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佛山市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行動方案的通知

   2025-07-01 570
核心提示: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民生事業發展,大力推動銀發經濟,促進養老事業產業協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根據《廣東省促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進老年人福祉實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各機構:

《佛山市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行動方案》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實施過程中遇到問題,請徑向市發改局、民政局反映。

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6月4日

佛山市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行動方案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民生事業發展,大力推動銀發經濟,促進養老事業產業協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根據《廣東省促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進老年人福祉實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目標

積極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促進養老事業產業協同,加快實現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不斷增進老年人生活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到2027年,全市銀發經濟產業體系基本健全,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充分發揮制造業優勢,推動布局2-3個高水平銀發經濟產業園區,培育形成一批產業鏈條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好的龍頭企業、服務品牌和產業集群;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政策協同性顯著增強,市場機制進一步理順,老年友好型社會基本建成;普惠可及、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全市養老服務床位數達到2.3萬張,養老床位利用率明顯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養老服務事業體系。

1.擴大老年助餐服務。優化長者飯堂服務模式,引導養老服務設施、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增設老年助餐功能,提高老年助餐服務覆蓋范圍和服務水平。引導慈善資源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老年助餐服務,鼓勵餐飲服務經營者設置老年助餐專區,支持外賣平臺、物流企業等多元主體參與助餐配餐服務。有條件的區可對符合要求的助餐服務機構給予綜合性獎勵補貼。(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商務局、財政局、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拓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落實佛山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并動態更新。加強基本養老服務經費保障,持續推進政府購買困難群眾居家養老服務、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大力發展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運營可持續的普惠養老服務,健全完善普惠養老服務機構價格形成機制。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提質增效行動,完善養老照護服務。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拓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和形式,開發助餐助潔、助醫助行、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適應老年人多層次、差異化需求的服務項目。充分發揮養老機構專業照護、資源鏈接等作用,推動專業化服務向居家和社區延伸。結合“百千萬工程”因地制宜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促進城鄉養老服務均衡發展。(責任單位:市發改局、民政局、財政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衛健局,市殘聯,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發展社區便民助老服務。深入推進一刻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優化便民商業布局,鼓勵社區開展商業設施適老化改造,發展綜合超市、家政服務、藥店、再生資源回收點等生活性服務業態。在鎮(街道)層面,培育養老服務綜合體,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短期托養等綜合養老服務。在村(社區)層面,鼓勵建設獨立的養老服務站,打造老年人服務、活動專區。全市各鎮(街道)至少培育1-2個老年人康復輔具租借服務點。(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發改局、民政局、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優化老年健康照護服務。建立覆蓋老年人群疾病不同階段的護理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多種方式為居家和社區養老老年人提供醫療巡診、家庭病床、居家醫療等服務。引導養老機構增設護理型床位,提升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能力。建立居家、社區、機構養老之間的服務轉介銜接機制,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在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服務站點,提供嵌入式醫療衛生服務。到2027年,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超85%,65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率達80%。(責任單位:市衛健局、民政局、醫保局、人社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豐富老年文體服務。做好“送課進社區”工作,完善老年教育服務體系,逐步開展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教學資源和師資共享。發揮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的作用,運用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博物館、體育場地設施、商超、書吧等場所,廣泛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體育和其他娛樂活動。(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教育局、民政局,市委老干部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大力培育潛力銀發產業。

