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關局室: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市農業局制定的《龍井市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二○○八年十一月六日
為確保我市糧食生產安全,促進糧食生產持續穩定發展,推動全省增產百億斤糧食工程順利實施,根據《關于2008年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吉政辦函〔2008〕35號)部署,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龍井市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實施方案
一、目的意義
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是一項促進良種與良法配套,政、技、物有機結合,通過增產增效技術集成提高糧食單產的活動,是新形勢下促進糧食穩定發展的有效途徑,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是實現糧食穩產高產的舉措。
在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基礎上,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增加總產,不僅是現實需要,而且是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就是要進一步提高適用技術的到田率,擴大新技術的覆蓋面,促進各項增產增效技術集成配套,充分發揮各項技術的組合效應,為糧食增產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二)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是農業科技推廣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市糧食播種面積較少,糧食自給率較低,保持糧食穩定發展,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對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示范田建設,可以集聚一些主推品種、集聚一套高產高效技術、集聚一支農業科技隊伍,最大限度地發揮品種和技術的集成效應和生產潛力,使之成為廣大農民示范樣板、田間學校。通過現場觀摩、田間指導、專家咨詢,使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得以大面積推廣應用。同時,高產示范田建設也為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施展才華提供了有效平臺。
(三)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是促進政、技、物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實行領導干部、農業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民“三結合”。使決策者、科技工作者和生產者有機組合為一體,集中各項增糧措施和資源力量,協調運作,合力推進,有利于政、技、物高效結合和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
(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是糧食生產工作方式創新的有益探索。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以往的糧食生產工作方式難以適應糧食產業發展需要。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是新形勢下創新糧食生產工作方式的有益探索。通過抓典型示范,輻射帶動全面;通過抓技術集成,探索創高產技術模式;通過政、技、物更加緊密結合,促進各增產要素優化組合。
二、實施作物規模、目標和內容
(一)玉米方面。
1.目標任務:建設1萬畝玉米高產示范田,輻射帶動面積10萬畝玉米;建設核心展示田1000畝,高產攻關田75畝。玉米高產示范田畝產比我市2004-2006年平均畝產增產10%以上;輻射帶動10萬畝增產6%以上。
2.活動內容:
(1)范圍及示范面積:選擇玉米種植面積比較大的5個鄉鎮建設1萬畝玉米高產示范田。其中,東盛涌鎮2000畝,核心展示田200畝,輻射帶動面積2.1萬畝;老頭溝鎮2000畝,核心展示200畝,輻射帶動面積8萬畝;德新鄉2000畝,核心展示田200畝,輻射帶動面積2.3萬畝;開山屯鎮2000畝,核心展示田200畝,輻射帶動面積1.6萬畝;智新鎮2000畝,核心展示田200畝輻射帶動面積1.5萬畝。上述鄉鎮都要在核心展示田內設高產攻關田15畝。
(2)主導品種:龍單13、吉單519、伊單56、吉單198、松玉401、吉農大302、穗豐10號、京單28(國審耐密超級玉米)等品種。
(3)主推技術:玉米地膜覆蓋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種子包衣和等離子處理技術;機械精量、半精量播種;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農田統一滅鼠等;壟側保墑栽培技術。此項技術突出了壟側免耕環節,方法簡單,省工省時,具有根茬還田、保水提墑、節約成本和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等優點。
(4)核心展示田建設主要內容:玉米高產新品種展示田;化控新產品應用效果展示田;玉米大壟密植栽培技術展示田;玉米深施肥與分期施肥技術;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等。
(二)大豆方面。
1.目標任務:建設1萬畝大豆高產示范田,輻射帶動面積10萬畝,建設核心展示田235畝,高產攻關田105畝。大豆高產示范田畝產要比2004-2006年平均增產10%以上,輻射帶動10萬畝增產6%以上。
2.范圍面積:全市涉農部門和5個大豆主產鄉鎮。其中:老頭溝鎮3000畝,輻射帶動面積2.6萬畝;東盛涌鎮2000畝,輻射帶動面積2.3萬畝;德新鄉3000畝,輻射帶動面積3萬畝;開山屯鎮1000畝,輻射帶動面積1.2萬畝;智新鎮1000畝,輻射帶動面積1.5萬畝。上述鄉鎮在大豆高產示范區內建立45畝核心展示田,每個核心展示田內設高產攻關田15畝。
3.實施內容:
(1)主導品種:黑農38、綏農14、長農16、長農17、吉育47、黑農48、吉育71等品種。
(2)主推技術:單垅雙行精量播種。此項技術是我州幾年來通過示范、推廣成熟的大豆栽培技術,使用大豆手動雙行播種機和大型機械雙行播種機播種,每個自然壟上種植雙行大豆,行距10厘米,單行株距30厘米,每穴雙株,穴株分布呈“之”字型,公頃保苗22萬株左右,增產效果明顯。種植高油品種,種子包衣和等離子處理;機械等距點播;增施有機肥,測土配方施用化肥;低殘留短殘效化學除草;農田統一滅鼠;適時防治大豆食心蟲;因長勢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3)核心展示田建設主要內容:大豆新品種展示,大豆新型栽培技術(SP技術),科學合理施肥技術,大豆蚜蟲防治技術,大豆食心蟲防治技術等。
