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劉明學教授課題組在食品微生物方面取得系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pullulan film loading carvacrol for targeted antibacterial packaging of chilled meat”為題,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升級版一區Top、ESI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期刊,最新IF=6.953),我院2020級生物學博士研究生肖龍泉為論文第一作者,劉明學教授為通訊作者,我校為第一成果單位。
課題組以冷鮮肉中常見細菌單增李斯特菌、熒光假單胞菌、大腸桿菌、陰溝腸桿菌、惡臭假單胞菌、金黃葡萄球菌為研究對象,靶向開發可應用于冷鮮食品包裝的環保型可食性抗菌膜。研究顯示,當成膜液中香芹酚濃度大于1.00 %時,膜對冷鮮肉中常見嗜冷菌單增李斯特菌、熒光假單胞菌具有較強的抑菌活性,對食品中常見致病菌大腸桿菌、惡臭假單胞菌、陰溝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也表現出良好的抑菌效果;當抗菌膜應用于羊肉冷鮮保藏時,它可以有效地減緩TVB-N產生,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可將羊肉的保質期延長至15天以上。這些結果為環保型可食性抗菌膜的開發與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參考。
3月4日,我院2020級生物學博士研究生肖龍泉以第一作者在《Food Control》雜志上(中科院升級版一區Top、ESI農業科學期刊,最新IF=5.548)在線發表了題為“Effects of Tartary buckwheat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low salt natural fermented soybean paste”的研究論文,劉明學教授為通訊作者,我校為通訊作者單位。該研究以苦蕎粉代替面粉制備豆醬,研究了苦蕎豆醬與傳統豆醬理化指標與微生物群落差異。研究顯示,苦蕎組和面粉組微生物群落經歷了不同的演替規律,苦蕎組隨著發酵的進行,相對有利于細菌的繁殖,而面粉組則有相對利于真菌繁殖;最終導致產品理化指標差異。
以上研究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2020YFS0504)等項目的資助。
日期:2022-05-27
課題組以冷鮮肉中常見細菌單增李斯特菌、熒光假單胞菌、大腸桿菌、陰溝腸桿菌、惡臭假單胞菌、金黃葡萄球菌為研究對象,靶向開發可應用于冷鮮食品包裝的環保型可食性抗菌膜。研究顯示,當成膜液中香芹酚濃度大于1.00 %時,膜對冷鮮肉中常見嗜冷菌單增李斯特菌、熒光假單胞菌具有較強的抑菌活性,對食品中常見致病菌大腸桿菌、惡臭假單胞菌、陰溝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也表現出良好的抑菌效果;當抗菌膜應用于羊肉冷鮮保藏時,它可以有效地減緩TVB-N產生,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可將羊肉的保質期延長至15天以上。這些結果為環保型可食性抗菌膜的開發與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參考。
3月4日,我院2020級生物學博士研究生肖龍泉以第一作者在《Food Control》雜志上(中科院升級版一區Top、ESI農業科學期刊,最新IF=5.548)在線發表了題為“Effects of Tartary buckwheat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low salt natural fermented soybean paste”的研究論文,劉明學教授為通訊作者,我校為通訊作者單位。該研究以苦蕎粉代替面粉制備豆醬,研究了苦蕎豆醬與傳統豆醬理化指標與微生物群落差異。研究顯示,苦蕎組和面粉組微生物群落經歷了不同的演替規律,苦蕎組隨著發酵的進行,相對有利于細菌的繁殖,而面粉組則有相對利于真菌繁殖;最終導致產品理化指標差異。
以上研究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2020YFS0504)等項目的資助。
日期: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