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2年8月食品行業輿情盤點

   2022-08-31 食品伙伴網文雯861
核心提示:2022年8月食品行業輿情信息如下:麥趣爾因“丙二醇事件”被罰7315萬元;兩起行政處罰案例引熱議;幼兒園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盒馬因進口橙汁檢出安賽蜜被罰48萬元;網紅燕麥奶OATLY召回中國市場部分產品,海關總署發布消費提醒;龍大美食回應“生豬肉中檢出禁用藥物”;南京茶顏悅色預約代購1杯200元“引關注;每日優鮮陷入”業務關閉、解散、被約談等“輿論風波;711因”她不醉,沒機會“廣告被罰25萬元;多個知名品牌的食品中被曝發現異物;”買7斤螃蟹少3斤“”啃鴨腿發現是木棍拼骨“上熱搜;”食品邊角料走俏“引熱議
2022年8月食品行業輿情信息如下:

  1、麥趣爾因“丙二醇事件”被罰7315萬元
 
  8月下旬,麥趣爾“丙二醇事件”有了最新結果。
 
  8月22日,麥趣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于當天收到昌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送達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司因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被昌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36萬余元、罰款7315萬余元,并沒收全部不合格純牛奶產品。
 
  今年6 月 27 日,昌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國家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系統平臺推送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檢驗報告,檢驗結論為麥趣爾2批次純牛奶含有丙二醇,為不合格食品。6月28日,昌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麥趣爾啟動核查處置,并依法立案調查。
 
  經查,麥趣爾在生產麥趣爾純牛奶、純牛奶的前處理環節中,將原奶導入存儲罐過程中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該食品添加劑的成分為“INS 1520 丙二醇97.3%、食品用香料 2.2%、水 0.5%”。案件調查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麥趣爾生產的純牛奶組織了抽檢,在麥趣爾純牛奶(200ml/盒)及純牛奶(200ml/盒)產品中檢出丙二醇,不符合 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要求,檢驗結論為不合格。以上不合格純牛奶產品貨值金額共計5225071.48元,銷售金額為4924542.68元,剩余不合格純牛奶產品8413件。案發期間,當事人退賠金額4564387.8元,剩余金額360154.88元。
 
  此外,麥趣爾在公告中提到,公司于2022年7月3日停止純牛奶生產,對照國家食品安全要求對采購、生產、質量、倉儲、運輸、銷售等環節嚴格核查、認真整改,現全部整改完畢,相關停產已經結束,逐步恢復純牛奶生產,檢驗合格后上市銷售。
 
  輿情點評


  麥趣爾處罰結果可以看出,違規添加被實錘。作為純牛奶生產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明知故犯,違規生產,罔顧消費者的飲食健康安全,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最終結果必然是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信任一旦被打破,企業想要重新建立就很難了。通過此事,也給一些企業敲響了警鐘,不能存在僥幸心理,一旦東窗事發,后果將不堪設。因此,企業應該依法合規生產,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來贏得消費者的歡心,良好的口碑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監管部門也需要繼續加強監管,定期抽查,加大抽查范圍和力度,對于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對企業起到震懾作用。
 
  相關報道:純牛奶檢出丙二醇 麥趣爾被罰沒7351萬元
 
  2、兩起行政處罰案例引熱議
 
  近期,2起行政處罰案例引發網友熱議,分別為“多家餐館因賣拍黃瓜被罰款5000元”“商販賣20元芹菜被罰6.6萬”。
 
  案例一:多家餐館因賣拍黃瓜被罰款5000元
 
  7月底,“多個餐館賣拍黃瓜被罰款”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
 
  據悉,有媒體報道稱,7月下旬,安徽省合肥市多個餐館因未取得冷食類食品經營資質售賣涼菜被罰款。其中,包河區某酸菜魚店因未經許可在外賣平臺上經營涼拌黃瓜,被罰款5000元;廬陽區某餐飲店同樣因在網上銷售涼拌黃瓜被罰款5000元。此外,在池州一論壇上,也有餐飲店老板發帖反映稱,自己在店內“拍黃瓜”做涼菜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5000元。
 
