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山西省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3—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2月27日
山西省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
(2013-2020年)
動物疫病防治工作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食物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為加強全省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進一步提高我省動物疫病防治水平,根據《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國辦發〔2012〕31號),結合我省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面臨的形勢
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效防控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有力保障了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未來一段時期,我省動物疫病防治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一)動物疫病防治基礎更加扎實。近幾年,在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我省動物防疫工作不斷加強,防疫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各級堅持政府負總責,建立健全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責任制和追究制,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全面落實了強制免疫、監測預警、檢疫監管、應急處置、疫病凈化等工作制度,構建了較為嚴密的工作制度體系。深入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了省、市、縣三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不斷完善鄉、村兩級畜牧獸醫體系,加強獸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行官方獸醫和執業獸醫隊伍建設,健全了動物防疫網絡。通過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全省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明顯提高,為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動物疫病流行狀況更加復雜。近年來,全球動物疫情日趨復雜,傳播速度加快,牛海綿狀腦病、非洲豬瘟等外來動物疫病傳入我國的風險持續存在。國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病毒發生新的變異,病毒污染面依然很廣,布魯氏菌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呈上升趨勢,防控形勢異常嚴峻。目前,我省一些地方也存在免疫帶毒和免疫臨床發病現象。布魯氏菌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在我省呈上升趨勢。隨著畜牧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養殖密度不斷增加,新發疫病發生風險增加。研究表明,70%的動物疫病可以傳染給人類,75%的人類新發傳染病來源于動物或動物源性食品,動物疫病如不加強防治,將會嚴重危害公共衛生安全。
(三)動物疫病防治面臨的挑戰。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動物疫病對動物產品國際貿易的制約更加突出。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動物疫病防治正在從有效控制向逐步凈化消滅過渡。獸醫工作定位和任務發生深刻變化,正在向以動物、人類和自然和諧發展為主的現代獸醫階段過渡,需要不斷提升動物衛生保護能力和水平。從目前實際情況看,我省基層動物防疫體系還不夠健全,基礎設施和隊伍力量仍然薄弱,一些地方的防控措施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活畜禽跨區調運和市場準入機制不健全,動物防疫機制、模式和政策仍需進一步完善和強化。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防治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方針,把動物疫病防治作為重要民生工程,以促進動物疫病科學防治為主題,以轉變獸醫事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維護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有計劃地控制、凈化和消滅嚴重危害畜牧業生產和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動物疫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各級人民政府負總責,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各司其職、群防群控的防治機制。
——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強化以屬地管理為主的工作責任,明確省、市、縣三級事權,建立健全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動物疫病防治管理體制。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我省畜牧業產業區域特點和工作實際,分病種、分區域、分畜禽實行分類指導、差別化管理。
——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優先防治重點動物病種,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環節、重點措施,加強示范推廣,統籌推進動物防疫各項工作。
(三)防治目標。
到2020年,形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動物疫病綜合防治能力。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特別是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5種優先防治的疫病達到規劃設定的考核標準,生豬、家禽、牛、羊發病率分別下降到5%、6%、4%、3%以下,動物發病率、死亡率和公共衛生風險顯著降低。外來動物疫病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基礎設施和機構隊伍更加健全,法律法規和科技保障體系更加完善,財政投入機制更加穩定,社會化服務水平全面提高。
優先防治和重點防范的動物疫病?
優先防治的動物疫病(15種) 一類動物疫病(5種):口蹄疫(A型、亞洲I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
二類動物疫病(10種):布魯氏菌病、奶牛結核病、狂犬病、包蟲病、馬鼻疽、馬傳染性貧血、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經典豬藍耳病)。
重點防范的外來動物疫病(13種) 一類動物疫病(9種):牛海綿狀腦病、非洲豬瘟、綿羊癢病、小反芻獸疫、牛傳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豬水泡病、非洲馬瘟、H7亞型禽流感。?
