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
為加快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園林綠化局,按照農業農村部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細化方案,印發了《北京市2020年試行食用農林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在完成農業農村部規定動作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突出了首善標準。一是試行區域上,突出以生產環節為主,在本市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本市生產主體的外埠基地進京產品也列為試行范圍;二是試行主體上,除全市食用農林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全部列入試行范圍,還將“三品一標”認證主體列入試行計劃,同時增加了獲得“國家農產質量安全縣”稱號的相關區的部分小農戶;三是試行品類上,在蔬菜、水果、畜禽、禽蛋、養殖水產品基礎上增加了干果;四是工作措施上,重點強化了主體信息的完善與動態化管理、推進分級分類三種模式試行等七項措施,并明確了時間節點;五是組織方式上,實行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統一制定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分頭組織落實。具體工作如下。
一、廣泛征求意見,統一規格樣式
綜合各類生產主體和食用農產品特點,從合格證統一性、開具成本、操作可行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在廣泛征求各區農業農村局相關部門和各類生產主體的意見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三種統一規格和樣式,供生產主體參考使用,包括標簽式合格證、電子合格證和二聯單式合格證。其中,標簽式合格證主要適用于以固定包裝出售的產品,如盒裝雞蛋等;電子合格證主要適用于以固定包裝出售、包裝體積較小、包裝數量較大的農產品,如小盒包裝的蔬菜、肉類產品等;二聯單式合格證主要適用于以散裝或者非固定包裝出售的產品,如散裝蔬菜,用周轉筐、泡沫箱、塑料袋等包裝的蔬菜、食用菌等,桶裝的水產品等。
二、完善主體名錄,對接追溯系統
印發《關于開展2020年北京市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信息動態更新工作的通知》,組織全市各涉農區在現有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數據庫的基礎上,進一步摸清生產主體底數,核準、補充和更新相關信息,完善我市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名錄數據庫建設。同時,將主體名錄與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進行對接,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也可通過合格證實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追溯。
三、開展現場調研,編制工作手冊
組織人員到7個區的25家規模化生產主體進行現場調研,調研涵蓋了所有試行農產品品類。通過調研,宣傳合格證制度,了解各區試行工作推進思路、存在的問題和難點,掌握生產主體在具體開具合格證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經過多次討論,編制了《北京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工作手冊》,工作手冊包括合格證制度的試行背景、主要內容與相關要求、工作方法、問題與簡要解答,以及相關文件五個方面,用于指導各區相關管理部門開展試行工作,指導生產主體規范開具和使用合格證。
四、開發服務平臺,方便合格證開具
為方便生產主體開具合格證,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開發了“北京市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公共服務平臺”,為生產主體提供了一個簡單、快捷、規范開具合格證的渠道。
生產主體在注冊登陸后,輸入合格證相關信息,即可選擇打印出不同類型、不同規格的合格證,包括標簽式合格證、電子合格證和二聯單式合格證,適應不同類型、不同包裝方式農產品的合格證開具需求。生產主體也可以輸入認證、檢測和生產過程等信息,在合格證上以追溯碼的形式進行展示。該系統可支持多種類型的普通臺式打印機、工業標簽打印機和手持藍牙打印機。另外,生產主體還可選擇使用“合格證公共服務平臺”手機APP系統,并通過手持藍牙打印機進行合格證打印。
同時,“合格證公共服務平臺”還與“北京市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名錄”和“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進行了無縫對接。已進入名錄的規?;a主體,可通過全市統一分配的專用用戶名和密碼登陸服務平臺,平臺自動顯示主體的基本信息,只需輸入產品的相關信息,即可打印合格證。追溯系統的相關信息也可自動關聯到服務平臺,方便生產主體打印帶有追溯碼的合格證。
五、組織培訓指導,促進產品帶證上市
市、區兩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組織相關培訓,宣傳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培訓試行要求,指導規?;a主體規范開具合格證。開展與生產主體的對接服務,加快推動生產者正確開具和出具合格證。農業農村部門統一印制空白合格證,供生產主體自行填寫開具。北京市第一批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已于3月23日在新發地上市。截至7月底,13個區的59家規?;a主體已試行了合格證制度,共開出4.4萬張合格證。
日期:2020-09-29
