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深入貫徹落實“四個最嚴”“產出來”“管出來”要求,把標準化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優勢,以“一套標準供灣區”為原則,構建以廣州為樞紐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及流通服務體系,打造標準化、現代化、便利化平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和品質提升,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制定和實施中“先行先試”,取得典型經驗。
一、高標準制標:“一套標準”供灣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互聯互通
按照“科學、全面、嚴謹”原則,構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作辦公室組織有關單位,對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部令公告和香港、澳門等法規標準,在保證技術指標科學性和符合實際生產要求的前提下,選取最嚴指標,編制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產品質量安全監控指標體系。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產品質量安全指標體系 蔬菜、水果、標識》等9項團體標準已經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發布并正式實施。標準內容涵蓋了92種蔬菜、62種水果、17類畜禽產品及蜂產品、10大類水產品、8大類乳及乳制品、8類食用油及油料作物的22600多項安全指標,技術要求同時滿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香港、澳門標準等有關規定,實現了粵港澳三地質量安全標準的互聯互通,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農產品生產、經營和貿易等發揮了引領作用。
二、建平臺貫標:“一個平臺”強溯源,打造大灣區“菜籃子”農產品安全優質的金字招牌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重大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廣州市將增加安全優質農產品供給作為保障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平臺建設。要求所有進入平臺的農產品,需執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質量安全標準,實現企業資質、產品信息、檢測記錄等信息全覆蓋,從監管鏈條的終端向前端倒逼,帶動生產者落實質量安全控制要求,打通農產品從產地到市場的信息鏈條、責任鏈條和監管鏈條。同時,通過構建媒體傳播矩陣、開設品牌旗艦店、實施全渠道營銷等方式,全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精品形象。開展“愛上‘菜籃子’,悅享品質生活”主題宣傳活動,在“抖音”等新媒體上進行互動體驗式傳播。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不斷提升大灣區“菜籃子”農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顧客忠誠度,推動品牌增效。
三、創機制達標:“一個工程”促協同,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對標達標“排頭兵”
2019年5月,廣州市啟動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立足廣州,服務灣區,聯結泛珠,輻射內地,建立了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機制。通過標準實施、平臺建設、品牌引領、示范帶動等多種方式,建立起粵、港、澳跨區域,農業、食品、物流、倉儲等跨行業,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跨部門,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有機銜接的全鏈條標準協助推進機制。同時,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優勢,跨區域打造高標準生產基地。目前,全國共建成17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分中心),共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38個地級以上城市加入合作共建行列,認定了1285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93家產品加工企業,標準應用共溯源登記超過3900個農產品,惠及優質安全可溯源產品的流通量累計逾85.2萬噸。通過該工程的實施,搭建起全產業鏈的標準化生產體系、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流通服務體系,為全國跨部門跨地域標準實施提供經驗借鑒。
日期:2021-12-29
一、高標準制標:“一套標準”供灣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互聯互通
按照“科學、全面、嚴謹”原則,構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作辦公室組織有關單位,對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部令公告和香港、澳門等法規標準,在保證技術指標科學性和符合實際生產要求的前提下,選取最嚴指標,編制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產品質量安全監控指標體系。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產品質量安全指標體系 蔬菜、水果、標識》等9項團體標準已經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發布并正式實施。標準內容涵蓋了92種蔬菜、62種水果、17類畜禽產品及蜂產品、10大類水產品、8大類乳及乳制品、8類食用油及油料作物的22600多項安全指標,技術要求同時滿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香港、澳門標準等有關規定,實現了粵港澳三地質量安全標準的互聯互通,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農產品生產、經營和貿易等發揮了引領作用。
二、建平臺貫標:“一個平臺”強溯源,打造大灣區“菜籃子”農產品安全優質的金字招牌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重大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廣州市將增加安全優質農產品供給作為保障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平臺建設。要求所有進入平臺的農產品,需執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質量安全標準,實現企業資質、產品信息、檢測記錄等信息全覆蓋,從監管鏈條的終端向前端倒逼,帶動生產者落實質量安全控制要求,打通農產品從產地到市場的信息鏈條、責任鏈條和監管鏈條。同時,通過構建媒體傳播矩陣、開設品牌旗艦店、實施全渠道營銷等方式,全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精品形象。開展“愛上‘菜籃子’,悅享品質生活”主題宣傳活動,在“抖音”等新媒體上進行互動體驗式傳播。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不斷提升大灣區“菜籃子”農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顧客忠誠度,推動品牌增效。
三、創機制達標:“一個工程”促協同,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對標達標“排頭兵”
2019年5月,廣州市啟動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立足廣州,服務灣區,聯結泛珠,輻射內地,建立了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機制。通過標準實施、平臺建設、品牌引領、示范帶動等多種方式,建立起粵、港、澳跨區域,農業、食品、物流、倉儲等跨行業,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跨部門,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有機銜接的全鏈條標準協助推進機制。同時,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優勢,跨區域打造高標準生產基地。目前,全國共建成17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分中心),共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38個地級以上城市加入合作共建行列,認定了1285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93家產品加工企業,標準應用共溯源登記超過3900個農產品,惠及優質安全可溯源產品的流通量累計逾85.2萬噸。通過該工程的實施,搭建起全產業鏈的標準化生產體系、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流通服務體系,為全國跨部門跨地域標準實施提供經驗借鑒。
日期: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