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青島農大馬倩副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食品化學領域TOP期刊《Food Chemistry》發表

   2020-11-20 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377
核心提示: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高校植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馬倩副教授與農學院劉義國副教授合作對青島農業大學培育小麥品種青麥6
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高校植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馬倩副教授與農學院劉義國副教授合作對青島農業大學培育小麥品種“青麥6號”的乙烯調控的耐鹽基因進行了轉錄組學和蛋白組學的聯合分析,研究結果發表在食品化學領域TOP期刊《Food Chemistry》(一區,影響因子是6.306)上,青島農業大學為獨立研究單位,馬倩副教授為獨立第一作者,劉義國副教授為通訊作者。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的小麥,僅具有中度耐鹽的能力。中國大量鹽堿地的存在使小麥的耐鹽研究顯得十分必要!乙烯作為一種“逆境激素”在植物的耐鹽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過多組學分析的方法對乙烯調控的耐鹽基因進行了挖掘,并對他們在轉錄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調控進行了預測。結果顯示,小麥幼苗乙烯調控的耐鹽反應是從乙烯活化并釋放出活性核糖體蛋白開始的。之后依次誘導出LOX、BGLU、OPR2、CAD、UDPG、RPs、GLUD、PAL等早期反應基因和6-PGDH、CPODs、GSTs、BGLUs、SAM、PODs和OXO等晚期反應基因,導致抗氧化酶的積累,伴侶蛋白的合成,多種植物細胞壁、次生代謝產物和戊糖磷酸途徑的合成得到加強。本研究對日后通過調控植物激素乙烯來提高小麥的耐鹽性提供了基礎,從而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主要結果列表如下:




日期:2020-11-20
 
地區: 山東 青島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