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滬府發〔2013〕23號)

   2013-06-07 571
核心提示: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流通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加快發展流通產業,是上海加快推進四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流通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加快發展流通產業,是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戰略舉措。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39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12〕47號)和《上海市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現就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發展重點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緊緊圍繞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以引導生產發展和促進消費增長為出發點,以體制機制和流通方式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流通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切實提高流通規模和效率,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全面提升流通現代化水平,進一步發揮流通產業對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二)總體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產業集中度高、輻射效應大、綜合競爭力強,與上海“四個中心”定位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功能相匹配的現代流通體系,使流通產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加大。

  ——國內外流通企業進一步集聚,上海城市繁榮繁華、百姓安居樂業、生態宜商宜居的綜合優勢更加凸顯。商品流通質量明顯提高,產業聯動、內外貿聯動、銀商聯動的綜合效應充分發揮。

  ——現代流通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統一配送等成為主要的流通方式。流通企業后臺支撐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全市物流總費用與全市生產總值的比率明顯降低。

  ——流通領域組織化水平和競爭力明顯增強,形成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網絡覆蓋面廣、品牌知名度高、供應鏈管理水平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大型流通企業。

  ——流通產業對內對外開放穩步提升,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流動順暢,內外貿一體化的大市場、大流通體系基本形成。

  ——流通產業發展的政策、市場和法制環境更加優化完善,市場運行更加平穩規范,居民消費更加便捷安全,統一、協調、通暢、高效的流通管理體制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務

  (一)著力建設交易商與服務商集聚,交易與服務完善,價格話語權、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較強的商品交易體系。建設培育一批輻射國內外的各類專業商品交易平臺,打造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貿易平臺,進一步提升市場資源配置能力、服務增值能力、價格發現能力,形成國內外大宗商品的定價中心和交易中心。完善空間布局,加快改造提升有比較優勢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提高金屬、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服務總集成能力。

  支持生產資料貿易商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供應鏈集成服務模式,建立跨國采購和跨地區銷售網絡。促進工、商對接,引導消費品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建立穩定的供應鏈。

  發揮上海綜合優勢,積極開展自由貿易園區試點推進工作。搭建進出口促進平臺,集聚大宗商品貿易企業,建設大宗商品采購基地以及進出口商品、設備供應基地,為國內外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ǘ┲ㄔO商業層次分明、市場繁榮繁華、商圈特色各異、業態業種豐富的消費品零售體系。加強規劃引領,逐步形成多中心、集聚型、超廣域、網絡狀的國際大都市商業新格局,打造世界級商業城市。市、區兩級商業中心圍繞體現城市繁榮繁華的要求,進一步調整結構、拓展功能、提升能級,爭取到2020年,形成1-2個世界級商業街區(商圈)。市郊加快建設和完善“新城、新市鎮和居民新村”商業布局,提高商業集聚度,形成上海商業發展新增長點。加快徐匯濱江、浦東前灘、世博園區、臨港地區、虹橋商務區、迪士尼園區等六大重點發展區域商業建設,形成若干新興地標性商業。

  深入推進社區商業以及大型居住區商業配套建設,實現社區商業網點連鎖化、品牌化發展,提高社區商業便民利民服務水平,滿足市民安居樂業的需求。加快新建大型居住區商業配套,合理配置菜市場、社區菜點、大眾化餐飲店、醫保定點藥店、家政服務、廢舊商品回收公共服務平臺等公益性強的業態網點。到2020年,國家級和市級社區商業示范社區總量達到60個。

  發展特色商業,集聚創意設計、精細加工、展示陳列、文化傳承、批發零售、要素市場、特色服務等功能,加快發展一批現代商貿功能區,吸引國內外優勢產品和服務方式集聚,實現貿易倍增功能。傳承城市歷史文化與特色,推動商旅文結合,改造提升、調整形成50條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特色商業街區。

  (三)著力建設網絡健全、資源共享、便利快捷的現代物流和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培育發展一批服務水平高、創新能力優、增值能力強、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建設汽車、鋼鐵、化工、醫藥行業物流綜合服務平臺。推動物流服務和電子商務的有效融合,鼓勵電商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建立快遞補貨和區域調撥系統,加快構建與電子認證、網絡交易、在線支付協同運作的物流支撐體系。