6.優化養老產業空間布局。著力打造“養老、為老、享老、備老”多業態的養老產業發展格局,謀劃儲備一批銀發經濟重點項目。禪城區重點發展醫養結合、智慧康養、抗衰老等養老產業;南海、順德區重點發展智能化設備、智能家電、生物醫藥、康復器具、康養機器人等養老產業;三水、高明區重點發展鄉村康養、生物醫藥、健康食品、休閑旅游、康復器具等養老產業。(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衛健局、投資促進局、科技局、政務和數據局、自然資源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規劃高水平銀發經濟產業園。支持銀發經濟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推動數字化產業轉型,培育壯大鏈主企業,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銀發經濟產業園區。到2027年,推動粵港澳(廣東)銀發經濟產業園、順康達產業園、云東海醫藥健康產業園爭創省級乃至國家級高水平銀發經濟產業園區,形成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長潛力強的高質量項目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市發改局、民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局、科技局、衛健局,佛山高新區管委會,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8.強化老年產品用品創新。加強科技創新應用,引導服裝生產企業在款式結構、輔助裝置等方面進行適老化研發設計,開發功能性老年服飾產品。鼓勵食品保健品科技公司研發適合老年人的功能性食品。促進適老化家電、家具、玩具升級換代。推廣適老化智能家居、汽車研發智造和應用。重點關注銀發經濟領域技術難題,增加研究投入,鼓勵醫療機構和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加強生命健康領域醫工結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衛健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9.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推動助聽器、矯形器、拐杖、假肢等傳統功能代償類康復輔助器具升級,發展智能輪椅、移位機、康復護理床等生活照護產品。鼓勵老年用品制造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裝備,加快適老化康復輔具、智能穿戴設備、居家養老監護、無障礙科技產品等智能養老設備的創新研發。(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市殘聯,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積極申報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將產品推廣到居家、社區和機構等應用場景。整合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資源,打造養老服務綜合平臺,推出更多高頻次老年人養老服務事項和場景。積極探索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在智慧健康、智慧養老場景等領域培育一批創新企業、產業園區。推動智慧養老產業與傳統制造業、醫療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智慧養老產業集群。支持應用效果明顯的企業、鎮(街道)及產業基地申報國家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到2027年,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養老資源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養老產業智慧化升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衛健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加快培育康養機器人產業。結合養老需求,打造“機器人+養老”新模式。充分發揮機器人產業優勢,支持市內機器人企業探索研發康復護理、養老陪護、中醫健康等各類康養服務機器人,配套開發機器人高關聯軟硬件。加快智能機器人在養老場景中的應用,打造適老化體驗館。推動機器人技術研發與應用社區建設,推廣機器人在居家養老中的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民政局、衛健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2.發展抗衰老產業。推進修復整形、健康管理、康復養老等行業原材料生產和設備制造,實施美妝時尚老來俏專項行動,強化保養護膚化妝品原料配方研發和生產工藝開發設計。立足“世界美食之都”資源稟賦,支持發展老年康養食品產業,研發抗衰、抗腫瘤等營養食品。打造以醫療康復、保健養生、養老器械、產品銷售功能為核心的產品創新基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務局、衛健局、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3.拓展旅游服務業態。以佛山古鎮、西樵山、桑園圍、美陶灣、順德華僑城、千燈湖等景區生態資源為載體,將養老與山水觀光、歷史文化遺產、工業文明、民俗懷舊、鄉村文化等旅游資源有機結合。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與旅行社、境外養老機構聯合探索開發度假式、候鳥式旅居養老模式,為有意在佛山養老的港澳長者提供更多選擇。(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發改局、民政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老年產品供給質量。

