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人民政府,沙坡頭區工作辦公室,市政府各部門、直屬機構: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精神,以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場穩定供給為目標,以提高“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把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改善蔬菜流通設施、完善“綠色通道”政策、提高蔬菜產銷組織化程度、強化蔬菜信息體系建設、統籌抓好當前“菜籃子”產品的生產和供應,確保蔬菜生產、供應和價格的基本穩定,提出如下貫徹意見。
一、切實強化“菜籃子”首長負責制
(一)實行“菜籃子”首長負責制。成立中衛市“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小組成員單位由市發改、財政、交通、農牧、旅游和商務、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組成。工作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牧局。
(二)加強各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菜籃子”工程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多個領域和環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各負其責,綜合運用政策引導、財政補貼、信息服務、法律保障等手段,調節生產、流通和消費,最大限度地做好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市發改委要對“菜籃子”市場供求和價格形勢認真分析研究,做好“菜籃子”價格監測工作,建立價格監測報告制度和價格異常波動應急措施,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保持價格的基本穩定,并協調其他部門做好生產、供應、儲備和價格管理。市農牧局要組織糧、油、肉、蛋、奶、水產品及蔬菜的生產,編制“菜籃子”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和組織實施。抓好生產基地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和農業投入品的監管,推廣應用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加強對“菜籃子”產品的檢驗檢測。研究提出“菜籃子”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做好生豬等畜禽存、出欄情況監測預報工作。市旅游和商務局要做好“菜籃子”產品市場的供應和流通工作,建立豬、牛、羊等重要副食品儲備調節機制。制定肉蛋禽菜等“菜籃子”產品供應專項應急預案,協調做好貨源的組織和調運,切實保障供應不脫銷、不斷檔。做好豬牛羊肉等副食品市場供應、消費總量情況的監測和畜禽定點屠宰工作。市交通運輸局要協調做好糧、油、肉、蛋、奶、水產品及蔬菜等“菜籃子”產品的運輸工作,在收費站開設“綠色通道”,對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優先放行,免收通行費,確保“綠色通道”政策落到實處。市工商局要做好市場交易秩序的規范管理和監督工作,嚴格市場準入,查處假冒偽劣“菜籃子”產品,打擊無證、無照加工和經營“菜籃子”產品等違法行為。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科學規劃生產布局,提高城市蔬菜供給能力。根據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和《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將“菜籃子”建設納入中衛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菜籃子”生產、流通、加工、質量監管等基礎設施。加快沙坡頭區無公害工廠化育苗基地、智能溫室大棚建設,形成以鎮羅鎮、東園鎮、柔遠鎮、騰格里沙漠為重點的10萬畝設施蔬菜產業帶。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工業化相協調。
(四)加強城市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的建設、服務與管理,切實做好重要商品和貨源的組織調運和市場供應。合理規劃布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保證批發市場和菜市場建設用地,加快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步伐。引導蔬菜和農產品龍頭企業建立農產品直銷網點,改擴建15個農家店、建設2個蔬菜配送中心,扶持建設1家自治區級大型蔬菜農產品批發市場、2家自治區級重點蔬菜農產品流通企業和3家蔬菜農產品生產基地,降低流通成本和市場零售價格,保障市場供應不斷檔、不脫銷。合理規劃和建設蔬菜及農副產品早市、夜市和農貿市場,引導百姓到物美價廉的場所購物。整治農貿市場和超市亂收攤位費及其他各種名目收費等不規范行為,切實解決攤位費過高的問題。督促和引導農貿市場、社區等提高服務水平,方便零售商販經營。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經銷商冒充“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及哄抬菜價的行為依法嚴厲打擊。加強對蔬菜市場銷售的檢驗檢測,保證質量安全。
(五)強化城市蔬菜供給應急能力建設。制定和完善中衛市蔬菜市場供應應急預案,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據消費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適合本地區的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制定異常情況下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蔬菜基本消費需求救濟辦法,保證其基本生活水平在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時不降低。
