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十五”以來,我市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增收的當家產業。但從總體上看,我市畜牧業生產總量小,良種普及率不高,服務體系不健全,龍頭企業建設滯后,產業化經營水平低,整體效益尚未充分發揮。進一步加快畜牧業發展,對于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建立農民穩定增收長效機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政府一定要提高認識,強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進我市畜牧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畜牧業發展的目標和思路
今后5年的目標是:豬、羊、禽飼養量每年增長10%以上,生豬出欄量每年提高15%以上,商品量每年提高20%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以上,農民人均牧業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30%以上。重點抓好十縣區100萬頭三元雜交商品豬建設,漢濱、旬陽、平利、紫陽、白河、嵐皋六縣區100萬只山羊基地建設和十縣區100萬只禽類生產。
實現上述目標,要按照“面向市場、政策激勵、強村大戶、典型帶動”的方針,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大力開拓銷售市場,不斷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必須以專業大村和養殖大戶為重點,改善品種結構,主攻生豬飼養,積極發展肉羊和禽蛋,促進優勢特色畜產品向強村大戶集中;必須推進飼草生產、良種繁育、疫病防治、服務體系、圈廁沼配套五大工程建設,切實轉變飼養方式,全面提升我市畜牧產業的質量和效益。
二、夯實畜牧業發展基礎
(一)開發飼草飼料。狠抓人工種草和草場改良,切實落實草場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用足用好退耕還草政策,加快荒山草場建設,大力推廣林下種草,積極推行農田種草,開發飼料專用玉米和苜蓿生產。抓好秸稈資源開發利用,加大青貯、氨化、微貯技術推廣力度,力爭五年內全市農作物秸桿加工利用量達到60萬噸。加快發展飼料工業,扶持興辦各類飼料企業,夯實畜牧業發展的飼料基礎。
(二)狠抓良種推廣。一是市縣區分別建立一個年提供3000頭良種二元母畜的良種場;各縣區按照區域分布建立10至20個每年繁殖5000頭以上的良種三元雜交仔豬場。二是以生豬人工授精技術推廣為手段,以供精站和輸精點為網絡,大力推廣生豬三元雜交技術。市上建立供精、供種中心,各縣區建立供精站,鄉鎮建立輸精點,不斷完善品種改良和推廣網絡。逐步建立良種補貼制度,鼓勵農戶飼養和普及良種,力爭五年實現生豬養殖良種化。三是加強山羊品種的研究和改良,建立旬陽、平利、紫陽、嵐皋良種繁育基地,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地方優良品種。同時加快肉(蛋)雞、鴨品種的更新換代,發展優質禽肉和禽蛋生產。
(三)強化疫病防治。認真貫徹《動物防疫法》,高度重視疫情監測、預報和防治工作。重點對“一疫、二瘟、五病”實行強制免疫,尤其要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免疫標識、免疫證明和免疫檔案,依法實行動物及其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貯、運輸、銷售防疫許可制度,動物防疫的診療從業許可制度,獸藥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動物疫情測報制度和工作責任追究制度。要按照國務院《關于推行獸醫管理體系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15號)和省政府《關于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陜政發〔2005〕37號)精神,建立健全動物防疫監督執法、疫病控制和鄉鎮畜牧獸醫站、村級防疫網絡,提高動物疫病的綜合防控能力。要加強畜禽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全市鄉鎮產地檢疫開檢率要達到100%。要依法加強獸藥、飼料生產經營使用的監管,堅決查處在畜禽飼養中使用違禁藥品、濫用添加劑的行為,確保畜牧產業和產品的安全與質量。
(四)改進飼養方式。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加大人工授精、舍飼養殖、快速育肥技術培訓,大力普及配合飼料、青貯氨化、疫病防治和畜產品加工、儲運等實用技術。農業部門要組織編寫通俗易懂的培訓教材,抓好縣區技術骨干和規模養殖場、養殖大戶的培訓,縣區重點抓好鄉村和養殖戶的技術培訓,全市每年培訓農民20萬人次以上。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大力推廣“正大標準化養豬”模式,建立一批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示范場。加強技術規程和質量監控措施,推進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嚴格控制動物疫病和藥物殘留、環境污染,實現“種、養、加、沼”循環利用。狠抓典型示范,市、縣、鄉各級領導和農業部門都要認真抓好各自的示范點。全市重點抓好400個畜牧養殖示范村,300個三元雜交良種繁育點,5000個畜牧養殖大戶,以此輻射帶動畜牧產業健康發展。
三、著力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
(一)重點培育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力強的畜牧龍頭企業。各級政府都要把引進畜禽加工龍頭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組成專門班子,制定優惠政策,采取多種招商形式,務求取得實效。要重視對現有畜禽加工、營銷、冷藏、儲運企業的扶持引導,對有發展潛力的給予積極扶持,促其盡快發展壯大。 (二)積極發展合作經濟組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培育和發展各類畜牧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其服務、自律、維權職能,實現分散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提高廣大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
(三)扶持營銷大戶。鼓勵發展畜禽產品經紀人隊伍,鼓勵農村能人從事畜禽產品販運。農業、工商、稅務等部門,要加強引導和服務,幫助營銷戶把生意做得更加紅火。對能夠顯著帶動周圍群眾養殖的營銷大戶,縣區政府要為他們撐腰壯膽、實行獎勵,支持他們不斷壯大實力,逐步成長為帶動一方的產業龍頭。