  推進重點物流園區建設和發展,引導物流企業向物流園區集聚、集約發展,推動建設對接國際、連接腹地、服務全國的物流服務平臺。加快港口由貨物集散樞紐向物流服務樞紐轉變,構建具有較強增值能力的口岸物流體系。引導先進制造業物流實現社會化和專業化,加快建立集采購、制造、銷售、回收為一體的物流供應鏈,大力發展汽車、化工、鋼鐵、裝備制造等專業物流。

  引導和集聚全社會物流資源,搭建城市共同配送平臺,完善城市公共配送中心、中轉分撥場站、社區集散網點等設施布局,在社區、商務區等規劃設置一批公共貨物裝卸點和貨物集散點、貨車停車泊位,充分利用現有商業零售終端網絡,增強城市末端配送的裝卸、分揀、暫存等服務功能,推廣“網訂店取”等服務模式,推動城市配送共同化、智能化、規?;⒓s化發展。

 ?。ㄋ模┲ㄔO過程可追溯、產銷有對接、運行通暢高效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統籌規劃農產品市場流通網絡布局,規劃好國際農產品物流中心,建設發展好西郊國際、江橋、江楊、上農批、東方國際水產等批發市場群,形成以大型綜合中心批發市場為骨干、區域批發市場為集散地、專業批發市場為補充、產地初級批發市場為基礎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網絡體系。支持建設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質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菜市場、社區菜店,以及重要商品儲備設施、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等流通設施。

  探索電子商務服務“三農”模式,建設農產品流通公共信息平臺。構建農產品產銷一體化流通鏈條,推進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以及農產品展銷中心、直銷店等產銷銜接方式。加強與市內外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產銷對接,提高優質農產品市場份額。建立健全主副食品、酒類、農資等商品流通追溯體系。

  加快構建以規?;?、組織化、品牌化為特征的農村現代商品流通體系。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到2020年,農家店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80%以上。鼓勵大型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經營網絡,拓展網點服務功能。支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物流配送能力和營銷服務水平。支持流通企業發展城鄉一體化經營,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

 ?。ㄎ澹┐罅μ岣吡魍ìF代化水平。加快流通技術、經營和模式創新,將信息化作為發展現代流通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動營銷網、物流網、信息網的有機融合。鼓勵信息技術研發和集成創新,推廣應用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全球定位系統、移動通信、地理信息系統、電子標簽、自助式信息服務、智能貨架、自助結賬、移動銷售、射頻通道等先進技術。推廣應用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自動化配送等現代管理技術。加快流通企業技術進步,完善后臺技術支撐體系,以技術進步和創新帶動企業管理水平提高。

  加快電子商務規模化、規范化發展。擴大電子商務應用,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和誠信體系,支持大型企業發展以供應鏈協同為重點的電子商務,引導中小企業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拓展國內外市場。支持第三方電子商務與交易服務平臺建設,推動網絡交易與電子認證、在線支付、物流配送、報關結匯、檢驗檢疫、信用評價等環節的集成應用。優化電子商務企業經營環境,集聚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企業。

  深入發展連鎖經營。進一步拓寬連鎖經營的行業范圍,業態經營的連鎖規模,區域發展的連鎖網絡,提高流通產業集中度和組織化水平。到2020年,連鎖商業銷售比重超過35%,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80%以上。鼓勵企業運用特許經營模式實現連鎖化規?;洜I,形成規范化、標準化、易復制、易擴張、易監管的特許經營體系。

  創新商業模式,大力發展具有創意設計、展示體驗等功能配套、直接采購或買斷產品自營購銷結合、實體商店和虛擬網店聯動發展等新型經營方式。創新發展無店鋪銷售方式,擴大電話購物、網上購物、電視購物等銷售與服務交易。到2020年,網上商店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以上。

