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市區農業農村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廳機關相關處室、廳直相關單位:
水產養殖重點品種藥殘攻堅治理工作任務重、要求高、難度大。近期,農業農村部在全國10個水產品藥殘治理重點省份開展“7條魚”藥殘抽檢中發現,黃鱔合格率大幅下滑,我省問題較為突出。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黃鱔藥殘攻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為穩步提升我省黃鱔、牛蛙、大口黑鱸等水產養殖重點品種的質量安全水平,確保攻堅治理取得實效,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全主體建檔立卡。各地要迅速行動,組織對黃鱔養殖基地、場戶、收購主體開展新一輪摸排,建立健全養殖、收購監管名錄,摸清底數,每月進行動態更新,詳細登記養殖方式、品種、規模、預計上市日期等信息,確保主體“應納盡納”、情況“應知全知”。
二、全覆蓋巡查檢查。目前為黃鱔集中上市期,各縣市區要區分養殖方式、養殖環境的不同,應用信息化管理、風險等級評定等新型監管手段,分類指導,精準施策,開展全覆蓋巡查。要加強重點監管,加大對藥殘易超標的養殖模式、風險等級較高的主體的監管力度,每周至少巡查一次,及時掌握黃鱔用藥、檢測及上市情況,做好用藥提醒、藥殘限量標準宣貫和生產不合格產品違法后果警示,主動發現問題,及時消除隱患。要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嚴格獸藥、飼料等經營使用的檢查指導,督促生產經營主體健全購銷臺賬、記錄藥物施用情況、張貼禁限用農藥名錄等。要加強承諾達標合格證開具監管,督促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收購單位或個人嚴格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運用國家追溯平臺省應用系統開具電子證照,做到應開盡開、批批開具、真實規范。
三、全批次檢測準出。水產養殖重點品種要嚴格實施出塘報備、批批速測、不合格不上市的要求。要嚴格速測把關,增加膠體金快速檢測批次,既檢測禁停藥物,又檢測恩諾沙星、環丙沙星等使用頻次高的常規藥物,對于養殖密度大、用藥多、養殖水循環和殘餌糞便處理能力差的高風險養殖主體,務必落實批批速測、合格準出。要突出鎮村收購點速測把關,加大對已出塘黃鱔監測力度,常規藥殘超標的,暫緩出塘;檢出禁(停)用藥物的,要依監督抽查程序實施定量抽檢,不合格的依法無害化處理。要加大月月抽檢、監督抽查力度,近期省廳將聚焦重點品類水產品開展專項風險監測,并在元旦、春節集中組織開展監督抽查。
四、全產業綠色發展。保障上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是水產養殖的首要任務,要認真貫徹落實《湖南省推進現代設施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聚焦水質調控、密度降低、模式調優、疫病防治、捕撈出塘等關鍵環節,加強養殖管理,推進綠色高效養殖模式,著力提升標準化水平,提升漁病防治服務能力,引導養殖主體規范用藥,淘汰傳統落后生產方式,實現經濟效益和質量安全,推進現代漁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五、全方位壓實責任。要充分運用監測結果,綜合采取敦促提醒、通報約談、考核等方式,對市縣傳導責任壓力。各市州對黃鱔等合格率低的主產縣市區及時督促提醒,舉一反三,緊盯問題整改到位。要加強行刑銜接,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對檢出禁停用藥物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查處,追究不了刑事責任的,用好行政拘留手段;對不遵守休藥期制度導致出塘黃鱔藥殘超標的,從嚴處罰,盡快查辦一批黃鱔質量安全典型案件,提高養殖主體法律意識、殘留限量意識。各地要進一步加強與市場監管等部門的溝通,及時通報監測信息,大力推進農批市場電子化查驗,做好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和精準溯源。
六、全系統凝聚合力。嚴格落實“生產線”“監管線”“執法線”三線聯動機制,加強全程質量安全管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要做好牽頭抓總、統籌協調,加強建檔立卡、巡查檢查、宣傳培訓、速測把關、質量抽檢、合格準出等工作,把準發現質量安全問題的第一關口,及時向產業部門和執法部門通報情況,跟進整改問效;產業部門要根據問題推進整改,研究生產過程治理,指導生產主體規范用藥,推進綠色高效養殖模式;執法部門要強力推進監督執法,嚴厲打擊養殖過程中使用禁停用藥物、銷售不合格產品等違法行為,發揮警示震懾作用,倒逼生產經營者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