  此事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隨后“多個餐館因賣涼拌黃瓜被罰款5千”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對此,安徽有關部門回應稱,餐飲服務提供者在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時候需要申請經營項目,若制售涼菜需要有冷食類食品制售許可。
 
  輿情點評


  根據《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第十六條規定,“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取得許可,入網食品生產者應當按照許可的類別范圍銷售食品,入網食品經營者應當按照許可的經營項目范圍從事食品經營。法律、法規規定不需要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的除外。”上述餐飲店僅取得熱食類食品制售的許可范圍,擅自通過外賣平臺銷售拍黃瓜等涼拌菜,超出了其獲證范圍,構成了“超過許可的經營項目范圍從事食品經營的”違法行為。


  因此,餐飲企業若要經營涼菜制品,《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項目必須有“冷食類食品制售”一項,否則屬于超范圍經營。


  此外,根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要求,制作生食類食品、冷食類食品、裱花蛋糕,冷食類食品(既可在專間也可在專用操作區內進行的除外)需要在“專間”內加工。此舉主要是考慮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避免食源性疾病發生的風險。
 
  案例二:商販賣20元芹菜被罰6.6萬
 
  8月27日,“商販賣芹菜收入20元被罰6萬6”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關注。
 
  據報道,近日國務院督查組接到群眾在“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反映,陜西榆林的一家個體戶賣了5斤不合格芹菜收入20元被市場監管部門罰了6.6萬元,督查組對此展開調查走訪。
 
  走訪發現,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針對小微市場主體的一些行政處罰存在“過罰不當”“類案不同罰”等問題,影響了小微市場主體的正常經營。
 
  督查組查閱臺賬發現,2021年以來,食品類行政處罰中,榆林市市場監管局針對小微主體的50多起處罰中,就有21起處罰金額超過5萬元,其案值僅在幾十元或幾百元。
 
  對此,榆林市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賣出5斤超標芹菜被罰6.6萬元”確實屬于“過罰不當”。
 
  8月29日下午,陜西省副省長葉牛平召開推進全省市場監管執法檢查工作電視電話會,要求相關部門盡快制定整改方案,統籌好執法工作和服務市場主體,為市場主體紓憂解困。
 
  輿情點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規定,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因此,監管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要根據案情酌情處理,執法的目的,是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優化營商環境,而不僅僅為了罰款。當前經濟形勢下,執法不能只講力度,在維護市場秩序的同時,更要為小微主體的生存創造良好的環境。
 
  3、幼兒園校園食品安全問題
 
  案例一:一幼兒園被曝給學生吃霉爛食物,最終查明系不實信息
 
  8月8日,山東招遠市一幼兒園被曝給學生提供霉爛食物,此事引發網友的廣泛關注,相關詞條登上微博熱搜。后經官方查明,此事系由該園離職廚師散布不實信息引發。
 
  8月8日下午,招遠市聯合調查組第一次發布情況通報稱,招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已成立由教體、市場監管、公安、衛健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有關問題進行全面調查。目前,幼兒園主要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正在接受調查,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8月9日上午,招遠市聯合調查組發布初步調查情況通報稱,幼兒園當事人已全部到案,正接受調查;幼兒園食品檢測在學生家長全程監督下,全部完成采樣并送煙臺兩處機構檢測,預計11日傍晚出檢測結果;網傳視頻照片溯源完成,照片拍攝和提供人員為星童幼兒園離職教師和離職廚師,其供稱作為食材的肉類和蔬菜都要經過二次篩檢才能上灶,照片上的問題食材均未上灶食用,從來沒有做給孩子吃過;組織幼兒園學生通過綠色通道分批次進行健康體檢。相關情況仍在調查,將根據調查進展及時發布。
 