二、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大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力度,改善菜田基礎設施條件
逐步建立以龍頭企業和農民投入為主體,財政支持、信貸扶持的蔬菜基地建設投入機制,調整優化蔬菜種植品種結構和供應檔期,合理優化上市檔期,確保均衡上市,豐富群眾菜籃子。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45萬畝(沙坡頭區23.6萬畝,中寧縣7.80萬畝,海原縣13.6萬畝),其中:露地菜21萬畝,設施蔬菜面積24萬畝(沙坡頭區15萬畝,中寧縣1萬畝,海原縣8萬畝),蔬菜總產量181萬噸,設施蔬菜總產量70萬噸。沙坡頭區設施蔬菜面積日光溫室蔬菜達到9.6萬畝,小拱棚蔬菜達到53518畝,大拱棚達到1482畝,設施蔬菜總產量達到48萬噸。提高本地蔬菜的市場占有率,確保全市“菜籃子”產品長期穩定供給。
三、進一步改善蔬菜流通設施,增加糧油肉菜等“菜籃子”產品的供應和儲備
扶持發展天瑞、科源、平順發、大漠飛翔、豐甜等10多家帶動力強、誠信度高的農業公司和合作組織,使這些經營組織內聯農戶,外聯市場,在農戶和經營組織之間通過市場形成穩定的利益連接機制,使企業和農民相互獲利,形成合理正常的供求關系和運營機制。嚴格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有關規定,縣級以上農產品批發銷售市場,要實行市場準入管理,對進入當地市場銷售的所有蔬菜實行產地編碼管理,全部進行抽樣檢測,經檢測合格后方可入市。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將蔬菜質量安全監管信息每月定期在中衛電視臺、中衛日報予以公示。做好蔬菜流通銷售工作,在充分考察分析市場的基礎上,整合流通企業,組建集團流通公司,對其在冷鏈貯藏、冷鏈運輸方面進行項目扶持和資金補貼,組織集團流通公司對下屬公司進行有計劃的組織生產和供應,組織流通公司與市場進行有秩序的對接,全面推行龍頭+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規范蔬菜市場流通秩序,有序進行外銷,促進蔬菜流通渠道的暢通。積極申報爭取生產建設項目,籌劃建設柔遠鎮大型設施蔬菜批發市場,規范市場交易,促進蔬菜流通。
四、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
一是落實公路收費站“綠色通道”政策,對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優先放行,免收通行費。二是公路部門設立的流動治超監測站落實“綠色通道”政策,對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不扣車、不罰款、不卸載。三是加強治理公路“三亂”工作,暢通監督舉報電話,加大對公路收費站、治超監測站、動植物檢測檢疫站的檢查力度,及時查處公路“三亂”行為,確保“綠色通道”政策落實到位。
五、加強工作指導,加大支持力度,扶持蔬菜生產合作社的發展,提高蔬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
積極推進設施農業集約化生產經營,在設施農業種植區域集中連片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培育合作組織、流通公司等經濟組織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組織化程度和集約化水平,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設施農業效益最大化。
六、進一步加強蔬菜信息體系建設
以寧夏中衛農業信息網為平臺,利用中衛電視臺、中衛日報等媒體和鎮羅蔬菜批發市場信息平臺及時發布我市蔬菜種植面積、產量、價格等相關信息,引導蔬菜種植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在東園、雍樓等蔬菜批發市場建立主要蔬菜品種交易量、批發價格日監測制度。與山東壽光蔬菜病蟲害防治協會合作,在總結前兩年設施蔬菜核心區設立視頻醫院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利用三年時間,在主產區實現以村為單位全面覆蓋,通過遠程會診、專家把脈開方,有效解決種植戶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建立“114農業查詢數據庫”,開通“12316農業專家服務熱線”和“寧夏中衛農業信息網”,實現了農戶、技術人員、專家三方技術服務零距離。
七、統籌抓好當前“菜籃子”產品的生產供應,確保“菜籃子”產品價格基本穩定
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0〕18號),抓好肉蛋奶和水產品等“菜籃子”產品的生產與市場供應。抓示范建園區,力促設施農業提質增效。建設以改土培肥等12項提質增效措施為主要內容的東園鎮雙渠和趙橋提質增效2個示范園區,重點對示范戶跟蹤指導,以示范戶帶動周邊菜農,種植戶競相采取高壟栽培、畦間覆蓋麥紋、測土配方施肥等提質增效措施,菜農種植水平和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加快日光溫室設施改造,提高生產能力,穩定設施蔬菜產業。通過對沙坡頭區3000棟鋼竹結構大棚進行增設鋼架、后屋面改造并配套自動卷簾機、滴灌,提高了設施質量和保溫性能,提高技術裝備水平,保障設施農業持續發展,實現增產增效增收目標。加強蔬菜的溫室、拱棚、復膜設施建設,提高冬季蔬菜生產能力。確保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5萬畝、產量180萬噸以上,設施蔬菜面積累計達到24萬畝,設施蔬菜總產量預計達到70萬噸。完善地方糧油肉蔬菜等重要物資的儲備制度和應急預案。根據市場需求,擴大儲備設施的建設規模,加強糧油肉菜等重要農副產品的儲備。建立不低于居民7天消費量的豬牛羊肉菜及家禽等肉品的應急儲備。
