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首批全國商標品牌建設優秀案例,江蘇省共有11個案例入選,占優秀案例總數的10%,入選數量居全國省份第二。其中,既有省市縣知識產權局強化商標品牌建設的探索實踐,也有無錫小天鵝、海瀾之家、萊克電氣等企業自有品牌培育的成功經驗,充分體現了我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參與的品牌經濟發展格局。為充分發揮優秀案例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導各類主體深入挖掘商標品牌建設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我們將分期介紹入選的優秀案例。
申報單位
連云港市贛榆區知識產權局
念活“三字訣” 擦亮“贛榆梭子蟹”金字招牌
“贛榆梭子蟹”,2012年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為地標證明商標,2022年入選江蘇省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項目。近年來,贛榆區圍繞“用好一件地理標志、做強一個品牌、壯大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發展目標,堅持提升質量、運用保護、完善體系,巧念“三字訣”,進一步擦亮“贛榆梭子蟹”這一當地沿海經濟發展的金字招牌。
一、案例背景
贛榆,地處海州灣畔,是江蘇“北大門”,被譽為“黃海明珠”??偯娣e1514平方公里,轄15個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先后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科學發展百強區”等稱號。
1. 區域概況
贛榆擁有海岸線 62.5公里、漁船2000艘、10米等深線以內海域面積108萬畝、近海漁場 7000平方公里;年捕撈量10萬噸,水產養殖 42.6萬畝,水產品總量、產值年超40萬噸120億元,海洋漁業尤其是梭子蟹已成重要產業。
2. 管理主體
贛榆區海頭鎮淺海水域養殖協會,2012年10月為“贛榆梭子蟹”注冊地標商標,有效期2014年1月到2024年1月。
3. 產地范圍
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青口鎮、海頭鎮、石橋鎮、柘汪鎮、宋莊鎮、青口鹽場海水池塘;北緯34°47′至35°05′,東經119°21′以西的海州灣海域。
4. 實施意義
贛榆海域,盛產梭子蟹、東方對蝦等;23萬畝灘涂,氣候、地質等條件優越,藍蛤、紫貽貝等資源豐富,為梭子蟹繁殖提供最佳環境。如何將梭子蟹捕撈、養殖這一傳統行業發展為富民產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發展強勢?已成贛榆區急需完成的“必答題”。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贛榆區以強化“贛榆梭子蟹”品牌培育和保護為抓手,念活高、統、新“三字訣”,確保交上一份“品牌—產業—富民”新答卷。
1. “一盤棋”規劃,科學管理攀“高”峰
一是“高起點”規劃。列入區委工作計劃、區政府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內容;基于《地標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制定梭子蟹地標發展規劃,明確未來5年建設目標、方向、任務和內容;明確機構、人員,制定政策、措施、制度、標準,提供經費、人員和物資保障,切實加強地標規范化管理。
二是“高品質”建設。完善地標保護、檢驗檢測和質量管理體系,規范“地標+商標”雙標模式,統一標準,規范使用;推廣產品標準,采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實現產品追溯管理,規范和提高贛榆海鮮電商直播,嚴格按照“一個品牌、一套專班、一張清單、一抓到底”的機制推進落實。
三是“高標準”配套。建設水產品電商運營示范區,完善配套服務;與京東合作建設冷藏冷凍、打包及分揀中心等,攜手順豐集團建設自動化、信息化海鮮發運中心;邀請國內直播平臺運營商現場助力,承辦連云港電商發展大會暨首屆5?18網購節,區長當“主播”為贛榆海鮮代言,向全國推介地標產品,助推贛榆建成江蘇最大海產品電商中心、全國海產品貿易中心。