  8月13日晚,招遠市聯合調查組再發情況通報,查明此事系由該園離職廚師趙某某散布不實信息引發。
 
  經調查,網傳視頻涉及的8張照片,由該園原廚師趙某某于2021年底私自拍攝。2022年4月,趙某某因日常瑣事對幼兒園負責人徐某某不滿而離職。為泄私憤,在明知照片中的問題食材均為初加工剔除的廢棄食材、未進入加工烹飪環節的情況下,將照片轉發給幼兒園原保育員張某某等4人,聲稱“星童幼兒園采購并使用這樣的食材給孩子們吃”。8月5日上午,張某某將這些照片再轉發給劉某某,后者在個人網絡賬號發布。經調查,趙某某如實陳述了上述事實,且有相關證人證言及電子數據證實。因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趙某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經調查,星童幼兒園食堂從業人員均持有效健康證明,大宗食品均為定點采購并有采購記錄,廚房監控已接入招遠市市場監管局“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2021年7月以來招遠市市場監管局對該園進行了6次現場檢查,均有檢查記錄臺賬;經對6名廚師(含3名辭職人員)、9名保育員逐一詢問,均稱未發現該園有使用過期、腐爛食材等類似問題。通過走訪老師與部分家長、比對疾病數據庫等方式,對幼兒園孩子進行了食源性疾病調查,未發現因在園內就餐引發群體性嘔吐腹瀉等情況。目前,已對有查體意愿的155名幼兒進行了體檢,結果全部正常。
 
  關于網友關注的幾個問題,調查組也進行了解釋。網傳“生蛆肉”照片系幼兒家長李某某8月6日下午在幼兒園廚房外非加工區拍攝的廢棄腐爛洋蔥,后被個別網民截圖放大,當作“生蛆肉”照片傳播。網傳“淋巴肉”圖片經嚴格比對,與2017年10月24日某網站發表的科普文章《豬身上的這塊肉不能吃》中的圖片相同。至于幼兒園負責人徐某某轉運食品食材,據徐某某陳述,網上相關照片被轉發后,因擔心個人存放的過期食品及食堂臨近保質期食材,被家長看到后引起誤解和麻煩,于8月6日21時許,將部分食品食材轉運到幼兒園后院,期間被部分家長發現并圍堵在門口,所轉運的112件物品被相關部門登記保存。其中,大件包裝的99件食品原材料經部分抽檢,結果合格;13件小件包裝食品過期,據徐某某陳述和了解核實相關人員,13件過期食品均為徐某某個人購買,因長期閑置而過期,并沒有供幼兒食用。經市縣兩級市場監管部門認真比對該園2022年1月以來進貨臺賬、2022年6月以來餐食食譜、2022年1月以來廚房視頻監控,均未發現該園食堂購買使用13件過期食品的記錄。
 
  案例二:西安食物中毒幼兒園及相關責任人被罰
 
  今年6月,陜西西安吉的堡金色悅城幼兒園200多名兒童出現不同程度高燒、嘔吐、腹瀉等癥狀,被懷疑食物中毒。經當地省市疾控專家判斷為,由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近日,西安市蓮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幼兒園做出行政處罰決定:對西安蓮湖吉的堡金色悅城幼兒園罰款5萬元;對其法定代表人盛某處以其2021年度從該幼兒園取得收入的4倍罰款共計39.36萬元;對該幼兒園園長杜某處以其2021年度該幼兒園取得收入的2倍罰款共計29.08。
 
  輿情點評


  山東招遠幼兒園的事件雖然最終被證實為不實信息,但是,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關系著千千萬萬的家庭。學校需要緊繃食品安全這根弦,落實校園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學校食堂需要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對于過期、發霉、腐爛食物要及時處理,保證食材的新鮮、安全,制作環境、操作流程需要符合相關法規要求,只有這樣才為學生提供安全、健康的飲食,避免食源性疾病的發生。監管部門需要繼續加大檢查力度,定期抽查,切實保障孩子們的飲食健康安全。
 
  相關報道:
 