二O一O年十一月二日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精神,以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場穩定供給為目標,以提高“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把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改善蔬菜流通設施、完善“綠色通道”政策、提高蔬菜產銷組織化程度、強化蔬菜信息體系建設、統籌抓好當前“菜籃子”產品的生產和供應,確保蔬菜生產、供應和價格的基本穩定,提出如下貫徹意見。
一、切實強化“菜籃子”首長負責制
(一)實行“菜籃子”首長負責制。成立中衛市“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小組成員單位由市發改、財政、交通、農牧、旅游和商務、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組成。工作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牧局。
(二)加強各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菜籃子”工程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多個領域和環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各負其責,綜合運用政策引導、財政補貼、信息服務、法律保障等手段,調節生產、流通和消費,最大限度地做好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市發改委要對“菜籃子”市場供求和價格形勢認真分析研究,做好“菜籃子”價格監測工作,建立價格監測報告制度和價格異常波動應急措施,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保持價格的基本穩定,并協調其他部門做好生產、供應、儲備和價格管理。市農牧局要組織糧、油、肉、蛋、奶、水產品及蔬菜的生產,編制“菜籃子”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和組織實施。抓好生產基地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和農業投入品的監管,推廣應用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加強對“菜籃子”產品的檢驗檢測。研究提出“菜籃子”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做好生豬等畜禽存、出欄情況監測預報工作。市旅游和商務局要做好“菜籃子”產品市場的供應和流通工作,建立豬、牛、羊等重要副食品儲備調節機制。制定肉蛋禽菜等“菜籃子”產品供應專項應急預案,協調做好貨源的組織和調運,切實保障供應不脫銷、不斷檔。做好豬牛羊肉等副食品市場供應、消費總量情況的監測和畜禽定點屠宰工作。市交通運輸局要協調做好糧、油、肉、蛋、奶、水產品及蔬菜等“菜籃子”產品的運輸工作,在收費站開設“綠色通道”,對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優先放行,免收通行費,確保“綠色通道”政策落到實處。市工商局要做好市場交易秩序的規范管理和監督工作,嚴格市場準入,查處假冒偽劣“菜籃子”產品,打擊無證、無照加工和經營“菜籃子”產品等違法行為。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科學規劃生產布局,提高城市蔬菜供給能力。根據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和《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將“菜籃子”建設納入中衛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菜籃子”生產、流通、加工、質量監管等基礎設施。加快沙坡頭區無公害工廠化育苗基地、智能溫室大棚建設,形成以鎮羅鎮、東園鎮、柔遠鎮、騰格里沙漠為重點的10萬畝設施蔬菜產業帶。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工業化相協調。
(四)加強城市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的建設、服務與管理,切實做好重要商品和貨源的組織調運和市場供應。合理規劃布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保證批發市場和菜市場建設用地,加快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步伐。引導蔬菜和農產品龍頭企業建立農產品直銷網點,改擴建15個農家店、建設2個蔬菜配送中心,扶持建設1家自治區級大型蔬菜農產品批發市場、2家自治區級重點蔬菜農產品流通企業和3家蔬菜農產品生產基地,降低流通成本和市場零售價格,保障市場供應不斷檔、不脫銷。合理規劃和建設蔬菜及農副產品早市、夜市和農貿市場,引導百姓到物美價廉的場所購物。整治農貿市場和超市亂收攤位費及其他各種名目收費等不規范行為,切實解決攤位費過高的問題。督促和引導農貿市場、社區等提高服務水平,方便零售商販經營。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經銷商冒充“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及哄抬菜價的行為依法嚴厲打擊。加強對蔬菜市場銷售的檢驗檢測,保證質量安全。
(五)強化城市蔬菜供給應急能力建設。制定和完善中衛市蔬菜市場供應應急預案,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據消費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適合本地區的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制定異常情況下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蔬菜基本消費需求救濟辦法,保證其基本生活水平在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時不降低。
