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平 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
,2021年1月8日下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中國科技協會指導下,舉辦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研究員就“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分享。
熱點二: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
解讀專家:
吳清平 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來做交流。大家都知道,影響食品安全主要有三個大的要素,其中微生物是最重要的,微生物里其中的毒蘑菇也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子,目前各類食物中毒里的微生物因素占了50%以上。在食品微生物安全里,其中毒蘑菇所造成的食物中毒,應該說造成死亡因素是最多的。食用菌我們國家占了全球產量70%以上,從業人口有3000多萬,因此食用菌產業對我們國家產業非常重要,解決毒蘑菇不單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對人民健康也非常重要,而且對于未來怎么樣使我們產業能夠行穩致遠也很關鍵。但是野生蘑菇一定要鑒定,蘑菇里含有很多豐富的東西,可食用的蘑菇有非常多的品種,其中毒蘑菇也很多,有四五百種,其中劇毒的有40多種。
我們建議非常重要的是“不采、不買、不吃”不認識的蘑菇是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方法。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不是完全做分類的專家很難區分毒蘑菇,因為蘑菇有幾千個品種,所以我們還是要非常重視,沒吃過、不認識的絕對不能食用。出現了中毒情況要立即就醫,出現中毒癥狀有七種:胃腸中毒型、肝臟損害型、溶血型、神經精神型、腎衰竭型、呼吸與循環衰竭型、光過敏性皮炎型等,一般10分鐘就出現問題,最長6-12小時發病,如果出現了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等要立即催吐馬上就醫。
我們建議:
第一,生產經營者要做到“三不”,就是不采集、不加工、不經營不認識的蘑菇,確保在加工和經營里確保沒有放入有毒的毒蘑菇。
第二,消費者提高警惕,不能貪一時口腹之欲,心存僥幸采食野生蘑菇和購買不認識的蘑菇,同時還要加強野生毒蘑菇采摘及食用危害性的宣傳。
第三,監管這要加強風險提示,特別是在野生蘑菇采食期,產菇和有采食野生蘑菇的地方,監管部門要廣而告之,不要讓大家采食,做好警示牌,防止大家采摘。
第四,加強中毒救治和新藥研發,因為現在沒有特效藥物,一般中毒是采用催吐、洗胃、導瀉,要加大科技投入才有可能去做。因為面不是太廣,經濟效益不是一下能起的來,主要是社會效益大,所以要加強政府的投入,非常重要。
以上我就把有關毒蘑菇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相關怎么預防,怎么救治,包括有一些建議給大家做一個介紹,謝謝大家!
相關報道: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一:春節防疫——嚴防反彈、控制食品污染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三:米酵菌酸--“酸湯子”中毒的罪魁禍首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四:免疫力——后疫情時代消費者的首要健康需求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五:植物基食品——健康飲食的新潮流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六:糧食安全——喚醒危機意識,杜絕食物浪費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七:直播帶貨——堵住火熱營銷下的安全漏洞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八: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下的難點與重點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九:諾如病毒--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慣犯”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十:食物過敏——被忽視的食品安全“隱形殺手”
日期: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