2. “一把手”推進,強化領導抓“統”攬
一是提高站位,強化工作“統領”。列為“一把手”工程,成立地理標志產品品牌管理領導小組,明確區委書記第一責任人、區長任總指揮;形成市場監管、發改、農業農村等部門“一把手”參與的協調機制;組建由知識產權、質量管理、品牌研究、產業規劃人才構成的顧問團,配以專職工作團隊,與龍頭企業一體推進。
二是搭建平臺,實施全程“統管”。設立“商標品牌指導站”, 指導企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商標品牌運用能力;按照《地標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規范用標,嚴格質量管控,規范生產工藝和經營模式;完善商標品牌架構,全面提升其運營水平。
三是搞好組織協調,堅持要素“統籌”。設置地標專項基金,對品牌推介、經營等予以補貼;在技術生產、人才培養、品牌建設、經營管理方面,實現高標準建設、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效益運用;把地標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全區高質發展考核指標;開通“一件事”辦結綠色通道,讓電商盡快拿到執照。
3. “一系列”舉措,抓鐵有痕開“新”局
一是管理政策定“新規”。出臺《贛榆梭子蟹地標產品養殖捕撈規范》《贛榆梭子蟹地標產品經營管理辦法》《贛榆海鮮(梭子蟹地標產品)電商直播規范》《贛榆梭子蟹海洋生態牧場建設管理規范》等政策。
二是宣傳推介辟“新路”。推行線上+線下的品牌宣傳模式,通過組織“進碼頭、進景區、進平臺、出國門”活動,提高群眾知曉率;開展“趕海節”“嘗鮮季”等,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開展踏沙行+自捕撈+嘗海鮮+沙灘樂等,聯合金融部門幫助地標企業解決融資難,不斷擴大地標宣傳影響力。
三是維權整治出“新招”。開展“漁政亮劍”行動,鐵腕整治“三無”船舶,震懾海上非法作業,維護漁業安全生產秩序;強化地標維權保護,構建各部門齊抓共管、協同推進格局;完善地標維權保護機制,定期開展專項行動及專業人員培訓,實現行政保護與行業自律雙重管理。
三、案例效果
近年來,通過穩扎穩打做“實”功,“贛榆梭子蟹”品牌培育和保護工作收效顯著。
1. 品牌建設收“實效”。注重榮譽資質申報,榮獲“無公害農產品”“名牌產品”稱號,梭子蟹高效養殖模式研究項目獲江蘇省三等獎;2020年,“贛榆清蒸梭子蟹”入選江蘇“鄉土地標名菜”;2022年,秦山島東部海域梭子蟹產區,被農業農村部批準為江蘇唯一由縣區級運營的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均曾作專題報道。
2. 農民群眾得“實惠”。2021年,贛榆“一只蟹”創產值20億元,為萬余從業者帶來人均5萬元凈收益。其中,海捕梭子蟹4.5萬噸,池塘養殖2000公頃、年產量0.2萬噸,并輻射帶動育苗廠50家、養殖農民5000余戶;依托海頭港興建的梭子蟹批發市場,帶動千余農民常年從事梭子蟹販運,年經售額16億元;到2024年,銷售額將比2021年增長40%,帶動區域內漁民就業數量提高20%、收入提高 5%。
3. 區域發展創“實績”。主產區海頭鎮,率先開啟電商帶貨直播,榮獲“全國海鮮電商第一鎮”“快手播放第一鎮”“中國淘寶鎮”等稱號,帶動全區發展電商從業者6萬人,2020 年實現交易額135億元、2021年150億元,被評為全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區、江蘇省“農村電商示范區”。
四、典型意義
“贛榆梭子蟹”品牌建設的創新點與示范價值,可概括為四個“第一”。
1. 產業是第一支撐。形成海洋保護、海洋養殖、捕撈、銷售、品種改良、技術推廣、防疫等全海鮮產業鏈,并進行漁業投融資、品牌建設、智慧農業、金融服務、農業文旅、農產品供應鏈等板塊開發,推動贛榆傳統漁業與現代市場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漁業農業現代化轉型,使“贛榆梭子蟹”成為當地發展新引擎、新經濟、新名片。
2. 創新是第一動力。一手漁網,一手互聯網。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加盟,幫助贛榆發展了著名的電商示范街、鎮、園區,進而將梭子蟹這一豐富資源優勢,轉化為拉動經濟迅跑的產業優勢,靠的就是創新。到2024年,將新增2個超萬平方米的海鮮冷鏈物流中心。