14.培育銀發經濟經營主體。積極引進銀發經濟領域優質企業,鼓勵國資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投入銀發產業新賽道,發展耐心資本。建立銀發經濟相關行業培育孵化機制,鼓勵聚焦老年用品需求研發和創業興業,推進老年用品行業企業“小升規”,打造一批在銀發產業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到2027年,每區至少各引育2個優質養老服務主體。(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投資促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改局、科技局、民政局、商務局、國資委,市工商聯,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5.發揮行業組織品牌化效應。支持市養老產業協會、科研院所、養老服務企業積極參與產業研究、資源整合、標準制定、基地培育等工作,不定期舉辦養老產業服務場景和政策發布會、社區養老主題活動,總結推廣佛山高品質養老民生品牌。遴選優質養老服務企業向社會發布企業規模、運營特點、服務模式等信息,鼓勵企業連鎖化、規模化發展。健全銀發經濟相關行業標準規范,特別是醫養結合服務、康養產業等新生或交叉行業,要建立健全老年設施、環境、服務等方面的標準和評價體系。到2027年,全市養老服務領域強制性標準100%落實,推薦性標準覆蓋率達到80%。培育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養老龍頭企業不少于10家。(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場監管局、商務局,市工商聯,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拓寬消費供給渠道。將老年產品和服務納入各級消費政策范圍,支持通過消費券、體驗券等方式促進銀發經濟消費。結合春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和“敬老月”活動,引導大型商超舉辦主題購物節,鼓勵設立銀發消費專區,創建嶺南銀發時尚街區,發展文旅消費新業態。鼓勵電商平臺結合節日開展主題購物節活動,引導電商平臺推廣老年版專用界面,提供相關應用的“關懷模式”。根據各區老年人分布情況,分片打造“嶺南文化體驗游”“順德美食游”“高明三水康養游”等消費場景。鼓勵行業協會培育老年用品展會、博覽會,分類舉辦各類優質渠道對接會和產品展銷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文廣旅體局、發改局、民政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打造沉浸式消費場景體驗平臺。探索建立覆蓋康復治療、配驗幫助、產品選購指引、租賃維修等老年用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批適老生活體驗中心,區分不同生活場景,打造沉浸式場景體驗平臺載體。發揮國企和社會力量作用,結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養老機構建設適老生活體驗中心。(市發改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國資委,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8.推進適老化改造。用好用足“兩新”政策資金,加力推進交通出行、商場超市、酒店住宿、旅游景區等場所適老化改造。改善居家生活照護條件,增強居家生活設施設備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支持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提高數字適老化水平,優化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支持引導社會化專業機構為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適老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服務。到2027年,推動適老化改造服務向普通老年人家庭推廣普及。(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民政局、交通運輸局、城管局、文廣旅體局、商務局、政務和數據局,市殘聯,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9.豐富發展養老金融產品。探索允許營利性養老機構以有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設施等資產進行抵押融資。完善銀保企對接合作機制,逐步完善適合老年群體意外險險種,鼓勵老年人投保意外傷害保險。按照上級工作部署,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逐步形成符合我市實際的制度框架。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進入長期護理保險領域,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財政局、醫保局,人行佛山市分行、佛山金融監管分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要素保障。

20.完善用地用房保障。在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養老專項規劃前提下,允許采取劃撥方式供地和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設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新建城區和新建住宅區應當按照每百戶不低于25平方米,且單處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支持利用閑置商業、辦公、工業、倉儲等存量場所改建養老服務設施,圍繞盤活存量資產加大政策支持,推動解決規劃調整、不動產權證書辦理、房屋報建及改擴建、消防驗收、養老機構備案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內,滿足規劃要求的,經行業主管部門認定,可依法增加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民政局、發改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強化財政金融支持。加強財政支持力度,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性資金支持我市銀發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開展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和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工作,落實各項稅費減免優惠政策。用好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對符合條件的公益性普惠型養老機構、居家社區養老機構、納入相關目錄的老年產品制造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提供信貸支持。(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發改局、民政局、財政局,市稅務局、人行佛山市分行、佛山金融監管分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2.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銀發經濟“產業菁英”人才培養專項行動,搭建產學研用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培養創新型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把養老護理員納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每年培訓養老護理員不少于1000人。支持和引導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結合自身優勢和社會需求增設銀發經濟相關專業,合理確定老年保健與管理、藥學、養老服務與管理、健康管理、護理、康復等專業招生規模。鼓勵有條件的區,對在養老護理崗位達到一定從業年限的普通本科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畢業生,以及達到一定從業年限并取得一定職業技能等級的養老護理員,給予一次性崗位補貼或在約定規定期及補貼限額內分月發放崗位津貼。(責任單位:市人社局、科技局、發改局、教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健全數據要素支撐。依托市數據資源“一網共享”平臺,打造養老數據應用場景,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加快全市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發展監測分析系統。依托“信用佛山”,加強銀發經濟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銀發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推動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部門對接協同,精準摸排重點領域侵害老年人財產權益的違法犯罪線索,嚴厲打擊針對老年人的各類詐騙犯罪行為。(責任單位:市政務和數據局、發改局、民政局、公安局、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4.強化協同工作機制。各區人民政府和市有關單位要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老齡工作委員會等機構的作用,加強銀發經濟領域重大事項研究,細化工作舉措,創新體制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要積極通過政府官方網站、公眾號專欄等,全方位宣傳發展銀發經濟的創新做法。




 
地區: 廣東 佛山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