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香港食安中心提醒巿民于夏季多加注意食物安全風險

   2023-05-31 香港食安中心576
核心提示: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五月三十日表示,夏季是由細菌引致食物中毒的高危時節,因為溫暖的環境利于細菌快速繁殖。隨著氣候持續暖化,預計香港今年全年平均溫度偏高。因此,中心提醒市民和業界人士,在夏季尤應小心注意食物安全。此外,一如往年,中心已在本月開展夏季食物監測計劃,進行專項食品調查,加強抽取食品樣本作微生物測試。……(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五月三十日表示,夏季是由細菌引致食物中毒的高危時節,因為溫暖的環境利于細菌快速繁殖。隨著氣候持續暖化,預計香港今年全年平均溫度偏高。因此,中心提醒市民和業界人士,在夏季尤應小心注意食物安全。此外,一如往年,中心已在本月開展夏季食物監測計劃,進行專項食品調查,加強抽取食品樣本作微生物測試。 
  致病菌大多在攝氏4度至60度之間迅速滋生及繁殖,所以此溫度范圍稱為「危險溫度范圍」。有潛在危害的食物如受致病菌污染,致病菌在室溫會迅速繁殖至危險的水平,并導致食物迅速變壞。當中,無須再烹煮的即食食品如燒味鹵味、已煮熟的米飯面食,以及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如生蠔刺身等高風險食物須小心處理,不應長時間放于室溫。已準備的食物如非即時食用,必須保存在攝氏4度或以下,或攝氏60度以上,防止細菌滋長。
 
  若食物未能置于上述溫度范圍,則須遵從兩小時及四小時原則,即烹制好的食物如置于室溫不超過兩小時,可放入雪柜待用或在總時限四小時內食用;烹制好的食物如置于室溫超過四小時,便須棄掉。食物煮熟后如須冷凍貯存,可采用「二段冷卻法」,先在兩小時內把食物的溫度從攝氏60度降至攝氏20度,再在其后四小時內從攝氏20度降至攝氏4度,縮短食物停留在危險溫度范圍的時間。
 
  中心發言人說:「市民切勿以試吃來判斷食物是否可供安全食用,因為即使食物中可引致食物中毒的細菌處于有害水平,其味道或氣味未必有異樣。市民如不肯定易壞食物是否安全,應直接丟掉。」
 
  發言人特別提醒巿民,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因為沒有經過熱處理或熱處理不足,未能消滅當中可致病的微生物,屬于高風險食物。生或未煮熟的食物也可能帶有抗菌素耐藥性的微生物風險。進食含抗菌素耐藥性的微生物的食物不一定讓人有急性疾病,但有機會將其抗藥性轉移體內其他細菌,影響抗菌素日后的效力。高危人士,例如孕婦、幼兒、長者及免疫力較低人士(包括長期病患或正接受抗生素治療、使用抗胃酸藥、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抗排斥藥物等人士),進食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引致感染或并發癥的風險較高,故應避免進食此類食物。
 
  食物業界與市民在夏季應多加小心注意食物安全,及遵從下列「食物安全五要點」,以減低食源性疾病的風險:
 
  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
 
  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
 
  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
 
  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
 
  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于安全溫度)。
 
  發言人亦提醒巿民外出飲食時,應選擇在已領有牌照及衛生情況良好的餐廳進膳。售賣壽司、魚生或其他高風險食物的食物業處所須獲特定許可,巿民應光顧可靠及領有食環署發出相關牌照或相關許可證的食物業處所。市民可以瀏覽中心「家家食安心」專題網頁(www.cfs.gov.hk/safefood)以獲得更多食物安全的資訊。



日期:2023-05-31
 
地區: 香港
行業: 食品檢測 餐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