  一幼兒園被曝食品安全等相關問題 官方發布情況通報
 
  官方通報“一幼兒園給學生吃霉爛食物”調查結果 系離職廚師散布不實信息引發
 
  4、盒馬因進口橙汁檢出安賽蜜被罰48萬元
 
  8月16日,“盒馬進口橙汁檢出安賽蜜被罰”的話題沖上熱搜。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一則行政處罰信息,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經銷的進口橙汁檢出安賽蜜不合格,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0.976122萬元并罰款48.72246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21年10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委托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監督抽檢,對重慶盒馬鮮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紫福路分公司待售的Tipco橙汁(規格型號:1升/瓶,生產日期:2021年4月6日,標稱經銷商: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抽樣檢驗。根據檢驗報告顯示,上述食品Tipco橙汁檢驗項目中安賽蜜實測值為0.019g/kg(標準指標:不得使用),檢驗結論為:經抽樣檢驗,安賽蜜項目不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要求,檢驗結論為不合格。重慶盒馬鮮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紫福路分公司對檢驗結果有異議,委托重慶海關技術中心復檢,上述食品Tipco橙汁檢測項目中安賽蜜結果數據為0.021g/kg(限量要求:不得使用),檢驗結論為:該樣品經檢驗,所檢項目“安賽蜜”不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要求,檢測結論仍為不合格。
 
  經查,當事人經銷的Tipco橙汁(規格型號:1升/瓶,生產日期:2021年4月6日)是于2021年5月12日直接從泰國生產商TIPCOF&CO.LTD.進口購進,共計購進4032瓶,該批Tipco橙汁完稅價為33356元,當事人收貨后于2021年7月1日全部銷售給上海盒馬物聯網有限公司,去稅銷售總價為43117.22元,獲利9761.22元。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21年11月10日向當事人送達檢測不合格報告后,當事人立即向采購單位發送了下架召回通知,無同批次的Tipco橙汁召回。
 
  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當事人經銷的Tipco橙汁(規格型號:1升/瓶,生產日期:2021年4月6日)安賽蜜檢驗和復檢結論均為不合格,當事人的上述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四)項“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四)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的規定。
 
  輿情點評


  盒馬此次因進口橙汁檢出安賽蜜被處罰,需要引起相關企業的重視。企業在經營進口產品時,不僅要留存產品的進口貨物報關單、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供應商證照、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等相關證明材料,也要及時拿到產品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檢驗報告等相關證明材料。企業一定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一旦產品被檢出不合格而被相關部門處罰,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5、網紅燕麥奶OATLY召回中國市場部分產品,海關總署發布消費提醒
 
  近日,美國食品生產企業Lyons Magnus宣布,因產品可能受到肉毒桿菌和阪崎克羅諾桿菌污染,自愿召回部分飲料產品,涉及22個品牌及88種產品。
 
  據悉,召回名單中,涉及一款很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OATLY噢麥力燕麥奶。
 
  此次產品召回事件引發中國消費者對國內產品線是否安全的憂慮。對此,Oatly官方旗艦店客服回應稱,沒有在中國市場引進過這個產品,請消費者放心選擇。
 
  8月19日,歐力(上海)飲料有限公司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召回公告,宣布主動采取預防性召回措施,在中國市場召回由Lyons Magnus生產的330ml OATLY原味醇香燕麥奶。該款產品的批次與Lyons Magnus公布的召回產品批次不同,不在Lyons Magnus召回產品的清單上。
 
  8月23日,海關總署發文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美國Lyons Magnus公司相關批次飲料;立即停止食用已通過任何方式(包括海淘、贈予)獲得的相關批次飲料。
 
  相關報道:
 
  美國緊急召回多款飲品 涉一款國內網紅燕麥奶
 
  OATLY中國預防性召回部分燕麥奶產品
 
  海關總署提醒消費者不購買食用美國Lyons Magnus公司相關批次的飲料產品
 
  輿情點評


  此次事件,企業能夠第一時間回應輿情,主動預防性召回相關產品,解除了公眾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疑慮,贏得了消費者的好感。監管部門及時發布消費提醒,切實保證了消費者的飲食健康安全。
 
  6、龍大美食回應“生豬肉中檢出禁用藥物”
 
  8月9日,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青島市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 2022年第5期(總第48期)顯示,市北區泰和順海鮮苑銷售的標稱山東龍大美食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生豬肉檢出五氯酚酸鈉(以五氯酚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隨后,引發各方關注。
 