未納入病種分類名錄、但傳入風險增加的動物疫病(4種):水泡性口炎、尼帕病、西尼羅河熱、裂谷熱。
三、總體策略
統籌安排動物疫病防治、現代畜牧業和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全面實施優勢產業保障、計劃防治、健康促進和風險防范策略,努力實現重點疫病從有效控制到凈化消滅。
(一)重點疫病計劃防治策略。有計劃地控制、凈化、消滅重大動物疫病和重點人畜共患病,推進重點病種從免疫臨床發病向免疫臨床無病例過渡,為實現免疫無疫和非免疫無疫奠定基礎。
(二)畜禽健康促進策略。全面實施種畜禽場疫病凈化計劃,對重點疫病設定凈化時限。定期實施動物健康檢測,推行無特定病原場(群)和生物安全隔離區評估認證。扶持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養殖,逐步降低畜禽散養比例,有序減少活畜禽跨區流通。引導養殖者封閉飼養,統一防疫,定期監測,嚴格消毒,降低動物疫病發生風險。
(三)優勢畜牧業產業區發展保障策略。圍繞全省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和畜牧振興計劃的實施,整合利用動物疫病防治資源,對豬、雞、牛、羊四大優勢產業,分區域、分病種、分階段防治動物疫病,保障產業優勢區畜牧業快速發展。
(四)外來動物疫病風險防范策略。加強對外來動物疫病風險管理,健全突發疫情應急處置機制,加強聯防聯控,強化畜禽跨區域流通動物衛生監管,有效防范外來動物疫病傳入風險。
四、優先防治病種和區域布局
(一)優先防治病種。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動物衛生狀況,確定我省優先防治病種為口蹄疫(A型、亞洲I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布魯氏菌病、奶牛結核病、狂犬病、包蟲病、馬鼻疽、馬傳染性貧血、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經典豬藍耳病)等。優先防治病種根據工作實際由省畜牧獸醫管理部門適時調整。
(二)區域布局。我省對動物疫病實行區域化管理。
——優勢畜牧業產業區。對晉城市、長治市、臨汾市、晉中市的生豬產業優勢區和生豬產業發展重點縣,加強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生豬疫病防治,優先實施種豬場疫病凈化。對運城市、晉中市、長治市、呂梁市家禽產業優勢區和家禽產業發展重點縣,加強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禽類疫病防治,優先實施種禽場疫病凈化。對晉中市、呂梁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肉牛肉羊產業優勢區和牛羊產業發展重點縣,加強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等牛羊疫病防治。對朔州市、大同市、忻州市、太原市四個奶牛產業優勢區和奶業發展重點縣,加強口蹄疫、布魯氏菌病和奶牛結核病等奶牛疫病防治和凈化。其他市縣根據當地實際開展動物疫病防治工作。
——人畜共患病流行區。對大同市、朔州市、晉中市、運城市、忻州市布魯氏菌病流行區加強防控。對大同市新榮區、南郊區、廣靈縣、靈丘縣、陽高縣、天鎮縣、渾源縣、左云縣、大同縣,朔州市朔城區、平魯區、山陰縣、應縣、右玉縣、懷仁縣,晉中市榆次區、榆社縣、太谷縣、介休縣、平遙縣、祁縣、昔陽縣、壽陽縣,運城市鹽湖區、臨猗縣、萬榮縣、聞喜縣、絳縣、夏縣、永濟市,忻州市神池縣、偏關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臨汾市堯都區、襄汾縣、洪洞縣、安澤縣、汾西縣,呂梁市文水縣、孝義市、汾陽市,陽泉市盂縣,長治市屯留縣、武鄉縣、沁源縣,晉城市澤州縣等48個縣(市、區),重點加強布魯氏菌病防治。對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四個奶牛優勢區,加強布魯氏菌病和奶牛結核病防治。對大中城市、城郊結合部、老疫區和省畜牧獸醫管理部門確定的重點地區加強狂犬病防治。其他地區根據當地實際開展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
——動物疫病防治優勢區。在自然屏障好、畜牧業比較發達、防疫基礎條件好的區域或相鄰區域,建設無疫區。在"一縣一業"畜牧業重點縣、養殖大縣建設動物防疫標準化示范場,推進生物安全隔離區建設,提高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
五、重點任務
(一)控制重大動物疫病。改進畜禽養殖方式,凈化養殖環境,提高動物飼養、屠宰等場所防疫能力。開展病原學監測與跟蹤調查,為疫情預警、防疫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完善檢疫監管措施,提高活畜禽市場準入健康標準,提升檢疫監管質量水平,降低畜禽調運傳播疫情的風險。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制度,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和強制撲殺政策,建立撲殺動物補貼評估制度。完善強制免疫政策和疫苗招標采購制度,明確免疫責任主體,逐步建立強制免疫退出機制。完善區域化管理制度,積極推動無規定疫病區、生物安全隔離區和動物防疫標準化示范場區建設。?
