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反食品浪費法與臨期食品處置

   2021-06-09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微信號楚東909
核心提示: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正式實施。5月4日,南京市場監管有關部門向一家面包店發出首張反浪費《責令改正通知書
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正式實施。5月4日,南京市場監管有關部門向一家面包店發出首張反浪費《責令改正通知書》。一夜間,食品生產和銷售企業以往按照《食品安全法》處置臨期食品和不符合企業品質標準食品的做法都將面臨新法挑戰。
 
  《反食品浪費法》在立法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與《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的銜接,兩法實施并不自相矛盾,關鍵把握好以下三方面:
 
  物盡其用是精髓。《反食品浪費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食品,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包括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食物。本法所稱食品浪費,是指對可安全食用或者飲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廢棄、因不合理利用導致食品數量減少或者質量下降等。”具體實施中,如工廠為生產松軟口味三明治的面包切角、餐廳超過15分鐘最佳賞味期的炸薯條、超市當天未銷售完的冷鮮肉、便利店打樣后未銷售完的便當等,以往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企業會作為臨期食品銷毀處置。新法《反食品浪費法》并不要求企業改變原有的質量標準和處置流程,而是提出了更經濟合理、可操作的高要求。作為仍屬于“可安全食用或者飲用的食品”,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可以深度探索靈活適用的解決方案或補償措施體現“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即物盡其用目標。如面包切角邊角料再加工成新品供免費品嘗,或簡易包裝供低價促銷;餐飲店超過最佳賞味期的食品可標明降價原因低折或贈送給消費者;超市、便利店的生鮮、即食食品可階梯式限時打折促銷至商品售罄;還可以采取捐贈或向員工免費提供等方式避免浪費。最后剩下量大的邊角料可作為動物飼料減少產生二氧化碳。
 
  臨期食品捐贈跨界合作更高效。臨期食品是指即將達到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屬于安全食品的范圍,通常在超市和網上有專門的臨期食品打折銷售專區或選項。《反食品浪費法》鼓勵捐贈臨期食品,“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建立捐贈需求對接機制,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等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向有關社會組織、福利機構、救助機構等組織或者個人捐贈食品。有關組織根據需要,及時接收、分發食品。國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食品捐贈活動。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可以搭建平臺,為食品捐贈等提供服務。”現階段社會捐贈機制還不完善,食品企業面臨兩方面困境,一是捐贈途徑不暢。如當天銷售的葉類菜、鮮肉、炸雞塊、面包、盒飯等生鮮、即食食品很難找到捐贈承接機構。二是捐贈認知待提升。社會上存在企業捐贈臨期食品是“善舉”“惡舉”和食品安全責任等討論,食品企業一般不敢直接對接特定人群主動捐贈。實踐中商業企業跨界合作已有先例,廈門市場監管部門牽頭當地見福24小時連鎖便利店設立臨期食品專柜,周邊商戶打烊后可將臨期食品放到見福便利店由顧客掃碼免費自取。各業態企業間立足自身特點,以延長臨期食品售賣期,捐贈操作簡單、便利,體現品牌共享合作的原則自發組合捐贈會更加高效、暢通,例如實體店商戶借助網絡零售、餐飲外賣等線上渠道設立臨期食品1元送窗口,向網購消費者搭售促銷或贈送,也可以直接向快遞服務小哥免費贈送。
 
  企業防止浪費必備的三個機制。作為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處置食品浪費行為的目的是督促企業按照《反食品浪費法》所倡導的“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措施防止和減少食品浪費”的原則建立長效機制。新法背景下,食品企業應有三方面新舉措防止浪費,一是降低損耗機制,企業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原有的正常損耗標準,建立反食品浪費工作成效評估和通報機制。二是反浪費補償機制,改變以往品質管控處置臨期食品和“剩余物資”的流程和目標,增加建立物盡其用的再利用機制和零浪費目標。三是強制處置機制,對于依法確實不能回收再利用并有食品安全風險的食品,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執行臨期食品和不合規產品處置機制。以上措施企業應向社會公示說明,獲得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的理解與支持。
 
  《反食品浪費法》實施的最大價值是加固了全社會“反浪費”的公共意識,通過促進企業采取有組織的制度行為和創新靈活的解決方案不僅直接創造了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更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探索了治本良策。
 
  作者: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會長



日期:2021-06-09
 
地區: 江蘇 南京市
行業: 焙烤食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