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膜脂降解參與采后香蕉冷害的調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21-04-19 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816
核心提示:廣東盛產名優嶺南水果,嶺南水果喜濕熱,采摘后易發生衰老、病害等品質劣變。香蕉是世界主要經濟水果,在鮮果貿易中居首位,是華
廣東盛產名優嶺南水果,嶺南水果喜濕熱,采摘后易發生衰老、病害等品質劣變。香蕉是世界主要經濟水果,在鮮果貿易中居首位,是華南地區北運和出口的主要水果。低溫貯藏是延緩水果采后成熟衰老、抑制病原菌生長和保持品質的常規方法,但香蕉等嶺南水果對低溫敏感,低溫貯藏時易發生冷害。冷害是香蕉等水果保鮮過程中的重要生理性病害,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因此,精準調控水果保鮮對開發果蔬保鮮技術和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質。然而,脂質容易被活性氧氧化,導致膜磷脂降解,造成細胞膜損傷。研究表明,低溫可加速細胞膜損傷,加重冷害癥狀。我們探究香蕉冷害前后果皮脂質的變化,解析氧化膜脂的精確化學結構,對闡明膜脂質的氧化降解模式、揭示冷害發生機制和開發果蔬保鮮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圍繞低溫是通過何種路徑調控香蕉冷害的內在機理和其它非生物脅迫是如何參與果蔬的品質劣變兩個科學問題,作者在攻讀博士學位及工作期間開展了南方特色水果品質劣變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研究進展。以第一作者在Food Chemistry(IF2018:5.399),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IF2019:4.303)等期刊發表SCI論文9篇,通訊作者1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廣東省科學院“千名博士(后)”引進專項1項。
 
  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蔣躍明研究團隊合作,研究成果深入揭示了香蕉果實冷害前后,果皮中的脂質變化情況:香蕉冷害后,果皮中的磷脂酰膽堿(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下降,磷脂酸(PA),溶血卵磷脂(LPC)和溶血腦磷脂(LPE)含量上升。脂質分解代謝中國的兩個酶,磷脂酶D(PLD)和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增加,膜脂降解產物MDA(丙二醛)含量增加。該項成果重點闡述了果實冷害前后的關鍵脂質和脂質的降解路徑,為果蔬保鮮技術改良提供新的視角。近日,該成果在中科院二區期刊Foods(IF2019:4.092)上發表,題目為《Revealing Further Insights on Chilling Injury of Postharvest Bananas by Untargeted Lipidomics》,該文章第一作者為我所劉娟博士,通訊作者為我所陳駿佳教授和中科院蔣躍明研究員。



日期:2021-04-19
 
地區: 廣東
行業: 果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