速擴能提質。鼓勵和支持企業引進、吸收、消化國內外先進加工技術,穩妥發展果粉、果汁、果干、果酒等高附加值加工業。鼓勵龍頭企業與科研單位深化合作,加快產品創新,開發具有食用、醫用、保健、美容等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效益倍增。通過實施加工企業3年提升行動,到2026年底,力爭開展2家以上精深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區域深加工產品力爭增加2個,獼猴桃年加工能力突破18萬噸。(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西安農投集團)

(四)實施品牌打造與市場營銷項目,擴大產業影響

11.塑造區域公用品牌。制定“豊品長安”品牌戰略,統一品牌形象,統一設計,統一標識,統一許可授權,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建立追溯機制。建立以縣域公用品牌為統領,優勢企業和產品品牌為支撐的品牌矩陣。鼓勵品牌企業在國內主銷區大中城市、大型果品市場、大型超市開設周至獼猴桃體驗店、檔口和攤位。組建西安獼猴桃產業聯盟,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打造品牌營銷網絡,實現“渠道共建、店鋪共享、體系共管”,形成品牌發展合力。每年拍攝獼猴桃宣傳廣告片5次以上;每年舉辦區域性獼猴桃主題活動3場次以上;每年打造獼猴桃品牌店3家以上。到2026年底,叫響“周至獼猴桃 鮮甜自有道”區域公用品牌,普及“周獼福”“周多福”品牌商標,樹立周至獼猴桃金字招牌,實現周至獼猴桃區域品牌價值大幅提升。(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化旅游局、西安農投集團)

12.大力發展數字電商。加快農村電商人才培育,不斷提升果業經營主體從事電商活動的專業技能。支持引導電商平臺涉農企業、物流快遞、金融機構等主體到鄉村布局,建立完善農村商貿流通服務網絡。鼓勵加工企業與大型電商平臺對接合作,開拓新型銷售渠道,引導發展外向型農業。鼓勵支持果業經營主體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鼓勵電商企業開展周至獼猴桃網絡促消費、產銷對接、直播帶貨等活動。支持發展境外電商,搭建周至獼猴桃產品國際貿易合作平臺。到2026年底,在獼猴桃主產鎮區,打造獼猴桃網紅直播基地5個,培養一批本土帶貨達人,孵化直播帶貨村5個。(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西安農投集團)

13.強化質量安全管理。建立主栽品種質量安全標準體系,開展采前采后質量控制技術研究,推進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支持獼猴桃種植企業、加工企業或單位開展“兩品”認證。建立獼猴桃產地質量管理中心、花粉檢測中心,配套相關設備、人員,定期開展產品質量抽檢,管控化肥農藥使用,做好果品生產安全監測。建立年度質量管理清單,明確質量問題獎懲制度,嚴格地理標識和區域公共品牌管理。到2026年底,建成獼猴桃花粉檢測中心、周至獼猴桃產地質量管理中心,打造周至獼猴桃質量溯源平臺,制定周至獼猴桃地理標志授權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周至縣政府;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

14.拓展市場營銷渠道。開展西安水果進市場、進社區、進高校、進景區、進國企產銷推介活動。開展精準產銷洽談,做深做實“周至獼猴桃產區采購商果區行”活動。舉辦獼猴桃評優大賽,組織參加國內大型展會,提升“周至獼猴桃”品牌在高端消費市場的份額和品牌知名度。加大海外營銷活動力度,支持通過組織參與國際性果品展銷推介活動,開設境外周至獼猴桃展示展銷中心,搭建國際獼猴桃產品貿易合作平臺,促進果業對外貿易。每年組織參加國內大型展會10次、國際性果品展銷推介活動2次。到2026年底,開通英文、俄語版周至獼猴桃電商網站,力爭建設境外周至獼猴桃展示展銷中心2個,獼猴桃出口銷售額每年提升5%。(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西安農投集團)

(五)實施產業融合與三產聯動項目,激發產業動力

15.建設產業融合示范園。建設周至縣獼猴桃產業融合示范園,爭取創建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交易、報關為一體的全國高品質獼猴桃生產加工出口基地。培植產業化出口型外貿企業,擴大周至獼猴桃國際影響力。鼓勵引進大型企業集團,建設集全國獼猴桃貯藏保鮮、銷售、電子商務、質量安全管控、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中國獼猴桃交易中心和電商供應鏈中心。整合科技、種植、銷售等頭部企業,成立產業聯合體,細化行業分工,完善品控體系,重構利益機制,鞏固提升周至國家獼猴桃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成果。到2024年底,建成周至縣獼猴桃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一期);到2026年底,建成獼猴桃冷鏈物流集配中心1個,建設獼猴桃果品交易市場1個。(責任單位:周至縣政府;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資源規劃局、西安農投集團)

