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關于印發《湖北省現代設施農業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鄂農發〔2024〕57號)

   2025-02-21 867
核心提示:為加快推進全省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按照《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要求,制定本方案。

各市、州、縣農業農村局、發改委(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

按照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的通知》(農計財發〔2023〕6號)有關要求,為加快我省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省農業農村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制定了《湖北省現代設施農業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        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湖北省財政廳           湖北省自然資源廳

2024年12月24日

湖北省現代設施農業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

為加快推進全省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按照《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目標

聚焦拓展農業生產空間、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強化規劃、政策與要素保障,推動建成智能、集約、高效、安全的現代設施農業產業體系。力爭2026年底,全省設施農業總產值達到224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2.5%,其中設施種植業、設施畜牧業、設施漁業產值分別不低于464億元、1705億元、71億元。

二、重點任務及工作措施

(一)優化現代設施農業區域布局,高水平建設一批現代設施農業基地

一是建設高產高效的現代設施種植業。以水稻主產縣市為重點,在全省14個市(州)48個縣(市、區)建設現代化水稻集中育秧服務體系。在省內三大都市圈36個設施蔬菜示范縣建設一批現代設施蔬菜示范基地;以大洪山周邊及荊山山脈沿線地區等木腐菌優勢帶為重點,打造設施食用菌產業集群;以武漢城市圈、江漢平原及武漢周邊為重點,打造設施水果示范帶。

二是建設集約高效的現代設施畜牧業。在4大生豬產業板塊區域新建或改建6個年出欄10萬頭的立體多層生豬養殖場;在3個肉雞養殖產業帶和板塊區域及1個蛋雞養殖板塊區域建設26個蛋禽存欄20萬只、商品肉禽年出欄100萬只以上的肉雞、蛋雞、蛋鴨疊層高效籠養等集約化養殖場;在3個肉牛產業帶和4個肉羊產業帶建設50個肉牛存欄3000頭以上、肉羊存欄5000只以上的肉牛、肉羊高效集約養殖場;支持5個存欄3000頭以上的大型奶牛養殖場建設奶牛智慧牧場。

三是建設生態高效的現代設施漁業。以十堰、宜昌、襄陽、黃岡等丘崗山區為重點,建設30個養殖池總面積3000平方米(苗種場孵化繁育養殖池總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陸基工程化養殖場。以省內三大都市圈郊區為重點,建設15個工廠化養殖池總面積6000平方米以上、養殖車間單棟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的集約化設施漁業養殖場。以江漢平原湖區為重點,建設50個集中連片池塘1000畝以上的設施漁業養殖場。

(二)強化現代設施農業科技創新,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一是加快現代設施農業適用新品種的選育攻關。加快建成運行南繁育種中心、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和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挖掘創制新種質5-8個。以“揭榜掛帥”等方式,引導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設施農業育種新技術、新品種的研發與推廣應用。

二是加快設施農業新技術研發和示范推廣。重點開展集約化育苗、輕簡化栽培、連作障礙防治、環境精準調控、畜禽精準營養、疫病智能診斷與防控、畜禽水產品減損保鮮、秸稈飼料化利用、廢棄物綜合化利用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攻關和示范推廣。

三是加強設施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設施農業專家技術團隊、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力度,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系統協同作用,鼓勵發展各類設施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

(三)提高現代設施農業裝備水平,持續提升設施農業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一是推進種植業老舊設施改造。以設施果蔬傳統優勢產區為重點,改造提升老舊低效設施25萬畝(設施蔬菜20萬畝、設施水果5萬畝)。

二是提升養殖業設施裝備水平。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設施養殖業深度融合,加快疫病防控、智能飼喂、精準環控、畜產品采集加工、畜禽糞污收集處理與利用等畜牧養殖設施設備應用,大力推廣池塘“零排放”圈養桶、陸基養殖、工廠自動化飼養等水產養殖設施設備。

三是補齊農產品物流設施短板。在糧食主產縣和非主產縣,分別以發展循環式烘干機和移動式烘干機為重點,建設并補齊一批糧食烘干中心和烘干點,同時建設以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和產地倉儲保鮮設施為支撐的冷鏈物流節點設施網絡。

四是推動老舊設施設備報廢更新。搶抓國家“兩新”政策機遇,加速農機報廢更新和大規模農業設備設施更新,加快培育一批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

(四)推動設施農業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增強現代設施農業產業韌性和競爭力

一是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每年培育設施農業經營管理標桿(或規范)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各20家以上,新認定設施農業領域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5家以上。構建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深度參與農業產業化。

二是推進設施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持續推進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建設,加快推動設施農業向規模化、集群化融合集聚發展,進一步促進設施農業補鏈延鏈強鏈。

三是培育設施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積極拓展開發“設施農業+”功能,因地制宜發展科普、休閑等設施農業新業態,鼓勵發展冷鏈貯運、連鎖經營、直采直供等新型營銷方式。

三、支持政策

(一)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

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統籌用好省級相關農業資金,支持各地設施農業建設。充分發揮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重點支持示范面廣、帶動力強、引領性高的設施農業關鍵技術和先進裝備。

(二)拓寬金融支持渠道

鼓勵金融機構根據設施農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發設計操作性強的信貸產品。發揮農業信貸擔保機構作用,擴大設施大棚、畜禽活體、養殖圈舍(工廠)、大型農機、水產養殖裝備依法合規抵押融資業務。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切合設施農業實際需求的、多樣化的保險產品,大力推動政策性農險與商業性農險產品的組合應用。將設施大棚(蔬菜、水果)農業保險參照政策性特色保險重點支持險種,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給予不高于45%的獎勵,提高設施農業經營主體投保積極性。

(三)強化設施農業用地保障

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未利用地發展設施農業,合理確定設施農業用地規模。根據國家、我省最新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政策要求,明確設施農業用地按農用地管理,并規范其使用、恢復等流程,為設施農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用地保障。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省負總責、市縣落實、各方參與、共同建設的協同推進機制。省有關部門加強協作,統籌研究制定相關支持政策,解決方案實施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各地要把設施農業建設作為農業強省建設的重要抓手,細化目標任務,制定政策措施,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切實抓好方案落實。

(二)強化工作指導。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及時掌握設施農業重點任務與項目實施情況,加強工作調度,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強化跟蹤落實,督促指導各地推進設施農業建設。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激勵,對設施農業發展成績突出的市、縣,在項目、資金安排上予以適當傾斜;對以設施農業為名發生亂占耕地行為的市、縣,依法依紀追責、問責。

(三)強化宣傳引導。各級有關部門要加強設施農業發展支持政策的解讀和宣傳,提升建設主體對支持政策的知曉率。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報刊、互聯網等全載體,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關注和支持設施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地區: 湖北
標簽: 規劃 設施 農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