  8月12日,山東龍大美食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聲明,就上述情況進行了回應,經調查,此事系青島市北區泰和順海鮮苑冒充龍大公司產品參與抽檢。聲明中稱,龍大美食與青島市北區泰和順海鮮苑無直接業務往來。經進一步核實,早在2022年3月21日,公司已終止與青島市總代理商青島欒煥新商貿有限公司業務合作。終止合作后,公司未向青島市北區泰和順海鮮苑提供任何產品合格證明。另外,公司對通告標示的6月10日產品進行回溯,結果顯示,產品出廠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檢驗檢疫標準。
 
  輿情點評


  五氯酚酸鈉屬于有機氯農藥,常被用作除草劑或者殺菌劑。《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 (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0號)》規定,五氯酚酸鈉為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


  對于產品是否假冒,企業和經銷商各有說法,而監管部門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無論產品是否假冒,食品安全始終都是企業需要堅守的底線。生產企業需要定期對產品進行檢測,確保出廠產品符合國家標準,經營企業也要及時索要產品檢測合格證書,讓消費者吃到安全放心的產品。
 
  相關報道:龍大美食回應“生豬肉中檢出禁用藥物”
 
  7、“南京茶顏悅色預約代購1杯200元”引關注
 
  8月18日,“南京茶顏悅色預約代購1杯200元”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據報道,當天,茶顏悅色南京首店開業,引來大量顧客排隊。有網友稱,有黃牛開出代排隊買奶茶的價格為200元1杯。也有黃牛表示,預估會1杯加價50元代購,現在各種代購價都有。茶顏悅色工作人員則表示,不提倡去黃牛那里購買,可以再等等,未來南京會開5家店。因排隊人流量過大,其中一家茶顏悅色在開業半小時后停業。
 
  8月19日早間,茶顏悅色通過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因為一杯奶茶,引起大家太多不必要的討論,叨擾了大家的視線,也給南京帶來了一場風波。對此,公司感到很抱歉。對于雇人排隊、請代購炒作等爭議,茶顏悅色回應稱,“我們新品牌初來乍到,大家由此猜測也屬常情,不求大家完全相信我們的清白、畢竟時間才是讓我們互相了解和理解的良方”。
 
  輿情點評


  “黃牛”代排代購服務涉嫌非法經營,屬于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消費者需要理性看待網紅產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拒絕“病態”消費,奶茶僅僅是一種飲品,讓其回歸本質屬性。商家需要合規經營,認真踐行企業社會主體責任,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拒絕噱頭營銷。監管部門要及時發現問題,加大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8、每日優鮮陷入“業務關閉、解散、被約談等”輿論風波
 
  近日,每日優鮮輿論風波不斷,有消息稱每日優鮮業務關閉,無法正常經營,就地解散,被約談……
 
  據悉,自今年6月以來,每日優鮮陷入業務關停風波。從6月底到7月初,分別關閉了蘇州、南京、杭州、青島、深圳、廣州、濟南、石家莊、太原等多地業務。7月28日晚,每日優鮮APP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也已無法下單。
 
  緊接著,7月28日,有消息稱“每日優鮮融資未成功公司解散”,隨后引發輿論關注。對此,每日優鮮方面表示,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業務不受影響。由于業務調整,部分員工離職,公司正積極尋求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
 
  8月1日,一份《每日優鮮資金斷鏈無法經營的通知》在網絡流傳開來,再次引發熱烈討論。對此,每日優鮮在官方微博發文辟謠稱,該公告純屬虛假偽造信息,同時表示公司正在積極解決超市業務的用戶、員工、供應商應付問題,其他業務保持正常運營。
 
  隨后,8月9日,北京市消協在官網發文稱,針對近日“每日優鮮”無法正常經營引發大量消費者投訴的情況,8月4日下午,北京市消協約談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會上,北京市消協向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報了96315熱線登記消費者投訴的情況,并對企業目前的現狀和投訴處理情況進行了詢問。北京市消協副秘書長陳鳳翔出席約談并對企業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務必妥善處理消費者投訴,及時公布退費方案和登記方式,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二是加強與市、區消協的溝通,積極配合消協組織的工作,共同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在三個工作日內將情況說明和整改方案書面反饋至市消協。
 