二、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大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力度,改善菜田基礎設施條件
逐步建立以龍頭企業和農民投入為主體,財政支持、信貸扶持的蔬菜基地建設投入機制,調整優化蔬菜種植品種結構和供應檔期,合理優化上市檔期,確保均衡上市,豐富群眾菜籃子。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45萬畝(沙坡頭區23.6萬畝,中寧縣7.80萬畝,海原縣13.6萬畝),其中:露地菜21萬畝,設施蔬菜面積24萬畝(沙坡頭區15萬畝,中寧縣1萬畝,海原縣8萬畝),蔬菜總產量181萬噸,設施蔬菜總產量70萬噸。沙坡頭區設施蔬菜面積日光溫室蔬菜達到9.6萬畝,小拱棚蔬菜達到53518畝,大拱棚達到1482畝,設施蔬菜總產量達到48萬噸。提高本地蔬菜的市場占有率,確保全市“菜籃子”產品長期穩定供給。
三、進一步改善蔬菜流通設施,增加糧油肉菜等“菜籃子”產品的供應和儲備
扶持發展天瑞、科源、平順發、大漠飛翔、豐甜等10多家帶動力強、誠信度高的農業公司和合作組織,使這些經營組織內聯農戶,外聯市場,在農戶和經營組織之間通過市場形成穩定的利益連接機制,使企業和農民相互獲利,形成合理正常的供求關系和運營機制。嚴格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有關規定,縣級以上農產品批發銷售市場,要實行市場準入管理,對進入當地市場銷售的所有蔬菜實行產地編碼管理,全部進行抽樣檢測,經檢測合格后方可入市。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將蔬菜質量安全監管信息每月定期在中衛電視臺、中衛日報予以公示。做好蔬菜流通銷售工作,在充分考察分析市場的基礎上,整合流通企業,組建集團流通公司,對其在冷鏈貯藏、冷鏈運輸方面進行項目扶持和資金補貼,組織集團流通公司對下屬公司進行有計劃的組織生產和供應,組織流通公司與市場進行有秩序的對接,全面推行龍頭+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規范蔬菜市場流通秩序,有序進行外銷,促進蔬菜流通渠道的暢通。積極申報爭取生產建設項目,籌劃建設柔遠鎮大型設施蔬菜批發市場,規范市場交易,促進蔬菜流通。
四、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
一是落實公路收費站“綠色通道”政策,對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優先放行,免收通行費。二是公路部門設立的流動治超監測站落實“綠色通道”政策,對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不扣車、不罰款、不卸載。三是加強治理公路“三亂”工作,暢通監督舉報電話,加大對公路收費站、治超監測站、動植物檢測檢疫站的檢查力度,及時查處公路“三亂”行為,確保“綠色通道”政策落實到位。
五、加強工作指導,加大支持力度,扶持蔬菜生產合作社的發展,提高蔬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
積極推進設施農業集約化生產經營,在設施農業種植區域集中連片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培育合作組織、流通公司等經濟組織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組織化程度和集約化水平,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設施農業效益最大化。
六、進一步加強蔬菜信息體系建設
以寧夏中衛農業信息網為平臺,利用中衛電視臺、中衛日報等媒體和鎮羅蔬菜批發市場信息平臺及時發布我市蔬菜種植面積、產量、價格等相關信息,引導蔬菜種植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在東園、雍樓等蔬菜批發市場建立主要蔬菜品種交易量、批發價格日監測制度。與山東壽光蔬菜病蟲害防治協會合作,在總結前兩年設施蔬菜核心區設立視頻醫院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利用三年時間,在主產區實現以村為單位全面覆蓋,通過遠程會診、專家把脈開方,有效解決種植戶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建立“114農業查詢數據庫”,開通“12316農業專家服務熱線”和“寧夏中衛農業信息網”,實現了農戶、技術人員、專家三方技術服務零距離。
七、統籌抓好當前“菜籃子”產品的生產供應,確保“菜籃子”產品價格基本穩定
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0〕18號),抓好肉蛋奶和水產品等“菜籃子”產品的生產與市場供應。抓示范建園區,力促設施農業提質增效。建設以改土培肥等12項提質增效措施為主要內容的東園鎮雙渠和趙橋提質增效2個示范園區,重點對示范戶跟蹤指導,以示范戶帶動周邊菜農,種植戶競相采取高壟栽培、畦間覆蓋麥紋、測土配方施肥等提質增效措施,菜農種植水平和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加快日光溫室設施改造,提高生產能力,穩定設施蔬菜產業。通過對沙坡頭區3000棟鋼竹結構大棚進行增設鋼架、后屋面改造并配套自動卷簾機、滴灌,提高了設施質量和保溫性能,提高技術裝備水平,保障設施農業持續發展,實現增產增效增收目標。加強蔬菜的溫室、拱棚、復膜設施建設,提高冬季蔬菜生產能力。確保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5萬畝、產量180萬噸以上,設施蔬菜面積累計達到24萬畝,設施蔬菜總產量預計達到70萬噸。完善地方糧油肉蔬菜等重要物資的儲備制度和應急預案。根據市場需求,擴大儲備設施的建設規模,加強糧油肉菜等重要農副產品的儲備。建立不低于居民7天消費量的豬牛羊肉菜及家禽等肉品的應急儲備。
二O一O年十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