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1世紀經濟報道》稱,為降低成本,涼茶企業廣藥王老吉與加多寶疑用山銀花代替金銀花,涼茶中配方標注的“金銀花”可能含不實成分。對此,加多寶回應稱,其從來不收購山銀花。廣藥表示“不予回應”。后于3月31日晚,王老吉藥業官方網站發布“關于王老吉涼茶原材料使用情況提示”,聲明稱,“王老吉涼茶嚴格按照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涼茶秘方制作,并通過了由國家工信部授權廣東省南方食品醫藥行業評估中心的誠信管理體系評價認證,不存在以山銀花代替金銀花的現象。”
3月31日,杭州市質監局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突擊檢查加多寶位于杭州下沙的原料倉庫,未發現用山銀花替代金銀花的情況。
食品伙伴網食品信息服務中心4月8-12日策劃了食品安全大家談第9期《王老吉、加多寶涉嫌“山銀花代替金銀花”事件》討論話題,網友就涉及到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感謝參與此次討論的網友!http://bbs.foodmate.net/thread-643361-1-1.html
以下是部分網友的發言匯總。
一、在討論采用“廉價原料”代替“昂貴原料”的問題中,網友們普遍表示,企業采用“廉價原料”代替“昂貴原料”的行為應該是存在的,但“廉價原料”并不等同于“劣質”,“昂貴原料”也不等于“優質”,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條件下,如果降低原料的成本無可厚非。但無論采用什么原料,應該在食品的外包裝上進行標明,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網友“奈何橋孤魂”表示,“企業都在降低成本,廉價原料代替昂貴原料的現象比較正常。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條件下,光靠改變工藝節省成本,難度很大”.網友“lpy1305”表示,“廉價原料代替昂貴原料的現象是食品行業常見的事情,也是成本控制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廉價原料并不等同于劣質,昂貴原料也不是與優質劃等號的”。對此,網友“aneir”表示贊同,同時表示,“原料的好與壞不是根據原料的價格來區分的,合適的就是最好的”。網友“高跟鞋女郎”亦表示,“廉價原料只要合格,符合食品原輔料的使用規范,即可使用替代昂貴原料”。網友“hsz178”、“tasukasa” 對此表示贊同。
網友“leezhm”表示,“采用廉價原料生產沒有問題,但是必須標明,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網友“現實男孩”表示,“所謂無利不起早。合法合規的代替無可辯駁,但如果是造假欺騙,甚至違反食用范圍的規定,那就不厚道了”。網友“仲華”表示贊同,同時表示,“所有不違規又能降低企業成本的方法都是可行的。而本案例中,山銀花來代替金銀花,不是用廉價原料代替昂貴原料的問題。食品外包裝上的標簽上標了什么,食品里就應該有什么。如果不是的話,完全替代的話則是欺詐,混用的話只能說明標簽不規范。另外,山銀花是上火,跟產品宣傳的功能不一致,也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網友“MrRight”、“hyhz”、“407808480”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網友“jiyanshen2011”亦表示贊同,同時表示,“廉價原料代替昂貴原料這個出發點是降低成本,但是這里的前提是同一種原料,而本案例中,采用山銀花代替金銀花是偷梁換柱的做法”.網友“ever021”表示,“這個行為很卑鄙,為什么這么說呢?比如,在面包里摻了很多麩皮或者玉米粉,或者大麥粉,但從來不標明,也不告訴消費者,只說是純糧的。節省成本是對的,但蜂蜜里摻白糖等,本身就是在造假,要不蜜蜂給吐一點白糖好了。另外,我覺得,摻假是假冒偽劣,嚴格的來說,壓根就不是什么節省成本的途徑,只能算做制假造假的途徑”。
網友“zj2635”表示,“這次事件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在產品技術含量不高,比拼價格的商戰中,這種現象不可避免。關鍵是政府、企業及消費者如何理智地看待這個問題,并找到解決的辦法。否則,類似事件還會重演”。