  8月12日,每日優鮮表示已向北京消協提交了整改方案,因公司此次的業務調整,給用戶帶來諸多不便,每日優鮮深表歉意,公司已設置專人專崗負責各類問題的后續處理工作,積極解決用戶權益問題。
 
  輿情點評


  近年來,生鮮電商發展迅速,廣受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但是在飛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需要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是值得每日優鮮思考的問題。
 
  9、711因“她不醉,沒機會”廣告被罰25萬元
 
  近日,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下稱“當事人”)因違法發布“她不醉,沒機會”廣告,被茂名市茂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5萬元。
 
  據悉,今年 6 月初,有消費者曝光,711 便利店在宣傳酒類產品時打出寫有“ 她不醉,沒機會” 字樣的宣傳海報,質疑該廣告低俗宣傳、打擦邊球。消息一出,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對此,茂名市茂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22年6月9日依法對當事人進行立案調查。
 
  經茂名市茂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明,當事人經營名稱為“七十一”(7-ELEVEN)連鎖品牌的便利店。2022年6月2日,店長嚴某為增長店內瓶裝酒銷量,自行從網絡上下載宣傳圖片進行打印,并將該圖片發布于當事人經營場所放置瓶裝酒的貨架上,該圖片含有“她不醉,沒機會 檸檬茶+Mini酒美味+100”等文字內容,配有“維他”檸檬茶以及3支瓶裝酒的圖畫。
 
  茂名市茂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當事人發布的上述廣告文字內容暗示“檸檬茶+Mini酒”可以灌醉“她”來圖謀不軌,誘導消費者進行購買,引發了網民的不滿情緒,造成嚴重的負面輿論,明顯違背了一般公眾認知的社會良好風尚,有悖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
 
  當事人發布含有違背社會良好風尚內容的商業廣告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條和第九條第(七)項的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七條第(一)項的規定,經研究,決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處罰款250000元。
 
  輿情點評


  近年來,品牌企業涉嫌低俗營銷的事件屢見不鮮。打擦邊球的“低俗廣告”營銷方式不僅違背公序良俗,還觸碰法律底線和商業道德底線。對于未成年人來說,“低俗廣告”所傳遞的內容有可能誤導其價值觀的形成,造成惡劣影響。違法成本過低、監管力度不足等是低俗營銷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企業需要端正態度,在包裝設計時,要把握好尺度,規避風險,不要等事件發生以后再采取措施,那時就為時已晚。監管部門需要加大監管力度,出臺配套的法律法規,適當提高對“低俗廣告”等違法行為的處罰額度,達到震懾作用。
 
  10、多個知名品牌的食品中被曝發現異物
 
  8月份,涪陵榨菜、白象、蜜雪冰城、鹽津鋪子等多個品牌的食品被曝發現異物,部分企業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案例一:網傳榨菜里吃出腳指甲,涪陵榨菜回應
 
  近日,有消費者稱,其在便利店購買的一包烏江榨菜吃出異物,懷疑是一截腳指甲。
 
  7月31日下午,重慶市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烏江榨菜”官方微博發布聲明回應稱,結合視頻資料和對該事件的進一步調查,公司生產技術人員研判其為榨菜原料青菜頭的根莖。
 
  根據聲明中顯示,在獲得相關情況反饋后,涪陵榨菜高度重視,已于第一時間對消費者反饋的情況進行了核實。由于該消費者反饋異物已被丟棄,所以無法檢測和查證。經過對公司所有生產線的排查和生產環境的審查,可以確定烏江產品生產過程中不會混入網傳的異物。結合視頻資料和對該事件的進一步調查,公司生產技術人員研判其為榨菜原料青菜頭的根莖。涪陵榨菜已和消費者進行了充分溝通,并消除了誤解。關于該事件給消費者帶來的不良體驗和困擾,涪陵榨菜深表歉意。
 