 ?。┐罅μ岣吡魍ㄆ髽I市場競爭力。推動有實力的流通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聯合、兼并、合資、合作等方式,跨行業、跨地區整合資源,實現資本擴張,形成若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型流通企業。扶持專業化、特色化中小流通企業發展,建立健全中小流通企業服務體系,扶持發展一批面向中小流通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和服務機構,為中小流通企業提供融資、市場開拓、科技應用和管理咨詢等服務。鼓勵流通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建立品牌促進、評價、推廣、保護等公共服務體系。鼓勵中華老字號企業加強品牌保護、挖掘品牌特色、創新品牌文化、探索品牌管理、激發品牌活力。培育發展一批有實力、專業化、規?;钠放拼砩毯头咒N商,積極拓展品牌代理和經銷,提升市場競爭力。

  支持符合條件的流通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力爭到2020年,本市新增5家以上上市流通企業。支持流通企業發展“綠色流通”,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廣運用高效節能的照明、空調、冷鏈設備、節油設備。嚴格執行《上海市促進商品包裝物減量若干規定》,倡導適度包裝。推進商業企業與綠色低碳商品生產企業對接,推廣綠色低碳采購。培育綠色低碳市場(商店、飯店),開展綠色低碳消費宣傳和信息服務,積極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科學消費理念。

 ?。ㄆ撸┐罅μ岣呤袌鲞\行保障能力。加強市場運行保障,完善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優化儲備品種和結構,健全市場應急聯絡協調機制,提高抵御市場波動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強化市場分析和價格預警,增強市場調控的前瞻性和預見性。

  加強對關系國計民生、生命安全等商品的流通準入管理,形成覆蓋準入、監管、退出的全程管理機制。充分利用社會檢測資源,建立涉及人身健康與安全的商品檢驗檢測制度。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的實施。

  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商業欺詐和商業賄賂等違法行為。完善電子商務企業實名注冊、依法納稅、交易信用與統計監測體系,加強網絡交易的監督管理。規范零售商、供應商交易行為,建立平等和諧的零供關系。消除行業壟斷,嚴厲查處經營者通過壟斷協議等方式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加快商業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詢、披露等制度。

 ?。ò耍┐罅μ岣呱罨魍I域改革開放水平。改革流通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部市合作機制,深入推進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等各類流通改革試點,建立健全分工明確、權責統一、協調高效的流通管理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轉變管理職能,加強規劃、指導、協調和服務。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加強政策制定、執行與監督之間的相互銜接。

  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支持國內外流通企業在滬發展總部機構,設立采購中心、分撥中心、營銷中心、結算中心、物流中心、品牌培育中心等具有貿易營運和管理功能的貿易型總部。進一步提高流通產業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帶動國內流通產業升級改造。支持國內外其他領域優勢企業與國際商業企業開展合資合作,在上海開辦新型商業企業。

  打破內外貿經營在盈利模式、結算方式、風險機制等方面的差別和阻隔,培育內外貿融合的大型貿易集團。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流通領域,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動態調整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重點監管企業名單,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不斷深入。

  積極探索長三角流通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發揮流通產業在加快長三角經濟融合的先導作用。支持本市大型流通企業通過新建、并購、參股、增資等方式,拓展國內市場,以及在境外建設或者參與經營展示中心、分銷中心、品牌連鎖網絡和配送中心。支持中小流通企業采取強強聯合方式共同“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提高跨國經營能力。

  三、支持政策

 ?。ㄒ唬┘哟罅魍ňW絡規劃和用地支持力度。編制完善商業網點布局規劃,加強各層級、各區域之間規劃的銜接,將商業網點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鼓勵發展的流通設施項目,按照商業網點布局規劃,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土地供應計劃中,統籌安排各類用地。對利用舊廠房、閑置倉庫等,建設符合規劃的流通設施,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或租賃的,經規劃土地、產業發展等主管部門會審批準后,可采取協議方式供應。對舊城區改建需搬遷的流通業用地,在收回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后,經規劃土地、產業發展主管等部門會審批準后,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為原土地使用權人安排用地。鼓勵各區縣以租賃方式供應流通業用地。支持依法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展流通業。對納入本市物流業發展規劃的物流園區和項目用地予以重點保障。涉及農用地轉用的,在區縣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優先安排,由區縣政府妥善解決園區用地指標問題,加大對落戶重點物流園區和基地項目的支持力度。依法加強流通業用地管理,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義圈占土地,防止土地閑置浪費。