四、加大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加大財政和信貸資金投入。進一步增加財政資金和基本建設資金對畜牧業發展的投入,市縣財政預算每年要穩中有增,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用于疫病防治、良種繁育、技術培訓和考核獎勵。市縣區農業基本建設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扶貧資金、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小水利建設資金、村鎮改造、農村能源建設等都要向畜牧業產業傾斜,加大相關項目的扶持力度。農村信用社要發揮支持畜牧業發展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擴大貸款額度,每年用于畜牧業發展貸款不少于5000萬元,并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不斷增加。同時要廣泛吸引和引導信貸資金、民間資本和外資投向畜牧產業建設。
(二)扶持畜牧養殖大戶和龍頭企業發展。一是畜牧養殖戶生產用地和龍頭企業加工、貯藏等建設用地,視同農業用地;二是擴大生產項目的銀行貸款,財政給予部分貼息;三是從事畜禽產品加工銷售所得,按現行政策,減免相關稅費;四是凡符合畜禽定點屠宰條件的,給予定點屠宰經營權;五是開通畜禽產品運輸“綠色通道”,保證鮮活畜禽產品的運銷暢通。
(三)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投身畜牧產業發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和科技人員到農村創辦、領辦規模養殖大戶或加工、營銷實體的,按在職人員同等對待,工資照發,同時享受畜牧產業發展的各項獎補政策。
五、切實加強對畜牧產業發展的領導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畜牧業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把它作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大事抓緊抓好。從今年起,把畜牧業發展納入市、縣、鄉三級經濟目標責任制管理,層層量化考核。各縣區要根據市上的考核辦法(另文下發),制定具體的考核意見。
各級各部門要通力協作,形成步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局面。農業部門要抓好綜合協調,做好發展規劃,搞好配套服務,制定考核標準,嚴格檢查考核。發改委要將畜牧產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抓好畜牧產業項目工作。財政部門要籌集發展資金,做到及時撥付,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國土、工商、稅務、商務、衛生、質監、交通等部門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為畜牧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各金融機構要切實擴大信貸投放,新聞宣傳單位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合力推動畜牧產業健康發展。
安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六年六月一日
“十五”以來,我市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增收的當家產業。但從總體上看,我市畜牧業生產總量小,良種普及率不高,服務體系不健全,龍頭企業建設滯后,產業化經營水平低,整體效益尚未充分發揮。進一步加快畜牧業發展,對于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建立農民穩定增收長效機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政府一定要提高認識,強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進我市畜牧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畜牧業發展的目標和思路
今后5年的目標是:豬、羊、禽飼養量每年增長10%以上,生豬出欄量每年提高15%以上,商品量每年提高20%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以上,農民人均牧業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30%以上。重點抓好十縣區100萬頭三元雜交商品豬建設,漢濱、旬陽、平利、紫陽、白河、嵐皋六縣區100萬只山羊基地建設和十縣區100萬只禽類生產。
實現上述目標,要按照“面向市場、政策激勵、強村大戶、典型帶動”的方針,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大力開拓銷售市場,不斷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必須以專業大村和養殖大戶為重點,改善品種結構,主攻生豬飼養,積極發展肉羊和禽蛋,促進優勢特色畜產品向強村大戶集中;必須推進飼草生產、良種繁育、疫病防治、服務體系、圈廁沼配套五大工程建設,切實轉變飼養方式,全面提升我市畜牧產業的質量和效益。
二、夯實畜牧業發展基礎
(一)開發飼草飼料。狠抓人工種草和草場改良,切實落實草場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用足用好退耕還草政策,加快荒山草場建設,大力推廣林下種草,積極推行農田種草,開發飼料專用玉米和苜蓿生產。抓好秸稈資源開發利用,加大青貯、氨化、微貯技術推廣力度,力爭五年內全市農作物秸桿加工利用量達到60萬噸。加快發展飼料工業,扶持興辦各類飼料企業,夯實畜牧業發展的飼料基礎。
(二)狠抓良種推廣。一是市縣區分別建立一個年提供3000頭良種二元母畜的良種場;各縣區按照區域分布建立10至20個每年繁殖5000頭以上的良種三元雜交仔豬場。二是以生豬人工授精技術推廣為手段,以供精站和輸精點為網絡,大力推廣生豬三元雜交技術。市上建立供精、供種中心,各縣區建立供精站,鄉鎮建立輸精點,不斷完善品種改良和推廣網絡。逐步建立良種補貼制度,鼓勵農戶飼養和普及良種,力爭五年實現生豬養殖良種化。三是加強山羊品種的研究和改良,建立旬陽、平利、紫陽、嵐皋良種繁育基地,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地方優良品種。同時加快肉(蛋)雞、鴨品種的更新換代,發展優質禽肉和禽蛋生產。
