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河北省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情況

   2020-12-07 農業農村部890
核心提示:  近年來,為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多層次推進、全方
 
  近年來,為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多層次推進、全方位開展,追溯體系建設初見成效。據統計,河北全省“菜籃子”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四類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共計3.56萬家,已實現農產品可追溯的2.52萬家,覆蓋面達70.8%(其中,活畜禽、生鮮肉、生鮮乳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已100%實現可追溯,蔬菜、水果、中藥材、禽蛋、水產品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實現了50.5%的可追溯)。


  一、強化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應用,提升線上線下協同監管能力。2018年5月,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全面建成。該平臺包括質量追溯、投入品監管、檢驗檢測、“二品一標”、執法記錄、應急管理、信息發布、體系管理、監管“雙隨機”等八個系統,目前已有7366名監管人員完成了用戶注冊,9.96萬家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依托平臺建立了信用檔案。抓好分級培訓,河北省級重點抓好師資培訓,市級重點抓好平臺管理員培訓,縣級重點抓好監管人員和企業人員培訓,目前已舉辦各類平臺應用培訓班213期,培訓各類人員23400余人。做好各類平臺對接,河北省已完成省級農產品監管追溯平臺與國家農產品監管追溯平臺對接、正在推進與該省商務廳省級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臺互聯互通,逐步了實現上聯國家、下聯企業、橫向聯部門,確保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信息貫通、產品可追溯。強化平臺追溯功能,河北省已有3185家納入追溯“六掛鉤”范圍規模農產品生產主體依托平臺開展電子追溯管理,做到“有專人、有制度、有設備、有數據”,實現帶證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提升智慧監管能力,充分發揮平臺統計分析功能,逐步整合主體管理、產品流向、監管檢測、行政執法等各類數據,完善追溯管理與風險預警、信用管理、“雙隨機”管理、應急召回聯動機制,提升行政決策和風險防控能力,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格局。


  二、建立農產品追溯“六掛鉤”機制,引導生產經營主體主動實行追溯管理。在落實農業農村部追溯“四掛鉤”意見和河北省委1號文件基礎上,2019年8月,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六掛鉤”意見和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農安工作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倒逼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積極主動實行追溯管理。一是拓展掛鉤范圍。在“四掛鉤”基礎上,河北省將省級農安縣創建、園區創建、特優區創建、龍頭企業認定、合作社與家庭農場認定與農產品追溯工作掛鉤,作為認定認證的前置條件或優先條件。二是理順推進機制。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追溯“六掛鉤”實施方案,對追溯“六掛鉤”文件實施前的各類認定認證進行系統梳理、整改與核查,明確推進時間節點和責任分工,解決追溯主體存量問題。三是推動任務落實。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連續舉辦3期省級農產品追溯管理培訓班,系統解讀農產品追溯相關制度,廳內12個處室、區市有關科室、各縣監管人員共計330余人參加了培訓,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協同推進機制。四是做好摸底調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統一印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六掛鉤”統計冊》,發放至全省所有市縣,作為實施核查工作的依據。五是做好實地核查。由各市農業農村局具體負責,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對核查結果進行梳理比對,并及時通報督促、查漏補缺、整改提升,并于8月上旬將追溯核查情況報送農業農村部。目前,19個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項目、356個“兩品一標”認證生產經營主體、40個部級區域公用品牌使用單位、19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國家級示范社、17個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全面完成掛鉤任務,依托國家或省級平臺實現了電子追溯。新認定的省級現代精品園區、區域公共品牌、家庭農場已全面執行掛鉤任務,一律先進行產品追溯管理審核把關,作為認證、評審的前置條件,達不到要求的實行一票否決,不予申報,已有9家未達到追溯要求的被取消評審資格。


  三、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探索追溯管理協同推進機制。在全國試點基礎上,結合實際,2020年2月份,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河北省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全面試行合格證制度。在規模生產經營主體推行“紙質追溯+電子追溯”的合格證出具模式,逐步實現合格證電子化;對于小農戶推行紙質合格證,形成電子追溯+紙質合格證互為補充的出證模式,到7月底河北省共開具合格證37.57萬張,其中紙質合格證20.32萬批、電子合格證17.25萬批。完善主體名錄,河北省已有28038家符合條件的生產主體依托省級平臺建立了電子檔案,合格證開具主體數量達到17935家。強化宣傳引導,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印制《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告知書》5萬份,張貼到全省所有行政村;河北省各市縣印制明白紙,發放到轄區內所有符合條件的規模生產主體。開展試驗示范,列出專項資金100萬元,開展綠色食品生產主體帶動模式、“檢測合格”出證模式、經銷企業帶動模式、農產品生產主體帶動模式、全方位追溯整縣域推進模式、農產品生產主體直營模式、電商平臺銷售模式等7種合格證推進模式試驗示范,總結提升后在河北全省推廣應用。建立通報制度,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及時總結通報各地推進工作中好的經驗與做法,使各地相互學習借鑒好的經驗,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建立考核機制,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將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示范典型與推進模式、按時上報進展情況列入2020年對各市食品安全考核內容,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


  四、打造農產品追溯示范標桿企業,形成可看可學可推廣的推進模式。為積累追溯經驗、探索追溯工作有效的推進模式,2017年和2018年,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投入資金450萬元,分批建設省級追溯試點35個,取得一定成效。如宏博牧業公司對分割雞肉產品追溯進行了探索,使用紫外激光打標機的打印上的二維碼,解決了在車間油水、冷凍環境下,操作過程中和凍后二維碼掉色問題;康達畜禽公司以冰鮮三黃雞為切入點,實現了雞雛、飼料、養殖、屠宰、銷售5個關鍵信息點可追溯;順齋瓜菜合作社優化生產管理流程,對關鍵控制點數據采集,建立全過程追溯檔案;唐縣振宏肉羊屠宰場使用檢疫卡環和二維追溯碼對羊肉胴體開展追溯。


  五、創建可追溯農產品示范區,探索追溯整縣域推進新模式。2018年和2019年,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連續兩年投入資金500萬元,在涿州市、樂亭縣、灤州市、威縣、青龍縣等5個縣打造可追溯農產品示范區??勺匪菔痉秴^按照“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的基本要求,選擇主導產業中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并已經納入省級平臺的企業開展試點工作,在生產、加工、儲運等方面體現出引領作用,打造“河北省可追溯農產品”。經過兩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涿州市依托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健全農產品在線檢測、在線視頻監控、在線二維碼追溯等三大體系,市本級財政投入500萬元,在全市分批打造100個農產品生產追溯示范場點,建立了以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二維碼追溯為基礎的主體管理、包裝標識、追溯賦碼、信息采集、索證索票、市場準入等追溯管理制度。


  六、完善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機制,強化農產品監管無縫銜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與省市場監管局密切協同,多措并舉強化食用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體系建設。一是兩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管理完善食用農產品全程追溯機制的意見》,以追溯憑證為載體,構建農產品監管無縫銜接機制,解決農產品追溯“干什么”的問題。二是聯合印發《關于推行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制度的公告》4.5萬份,告知食用農產品生產者、市場開辦者、市場銷售者落實主體責任,把好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關,解決農產品追溯“誰來干”的問題。三是聯合舉辦五期落實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培訓班,培訓重點圍繞“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食用農產品追溯有關要求”和“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有關要求”進行了系統解讀。培訓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下培訓450余人、線上培訓9300余人,確保了河北全省所有縣區的農業農村系統和市場監管管理系統農產品監管人員培訓全覆蓋。


  來源:河北省農業農村廳



日期:2020-12-07
 
地區: 河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