  各區縣在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商業網點建設需求,聽取同級商務部門的意見。根據全市商業發展規劃和商業網點布局規劃,各區縣要完善本區域相關規劃,并定期進行修編。市商務主管部門負責發布商業網點建設指導目錄,引導社會資金投向。

 ?。ǘ┘哟髮α魍óa業財政支持力度。積極發揮中央及本市促進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作用,重點支持包括公益性流通設施,農產品和農村流通體系,主副食品和酒類流通安全追溯系統,流通信息化建設,公共服務和新興業態的平臺和網點建設,家政餐飲維修、醫保定點藥店和廢舊商品回收等生活服務業建設,中小流通企業發展,流通企業技術進步,以及促進消費措施等。本市服務業發展引導、重點技術改造、信息化發展、中小企業發展、節能減排、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等專項資金,應當進一步加大對流通產業的支持力度,推動流通產業加快發展。

 ?。ㄈ┙档土魍ōh節費用。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3〕5號),落實國家減輕流通產業稅收負擔的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使用的房產、土地,按照規定暫免征收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符合條件的蔬菜和部分鮮活肉禽蛋產品經營免征流通環節增值稅;對符合條件的家政服務業免征營業稅。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繼續深化“營改增”試點。推行商業(批發零售業、餐飲業)與一般工業用電用水價格同價。對鮮活農產品運輸,實行“綠色通道”,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車輛免繳車輛通行費,適當放寬鮮活農產品車輛通行配證比例。

 ?。ㄋ模┲С稚鐓^商業合理配置網點。新建大型居住區應當在總建筑面積中至少安排10%用于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配套,并在土地協議出讓合同中加以明確。新建大型居住區建設基地商業設施建成后,可以由建設基地所在的區縣政府或經區縣政府同意的街道(鎮、鄉)或國資管理部門按照成本價收購,用于安排居民生活必備的商業服務網點,包括菜市場、社區菜店、大眾化餐飲店、醫保定點藥店、家政服務點等公益性強的業態網點,并納入國有資產管理范疇,不得擅自轉讓或變更用途。進一步完善社區商業服務設施配套,并由當地政府運用綜合手段予以支持。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建立信用檔案,營造流通產業信用環境。鼓勵金融機構針對流通產業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開展動產、倉單、商鋪經營權、租賃權的質押融資。改進信貸管理,發展融資租賃、供應鏈融資等業務,拓寬流通企業融資渠道。發展商業保理,建立健全商業保理監管機制。發展消費信貸,促進消費需求。規范發展電子支付,不斷改善支付環境,加速資金周轉和商品流通。支持符合條件的流通企業上市融資(掛牌)、設立財務公司及發行公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等財務融資工具。鼓勵保險公司積極開發和推廣國內貿易短期信用保險、退貨運費險等配套流通產業的保險產品,充分發揮保險公司的風險補償作用。充分發揮小額貸款公司等行業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的補充作用。

 ?。┘哟蠼洜I發展支持力度。支持流通企業做大做強,落實總分支機構匯總納稅政策,完善在本市開設連鎖分支機構的大型商業連鎖企業的財力分配辦法,促進連鎖經營企業跨區發展。確定一批予以重點支持的貿易型總部企業,在通關流程、人才引進、資金結算、投資便利、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支持大型流通企業技術改造,對采用先進技術改造,并認定為先進技術型流通企業給予政策支持。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保護中華老字號商標專用權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支持有傳統優勢的中小企業申請商標注冊,發展國內外連鎖網點。幫助和鼓勵中小流通企業采用電子商務,降低市場開拓成本。

  四、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召集,市商務和發展改革部門牽頭的全市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部門間合作協調機制,加強對流通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及時研究解決流通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完善配套政策和監管措施。市各相關部門抓緊落實和細化各項政策措施,確保措施有效,工作任務到位。各區縣政府制定促進本區域流通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鼓勵結合實際出臺相關支持政策。

