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及推廣,轉基因食品也逐漸走向市場,但轉基因食品的利弊一直存在爭議。6月14日,歐盟發布2013/287/EU決議,修改2011/884/EU號決議,就我國輸歐盟米制品中的轉基因大米成分出臺緊急措施,新修訂后的法規將對中國米制品采取更嚴苛的措施,中國將面臨歐盟對米產品實施的史上最為嚴格的入境檢查。
2011年12月,歐盟首次發布專門針對中國米制品轉基因成分的2011/884/EU決議,自該決議實施后,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共通報了56批來自中國的含轉基因成分的米制品。歐盟認為,為了防止未經授權的轉基因食品和飼料進入歐盟市場,應繼續實施針對中國米制品的緊急措施。
此次修訂將決議的適用范圍調整擴大到未去殼米、糙米、米粉、大米淀粉等27大類產品,歐盟成員國還會對名單以外可能含有大米或用大米制成的食品隨機開展檢查。對中國輸歐不能提交轉基因成分分析報告和由國家質檢總局(AQSIQ)簽發衛生證書的貨物,歐盟將采取退貨和銷毀處理措施,對已提交轉基因成分分析報告和衛生證書的貨物,歐盟將逐批開展轉基因檢測分析。
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民眾所以心不托底,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業內專家學者存在爭議,有些專家習慣于講狠話、立觀點,尤其是轉基因"致癌說"、"不孕不育說",也易成為媒體報道評說的猛料,在公眾對大的食品安全形勢不放心的情況下,外行的公眾更容易傾向于轉基因"致癌說"、"不孕不育說",轉基因食品似乎成了最大的"毒素",讓人不敢接近,進而對國家批準的有安全保障的轉基因大豆、大米等,也持懷疑態度,敬而遠之。
由于轉基因食品面世時間較短,既有科學技術手段,還不能對未來有可能發生的人身損害做出準確預判。不過,稍有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消費者的恐慌與不安。早在2006年11月,英國《獨立報》披露了轉基因食品巨頭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報告。報告顯示,給老鼠喂食轉基因玉米后,導致其血液變化和腎臟異常。消息傳出后,隨即引起國內各界的廣泛關注。
轉基因安全性的研究,是各個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正因為如此,各國對轉基因安全性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同時,也因為經過多年觀察檢驗,證明轉基因技術安全性有一定保障,才激發各國紛紛科學地應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現實問題的積極性,這轉基因食品發展的大勢,應該科學地積極地加以宣傳,只有讓公眾對轉基因安全性有了正確的認知,才能消除心理恐慌,放心地食用經過核準的轉基因食品。
在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輸歐盟米制品企業,應立即開展對歐盟發布的米制品法律法規的學習,主動和進口商及檢驗檢疫部門加強溝通,積極研究應對措施。同時,出口企業要加強輸歐米制品的質量安全建設,杜絕使用含轉基因成分的原料,盡量避免商品由此被歐盟成員國拒絕入境等情況,以免帶來經濟損失。
日期:201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