重大動物疫病防治考核標準
?
疫 病
到2015年
到2020年
口蹄疫
A型
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達到免疫無疫標準。其它地區達到凈化標準。
全省達到免疫無疫標準。
亞洲I型
全省達到免疫無疫標準。
全省達到非免疫無疫標準。
O型
全省達到控制標準。
全省維持控制標準。
高致病性禽流感
生物安全隔離區達到免疫無疫或非免疫無疫標準;其他區域達到控制標準。
生物安全隔離區達到非免疫無疫標準;其他區域維持控制標準。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
晉城市、長治市、臨汾市、晉中市、太原市、大同市、陽泉市達到控制標準。
全省達到控制標準。
豬瘟
部分區域達到凈化標準。
進一步擴大凈化區域。
新城疫
部分區域達到控制標準。
全省達到控制標準。
(二)控制主要人畜共患病。堅持源頭防治與易感人群防護相結合方針,強化易感人群人畜共患病防護宣傳教育,加強畜牧獸醫從業人員職業保護,降低疫情發生風險。對布魯氏菌病,建立牲畜定期檢測、分區免疫、強制撲殺政策,強化動物衛生監督和無害化處理措施。對奶牛結核病,采取檢疫撲殺、風險評估、移動控制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強化奶牛健康管理。對狂犬病,完善犬只登記管理,實施全面免疫,撲殺病犬。對包蟲病,落實驅蟲、免疫等預防措施,改進動物飼養條件,加強屠宰管理和檢疫。?
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治考核標準?
疫 病 到2015年 到2020年
布魯氏菌病 全省達到控制標準。 全省維持控制標準。
奶牛結核病 全省達到控制標準。 全省維持控制標準。
狂犬病 全省狂犬病病例數下降50%。 全省達到控制標準。
包蟲病 全省達到控制標準。 全省維持控制標準。
(三)保持馬鼻疽和馬傳染性貧血消滅標準。我省馬鼻疽和馬傳染性貧血已通過農業部驗收達到消滅標準。為配合國家消滅行動,繼續對原疫區馬屬動物開展監測,建立申報檢疫制度,加強檢疫監管,嚴格實施陽性動物撲殺措施,繼續保持全省消滅標準。
(四)凈化種畜禽重點疫病。引導和支持種畜禽企業開展疫病凈化。建立無疫企業認證制度,制定健康標準,強化定期監測和評估。建立市場準入和信息發布制度,分區域制定市場準入條件,定期發布無疫企業信息。引導種畜禽企業增加疫病防治經費投入。
種畜禽重點疫病凈化考核標準?