(三)強化疫病防治。認真貫徹《動物防疫法》,高度重視疫情監測、預報和防治工作。重點對“一疫、二瘟、五病”實行強制免疫,尤其要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免疫標識、免疫證明和免疫檔案,依法實行動物及其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貯、運輸、銷售防疫許可制度,動物防疫的診療從業許可制度,獸藥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動物疫情測報制度和工作責任追究制度。要按照國務院《關于推行獸醫管理體系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15號)和省政府《關于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陜政發〔2005〕37號)精神,建立健全動物防疫監督執法、疫病控制和鄉鎮畜牧獸醫站、村級防疫網絡,提高動物疫病的綜合防控能力。要加強畜禽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全市鄉鎮產地檢疫開檢率要達到100%。要依法加強獸藥、飼料生產經營使用的監管,堅決查處在畜禽飼養中使用違禁藥品、濫用添加劑的行為,確保畜牧產業和產品的安全與質量。
(四)改進飼養方式。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加大人工授精、舍飼養殖、快速育肥技術培訓,大力普及配合飼料、青貯氨化、疫病防治和畜產品加工、儲運等實用技術。農業部門要組織編寫通俗易懂的培訓教材,抓好縣區技術骨干和規模養殖場、養殖大戶的培訓,縣區重點抓好鄉村和養殖戶的技術培訓,全市每年培訓農民20萬人次以上。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大力推廣“正大標準化養豬”模式,建立一批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示范場。加強技術規程和質量監控措施,推進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嚴格控制動物疫病和藥物殘留、環境污染,實現“種、養、加、沼”循環利用。狠抓典型示范,市、縣、鄉各級領導和農業部門都要認真抓好各自的示范點。全市重點抓好400個畜牧養殖示范村,300個三元雜交良種繁育點,5000個畜牧養殖大戶,以此輻射帶動畜牧產業健康發展。
三、著力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
(一)重點培育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力強的畜牧龍頭企業。各級政府都要把引進畜禽加工龍頭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組成專門班子,制定優惠政策,采取多種招商形式,務求取得實效。要重視對現有畜禽加工、營銷、冷藏、儲運企業的扶持引導,對有發展潛力的給予積極扶持,促其盡快發展壯大。 (二)積極發展合作經濟組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培育和發展各類畜牧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其服務、自律、維權職能,實現分散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提高廣大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
(三)扶持營銷大戶。鼓勵發展畜禽產品經紀人隊伍,鼓勵農村能人從事畜禽產品販運。農業、工商、稅務等部門,要加強引導和服務,幫助營銷戶把生意做得更加紅火。對能夠顯著帶動周圍群眾養殖的營銷大戶,縣區政府要為他們撐腰壯膽、實行獎勵,支持他們不斷壯大實力,逐步成長為帶動一方的產業龍頭。
四、加大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加大財政和信貸資金投入。進一步增加財政資金和基本建設資金對畜牧業發展的投入,市縣財政預算每年要穩中有增,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用于疫病防治、良種繁育、技術培訓和考核獎勵。市縣區農業基本建設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扶貧資金、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小水利建設資金、村鎮改造、農村能源建設等都要向畜牧業產業傾斜,加大相關項目的扶持力度。農村信用社要發揮支持畜牧業發展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擴大貸款額度,每年用于畜牧業發展貸款不少于5000萬元,并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不斷增加。同時要廣泛吸引和引導信貸資金、民間資本和外資投向畜牧產業建設。
(二)扶持畜牧養殖大戶和龍頭企業發展。一是畜牧養殖戶生產用地和龍頭企業加工、貯藏等建設用地,視同農業用地;二是擴大生產項目的銀行貸款,財政給予部分貼息;三是從事畜禽產品加工銷售所得,按現行政策,減免相關稅費;四是凡符合畜禽定點屠宰條件的,給予定點屠宰經營權;五是開通畜禽產品運輸“綠色通道”,保證鮮活畜禽產品的運銷暢通。
(三)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投身畜牧產業發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和科技人員到農村創辦、領辦規模養殖大戶或加工、營銷實體的,按在職人員同等對待,工資照發,同時享受畜牧產業發展的各項獎補政策。
五、切實加強對畜牧產業發展的領導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畜牧業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把它作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大事抓緊抓好。從今年起,把畜牧業發展納入市、縣、鄉三級經濟目標責任制管理,層層量化考核。各縣區要根據市上的考核辦法(另文下發),制定具體的考核意見。
各級各部門要通力協作,形成步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局面。農業部門要抓好綜合協調,做好發展規劃,搞好配套服務,制定考核標準,嚴格檢查考核。發改委要將畜牧產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抓好畜牧產業項目工作。財政部門要籌集發展資金,做到及時撥付,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國土、工商、稅務、商務、衛生、質監、交通等部門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為畜牧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各金融機構要切實擴大信貸投放,新聞宣傳單位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合力推動畜牧產業健康發展。
安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六年六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