(三)水稻方面。
1.目標任務:
建設1萬畝水稻高產示范田,輻射帶動面積8萬畝;建設核心展示田235畝,高產攻關田105畝。水稻高產示范田畝產要比2004-2006年平均增產10%以上,輻射帶動8萬畝增產6%以上。
2.范圍面積”
全市涉農部門和5個水稻主產鄉鎮1萬畝水田。其中:東盛涌鎮3000畝,輻射帶動面積3萬畝;老頭溝鎮2000畝,輻射帶動面積2.5萬畝;開山屯鎮2000畝,輻射帶動面積0.7萬畝;智新鎮2000畝,輻射帶動面積1.2萬畝;三合鎮1000畝,輻射帶動面積0.5萬畝。上述鄉鎮在水稻高產示范區內建立45畝核心展示田,每個核心展示田內設高產攻關田15畝。
3.實施內容:
(1)主導品種:吉粳81號、松粳6號、心待、延粳22號等優質品種,全部進行種子等離子處理。
(2)主推技術:推廣缽盤旱育苗技術;增施有機肥,測土配方施用化肥;超稀植機械插秧,有條件的進行機械拋秧;低殘留短殘效化學除草(有機稻栽培不用此項技術);分期追肥,因長勢噴灑葉面肥;旋耕旱耙整地,淺、濕、干灌溉(節水、提溫技術);農田統一滅鼠;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因長勢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三、具體步驟
(一)準備階段(2009年1月-2009年3月)。各鄉鎮成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確定高產示范田建設內容,制定實施方案與技術方案,開展科技培訓。3月末將材料用電子文本上報全市糧食作物高產創建活動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時,協助示范戶做好項目所需品種、物質、設備、機械等農用生產資料的籌備。
(二)播種階段(2009年4月-2009年5月)。指導示范戶適時開展春播工作,要做到一次播種拿全苗,壯苗,確保示范田建設質量;檢查苗情,上報前期工作情況。
(三)管理階段(2009年6月-2009年8月)。指導示范戶搞好田間管理。做好病蟲草鼠害的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抽查,檢查。
(四)驗收階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組織干部和骨干農戶到核心展示田參觀交流與學習,對示范田進行自檢與評獎工作,聘請專家考核驗收。
(五)總結階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完善項目檔案,上報項目總結材料,宣傳典型經驗,將按考核驗收結果進行獎勵與通報。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相關部門要將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納入到重要工作日程,作為全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為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全市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此項活動結束后,領導小組自動撤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負責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方案的制定和活動的組織實施。領導小組根據省州統一部署,負責全市項目活動的組織和領導工作。技術指導小組負責技術工作,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開展工作,負責制訂項目的技術工作方案,帥選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落實各項技術管理措施,指導、檢查、督促項目鄉鎮開展工作;參與效績評價和工作總結。
(二)建立工作目標責任制度。
市政府和涉農部門及鄉鎮簽訂項目責任書,建立逐級負責的工作機制。將各項指標和工作措施,分解到部門、落實到人頭;做到責任到人,任務到戶,技術到田,確保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三)大力開展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服務。
組織干部和技術人員深入基層,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利用現代傳媒和傳統培訓方式方法相結合。備耕期間,各項目鄉鎮要集中培訓一次以上,示范區農戶分散培訓至少2次以上。要讓項目鄉鎮干部和農民了解各項惠農政策,積極引導農民參與到玉米高產創建、重大技術退公工作中來,真正把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收、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變成全市干部,特別是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同時,全程跟蹤技術指導與服務,做到培訓到人頭、服務到各戶、指導到田間,切實提高集成技術的入戶率和到田率。
(四)強化監督檢查,規范項目管理。
為確保項目實施成效,組織涉農部門和專家等相關人員,在項目實施的各關鍵時期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檢查,對創建活動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及時總結和交流,對落實不好,存在問題的鄉鎮領導追究責任。同時,領導小組在項目成果展示期間也要進行落地檢查、考核驗收。
在工作落實、組織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工作實施方案和資金管理使用辦法組織實施,嚴格按照項目資金使用要求和財務制度支付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建立完備的工作檔案和財務檔案。
(五)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要將糧食高產高產創建活動要與新型農民培訓、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統一滅鼠等項目有機結合。要選擇在農田基礎條件好,農民科技意識強,生產積極性高,輻射帶動功能強,玉米集中連片的村實施。集聚一支農業科技推廣隊伍,最大限度地發揮品種,技術的增產潛力,使之成為廣大農民發展玉米生產的示范樣板、田間學校,使先進技術和管理得以大面積推廣應用。
(六)規范做好測產驗收。
按照省農業部門制定的測產程序和標準,認真做好項目區內的測產驗收和總結工作。
附件: 1. 全市糧食作物高產創建活動項目領導小組成員名單.doc
2. 全市糧食作物高產創建活動技術指導小組成員名單.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