二、在討論食品廣告宣傳中的“失實”的問題中,網友們普遍表示,宣傳失實是企業不誠信的表現,亦違法了相關法律法規,應該受到處罰。同時,亦希望政府加大處理力度。
網友“奈何橋孤魂”表示,“有種修辭手法叫做夸張,不是失實,是一種廣告語中的修辭手法運用”.對此,網友“smslove”表示,“一般廣告都夸大了一點,失實這個可能也存在。這個其實是一個監管的問題。如果食品里沒有相關功能的,絕對不能夸大其詞”。網友“hsz178”、表示贊同。網友“jiyanshen2011”同時表示,“宣傳失實是嚴重欺騙消費者,誤導消費者,這樣的行為應該予以嚴厲打擊”。網友“仲華”、“407808480”、“tasukasa”、“lpy1305”表達了相似的看法。
網友“高跟鞋女郎”表示,“廣告宣傳失實不僅是誤導消費者,更是企業不誠信的表現,很多人說這是打概念的方式,我不認可。單從這個事情來講,山銀花替代金銀花如果情況屬實的話,那么,這兩個涼茶企業都已經違反了《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標準法規,他們需要為自己觸犯法律法規而付出代價”。網友“s123lfa0”表示,“就本案例而言,廣告宣傳失實是正確的描述,同時,還應該按照違反7718的要求予以處理,因為金銀花和山銀花,不是一個東西,應該在標簽上予以標注的”.網友“MrRight”表示。“廣告失實是商家的誠信出了問題,這樣的企業也不可能做長久,這也反映了給商家打廣告的媒體的知識和道德的缺失,也是政府部門監督失職”。網友“嗷嗷乖乖”、“mli002”等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網友“zj2635”繼續分析表示,“廣告宣傳失實不單是存在于食品行業中,這是目前整個社會浮躁、缺乏誠信所致,短期內很難扭轉這種局面。當然,我也希望政府加大處罰力度,亂世用重典嘛”。
三、在對本事件的整體看法討論中,絕大部分網友表示,證據不足,不好做評價,但也認為本事件“幕后可能有黑手”、涉嫌“炒作”等。
網友“嗷嗷乖乖”表示,“本事件證據不是特別充分,另外,是不是媒體炒作,不好說”.網友“lpy1305”表示,“不了解情況,不做評價,但是這個事件里,可能有推手”.網友“高跟鞋女郎”表示,“這兩個企業已經在我心底down到谷底了,是炒作,或是狗咬狗的行為,都不想做何評價”。而網友“495091400”、“inkong”、“JSJ”、“xyzrong”、“woyounger”、“zjp61yahoo”等皆認為該事件是炒作。
網友“現實男孩”沒有對該事件進行評價,但表示,“衛生部的藥食同源物質列表是否該更新了?這方面也好亂”。
四、在自由討論中,網友各抒己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一)金銀花的沿用歷史。
網友“motg”表示,“關于金銀花歷史沿用問題:中國藥典2005年以前金銀花項下的來源就包含金銀花和山銀花,也就是說,處方或配方中的金銀花既可用金銀花也可用山銀花,二者混用,都是合法的。但是藥典后來把這兩個來源分開了,金銀花是金銀花,山銀花單獨為一個品種,這就給原來標注金銀花的產品帶來一個問題,用山銀花就非法了,很可能歷史沿用就是山銀花,現在用山銀花就非法。在原料標準變化的情況下,應要求企業產品配方標準也作必要變更,否則問題就出來了。另外,金銀花的資源量是有限的,所以企業產品如果歷史沿用的是山銀花,配方最好改為山銀花,否則,拋開價格因素,可能連原料都買不到”。
(二)金銀花、山銀花很難區分。
網友“論道-竹葉青”、“JSJ”、“lov_new”等表達了“金銀花和山銀花很難區分”等觀點。
(三)質監部門應積極查處類似問題。
網友“zdmnhx”表示,“這種事情是食品安全真正的問題之一,作為質監部門,應該每季度隨機到廠家實地檢查(檢查環節、原料、索證索票和一些原始記錄等)。這是事前監督,要比事后監督好得多”。
網友“nixiaolong”表示,“相關部門應該積極查處類似問題。首先要從企業的臺賬查起(包括買方和供方),再是檢測產品中某些有效成分,如果沒有金銀花有效成分或者含量達不到功效,企業就存在虛假成分。在市場經濟下,企業都是唯利是圖的,指望著他們的良心,社會輿論去監管是不切實際的,還是得從制度上,標準上下功夫呀!”
網友“程代銀”表示,“要證實涼茶中是否加了山銀花,比較容易,主要看職能監測部門有無責任心。采取不定期突然出擊對生產企業的原料倉庫進行檢查檢驗或對原料提取企業進行暗訪調查”。
以上是部分網友的發言匯總,感謝本次參與討論的網友!企業采用“廉價原料”代替“昂貴原料”的行為無可厚非,但無論采用何種原料,都應該在食品的外包裝上進行標明,讓老百姓吃得明明白白。另外,監管部門也應該下大力氣去監督類似行為。
日期: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