疫 病 到2015年 到2020年
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 全省祖代以上種雞場達到凈化標準。 全省所有種雞場達到凈化標準。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 原種豬場達到凈化標準。 全省所有種豬場達到凈化標準。
(五)防范外來動物疫病傳入。強化跨部門協作機制,健全外來動物疫病監視制度、進境動物和動物產品風險分析制度,強化入境檢疫和省界監管措施,提高外來動物疫病風險防范能力。加強野生動物傳播外來動物疫病的風險監測。完善高風險區域動物疫情監測制度,實施外來動物疫病防范宣傳培訓計劃,提高外來動物疫病發現、識別和報告能力。分病種制訂外來動物疫病應急預案和技術規范,在高風險區域實施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六、能力建設
(一)提升動物疫情監測預警能力。建立省、市、縣三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醫實驗室網絡,加大疫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經費投入,完善實驗室設施設備,充實各級獸醫實驗室專業技術力量,不斷提高省、市獸醫實驗室和國家動物疫病測報站對重大動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和動物常見病、多發病的監測診斷能力,提高縣級獸醫實驗室對人畜共患病和動物常見病、多發病的監測診斷能力。繼續加強13個國家級疫情測報站管理,新建30個省級動物疫情測報站,完善以動態管理為核心的運行機制。實施全省和區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加強寵物疫病監測防治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能力建設,構建重大動物疫病、重點人畜共患病和動物源性致病微生物病原數據庫,及時做出預警預報,科學指導防控工作。
(二)提升突發疫情應急管理能力。加強各級突發動物疫情應急指揮機構和隊伍建設,完善應急指揮系統運行機制。健全動物疫情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市、縣兩級人民政府應當儲備應急處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資,配備應急交通通訊和疫情處置設施設備,增配人員物資快速運送和大型消毒設備。完善突發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進一步完善疫病處置撲殺補貼機制,對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過程中強制撲殺、銷毀的動物產品和相關物品給予補貼。將重點動物疫病納入畜牧業保險保障范圍。
(三)提升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能力。依托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與強制免疫相適應的市、縣級疫苗冷凍、冷藏庫,完善鄉鎮獸醫站、村級獸醫室、規模養殖場疫苗冷藏設備,強化疫苗物流冷鏈和使用管理。加強基層獸醫站建設,確保基層獸醫站具有完成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等動物疫病防控所需獸醫人員、工作場所、設施設備和工作經費。組織開展鄉村獸醫登記,優先從符合條件的鄉村獸醫中選用村級防疫員,實行全員培訓上崗。完善村級防疫員防疫工作補貼政策,建立強制免疫應激反應死亡動物補貼政策。加強企業從業獸醫管理,落實防疫責任。逐步推行在鄉鎮政府領導、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指導和監督下,以養殖企業和個人為責任主體,以村級防疫員、執業獸醫、企業從業獸醫為技術依托的強制免疫模式。
(四)提升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能力。加強基層動物衛生監督執法機構能力建設,嚴格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保障日常工作經費。強化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管理,推行動物和動物產品指定通道出入制度,落實檢疫申報、動物隔離、無害化處理等措施。完善養殖環節病死動物及其無害化處理財政補貼政策。實施官方獸醫制度,全面提升執法人員素質。完善規范和標準,推廣快速檢測技術,強化檢疫手段,實施全程動態監管,提高檢疫監管水平。
(五)提升動物疫病防治信息化能力。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資源,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動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建設,提高疫情監測預警、疫情應急指揮管理、獸醫公共衛生管理、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獸用生物制品監管等信息采集、傳輸、匯總、分析和評估能力。
(六)提升動物疫病防治社會化服務能力。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構建動物疫病防治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動物診療機構多元化發展,不斷完善動物診療機構管理模式,開展動物診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加強動物養殖、運輸等環節管理,依法強化從業人員的動物防疫責任主體地位。引導社會力量投入,積極運用財政、金融、保險、稅收等政策手段,支持動物疫病防治社會化服務體系有效運行。加強社會化服務的收費管理,制定經營服務性收費標準。
七、保障措施
(一)法制保障。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加快擬訂和實施《山西省動物防疫條例》等法規與規章,完善和強化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強制免疫、活畜禽跨區域調運、動物流通檢疫監管、強制隔離與撲殺等相關制度,及時制訂、發布動物疫病控制、凈化和消滅技術方案。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相應規章制度。
