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吉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4-06-11 573
核心提示:井岡山管理局,井開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廬陵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為充分發揮我市糧食資源優勢,促進現
井岡山管理局,井開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廬陵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為充分發揮我市糧食資源優勢,促進現代糧食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確保糧食安全,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贛府廳發[2013]4號)文件精神,現結合我市實際,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和市委三屆六次全會精神,按照“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十六字方針的要求,以“糧安工程”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提升糧食宏觀調控功能,加速發展現代糧油加工業,完善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健全糧食市場體系,推進糧食流通產業體系科學發展,為建設開放繁榮秀美幸福新吉安作出積極貢獻。
 
  二、目標任務
 
  力爭用3—5年的時間,逐步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糧食流通產業“五大體系”:
 
  1.現代糧油加工體系。做大做強糧油加工產業,打造區域性特色糧食加工產業園區,推動全市糧食加工集群發展,力爭全市新增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市級30 家、省級15家、國家級3家,糧油加工生產總值年增長15%以上,糧食加工轉化率達80%以上,糧油加工總產值突破200億元。
 
  2.糧食倉儲物流體系。全市改造、維修糧食倉庫倉容80萬噸,確保擁有符合科學技術儲糧要求的糧食倉容達230萬噸以上,逐步完善儲糧設備、糧食出入庫、裝卸輸送和烘干設備,主要物流節點逐步采用“四散”(散儲、散運、散裝、散卸)等現代物流技術。
 
  3.糧食宏觀調控體系。儲備糧制度健全,市場監測預警系統完備,應急供應保障及時有效,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4.糧食市場體系。構建以糧食市場為主體,區域性糧食交易市場為骨干,網絡電子交易為平臺,糧食產銷協作為紐帶,糧食現貨、期貨交易市場穩步發展的市場格局。糧食品牌資源進一步整合,吉安糧油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明顯提高。
 
  5.糧食流通監督保障體系。以糧食法律法規為依據、維護糧食市場秩序為內容、糧食質量安全為重點,建立糧食流通監督機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的監督保障體系。
 
  三、工作重點
 
  (一)著力加快發展糧油加工業
 
  1.提升糧食產業精深加工水平。依托金佳谷物、中利和集團、金田米業等龍頭企業帶動,加快建設一批糧食加工產業園,努力將吉安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糧食加工基地。積極開展科學技術創新,加大糧油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力度,大力發展留胚米、富硒米、營養糙米、營養強化米、營養米粉等加工,加強米糠油、米糠食品、稻殼發電等技術攻關,全面提升我市糧食精深加工水平。
 
  2.加快糧食流通產業園區建設。進一步調整優化糧食產業布局,規劃建設新干縣、吉水縣、吉安縣、泰和縣、永豐縣、安福縣、井開區等7個區域性現代糧食流通產業園區。整合現有資源,推動糧油企業適度集聚發展、入園發展,形成集糧食購銷、倉儲、加工、物流、科研“多位一體”的糧食流通產業集群。
 
  3.提升吉安糧油品牌影響力。精心打造吉安糧油品牌,鼓勵和支持企業創建省級、國家級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力爭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個以上、省級名牌產品5個以上、江西省著名商標10個以上、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企業10個以上。整合現有品牌資源,突出產品設計與包裝,強化品牌延升與宣傳,提高吉安糧油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影響力。
 
  (二)著力加快糧食倉儲物流建設
 
  1.加強倉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修復危倉、改造老庫的力度,有計劃、分步驟維修改造、撤并和淘汰一批倉庫,爭取用3-5年時間,修復80萬噸倉容,就地或異地重建改造70萬噸倉容。按重點產糧縣5萬噸以上、產糧縣2.5萬噸以上、產銷平衡縣1萬噸以上規模的要求,在每個縣(市、區)各新建或改造一個中心糧庫。完善現代化儲糧設施、糧食出入庫、裝卸輸送和烘干設備,逐步實現倉容設施標準化、技術裝備現代化。
 
  2.推廣科學儲糧技術。大力推廣先進保管技術,加大防雨防潮、隔熱保冷新材料應用。加大農戶科學儲糧倉推廣力度,改善農民家庭儲糧條件,減少糧食產后損失,到2015年全市推廣農戶科學儲糧倉3萬套。
 
  3.推進糧食物流發展。以散儲、散運、散裝、散卸為主導,加強主要糧食物流節點建設,融入國家長江流域和“北糧南運”糧食物流通道。重點建設以吉泰走廊“三縣三區”和新干、峽江、永新等面向東南、華南地區的稻谷(大米)流出通道,面向東北、華北地區的玉米、小麥流入通道,推進散糧中轉倉容項目、散糧運輸工具項目、散糧接收發放設施改造項目、內河港口散糧中轉庫及專業化碼頭項目建設,加快建立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
 
  (三)著力完善糧食宏觀調控機制
 
  1.健全地方糧食儲備制度。進一步落實地方儲備糧規模任務,將儲備糧利息、保管費用、輪換費用補貼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和完善地方儲備糧管理辦法,推動地方儲備糧法制化、規范化,確保地方儲備糧數量實、質量好。
 
  2.加強糧食應急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突發糧食事件應急預案,科學布局糧食應急加工、供應、配送網點,確保每個縣至少有一個加工應急企業;充分利用和整合資源,把城鎮糧管所、軍供站點、批發市場、放心糧油店建設為應急供應主要網點,確保中心城區每5萬人、縣(市、區)城關鎮每10萬人、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一個糧食應急供應網點。
 
