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關于印發《2025年國家級綠色高產高效行動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內農牧種植發〔2025〕297號)

   2025-05-21 331
核心提示: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2025年全國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農發〔2025〕1號)、《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于做好2025年糧油生產保障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計財發〔2025〕9號)、《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支持糧油等重要農產品產能提升有關政策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辦計財〔2023〕20號)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5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辦農〔2025〕14號)有關要求,結合《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關于印發〈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糧油等主要

各盟市農牧局,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自治區植保植檢中心:

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今年將繼續落實國家綠色高產高效行動項目,聚焦重點區域、整合優勢資源,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深度融合,帶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均衡增產增效,全面提升自治區糧油綜合生產能力,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貢獻。現將《2025年國家級綠色高產高效行動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各地結合實際,切實推進實施方案的落地見效,確保各項任務目標順利完成。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

2025年4月30日

2025年國家級綠色高產高效行動項目實施方案

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2025年全國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農發〔2025〕1號)、《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于做好2025年糧油生產保障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計財發〔2025〕9號)、《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支持糧油等重要農產品產能提升有關政策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辦計財〔2023〕20號)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5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辦農〔2025〕14號)有關要求,結合《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關于印發〈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內農牧種植發〔2025〕167號)以及自治區黨委“節水行動”具體要求,聚焦玉米、大豆、小麥、油菜、馬鈴薯、水稻等主要糧油作物,整建制集成推廣大面積單產提升關鍵技術措施,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部署,堅持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頭等大事,錨定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目標,聚焦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落實自治區大面積單產提升“兩個一千萬”行動要求,以提升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水平為主線,以國家級整建制推進縣為主,謀劃建設一批自治區級整建制推進縣,加快良田良種良機良法集成推廣、持續推進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力機型融合發展,分區域、分要素、分環節抓好耕種管收全過程,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和效益提升。

二、建設內容

(一)建設一批糧油綠色高產高效整建制推進縣。立足我區資源稟賦和生產條件,在完成49個國家級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的基礎上,各盟市可立足實際,結合本地優勢特色作物,優先支持65個自治區級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每個糧食作物推進縣打造10個千畝方和2個萬畝片,輻射帶動10萬畝以上;每個大豆、油料和雜糧雜豆(谷子除外)推進縣打造20個百畝田和5個千畝方,有條件的地區鼓勵建設1—2個萬畝片,輻射帶動5萬畝以上。在項目區力爭實現示范片畝產比當地平均水平高5%以上。

(二)建設一批節水增糧推進縣。在49個國家級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中,選擇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等8個盟市20個旗縣開展節水增糧建設,每縣打造農業綜合節水示范10個千畝方和2個萬畝片,建設農業節水技術集成展示區1個(面積不小于50畝),輻射帶動10萬畝以上,項目區力爭糧食作物水分生產力提高10%左右。

(三)建設一批經濟作物提質增效推進縣。綜合考慮各地甜菜單產水平、近年面積穩定和產業拉動等因素,支持呼倫貝爾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包頭市等5個盟市建設甜菜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每個推進縣打造2個萬畝片,也可因地制宜打造數個百畝田、千畝方或萬畝片(確保完成國家2萬畝示范區建設),輻射帶動5萬畝以上,力爭項目區畝產比當地平均水平高5%以上。

鼓勵各地在蔬菜、薯類、中藥材等特色作物優勢區,選擇一批代表性強、基礎條件好、輻射帶動能力突出的重點旗縣予以支持,集成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打造一批特色作物提質增效試點。赤峰市繼續結合本項目實施國家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綜合治理試點項目。

三、技術路徑

(一)依托主推技術,打造糧油整建制推進縣。聚焦我區主推技術,重點抓好玉米、大豆、小麥、油菜等糧油作物,加強地力培肥、光溫利用和全程機械化。玉米上,重點推廣密植精準調控高產、無膜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全膜覆蓋雙壟溝播、膜側種植、玉米大壟雙行等栽培技術,配套選用耐密優質高產宜機收品種、秸稈還田、秸稈覆蓋免少耕、增施有機肥、合理增密、導航精量點播、抗旱坐水種、水肥精準調控、節水灌溉、一噴多促、病蟲綠色防控、籽粒直收等技術措施,循序漸進增密度,種植密度普遍提高到4500—5500株/畝,適宜地區提高到6000株/畝以上。大豆上,重點推廣大豆大壟高臺、大豆大壟密植淺埋滴灌等適用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配套選用高產高油高蛋白品種、合理輪作、精細整地、合理密植、種子包衣、根瘤菌接種、微生物菌劑一拌兩施、分層施肥、一噴多促等增產技術措施。小麥上,重點推廣小麥兩改三配套、全程機械化高效栽培技術,配套選用高產優質品種、精細整地、導航精量播種、增施有機肥、高效節水、抗旱保墑、配方平衡施肥、“一噴三防”等關鍵技術措施。水稻上,重點推廣優質水稻綠色節水高效、寬窄行高光效、旱種水管等栽培技術,配套選用優質耐寒高產品種、大棚育秧、機械插秧、測土配方施肥、側深施肥、節水灌溉、一噴多促、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措施。馬鈴薯上,重點推廣水肥一體化、抗旱節水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配套選用抗逆性強熟期適宜的專用或兼用型優良品種、合理密植、輪作倒茬、培肥地力等技術措施。油菜上,重點推廣油菜全程機械化免耕播種栽培技術,配套選用“雙低”油菜品種、種子包衣、精量導航播種、測土配方施肥、分層施肥、綠色防控、割曬撿拾分段機收等增產技術措施。向日葵上,重點推廣向日葵擴行降密提質增效技術,配套高產穩產商品性好抗性強的雜交品種、適期晚播、間套作、科學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蜜蜂授粉、插盤晾曬等技術措施。雜糧雜豆上,重點推廣抗逆性強優質高產品種、秋季深耕深松、增施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全膜覆蓋雙壟溝播、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措施。