3. 人才是第一資源。“贛榆梭子蟹”叫響全國,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電商的嵌入。目前,贛榆已形成由政府主導、校企聯合、產業帶動的人才培養機制。2021年,開展鄉土人才培訓5000人次,培育主播400余人。到2024年,全區將培養500名超百萬粉絲主播。
4. 品牌是第一生產力。贛榆梭子蟹由地方產品演進為“國”字號地標產品、地域消費轉身全國銷售、提籃小賣嬗變為電商直播、傳統行業發展為現代支柱產業,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品牌魅力。因此,把品牌的無形影響力進一步轉化為有形生產力,提高地標產品競爭力,愈顯迫切。
贛榆將以“贛榆梭子蟹”入選省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項目創建為契機,爭取進入《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保護名錄,列入國家地標運用保護重點聯系指導項目,并申請馬德里國際商標及海外注冊,為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江蘇省入選首批全國商標品牌建設優秀案例
來源:江蘇省知識產權局
日期:2023-01-31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首批全國商標品牌建設優秀案例,江蘇省共有11個案例入選,占優秀案例總數的10%,入選數量居全國省份第二。其中,既有省市縣知識產權局強化商標品牌建設的探索實踐,也有無錫小天鵝、海瀾之家、萊克電氣等企業自有品牌培育的成功經驗,充分體現了我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參與的品牌經濟發展格局。為充分發揮優秀案例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導各類主體深入挖掘商標品牌建設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我們將分期介紹入選的優秀案例。
申報單位
連云港市贛榆區知識產權局
念活“三字訣” 擦亮“贛榆梭子蟹”金字招牌
“贛榆梭子蟹”,2012年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為地標證明商標,2022年入選江蘇省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項目。近年來,贛榆區圍繞“用好一件地理標志、做強一個品牌、壯大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發展目標,堅持提升質量、運用保護、完善體系,巧念“三字訣”,進一步擦亮“贛榆梭子蟹”這一當地沿海經濟發展的金字招牌。
一、案例背景
贛榆,地處海州灣畔,是江蘇“北大門”,被譽為“黃海明珠”??偯娣e1514平方公里,轄15個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先后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科學發展百強區”等稱號。
1. 區域概況
贛榆擁有海岸線 62.5公里、漁船2000艘、10米等深線以內海域面積108萬畝、近海漁場 7000平方公里;年捕撈量10萬噸,水產養殖 42.6萬畝,水產品總量、產值年超40萬噸120億元,海洋漁業尤其是梭子蟹已成重要產業。
2. 管理主體
贛榆區海頭鎮淺海水域養殖協會,2012年10月為“贛榆梭子蟹”注冊地標商標,有效期2014年1月到2024年1月。
3. 產地范圍
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青口鎮、海頭鎮、石橋鎮、柘汪鎮、宋莊鎮、青口鹽場海水池塘;北緯34°47′至35°05′,東經119°21′以西的海州灣海域。
4. 實施意義
贛榆海域,盛產梭子蟹、東方對蝦等;23萬畝灘涂,氣候、地質等條件優越,藍蛤、紫貽貝等資源豐富,為梭子蟹繁殖提供最佳環境。如何將梭子蟹捕撈、養殖這一傳統行業發展為富民產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發展強勢?已成贛榆區急需完成的“必答題”。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贛榆區以強化“贛榆梭子蟹”品牌培育和保護為抓手,念活高、統、新“三字訣”,確保交上一份“品牌—產業—富民”新答卷。