為加快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園林綠化局,按照農業農村部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細化方案,印發了《北京市2020年試行食用農林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在完成農業農村部規定動作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突出了首善標準。一是試行區域上,突出以生產環節為主,在本市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本市生產主體的外埠基地進京產品也列為試行范圍;二是試行主體上,除全市食用農林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全部列入試行范圍,還將“三品一標”認證主體列入試行計劃,同時增加了獲得“國家農產質量安全縣”稱號的相關區的部分小農戶;三是試行品類上,在蔬菜、水果、畜禽、禽蛋、養殖水產品基礎上增加了干果;四是工作措施上,重點強化了主體信息的完善與動態化管理、推進分級分類三種模式試行等七項措施,并明確了時間節點;五是組織方式上,實行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統一制定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分頭組織落實。具體工作如下。
一、廣泛征求意見,統一規格樣式
綜合各類生產主體和食用農產品特點,從合格證統一性、開具成本、操作可行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在廣泛征求各區農業農村局相關部門和各類生產主體的意見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三種統一規格和樣式,供生產主體參考使用,包括標簽式合格證、電子合格證和二聯單式合格證。其中,標簽式合格證主要適用于以固定包裝出售的產品,如盒裝雞蛋等;電子合格證主要適用于以固定包裝出售、包裝體積較小、包裝數量較大的農產品,如小盒包裝的蔬菜、肉類產品等;二聯單式合格證主要適用于以散裝或者非固定包裝出售的產品,如散裝蔬菜,用周轉筐、泡沫箱、塑料袋等包裝的蔬菜、食用菌等,桶裝的水產品等。
二、完善主體名錄,對接追溯系統
印發《關于開展2020年北京市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信息動態更新工作的通知》,組織全市各涉農區在現有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數據庫的基礎上,進一步摸清生產主體底數,核準、補充和更新相關信息,完善我市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名錄數據庫建設。同時,將主體名錄與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進行對接,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也可通過合格證實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追溯。
三、開展現場調研,編制工作手冊
組織人員到7個區的25家規模化生產主體進行現場調研,調研涵蓋了所有試行農產品品類。通過調研,宣傳合格證制度,了解各區試行工作推進思路、存在的問題和難點,掌握生產主體在具體開具合格證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經過多次討論,編制了《北京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工作手冊》,工作手冊包括合格證制度的試行背景、主要內容與相關要求、工作方法、問題與簡要解答,以及相關文件五個方面,用于指導各區相關管理部門開展試行工作,指導生產主體規范開具和使用合格證。
四、開發服務平臺,方便合格證開具
為方便生產主體開具合格證,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開發了“北京市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公共服務平臺”,為生產主體提供了一個簡單、快捷、規范開具合格證的渠道。
生產主體在注冊登陸后,輸入合格證相關信息,即可選擇打印出不同類型、不同規格的合格證,包括標簽式合格證、電子合格證和二聯單式合格證,適應不同類型、不同包裝方式農產品的合格證開具需求。生產主體也可以輸入認證、檢測和生產過程等信息,在合格證上以追溯碼的形式進行展示。該系統可支持多種類型的普通臺式打印機、工業標簽打印機和手持藍牙打印機。另外,生產主體還可選擇使用“合格證公共服務平臺”手機APP系統,并通過手持藍牙打印機進行合格證打印。
同時,“合格證公共服務平臺”還與“北京市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名錄”和“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進行了無縫對接。已進入名錄的規?;a主體,可通過全市統一分配的專用用戶名和密碼登陸服務平臺,平臺自動顯示主體的基本信息,只需輸入產品的相關信息,即可打印合格證。追溯系統的相關信息也可自動關聯到服務平臺,方便生產主體打印帶有追溯碼的合格證。
五、組織培訓指導,促進產品帶證上市
市、區兩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組織相關培訓,宣傳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培訓試行要求,指導規?;a主體規范開具合格證。開展與生產主體的對接服務,加快推動生產者正確開具和出具合格證。農業農村部門統一印制空白合格證,供生產主體自行填寫開具。北京市第一批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已于3月23日在新發地上市。截至7月底,13個區的59家規?;a主體已試行了合格證制度,共開出4.4萬張合格證。
日期: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