  案例二:“方便面被曝面餅上滿是螞蟻”,白象回應
 
  8月3日,“白象方便面被曝面餅上滿是螞蟻”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據悉,有消費者反映網購的白象方便面面餅中有活體螞蟻。白象客服回復稱,無法辨認螞蟻來源于產品本身,只有開袋口的邊緣部分有,判定為受到外部蟲害浸染。后經多輪溝通,消費者稱白象已賠付1000元。
 
  8月4日,白象食品通過官方微博對此事進行了回應。聲明中稱,在注意到該消息后,白象食品高度重視,經核查,此事絕非公司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品質問題。公司一直高度重視產品品質,所有生產工藝及生產環境均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嚴格執行。另外,對于捏造散布不實信息、誤導公眾、毀損本公司聲譽的,白象將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案例三:蜜雪冰城、鹽津鋪子等產品中出現異物
 
  8月初,蜜雪冰城、鹽津鋪子等品牌產品中均被曝光出現異物。
 
  8月3日,湖北襄陽一女子稱在鹽津鋪子網店買了款脆骨小香腸,在吃第三個時發現蛆蟲,對此,客服說可以退款并賠8元,該女子表示不接受此賠償,她稱食品安全很重要,不能太過兒戲。
 
  同日,浙江一消費者稱在蜜雪冰城的果茶中喝出異物并伴有煙味,懷疑是一個煙頭。隨后,該消費者聯系商家,商家稱異物不是煙頭,是桑葚的梗。商家回應稱,監控無死角拍攝,商品質檢合格,目前與客戶積極溝通,訴求不明確。
 
  案例四:“男子華萊士漢堡中吃出2只炸熟蟑螂”上熱搜
 
  8月26日,“男子華萊士漢堡中吃出2只炸熟蟑螂”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起關注。
 
  據媒體報道,北京李先生在華萊士點了一份單人套餐,吃到一半發現漢堡中有蟑螂,掰開后發現里面還有一只。
 
  外賣平臺客服稱給予退款并賠償200元。但其與商家溝通時,對方一直沒有給出實際解決方案。對此,商家回應稱,不清楚為什么漢堡里會出現蟲子,和客人溝通,但對方一直不回消息,沒有辦法進行下一步溝通。
 
  案例五:網民在脆皮五花肉攤位發現蟲子
 
  8月12日,浙江杭州一消費者反映,看到夜市一脆皮五花肉攤位上爬滿了蟲子。自己提醒老板后,老板低頭看了一下后說沒有看不到。
 
  隨后,8月19日,杭州市拱墅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網民在脆皮五花肉攤位發現蟲子”一事的情況通報,通報稱,經核查,該經營者為吸引顧客,在柜臺玻璃柜面上加裝了燈帶,受燈光吸引,蚊蟲進入柜臺。因經營者未落實防蟲措施,執法人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現場開具并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其立即改正、予以警告,并對在售食材進行抽樣送檢,后續將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同時對經營戶進行約談,要求舉一反三,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目前,該經營者已自行停業整頓。
 
  輿情點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第三十四條第(六)項規定,禁止生產經營混有異物的食品。消費者在遇到此類問題時,可保留相關證據,第一時間和商家溝通協商;協商不成的,可向市場監管部門或12315投訴;若還無法解決,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針對類似情況,企業在生產和經營環節需要做好防控措施,完善質量控制體系,處理好細節,優化老舊設備,同時加強員工培訓,確保依法合規生產。
 
  相關報道:
 
  網傳榨菜里吃出腳指甲 涪陵榨菜回應:經研判為青菜頭的根莖
 
  白象食品回應“方便面面餅中有螞蟻”:絕非生產過程中的品質問題
 
  11、“買7斤螃蟹少3斤”“啃鴨腿發現是木棍拼骨”上熱搜
 
  8月份,“男子買7斤螃蟹少3斤商家被罰3萬”“男子啃鴨腿發現是木棍拼骨”登上微博熱搜榜。
 
  案例一:男子買7斤螃蟹少3斤,商家被罰3萬并停業整頓
 
  8月13日,一則“男子買7斤螃蟹少3斤 商家被罰3萬”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來自內蒙古的賈先生在遼寧某批發市場買了7個螃蟹,商戶電子秤顯示是3.7公斤。賈先生感覺不對勁,找到市場公平秤重新稱重,結果才2.3公斤,足足少了1.4公斤。賈先生稱,市場管理員準備讓商戶賠償三、五千元解決此事,賈先生予以拒絕。最終,該商戶被處以3萬元罰款,并停業整頓。
 