1. “一盤棋”規劃,科學管理攀“高”峰
一是“高起點”規劃。列入區委工作計劃、區政府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內容;基于《地標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制定梭子蟹地標發展規劃,明確未來5年建設目標、方向、任務和內容;明確機構、人員,制定政策、措施、制度、標準,提供經費、人員和物資保障,切實加強地標規范化管理。
二是“高品質”建設。完善地標保護、檢驗檢測和質量管理體系,規范“地標+商標”雙標模式,統一標準,規范使用;推廣產品標準,采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實現產品追溯管理,規范和提高贛榆海鮮電商直播,嚴格按照“一個品牌、一套專班、一張清單、一抓到底”的機制推進落實。
三是“高標準”配套。建設水產品電商運營示范區,完善配套服務;與京東合作建設冷藏冷凍、打包及分揀中心等,攜手順豐集團建設自動化、信息化海鮮發運中心;邀請國內直播平臺運營商現場助力,承辦連云港電商發展大會暨首屆5?18網購節,區長當“主播”為贛榆海鮮代言,向全國推介地標產品,助推贛榆建成江蘇最大海產品電商中心、全國海產品貿易中心。
2. “一把手”推進,強化領導抓“統”攬
一是提高站位,強化工作“統領”。列為“一把手”工程,成立地理標志產品品牌管理領導小組,明確區委書記第一責任人、區長任總指揮;形成市場監管、發改、農業農村等部門“一把手”參與的協調機制;組建由知識產權、質量管理、品牌研究、產業規劃人才構成的顧問團,配以專職工作團隊,與龍頭企業一體推進。
二是搭建平臺,實施全程“統管”。設立“商標品牌指導站”, 指導企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商標品牌運用能力;按照《地標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規范用標,嚴格質量管控,規范生產工藝和經營模式;完善商標品牌架構,全面提升其運營水平。
三是搞好組織協調,堅持要素“統籌”。設置地標專項基金,對品牌推介、經營等予以補貼;在技術生產、人才培養、品牌建設、經營管理方面,實現高標準建設、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效益運用;把地標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全區高質發展考核指標;開通“一件事”辦結綠色通道,讓電商盡快拿到執照。
3. “一系列”舉措,抓鐵有痕開“新”局
一是管理政策定“新規”。出臺《贛榆梭子蟹地標產品養殖捕撈規范》《贛榆梭子蟹地標產品經營管理辦法》《贛榆海鮮(梭子蟹地標產品)電商直播規范》《贛榆梭子蟹海洋生態牧場建設管理規范》等政策。
二是宣傳推介辟“新路”。推行線上+線下的品牌宣傳模式,通過組織“進碼頭、進景區、進平臺、出國門”活動,提高群眾知曉率;開展“趕海節”“嘗鮮季”等,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開展踏沙行+自捕撈+嘗海鮮+沙灘樂等,聯合金融部門幫助地標企業解決融資難,不斷擴大地標宣傳影響力。
三是維權整治出“新招”。開展“漁政亮劍”行動,鐵腕整治“三無”船舶,震懾海上非法作業,維護漁業安全生產秩序;強化地標維權保護,構建各部門齊抓共管、協同推進格局;完善地標維權保護機制,定期開展專項行動及專業人員培訓,實現行政保護與行業自律雙重管理。
三、案例效果
近年來,通過穩扎穩打做“實”功,“贛榆梭子蟹”品牌培育和保護工作收效顯著。
1. 品牌建設收“實效”。注重榮譽資質申報,榮獲“無公害農產品”“名牌產品”稱號,梭子蟹高效養殖模式研究項目獲江蘇省三等獎;2020年,“贛榆清蒸梭子蟹”入選江蘇“鄉土地標名菜”;2022年,秦山島東部海域梭子蟹產區,被農業農村部批準為江蘇唯一由縣區級運營的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均曾作專題報道。
2. 農民群眾得“實惠”。2021年,贛榆“一只蟹”創產值20億元,為萬余從業者帶來人均5萬元凈收益。其中,海捕梭子蟹4.5萬噸,池塘養殖2000公頃、年產量0.2萬噸,并輻射帶動育苗廠50家、養殖農民5000余戶;依托海頭港興建的梭子蟹批發市場,帶動千余農民常年從事梭子蟹販運,年經售額16億元;到2024年,銷售額將比2021年增長40%,帶動區域內漁民就業數量提高20%、收入提高 5%。