 ?。ǘ┩晟屏魍I域地方性法規。按照法定程序,加快涉及流通產業發展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建設進程。全面清理和取消妨礙公平競爭、設置行政壁壘、排斥市場競爭的規定。建立健全電子商務、社區商業網點配置等標準化體系,加大流通標準的制定、實施與宣貫力度。

 ?。ㄈ┙∪y計和監測制度。建立科學完善的流通業統計調查體系,健全流通業統計和信息發布制度。擴大市場監測體系覆蓋面,強化城鄉市場和重點領域、行業、業態的統計監測,健全商品市場信息發布機制,增強市場調控的前瞻性和預見性。

 ?。ㄋ模┌l揮行業協會作用。完善流通行業協會的運行機制,引導行業組織制定行業規范和服務要求,加強行業自律和信用評價。支持行業協會及時反映行業訴求,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ㄎ澹┘訌娙瞬抨犖楹突鶎訖C構建設。大力培養流通產業領軍人物和專業人才,加快形成高校、科研院所與部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提高流通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基層干部的服務意識和監管執法能力。加強基層流通管理部門建設,充實一線力量,保證流通管理工作通暢有效。

  附件:上海市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及分工(2013-2015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3年4月8日

 

附件

上海市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及分工

(2013-2015年) 

主要工作  編號  具體任務和措施  責任部門 
一、著力建設商品交易市場體系建設  建設培育輻射國內外的有色金屬、鋼鐵、化工、能源等大宗商品交易專業平臺,打造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貿易平臺  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金融辦、市工商局 
促進工、商對接,引導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建立生產資料供應鏈  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積極開展上海自由貿易園區試點推進工作,發揮自由貿易園區連接國內國際市場的平臺作用  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市財政局、市地稅局、浦東新區政府 
二、著力建設消費品零售體系  加強規劃引領,推動形成多中心、集聚型、超廣域、網絡狀的國際大都市商業新格局  市商務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 
加快商業結構調整,傳承城市歷史文化與特色,推動商旅文結合,形成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特色商業街區,改造提升、調整形成50條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特色商業街區  市商務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旅游局、市文廣影視局 
集聚創意設計、精細加工、展示陳列、文化傳承、批發零售、要素市場等功能,加快發展現代商貿功能區  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三、著力建設現代物流和城市共同配送體系  支持電子商務企業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建立快速補貨和區域調撥系統,構建低成本、廣覆蓋的系統化配送網絡  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郵政管理局 
推進重點物流園區建設和發展,引導物流企業向物流園區集聚、集約發展  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建設交通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 
繼續推進洋山保稅港拓展水水中轉集拼功能,探索國際中轉集拼功能,加快期貨保稅交割業務實質運作。大力發展汽車、化工、鋼鐵、裝備制造等專業物流  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市經濟信息化委 
10  研究制訂城市配送物流服務標準,推進城市共同配送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布局,推廣“網訂店取”等服務模式,率先在快消品、藥品和生鮮食品等領域取得實效  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港口局、市公安局、市質量技監局 
四、著力建設農產品流通體系  11  統籌規劃農產品市場流通網絡布局,支持建設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質的農產品市場,以及重要商品儲備設施、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等  市商務委、市農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 
12  構建農產品產銷一體化流通鏈條,加強與市內外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產銷對接  市商務委、市農委 
13  加快構建規?;⒔M織化、品牌化的農村現代商品流通體系。支持流通企業發展城鄉一體化經營,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  市商務委、市農委、市供銷社、市財政局 
五、大力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  14  推廣應用各類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技術,加快流通企業技術進步  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 
15  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和電子商務園區  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質量技監局 
16  深入發展連鎖經營,拓寬行業范圍、連鎖規模和連鎖網絡。鼓勵企業運用特許經營模式實現連鎖化規?;洜I  市商務委、市工商局 