  8月15日,大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微信號發布消息稱,接到反映后,大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屬地市場監管部門第一時間啟動調查核實工作。經初步核實,商戶于2022年8月12日在向消費者銷售螃蟹過程中,采用稱量時不“去皮”的手法,造成實際銷售螃蟹的重量中包含了容器(塑料筐)的重量,涉嫌構成銷售商品數量不足的違法行為。市場主辦方按照與經營業戶簽訂的《承租合同》,對其懲戒30000元,并停業整頓。大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該商戶涉嫌違法行為進行立案,依法處置。
 
  8月25日,大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再次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涉事商戶處理結果,經查,該商行涉嫌存在騙取消費者價款而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使用超期未檢測的計量器具、未明碼標價、未建立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等違法行為,執法人員依法予以立案調查。同時,約談市場主辦方新長興市場,要求其嚴格落實市場主辦方主體責任;針對市場內商戶使用超期未檢計量器具的行為,對新長興市場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并依據《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按上限罰款1000元。對沙河口區政昕海中全活鮮商行下達《行政處罰告知書》《擬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告知書》,并根據其違法情節和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依法頂格處罰,吊銷營業執照,按程序報請上級部門列入嚴重失信名單。
 
  輿情點評


  缺斤少兩是一種缺乏誠信的表現,商家的這種伎倆,不僅會砸了自家招牌,還可能觸犯法律。作為消費者,如果懷疑自己購買的產品缺斤少兩,可到公平秤上復稱一下,如若真的缺斤少兩,可保留證據進行維權。
 
  案例二:“男子啃鴨腿發現是木棍拼骨”上熱搜
 
  近日,有男子稱從超市購買的鴨腿骨頭從中間斷開,用細木棍相連,從裂縫看不是完整一根。此事引發網友關注,隨后,“男子啃鴨腿發現是木棍拼骨”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義烏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微跟帖表示,已關注到此事,如有具體線索請提供,該局將盡快核實。
 
  8月16日下午,生產廠家回應,鴨骨易斷,用木棍連接“做出來好看些”。
 
  輿情點評


  速食熟食比較軟爛,骨頭斷裂也是正常現象,如果單純是為了美觀,廠家可以在包裝上予以說明。如果消費者遇到食品安全問題,要第一時間拍照、錄像取證,并將問題食品妥善封存,然后向商家或廠家反饋處理,也可聯系監管部門予以投訴舉報。
 
  相關報道:大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堅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旅游市場良好秩序
 
  頂格處罰!大連新長興市場一海鮮商行短斤少兩被吊銷營業執照
 
  12、“食品邊角料走俏”引熱議
 
  近年來,食品邊角料進入年輕人的視野,成為他們的“省錢寶藏”。這些邊角料借著和正裝食品口味、品質相當,價格低廉的宣傳,成為電商平臺的熱銷品。但是,“食品邊角料走俏”的背后,卻存在安全隱患。有些商家打著食品邊角料的幌子,利用消費者認為邊角料便宜的印象,“偷襲”著消費者的錢包。有的是有包裝但沒有食品合格證的食品邊角料;有的打著邊角料的幌子,售賣的是大量批發、大包裝的食品或零食等,消費者往往無從辨別。
 
  輿情點評


  目前,我國對于食品邊角料本身并沒有對應的產品標準或者企業管理體系規范。一些年輕人為了省錢,購買食品邊角料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也需要警惕其存在的安全隱患。如果為了圖便宜,購買了三無產品,最后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這就得不償失了。對于網絡銷售方面,監管需要加強,督促商家合法銷售。 

 
 
地區: 江蘇 南京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