(二)體制保障。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健全機構、明確職能、理順關系,逐步建立起科學、統一、透明、高效的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健全畜牧獸醫行政管理、監督執法和技術支撐體系,穩定和強化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切實加強機構隊伍建設。明確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公益性質。進一步深化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建設以官方獸醫和執業獸醫為主體的新型獸醫制度,建立獸醫機構和獸醫隊伍評價機制。建立起內檢與外檢、陸生動物與水生動物、養殖動物與野生動物協調統一的管理體制。健全各類獸醫培訓機構,建立培訓機制,增強技術培訓實效。
(三)科技保障。各地政府要支持開展動物疫病科學研究,推廣先進實用的科學研究成果,提高動物疫病防治的科學化水平。加強獸醫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資源集成融合,充分利用省動物防疫專家委員會、重點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大專院校獸醫實驗室以及大中型企業實驗室的科技資源。強化獸醫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技術研究平臺建設,增強獸醫科技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加強培養獸醫行業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實用技術推廣骨干人才。
(四)條件保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將動物疫病防治納入本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將動物疫病監測、預防、控制、撲滅、動物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測管理等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實行統一管理。加強經費使用管理,保障公益性事業經費支出。對獸醫行政執法機構實行全額預算管理,保證其人員經費和日常運轉費用。中央及省級財政對重大動物疫病的強制免疫、監測、撲殺、無害化處理等工作經費給予適當補助。市、縣財政主要負擔地方強制免疫疫病的免疫和撲殺經費、開展動物防疫所需的工作經費和人員經費,以及地方專項動物疫病防治經費。養殖生產企業負擔本企業動物防疫工作的經費支出。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獸藥監察和殘留監控、動物疫病防治技術支撐等基礎設施。
八、組織實施
(一)落實動物防疫責任制。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本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結合本行政區實際,編制區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各市人民政府要做好規劃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納入政府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適時開展效果評估。省政府將定期對各地工作情況進行檢查、評估、通報,并分別于2016年、2021年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考評和終期評估。各縣人民政府要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具體防治計劃,設定明確的約束性指標,確保規劃順利實施。各級要繼續落實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政府負總責的責任制,進一步明確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屬地管理原則,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省、市兩級對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實行定點聯系制度,縣級實行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局長包鄉、中心站人員包村、村級防疫人員包場包戶制度,建立誰包片誰負責的防疫責任制。對在動物防疫工作、動物防疫科學研究中做出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給予獎勵。對因工作失職造成疫情發生的,要堅決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依法依紀嚴肅處置。
(二)加強部門協作配合。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細化目標,分解任務,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做好相關任務的實施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要根據本規劃,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財政部門要根據本規劃和相關規定加強財政投入和經費管理。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要加強入境動物及其產品的檢疫。畜牧獸醫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實施本規劃所需的具體措施、經費計劃、防疫物資供應計劃和考核評估標準,監督實施免疫接種、疫病監測、檢疫檢驗,指導隔離、封鎖、撲殺、消毒、無害化處理等各項措施的實施,開展動物衛生監督檢查,打擊各種違法行為。衛生部門要加強人畜共患病人間疫情防治工作,及時通報疫情和防治工作進展。林業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監測工作。公安部門要加強疫區治安管理,協助做好突發疫情應急處理、強制撲殺和疫區封鎖工作。交通運輸部門要協助做好防疫物資運輸的運力組織工作,保障防疫物資緊急運輸。商務部門要加強屠宰行業管理,會同財政、發改等有關部門支持屠宰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開展冷鮮肉加工配送,建設鮮肉儲存、運輸、銷售環節的冷鏈設施。軍隊和武警部隊要做好自用動物防疫工作,同時加強軍地之間協調配合與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