17  鼓勵流通企業發展具有創意設計、展示體驗等功能配套、直接采購或買斷產品自營購銷結合、實體商店和虛擬網店聯動發展等新型經營方式  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六、大力提高流通企業市場競爭力  18  推動有實力的流通企業實現資本擴張,支持有條件的流通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發揮財政資金作用,重點支持餐飲、物流、電子商務等行業及中華老字號中小流通企業發展  市國資委、市金融辦、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上海證監局 
19  鼓勵流通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支持品牌公共服務項目和綜合性品牌項目建設,大力保護和促進老字號企業創新轉型發展  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工商局、市質量技監局 
20  支持發展“綠色流通”,鼓勵和推動流通企業節能降耗,推廣綠色低碳采購和營銷  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七、大力提高市場運行保障能力  21  完善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優化儲備品種和結構,健全市場應急聯絡協調機制,強化市場分析和價格預警。建立健全主副食品、中藥材、農資等商品流通追溯體系  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22  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商業欺詐和商業賄賂等違法行為,推進商務誠信建設試點  市商務委、市知識產權局等市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八、大力提高深化流通領域改革開放水平  23  改革流通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分工明確、權責統一、協調高效的流通管理體制  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 
24  支持流通企業拓展國內市場,開拓境外營銷渠道,設立境外營銷網點。在中央、地方“走出去”財政專項資金中給予政策扶持  市商務委、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市財政局 
九、加大流通網絡規劃和用地支持力度  25  修編完善商業網點規劃,各區縣完善本區域相應商業網點規劃。發布商業網點建設指導目錄  市商務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各區縣政府 
26  優先安排鼓勵發展的流通設施項目的建設用地  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 
27  加強規劃銜接,商業網點布局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 
十、加大對流通產業財政支持力度  28  發揮中央及本市促進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作用,安排支持資金向重點建設項目傾斜  市財政局、市商務委 
29  服務業發展引導、重點技術改造、信息化發展、中小企業發展、節能減排、新農村現代流通工程等專項資金,進一步加大對流通產業的支持力度  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農委、市商務委 
十一、降低流通環節費用  30  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落實國家減輕流通產業稅費負擔的10條政策措施  市發展改革委、市建設交通委、市地稅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統計局 
十二、支持社區商業合理配置網點  31  研究落實新建大型居住區網點商業配套支持政策,引導商業企業合理配置必備性商業業態,發展選擇性業態  市商務委、市建設交通委、市國資委、各相關區縣政府 
32  研究落實設立社區商業必備性業態網點的支持政策措施  市商務委、市建設交通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地稅局 
十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33  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開展動產、倉單、商鋪經營權、租賃權的質押融資。改進信貸管理、拓寬流通企業融資渠道。推動發展商業保理  市金融辦、市商務委 
34  支持符合條件的流通企業上市融資(掛牌)、設立財務公司及發行公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等財務融資工具。充分發揮保險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作用  市金融辦、市商務委、上海證監局、上海銀監局 
十四、加大經營發展支持力度  35  研究完善總分支機構匯總納稅政策,修訂本市《大型商業連鎖企業的財力分配試行辦法》  市地稅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委 
36  支持國內外流通企業在滬發展總部機構,制訂貿易性總部認定辦法,落實貿易型總部企業支持政策  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十五、加強組織領導  37  建立完善的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部門間合作協調機制  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 
38  結合實際,各區縣細化加快本區流通產業發展的具體任務和措施  市商務委、各區縣政府 
十六、完善流通領域地方性法規  39  健全完善流通產業發展相關法規、標準,組織開展有關宣貫工作  市政府法制辦、市質量技監局、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 
十七、健全統計和監測制度  40  建立科學完善的流通業調查體系和統計信息發布制度  市統計局、市商務委 
十八、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41  引導商業行業組織制定行業規范和服務要求,加強行業自律和信用評價  市商務委、市各相關行業協會 
十九、加強人才隊伍和基層機構建設  42  大力培育流通產業領軍人物和專業人才  市商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43  加強基層流通管理部門建設,提高服務意識和監管執法能力  市商務委、各區縣政府 

備注:“責任部門”中加下劃線的為牽頭單位




 
地區: 上海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