16.創建國家獼猴桃示范區。深入挖掘周至獼猴桃文化內涵,結合鄉村旅游,整體謀劃、整體推進,打造集采摘體驗、科普教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中國獼猴桃主題公園,構建與秦嶺環境相適宜的獼猴桃產業風情示范帶,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開展獼猴桃主題宣傳推介活動,舉辦文化節會。2024年,支持周至縣創建國家級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縣。(責任單位:周至縣政府;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資源規劃局、市文化旅游局、西安農投集團)

17.創新社會化服務機制。培育果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周至縣創建全省果業社會化服務試點縣。鼓勵發展勞動力組織、培訓、調度、作務專業化服務隊伍,引導推廣運用果園托管、農機作業、技物配送等全鏈條社會化服務。組建市級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家團,加快產業瓶頸技術攻關,助力西安獼猴桃產業全鏈保持全國行業領先。優選5個以上鎮(街道)開展果業主產區社會化服務試點鎮創建。對注冊運行的果業專業化服務組織,在社保費用繳納上創新政策支持,保證隊伍穩定,促進產業發展。(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

(六)實施科技人才與區域合作項目,加快產業發展

18.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深化科技研發,打造產學研平臺,加大對獼猴桃產業領域、突破性品種優選、新型智能化儲運裝備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支持力度。強化人才保障,發揮省市獼猴桃體系崗位專家及科技特派員作用,著力培育打造一支涵蓋獼猴桃全產業鏈、產貯加銷各環節的高素質產業人才隊伍,全力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

19.培育產業經營主體。推廣“村集體經濟+龍頭企業+農戶”訂單產銷模式,增強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產貯加銷一體化聯合體。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激發經營主體發展動能,對年營業收入超5000萬元的重點企業實行“一企一策”精準服務,支持企業加強核心技術攻堅。支持企業申創國家級龍頭企業。(責任單位:周至縣、鄠邑區、臨潼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20.加強蘇陜經濟合作。進一步增強合作共識,拓寬合作思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緊緊圍繞獼猴桃產業,開拓農產品市場,強化人才培訓交流,搭建獼猴桃推介平臺,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合作。“取長補短”,以鏈補鏈,聚鏈成群,不斷提升西安農業科技含量,實現質效雙升,為獼猴桃產業振興打下良好基礎。(責任單位:周至縣政府;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

三、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部門協同、區縣抓落實”工作機制,市級各有關部門要結合部門職責,出臺配套方案,落實落細任務,構建上下聯動、橫向協同、齊抓共促的工作格局。周至縣要將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落實好主體責任,定期研究解決獼猴桃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其他涉及獼猴桃種植的區縣要在要素配置、工作激勵、項目建設上創新支持區域獼猴桃產業發展。(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資源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有關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政府支持。在保障耕地與園地占補平衡的基礎上,支持周至縣統籌調劑保障果業全產業鏈項目建設合理用地,優先保障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創新財政支持方式,以獎代補、支持市級以上標準化果園、觀光示范園、高質高效示范園創建。運用“撥改投”、貸款貼息、保費補貼等方式,支持獼猴桃全產業鏈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資源規劃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有關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金融助力。整合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發展項目資金,設立果業發展專項基金和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持續加大獼猴桃產業支持。創新開展水果“收入保險+氣象指數保險+險資直貸”,提升果業風險保障能力。鼓勵果業主產區縣建立果業發展平臺,引導商業性銀行開發支持果業發展相關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保障能力。(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西安農投集團,有關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營造發展氛圍。各單位要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和現代融媒體平臺,結合區域資源稟賦,廣泛宣傳西安獼猴桃產業發展政策,積極搭建西安獼猴桃對外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平臺,在城市重點街區、景區、展會場所,公共交通工具上植入獼猴桃元素,講好“獼猴桃故事”,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獼猴桃產業發展的深厚氛圍。鼓勵文化界創作獼猴桃題材文藝作品,提升西安獼猴桃產業軟實力,聚力擴大西安獼猴桃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旅游局,有關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嚴格考核評估。各相關區縣、開發區要將獼猴桃產業發展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責任考核重要內容,逐級制定考評標準和辦法,加強日常工作調度,定期組織督導檢查,實行考評結果與支持政策掛鉤機制,對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獎勵,對存在問題的要求限期整改,以嚴的考核、細的評估推動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有關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市政辦函[2024]58號.pdf




 
地區: 陜西 西安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