  3.健全糧食市場預警機制。加強全社會糧食供需平衡調查工作,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糧食流通統計報告制度。建立健全糧食市場監測預警機制,完善糧食市場監測網絡,準確反映糧食需求、庫存、價格和市場動態。
 
  (四)著力建立健全糧食市場體系
 
  1.培育發展多種糧食市場主體。大力培育和發展多種所有制糧食市場主體,培育和規范農村糧食經紀人,活躍糧食流通市場。嚴格按照《江西省糧食收購資格許可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202號)的要求,做好糧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入市資格審核發放工作,加強指導、提升服務、規范監管。
 
  2.加快糧食交易市場建設。大力推行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交易方式,鼓勵支持贛中糧食交易市場建設和各地區域性糧食交易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零售市場建設,按照《吉安市放心糧油配送暨應急保障工程實施方案》(吉府辦字[2013]199號)要求,組建吉安市金豐放心糧油配送中心,力爭到2020年,建成以“1個主中心、5個分中心、50個連鎖加盟店”為主體框架,覆蓋全市主要中心城鎮的放心糧油配送保障供應服務網絡。積極穩定發展糧食期貨交易,發揮糧食期貨交易在引導糧食生產、形成市場價格、規避經營風險、調節糧食供求等方面的作用。
 
  3.規范和引導糧食交易行為。加快糧食市場管理制度建設,加大糧食市場服務與監管力度,督促糧食交易主體履行法定義務,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和標準。嚴格執行政策性糧食出庫銷售有關規定,實行網上競價銷售,陽光操作。引導和支持企業自營糧銷售通過批發市場電子交易平臺實行競價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4.完善糧食產銷協作機制。支持糧食企業加強與長珠閩區域糧食企業的對接合作,建立產銷協作長效機制,簽訂糧食銷售訂單;引導和鼓勵糧食主銷區到我市建立糧食生產和收購基地。鼓勵和支持市內糧食企業到省市外開辦企業和開展投資合作。
 
  (五)著力加大糧食流通監管力度
 
  1.加強糧食行政管理。要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見》(贛府發[2007]6號)的要求,建立健全糧食行政管理機構,進一步強化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加強行政管理,確保有人管事、有制度落實、有經費保障。
 
  2.依法開展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加強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管理,積極開展對糧食經營者從事糧食收購、儲存、運輸活動和政策性用糧活動,以及執行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情況的監督檢查,推動政策性糧食檢查、糧油庫存檢查、社會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的常態化、制度化。
 
  3.保障糧油質量安全。定期開展收獲糧食質量調查、品質測報和原糧衛生檢測,加強對庫存糧油質量安全狀況的監測,確保糧油質量安全。
 
  (六)著力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1.積極推進國有糧食企業兼并重組。以優質國有糧食企業為主體,通過資產重組,做大總量,做強實力,力爭用2-3年時間,每個縣至少打造一個國有或國有控股糧食企業,實現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從數量優勢向質量優勢轉變。
 
  2.創新糧食經營體制機制。引導國有糧食企業主動適應糧食生產方式的轉變,加強與糧食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糧食經紀人結成利益共同體,融入農業、聯合農戶、參與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積極開展糧食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3.妥善解決國有糧食企業歷史包袱。進一步理清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存在的困難和歷史遺留問題,切實保護企業職工合法權益,妥善解決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中的民生問題和其他歷史包袱。
 
  四、保障措施
 
  1.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各級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扶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國家下撥的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要按規定比例用于支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糧食生產、農業產業化、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資金要向糧食加工企業等糧食流通產業傾斜。對申報獲得國家“糧安工程”等糧食流通產業建設或改造維修項目,要按規定落實地方配套資金。
 
  2.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國有糧食企業(糧庫)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從事糧油加工、物流的糧食企業,按《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落實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研發費用,按照有關稅收法律和政策規定,在計算應納所得稅額時加計扣除。在正常經營期間,企業按國家規定繳納的社會保障費,按現行政策規定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糧油企業中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減為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糧油企業引進技術和進口設備,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規定的,免征進口關稅。
 
  3.加大金融信貸扶持。農業發展銀行要在防控信貸風險的前提下,積極支持具有糧食收購資格的各類糧食企業入市收購,加大對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糧食訂單生產基地、地方儲備糧油、糧食市場建設、糧食倉儲基礎設施建設、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改造項目、企業短期流動資金需求等貸款支持力度。各商業銀行對糧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信貸資金上給予支持。
 
  4.提供土地優惠政策。糧食流通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優先安排存量建設用地,保障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國有糧食企業轉型、退城進郊、兼并重組,原劃撥土地由所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進行處置或收回后重新處置,處置后的土地出讓金用于國有企業妥善安置職工等經費開支和產業發展。劃撥土地需要轉為有償使用土地的,其市場增值部分用于糧油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國有糧食企業自籌資金建設糧食倉庫或通過置換“退城進郊”建設糧食倉庫的項目,給予免收相關規費的政策支持。
 
  5.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增強糧食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加大工作力度,著力推進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市政府將推進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工作作為縣(市、區)政府工作目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行年度績效評估考核。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能,加強溝通協調,在推動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中發揮牽頭協調作用。發改、財政、農業、農發行等有關部門要各盡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有效推進現代糧食流通產業體系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吉安市人民政府
 
  2013年11月18日


 
地區: 江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