(二)圍繞節水增墑,建設節水增糧推進縣。因地制宜推廣膜下滴灌、淺埋滴灌、高壟滴灌、直濾滴灌、黃河水二次澄清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技術,結合實際配備墑情監測設備、移動灌溉施肥機、小流量出水器、高效水溶肥等新設備新產品,應用水肥一體化智能精準控制管理系統,推廣“優控全追”施肥技術,實現水肥精準調控。結合整地增施保水劑、松土調理劑,提高土壤保水率和灌溉水利用率,確保節水不減產、節水不減效。雨水豐沛旱作區可以嘗試探索節水增墑增產“噸糧田”建設,因地制宜實施“四位一體”集雨補灌【即溝道壩蓄水+光伏發電提水+土工膜窖高位儲水+膜下滴灌補水】、深松蓄墑分層施肥、壟膜溝植集雨保墑、保水劑鎖墑“一主四配套”綜合增墑【即“一主”:增施保水劑,“四配套”: 抗旱坐水種、 深開溝淺覆土播種、 覆蓋保墑、 合理密植】等旱作節水增糧技術模式,力爭創建“旱地噸糧田”。

(三)聚焦關鍵技術,創建經濟作物提質增效推進縣。甜菜上,重點推廣抗病性強的高產高糖品種,集成丸粒化機械精量直播、紙筒育苗移栽、滴灌水肥一體化、病蟲草害綠色綜合防控、機械化高效收獲及莖葉回收利用等技術。

其他特色作物優勢產區因地制宜集成推廣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等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加強與氣象部門合作,有條件地區要合作開展智慧灌溉示范區建設,持續加強防災減災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自治區成立由廳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工作組,統籌推進各項任務。盟市農牧局負責統籌指導和監督管理,盟市農技推廣部門配合完成細化方案、協助項目區建設和技術指導等工作;項目實施旗縣農牧局要壓實主體責任,按照“一旗縣一方案”原則,細化實施內容和技術路徑,落實項目區建設主體和地塊,集成適合本地種植的高產品種、技術、機具,分作物形成1套以上高產穩產技術方案。二是加強指導服務。各盟市、旗縣要結合《內蒙古自治區農技員進村包戶聯主體單產提升農技行工作方案》,按照“一縣一團隊,一鄉一專家”思路,組織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成立技術指導團隊,適時開展技術指導活動。已與相關院士團隊對接的地區,符合項目要求下繼續深化合作。三是強化資金監管。項目資金主要用于對購買優良品種、培訓高產技術、實施專業服務、組織測產驗收、開展觀摩交流等進行補助,不得與承擔部級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行動項目任務的主體重復,避免“壘大戶”,個別地區結合實際,確實無法避免與承擔部級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行動項目主體重復的,在確保“不壘大戶”的情況下,適量允許主體重復但地塊不重復。嚴格落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支農相關資金使用全鏈條管理的通知》(農辦計財〔2024〕21號)要求,加強資金管理,建立專門臺賬,嚴格支出范圍,做好自檢自查。對照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關于做好種植業轉移支付項目績效管理相關問題核實整改的函》問題清單,加強項目管理。盟市要將支出進度慢的旗縣通過自治區黨委監督貫通協調平臺等方式督促加快資金支付。四是做好項目管理。各盟市需在5月20日前印發實施方案,并報自治區農牧廳備案。及時開展工作指導,推動資金、技術和任務落實。按照項目管理要求做好項目進展調度,督促旗縣及時填報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https://zyzf.xnzb.org.cn),并做好績效監控。各地結合實際可樹立示范區標牌,要厲行節約、舊物利用、尺寸適中、實用為主。建立健全工作檔案,將相關文件和影像資料立卷歸檔。有條件的地區,鼓勵項目區吸納當地農戶參與勞務,拓寬增收渠道。五是做好項目總結。加強典型挖掘,各盟市定期組織有關旗縣梳理經驗做法,嚴格測產驗收,科學總結成效,加強高產典型項目內部宣傳交流,規范對外報道內容,嚴禁浮夸、造假。11月15日前,形成總結報告報自治區農牧廳,抄送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糧油處,節水增糧和經濟作物示范區等內容分別同步抄送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土肥處、經作處。各地任務落實、信息調度、總結報送等情況將作為下年度項目安排的重要參考。




 
地區: 內蒙古
標簽: 農業 農產品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