3. 區域發展創“實績”。主產區海頭鎮,率先開啟電商帶貨直播,榮獲“全國海鮮電商第一鎮”“快手播放第一鎮”“中國淘寶鎮”等稱號,帶動全區發展電商從業者6萬人,2020 年實現交易額135億元、2021年150億元,被評為全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區、江蘇省“農村電商示范區”。
四、典型意義
“贛榆梭子蟹”品牌建設的創新點與示范價值,可概括為四個“第一”。
1. 產業是第一支撐。形成海洋保護、海洋養殖、捕撈、銷售、品種改良、技術推廣、防疫等全海鮮產業鏈,并進行漁業投融資、品牌建設、智慧農業、金融服務、農業文旅、農產品供應鏈等板塊開發,推動贛榆傳統漁業與現代市場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漁業農業現代化轉型,使“贛榆梭子蟹”成為當地發展新引擎、新經濟、新名片。
2. 創新是第一動力。一手漁網,一手互聯網。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加盟,幫助贛榆發展了著名的電商示范街、鎮、園區,進而將梭子蟹這一豐富資源優勢,轉化為拉動經濟迅跑的產業優勢,靠的就是創新。到2024年,將新增2個超萬平方米的海鮮冷鏈物流中心。
3. 人才是第一資源。“贛榆梭子蟹”叫響全國,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電商的嵌入。目前,贛榆已形成由政府主導、校企聯合、產業帶動的人才培養機制。2021年,開展鄉土人才培訓5000人次,培育主播400余人。到2024年,全區將培養500名超百萬粉絲主播。
4. 品牌是第一生產力。贛榆梭子蟹由地方產品演進為“國”字號地標產品、地域消費轉身全國銷售、提籃小賣嬗變為電商直播、傳統行業發展為現代支柱產業,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品牌魅力。因此,把品牌的無形影響力進一步轉化為有形生產力,提高地標產品競爭力,愈顯迫切。
贛榆將以“贛榆梭子蟹”入選省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項目創建為契機,爭取進入《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保護名錄,列入國家地標運用保護重點聯系指導項目,并申請馬德里國際商標及海外注冊,為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序號 | 類別 | 案例名稱 | 選送單位 |
1 | 政策措施類 | 實施商標品牌培育計劃 探索建立工業品牌培育典型范式 | 江蘇省知識產權局 |
2 | 打造家紡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 助力南通高端家紡產業高質量發展 | 南通市知識產權局 | |
3 | 高郵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初見 | 高郵市知識產權局 | |
4 | 堅持集成創新 強化品牌賦能 更高水平探索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新路徑 | 泰州市知識產權局 | |
5 | 區域建設類 | 念活“三字經” 擦亮“贛榆梭子蟹”金字招牌 | 連云港市贛榆區知識產權局 |
6 | 依托“豐縣牛蒡”招牌 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 徐州市豐縣知識產權局 | |
7 | 企業經營類 | 打造小天鵝商標大品牌 建設世界一流知名企業 | 無錫小天鵝電器有限公司 |
8 | 持續培育和保護 做強“海瀾之家” 全面創新和推廣 夯實男裝國民品牌地位 | 海瀾之家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 |
9 | 高端定位 品牌創新 科技創新 創高端民族品牌 | 萊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 |
10 | 發展“鑫緣”品牌 助力鄉村振興 | 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11 | 綜合創新類 | 挖掘地標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 | 淮安市知識產權局 |
來源:江蘇省知識產權局
日期: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