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傳統的果蔬產品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逐步深入,各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的農食產業,阻止別國農食產品對本國市場的沖擊,采取較為隱蔽的限制措施,即以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序以及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為主要形式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其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MRL)是覆蓋面最廣、應用性最普遍的一種技術性貿易措施。
說起農藥殘留,人們都不會陌生,特別是出口果蔬產品因為農藥殘留超標而引發的退運案例更是時有發生。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以下簡稱“農殘限量”)是指農藥在農產品、食品、飼料中的最高法定允許殘留濃度。由于農殘限量超標無法整改,因此必將直接導致產品陷入被禁止入境或銷毀的境地。為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對于我國農食出口企業來說,熟悉出口目標市場的各項農殘限量是一門“必修課”。
雖然果蔬產品在國外的需求量居高不下,但以歐盟、日韓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水果產品質量要求日趨嚴格,加之我國果蔬產品原料成本持續上升、品牌質量缺乏競爭力、產品加工水平較低等原因導致出口風險進一步加大。總體來看,針對我國傳統優勢果蔬產品出口,農殘限量的修訂日漸頻繁、日趨嚴苛,且呈現出檢疫性措施頻出、多國跟風效應明顯等新趨勢。
小編來說說農殘限量的現狀和趨勢
01
農殘限量修訂日漸頻繁
據統計,2019年歐盟委員會對歐盟農藥殘留限量的法規進行了約20次左右的修訂;2020年修訂次數為8次左右;2021年截至目前已修訂了8次,包括氟蟲腈、咯菌腈、使它隆等30多種藥物限量,產品主要涉及蔬菜、水果、豆類、水產品等。
修訂后部分果蔬最大殘留標準發生巨大變化。例如,2019年7月,草莓中異菌脲(iprodione)的最大限量標準為20 mg/kg調整為0.01 mg/kg。
02
主要進口國農殘限量標準總體嚴于我國
1.咯菌腈在柑橘類最大殘留限量修改為0.01mg/kg,僅為我國標準最大限量的1/500;
2.苦參堿,與尼古丁或咖啡因類似,是一種被世界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列為用于防治昆蟲的農藥。按照我國標準,其在卷心菜、黃瓜和梨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5 mg/kg;而由于歐盟尚未批準使用,因此其最大殘留限量小于0.01mg/kg。
03
主要進口國對多個農殘限量有進一步調整和修訂的意圖計劃
今年以來,歐盟委員會在歐洲食品安全局的支持下多次下發擬修訂預案,對包括異菌脲、啶蟲脒、滅幼脲、矮壯素、稻瘟靈等在內的諸多活性物質在食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提出修改意圖,其中對蔬菜、草本植物和水果產品影響最大。
04
多國跟風效應日趨明顯
一項技術性貿易措施出臺后,往往會出現多個國家跟風的情況。例如:自韓國提交香蕉穿孔線蟲的SPS通報以來,多個國家紛紛跟風,在未從我國產品中檢出香蕉穿孔線蟲的情況下,單方面出臺針對我國的檢疫措施。
05
植物檢疫措施成為新主流
植物檢疫措施代替農藥殘留限量成為農產品壁壘新熱點、新動向。例如,歐亞經濟聯盟于2018年出臺法規明確了182種檢疫對象和61項檢疫要求,俄羅斯據此加強了對入境植物產品的檢疫監管,并于次年暫停進口我國蘋果、梨、桃等水果,造成我國輸俄水果相關貿易的停滯。
給果蔬出口企業幾點建議
一是密切關注歐盟等主要出口國相關政策法規出臺情況,明確限量標準和實施日期;
二是在積極做好與外方溝通的同時,加強法規研究和品控培訓工作;
三是根據最新限量要求,提前做好尋找代替消毒措施、藥劑或者調整生產工藝的準備;
四是做好出口產品自檢自控和質量安全控制,保障出口產品質量安全。
供稿單位 | 天津保稅區海關、綜合業務處
日期:2021-10-19
說起農藥殘留,人們都不會陌生,特別是出口果蔬產品因為農藥殘留超標而引發的退運案例更是時有發生。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以下簡稱“農殘限量”)是指農藥在農產品、食品、飼料中的最高法定允許殘留濃度。由于農殘限量超標無法整改,因此必將直接導致產品陷入被禁止入境或銷毀的境地。為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對于我國農食出口企業來說,熟悉出口目標市場的各項農殘限量是一門“必修課”。
雖然果蔬產品在國外的需求量居高不下,但以歐盟、日韓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水果產品質量要求日趨嚴格,加之我國果蔬產品原料成本持續上升、品牌質量缺乏競爭力、產品加工水平較低等原因導致出口風險進一步加大。總體來看,針對我國傳統優勢果蔬產品出口,農殘限量的修訂日漸頻繁、日趨嚴苛,且呈現出檢疫性措施頻出、多國跟風效應明顯等新趨勢。
小編來說說農殘限量的現狀和趨勢
01
農殘限量修訂日漸頻繁
據統計,2019年歐盟委員會對歐盟農藥殘留限量的法規進行了約20次左右的修訂;2020年修訂次數為8次左右;2021年截至目前已修訂了8次,包括氟蟲腈、咯菌腈、使它隆等30多種藥物限量,產品主要涉及蔬菜、水果、豆類、水產品等。
修訂后部分果蔬最大殘留標準發生巨大變化。例如,2019年7月,草莓中異菌脲(iprodione)的最大限量標準為20 mg/kg調整為0.01 mg/kg。
02
主要進口國農殘限量標準總體嚴于我國
1.咯菌腈在柑橘類最大殘留限量修改為0.01mg/kg,僅為我國標準最大限量的1/500;
2.苦參堿,與尼古丁或咖啡因類似,是一種被世界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列為用于防治昆蟲的農藥。按照我國標準,其在卷心菜、黃瓜和梨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5 mg/kg;而由于歐盟尚未批準使用,因此其最大殘留限量小于0.01mg/kg。
03
主要進口國對多個農殘限量有進一步調整和修訂的意圖計劃
今年以來,歐盟委員會在歐洲食品安全局的支持下多次下發擬修訂預案,對包括異菌脲、啶蟲脒、滅幼脲、矮壯素、稻瘟靈等在內的諸多活性物質在食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提出修改意圖,其中對蔬菜、草本植物和水果產品影響最大。
04
多國跟風效應日趨明顯
一項技術性貿易措施出臺后,往往會出現多個國家跟風的情況。例如:自韓國提交香蕉穿孔線蟲的SPS通報以來,多個國家紛紛跟風,在未從我國產品中檢出香蕉穿孔線蟲的情況下,單方面出臺針對我國的檢疫措施。
05
植物檢疫措施成為新主流
植物檢疫措施代替農藥殘留限量成為農產品壁壘新熱點、新動向。例如,歐亞經濟聯盟于2018年出臺法規明確了182種檢疫對象和61項檢疫要求,俄羅斯據此加強了對入境植物產品的檢疫監管,并于次年暫停進口我國蘋果、梨、桃等水果,造成我國輸俄水果相關貿易的停滯。
給果蔬出口企業幾點建議
一是密切關注歐盟等主要出口國相關政策法規出臺情況,明確限量標準和實施日期;
二是在積極做好與外方溝通的同時,加強法規研究和品控培訓工作;
三是根據最新限量要求,提前做好尋找代替消毒措施、藥劑或者調整生產工藝的準備;
四是做好出口產品自檢自控和質量安全控制,保障出口產品質量安全。
供稿單位 | 天津保稅區海關、綜合業務處
日期:202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